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环境安全 > 环境科学理论 > 环境生态学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环境生态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环境生态学
  • 书号:9787030657268
    作者:乌云娜,王晓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321
    字数:504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69.00元
    售价: ¥54.51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教材是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环境生态学及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的实践经验编写完成的。书中系统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性环境污染与生物修复、生态监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工程、生态规划、民族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与保护、全球变化生态学、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等。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1条问答)

  • wx_饶兰芳42802 ( 2023-03-03 15:28:02 )

    您好,我是职校的一名老师,这学期带环境生态学,请问这本书有配套的PPT吗

总计 1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环境问题与环境生态学的产生 1
    1.1.1 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 1
    1.1.2 环境生态学的产生 2
    1.2 环境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3
    1.2.1 定义 3
    1.2.2 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4
    1.3 环境生态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5
    1.3.1 与生态学的关系 5
    1.3.2 与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的关系 6
    1.3.3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7
    1.4 全球环境问题及环境生态学发展趋势 7
    1.4.1 当今全球环境问题 7
    1.4.2 环境生态学发展趋势 10
    综合习题 12
    参考文献 12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13
    2.1 生态因子及其作用规律 14
    2.1.1 生态因子 14
    2.1.2 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 14
    2.1.3 生态因子的作用分析 15
    2.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7
    2.2.1 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和生物的适应 18
    2.2.2 温度的生态作用和生物的适应 20
    2.2.3 水分的生态作用和生物的适应 25
    2.2.4 土壤的生态作用和生物的适应 28
    2.3 种群生态学 29
    2.3.1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29
    2.3.2 种群的增长 31
    2.3.3 种群调节 33
    2.3.4 种内和种间关系 34
    2.4 群落生态学 37
    2.4.1 生物群落及其基本特征 37
    2.4.2 生物群落组成和性质 38
    2.4.3 群落的结构 40
    2.4.4 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43
    2.5 生态系统生态学 44
    2.5.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44
    2.5.2 生态系统的结构、类型和功能 45
    2.5.3 生态系统的平衡 53
    综合习题 58
    参考文献 59
    第3章 区域性环境污染与生物修复 60
    3.1 环境污染的特征与类型 61
    3.1.1 环境污染的特征 61
    3.1.2 环境污染的类型 61
    3.2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69
    3.2.1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排泄 69
    3.2.2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化 71
    3.2.3 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传递与放大 71
    3.2.4 主要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72
    3.3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76
    3.3.1 生物修复概述 77
    3.3.2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84
    3.3.3 地下水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88
    3.3.4 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89
    综合习题 92
    参考文献 92
    第4章 生态监测 95
    4.1 生态监测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96
    4.1.1 概述 96
    4.1.2 生态监测的特点和意义 98
    4.1.3 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 99
    4.2 生态监测的基本方法 101
    4.2.1 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101
    4.2.2 生态监测方案及其技术方法 102
    4.2.3 我国的生态监测现状 106
    4.3 区域生态环境监测 107
    4.3.1 水质污染的生物监测 107
    4.3.2 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 113
    4.3.3 生物污染监测 117
    4.3.4 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 127
    4.3.5 生物监测技术路线及监测项目和方法 131
    4.4 生物多样性监测 132
    4.4.1 生物多样性概念 132
    4.4.2 生物多样性的测度 132
    综合习题 133
    参考文献 134
    第5章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136
    5.1 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 138
    5.1.1 环境质量 138
    5.1.2 生态环境质量 139
    5.2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类型 140
    5.2.1 生态安全评价 140
    5.2.2 生态风险评价 144
    5.2.3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48
    5.2.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151
    5.2.5 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157
    5.2.6 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161
    5.3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64
    5.3.1 主成分分析法 164
    5.3.2 层次分析法 169
    5.3.3 模糊综合评价法 173
    5.3.4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174
    5.3.5 人工神经网络法 174
    5.3.6 生态模型 175
    综合习题 175
    参考文献 176
    第6章 生态工程 179
    6.1 生态工程概述 180
    6.1.1 生态工程的概念 180
    6.1.2 生态工程产生及发展历史 181
    6.1.3 生态工程相关术语 184
    6.1.4 生态工程类型 185
    6.1.5 生态工程意义 190
    6.2 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及实例解析 192
    6.2.1 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 192
    6.2.2 生态工程设计原则 196
    6.2.3 生态工程实例解析—桑基鱼塘 200
    6.3 生态工程的应用、目标与前景 203
    6.3.1 生态工程应用 203
    6.3.2 生态工程目标 204
    6.3.3 生态工程前景 205
    综合习题 206
    参考文献 206
    第7章 生态规划 208
    7.1 生态规划理论 209
    7.1.1 生态规划的概念与类型 209
    7.1.2 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 213
    7.2 生态规划内容和方法 216
    7.2.1 生态规划内容 216
    7.2.2 生态规划的步骤 217
    7.2.3 生态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218
    7.2.4 生态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219
    7.2.5 生态功能区划的内容与方法 226
    7.2.6 生态规划核心规划内容 228
    7.2.7 重点工程的设计与方法 235
    7.3 生态规划应用案例 236
    7.3.1 区域生态规划 236
    7.3.2 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 240
    综合习题 244
    参考文献 245
    第8章 民族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与保护 247
    8.1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248
    8.2 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特性 252
    8.2.1 脆弱生态环境的定义及内涵 252
    8.2.2 脆弱生态环境的成因 253
    8.2.3 脆弱生态环境的类型和分布 256
    8.2.4 脆弱生态环境的特性及主要脆弱特征 258
    8.3 脆弱生态环境演变规律 259
    8.4 民族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260
    8.4.1 民族地区主要脆弱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 260
    8.4.2 民族生态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264
    综合习题 272
    参考文献 272
    第9章 全球变化生态学 274
    9.1 全球变化的内涵 276
    9.1.1 全球变化的定义 276
    9.1.2 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277
    9.1.3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变化 285
    9.2 全球变化的区域生态响应 286
    9.2.1 全球变化区域响应中的敏感性、脆弱性和适应能力 287
    9.2.2 人类对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的适应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288
    9.2.3 以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适应为目标的集成研究 288
    9.2.4 我国在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 289
    9.3 全球变化的预测与应对对策 290
    9.3.1 全球气候变化预测 290
    9.3.2 全球变化应对对策 291
    综合习题 296
    参考文献 297
    第10章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98
    10.1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进程与内涵 299
    10.1.1 生态文明的认识进程与科学内涵 299
    10.1.2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由来与内涵 302
    10.1.3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03
    10.2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304
    10.3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和任务 313
    综合习题 317
    参考文献 317
    中英文对照 318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