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的研究长期受到教条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严重影响,陷入搬弄外国人的问题意识和学术话语的困境中。本书以先秦儒道、道家、黄老、杂家等诸家的气思想为中心,试图冲出教条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设置的误区,证成先秦诸子对于“气”的讨论从来都不仅仅限于解释宇宙万有的来源及其生成,还指向发行实践的心理情感和精神世界。这对中国传统气论哲学之主体性、民族性和现代性的挺立,以及黄老道家在先秦时期的证立和两汉元气论在先秦时期的发生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中国哲学视域中的气 35
第一节 气不是实体性范畴 35
第二节 气范畴的演变历程 43
第三节 气范畴的主要论域 54
第三章 以气释天:描述和解释具体现象和世界总体的气 58
第一节 描述和解释具体现象的“气” 59
第二节 对现象总体的哲学说明 71
第三节 描述和解释世界总体的气 94
第四章 以气释人:描述和解释意义及价值的气 154
第一节 以气释身 157
第二节 以气释心 170
第三节 以气释性 194
第四节 以气释生死 241
第五章 以气通天人:气论思维模式的确立及其对儒道的贯通 246
第一节 气是天人合一的中介 248
第二节 气论思维模式的确立 259
第三节 对儒道的贯通 267
第六章 先秦气论哲学体系建构 275
第一节 先秦气论哲学的基本问题 276
第二节 宇宙论域:“知天”的终极关怀 293
第三节 社会论域:“及人”的外王理想 302
第四节 人生论域:“推己”的内圣目标 313
第五节 先秦气论哲学的一般性质探讨 319
第七章 先秦气论哲学对后世的影响及其现代价值 325
第一节 气论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325
第二节 气论思想的现代价值 332
余论 338
参考文献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