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社科/经管/语言/法律 > 管理学 > 技术创新联盟管理理论与实证

相同作者的商品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技术创新联盟管理理论与实证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技术创新联盟管理理论与实证
  • 书号:9787030650610
    作者:周青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脊精装
    开本:B5
  • 页数:367
    字数:48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238.00元
    售价: ¥188.0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以技术创新联盟管理与实践为逻辑主线,重点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等联盟组织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系统分析了典型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内在机理、创新机制和实现路径,剖析了联盟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优化和完善技术创新联盟管理的对策建议。本书是响应和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需求的重要研究成果,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技术创新联盟管理理论体系,对指导技术创新联盟管理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对制定技术创新联盟管理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1章 研究问题与思路 3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
    1.2 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5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 9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与述评 11
    2.1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现状与总结 11
    2.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相关研究现状与总结 13
    2.3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现状与分析 17
    本篇主要参考文献 26
    第二篇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与管理
    第3章 产学研合作到协同创新的研究脉络与进展 37
    3.1 研究文献处理与分析 38
    3.2 从产学研合作到协同创新的研究脉络分析 40
    3.3 从产学研合作到协同创新的研究框架与理论演进 45
    第4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性的实证分析 50
    4.1 企业是否真正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体? 50
    4.2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企业主体地位程度与类型分析 51
    4.3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企业主体地位对产学研的影响程度 53
    4.4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4
    第5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价值生态系统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57
    5.1 价值生态系统的参与主体及功能定位 57
    5.2 价值生态系统的组织机制 61
    5.3 产学研协同创新价值生态图理论假设 62
    5.4 产学研协同创新价值特征 64
    第6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模式的实证研究 66
    6.1 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模式的实证研究设计 66
    6.2 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运行模式的案例分析 70
    6.3 TD-SCDMA协同创新运行模式的案例分析 74
    6.4 化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运行模式的案例分析 76
    6.5 多案例对比分析 78
    6.6 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特征理论论证 80
    本篇主要参考文献 84
    第三篇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与管理
    第7章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与运行研究 89
    7.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概述 89
    7.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 91
    7.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研究 94
    第8章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益分配与创新绩效影响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97
    8.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益分配方式与研究方法的选择 98
    8.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益分配方式影响创新绩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100
    第9章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益分配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实证分析 114
    9.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益分配方式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相关假设 114
    9.2 调研过程与数据搜集 116
    9.3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117
    第10章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冲突类型与影响因素研究 123
    10.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的类型与特征 123
    10.2 基于TD产业联盟案例的冲突类型和特性分析 126
    10.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命周期的阶段模型 130
    10.4 基于生命周期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影响因素研究 133
    10.5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影响因素与类型的关联研究 140
    第11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识别 150
    11.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的归因分析 150
    11.2 基于神经网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识别模型建立 154
    11.3 基于神经网络的冲突识别模型的应用 167
    第12章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类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176
    12.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类型影响成员创新绩效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176
    12.2 不同冲突水平影响成员创新绩效的系统动力学分析及仿真 180
    12.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类型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假设 184
    12.4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类型影响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 187
    第13章 考虑冲突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投资收益与决策 191
    13.1 考虑冲突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投资组合模型 191
    13.2 考虑冲突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投资组合仿真分析 195
    本篇主要参考文献 200
    第四篇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与管理
    第14章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与运行的理论研究 207
    14.1 产业类高校协同创新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类比分析 207
    14.2 基于生态学理论的参与主体功能定位分析 208
    14.3 参与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及总体特性 211
    14.4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特性 213
    14.5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理论分析 214
    14.6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图 217
    第15章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及其运行的实证研究设计 219
    15.1 研究方法和对象的选择 219
    15.2 研究对象参与主体构成分析 220
    15.3 程序化扎根理论的选择和使用 223
    第16章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多案例比较研究 228
    16.1 案例1: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的案例分析 228
    16.2 案例2: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案例分析 235
    16.3 案例3: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的案例分析 238
    16.4 案例4: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案例分析 241
    16.5 案例编码结果分析 243
    第17章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模式 254
    17.1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科技成果转化 254
    17.2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261
    第18章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多案例比较 267
    18.1 校企协同转化模式分析—以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267
    18.2 高校、企业交替主导动态转化模式分析—以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270
    18.3 政府引导、多主体协同转化模式分析—以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274
    18.4 多案例的比较分析 277
    本篇主要参考文献 279
    第五篇 新时期技术创新联盟的理论创新与发展
    第19章 “互联网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与发展 283
    19.1 “互联网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背景和意义 283
    19.2 “互联网+”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285
    19.3 “互联网+”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方向与趋势 294
    第20章 “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行为与模式 296
    20.1 “互联网+”驱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行为的作用机理 296
    20.2 “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 307
    第21章 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的创新与发展 320
    21.1 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的背景和意义 321
    21.2 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的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323
    21.3 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的研究方向与趋势 337
    第22章 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的内涵与驱动研究 340
    22.1 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内涵与特征 340
    22.2 企业技术标准联盟驱动因素理论分析 342
    22.3 范畴提炼和模型构建 345
    22.4 研究发现 351
    22.5 研究结论 353
    本篇主要参考文献 355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