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工学 > 0836 生物工程 >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第四版)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第四版)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第四版)
  • 书号:9787030367389
    作者:施巧琴,吴松刚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350
    字数:574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01
  • 所属分类:Q93 微生物学 0836 生物工程
  • 定价: ¥69.00元
    售价: ¥54.51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在《工业微生物育种学》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改编而成的。新版中编入了近年来工业微生物育种所采用的新方法和取得的新成果,尤其是在分子定向进化育种、基因敲除育种和全局转录机器工程育种等方面的许多成功实例。同时,在第三版原有传统工业微生物三大育种技术——诱变育种、代谢控制育种及杂交育种的基础上,还补充了工业微生物生产菌株的培养基优化及工程菌株的高密度发酵技术等章节,完善了工程菌株目的产物的高效表达的发酵工艺过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三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第四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工业微生物育种在生物发酵产业中的地位 1
    第二节 工业微生物育种的进展 1
    思考题 4
    第二章 遗传物质的基础 5
    第一节 染色体 5
    一、染色体形态 5
    二、原核生物及病毒染色体结构 6
    三、真核生物染色体结构 7
    四、染色体数目 7
    第二节 核酸 9
    一、核酸 9
    二、RNA 9
    三、DNA 10
    第三节 基因的组织与结构 11
    一、基因组 11
    二、基因 12
    三、遗传密码 13
    思考题 15
    第三章 基因突变 16
    第一节 突变的分子机制 16
    一、基因突变 17
    二、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组变 19
    第二节 突变引起遗传性状改变及突变型的种类 20
    一、突变引起遗传性状改变 20
    二、突变型的种类 22
    第三节 突变体的形成 25
    一、突变体的形成过程 26
    二、突变的修复 27
    三、突变的表型效应 32
    四、表型延迟 33
    思考题 34
    第四章 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剂 35
    第一节 物理诱变剂 35
    一、物理诱变剂的生物学效应 35
    二、非电离辐射——紫外线 36
    三、电离辐射 39
    四、近年来发展的新型物理诱变剂 41
    第二节 化学诱变剂 43
    一、碱基类似物 44
    二、烷化剂 47
    三、脱氨剂(以亚硝酸为例) 52
    四、移码诱变剂 54
    五、羟化剂(以羟胺为例) 54
    六、金属盐类 55
    七、其他化学诱变剂 55
    八、化学诱变剂的安全操作 57
    思考题 57
    第五章 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分离筛选 58
    第一节 含微生物样品的采集 58
    一、从土壤中采样 58
    二、根据微生物生理特点采样 60
    三、特殊环境下采样 61
    第二节 含微生物样品的富集培养 61
    一、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62
    二、控制培养条件 62
    三、抑制不需要的菌类 63
    第三节 好氧微生物的分离 63
    一、稀释涂布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 64
    二、利用平皿中的生化反应进行分离 64
    三、组织分离法 67
    四、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法 68
    五、通过控制营养和培养条件进行分离 69
    第四节 厌氧微生物的分离 70
    第五节 产目的产物的野生菌的筛选和菌株鉴定 74
    一、初筛 74
    二、复筛 75
    三、菌株鉴定 76
    第六节 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分离筛选 76
    一、极端环境微生物的采样、分离筛选 77
    二、极端微生物酶分子生物学研究 80
    第七节 生物可降解塑料菌株的分离筛选 82
    一、生物可降解塑料概况 82
    二、获得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微生物途径和菌株分离方法 83
    三、PHA的合成机制和发酵特点 85
    思考题 85
    第六章 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 86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试验设计和准备工作 87
    一、诱变前对出发菌株的了解 88
    二、全面了解菌种特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89
    三、了解影响菌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90
    四、了解菌种有效产物中的各种组分在代谢合成过程中与培养条件的关系 91
    五、建立一个准确、简便、快速检测产物的方法 92
    六、研究最佳的菌种保藏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92
    第二节 诱变育种的步骤与方法 92
    一、出发菌株的选择 92
    二、出发菌株的纯化 95
    三、单孢子(或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96
    四、诱变剂及诱变剂量 97
    五、诱变剂的处理方法 101
    六、影响突变率的因素 103
    思考题 105
    第七章 工业微生物变株传统筛选和高通量筛选 106
    第一节 突变株的传统分离与筛选 106
    一、突变株分离过筛选的基本环节 107
    二、筛选的程序 107
    三、分离和筛选 108
    四、摇瓶液体培养 114
    五、产物活性测定 114
    六、摇瓶数据的调整和有关菌株特性的观察分析 116
    七、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调整 117
    八、变种的特性研究与鉴定 117
    九、诱变育种实例 119
    第二节 突变株高通量筛选 121
    一、常用仪器设备 121
    二、高通量筛选技术中的常用方法 126
    三、高通量筛选应用实例 131
    思考题 134
    第八章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135
    第一节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135
    一、营养缺陷型的诱发 135
    二、淘汰野生型菌株 136
    三、营养缺陷型的检出 137
    四、营养缺陷型的鉴定 138
    第二节 通过耐结构类似物方法筛选高产菌株 142
    一、直线合成途径 144
    二、分支途径 144
    思考题 145
    第九章 抗噬菌体变株的选育 146
    第一节 抗噬菌体突变株的分离与筛选 146
    一、烈性噬菌体及其效价的测定 146
    二、温和性噬菌体及溶源菌 147
    三、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 148
    四、抗性菌株的特性研究 149
    第二节 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实例 150
    一、菌种 150
    二、培养基成分 150
    三、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和原液制备 151
    四、噬菌体菌株的选育 151
    五、菌株抗噬菌体性能的检验 152
    六、摇瓶发酵试验 152
    七、发酵罐发酵试验 152
    思考题 152
    第十章 工业微生物代谢控制育种 153
    第一节 代谢调节控制育种 153
    一、组成型突变株的选育 154
    二、抗分解调节突变株的选育 155
    三、营养缺陷型应用于代谢调节育种 160
    四、渗漏缺陷型应用于代谢调节育种 164
    第二节 抗反馈调节突变株的选育 164
    一、回复突变引起的抗反馈调节突变株 164
    二、耐自身产物突变株选育 166
    三、累积前体和耐前体突变株的选育 167
    四、细胞膜透性突变株的选育 170
    思考题 171
    第十一章 工业微生物杂交育种 172
    第一节 微生物杂交 172
    一、微生物杂交育种的基本程序 172
    二、杂交过程中亲本和培养基的选择 172
    三、杂交育种的遗传标记 174
    第二节 霉菌杂交育种 175
    一、霉菌的细胞结构和繁殖 175
    二、霉菌杂交的原理和杂交技术 176
    三、高产重组体的筛选 185
    思考题 185
    第十二章 工业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186
    第一节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187
    一、直接亲本及其遗传标记的选择 187
    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188
    三、原生质体融合 196
    四、融合体再生 198
    五、融合重组体检出与遗传特性分析 201
    六、原生质体融合的应用 204
    第二节 放线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205
    一、放线菌细胞壁组成、结构及水解 206
    二、放线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 206
    第三节 霉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209
    一、霉菌原生质体制备 211
    二、原生质体的再生 213
    三、原生质体融合和再生 213
    四、融合重组体分析与鉴定 215
    第四节 工业微生物基因组改组育种 215
    一、微生物基因组改组育种意义和原理 215
    二、基因组改组育种技术及应用实例 218
    思考题 222
    第十三章 基因工程育种 223
    第一节 概述 223
    一、基因工程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224
    二、基因工程原理和步骤 225
    第二节 基因工程载体 226
    一、质粒载体 227
    二、λ噬菌体载体 232
    三、柯斯质粒载体 236
    第三节 基因工程所用的酶 237
    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238
    二、DNA聚合酶 240
    三、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 242
    四、连接酶、激酶及磷酸酶 242
    五、核酸酶 243
    第四节 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244
    一、DNA的制备 244
    二、目的基因的产生与分离 246
    三、DNA的连接 247
    四、重组体导入大肠杆菌 248
    五、含重组质粒的细菌菌落的鉴定 250
    六、目的基因的表达过程 251
    第五节 基因的表达系统 253
    一、原核表达系统 253
    二、真核生物表达系统 257
    思考题 262
    第十四章 分子定向进化育种 263
    第一节 理性设计 264
    一、寡核苷酸引物介导的定点突变 264
    二、PCR介导的定点突变 266
    三、盒式突变 267
    第二节 非理性设计——蛋白质(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 267
    一、蛋白质(酶)分子定向进化的发展 268
    二、蛋白质(酶)分子定向进化策略 268
    三、定向进化文库的筛选方法 278
    四、酶分子工程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79
    思考题 281
    第十五章 基因敲除育种 282
    第一节 基因敲除育种原理 282
    一、基因敲除育种概述 282
    二、基因重组系统 283
    第二节 工业微生物基因敲除育种技术及应用 287
    一、基因敲除育种技术 287
    二、基因敲除育种技术的应用 289
    思考题 291
    第十六章 全局转录机器工程育种 292
    第一节 全局转录机器工程育种的原理 292
    第二节 全局转录机器工程育种实施策略及方法 294
    一、全局转录机器工程育种实施策略 294
    二、全局转录机器工程育种实施方法 295
    第三节 全局转录机器工程育种应用实例 295
    第四节 全局转录机器工程育种有关的其他菌种改造新方法 296
    思考题 297
    第十七章 工业微生物生产菌的培养基优化 298
    第一节 单因素优化方法 298
    一、单因素优化方法含义 298
    二、试验范围与试验精度 299
    第二节 正交试验优化方法 299
    一、正交的含义 299
    二、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 300
    三、正交试验结果 301
    第三节 均匀试验设计优化方法 304
    一、均匀设计的特点 305
    二、均匀设计在培养基优化中的应用 305
    三、均匀设计优化应用实例 306
    四、均匀设计的注意事项 308
    第四节 响应面优化设计方法 308
    一、响应面法的含义及特点 308
    二、响应面法的应用实例 309
    第五节 人工神经网络优化方法 314
    一、人工神经网络优化的含义及特点 314
    二、人工神经网络优化在培养基优化中的应用 314
    思考题 315
    第十八章 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技术 316
    第一节 工程菌高密度发酵技术及其工程学基础 316
    一、高密度发酵技术概述 316
    二、高密度发酵的工程学基础 316
    第二节 工程菌高密度发酵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318
    一、营养成分的影响及其控制 319
    二、温度的影响及其控制 320
    三、pH的影响及其控制 321
    四、溶氧的影响及其控制 321
    五、泡沫的影响及控制 323
    六、抑制性代谢副产物的影响及其控制 324
    思考题 324
    第十九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复壮与保藏 325
    第一节 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325
    一、菌种退化的原因 326
    二、菌种退化的防止 328
    三、菌种的复壮及其方法 331
    第二节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331
    一、一般菌种保藏 332
    二、菌种保藏注意事项 343
    思考题 344
    主要参考文献 345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