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先进教学模式,将真实、典型案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体现当代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研究成果,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适合“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方案的要求,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重视实践,贴近岗位,配套教育部教学大纲,紧跟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的命题方向。
  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焕然一新的医学类系列教材。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1章 临床药理学绪论 1
 第一节 临床药理学概述 1
 第二节 新药研究与临床药理学的职能 2
 第三节 药物治疗学与临床药理学的关系 8
 第2章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9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9
 第二节 药动学模型与速率过程 13
 第三节 药动学基本参数及其意义 16
 第四节 给药方案的制订与调整 18
 第五节 群体药动学及其临床应用 22
 第3章 治疗药物监测 24
 第一节 概述 24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理学基础 24
 第三节 需要监测的药物 25
 第四节 药物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25
 第五节 治疗药物监测程序及样本 26
 第六节 药物浓度测定的常用技术 26
 第七节 常规血药浓度监测及案例分析 28
 第4章 临床药效学 38
 第一节 药物作用特点 38
 第二节 药物作用机制 42
 第三节 药物作用与受体 42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45
 第5章 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 50
 第一节 联合用药 50
 第二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 51
 第三节 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55
 第四节 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预防 56
 第6章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设计 57
 第一节 新药的基本概念 57
 第二节 新药研究的基本过程 58
 第三节 临床药理学试验 58
 第四节 临床试验设计基本原则 62
 第7章 药品审批、管理与评价 65
 第一节 新药申报与审批过程 65
 第二节 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68
 第三节 药品的分类管理 70
 第四节 药品的再评价 72
 第8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74
 第一节 概述 74
 第二节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类型 74
 第三节 常见药源性疾病 77
 第四节 药源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80
 第9章 老年人临床用药 82
 第一节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82
 第二节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特点 83
 第三节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原则 85
 第四节 老年人各系统药物的合理应用 87
 第10章 妊娠期和新生儿期临床用药 90
 第一节 妊娠期药物代谢动力学 90
 第二节 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反应 91
 第三节 哺乳期临床合理用药 95
 第四节 新生儿的临床用药 95
 第11章 药物依赖性与药物滥用 99
 第一节 概述 99
 第二节 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和特征 100
 第三节 药物依赖性的形成机制 102
 第四节 药物滥用的危害性 102
 第五节 药物滥用的管制与防治 103
 第12章 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 107
 第一节 概述 107
 第二节 常用的抗癫痫药物 108
 第三节 新型抗癫痫药 112
 第13章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用药 116
 第一节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16
 第二节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 118
 第14章 镇静催眠药物的临床应用 122
 第一节 概述 122
 第二节 苯二氮类 122
 第三节 巴比妥类 124
 第四节 新型镇静催眠药 124
 第五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125
 第六节 镇静催眠药的合理应用 125
 第15章 抗精神疾病药物的临床应用 127
 第一节 精神疾病概述及抗精神疾病药物分类 127
 第二节 抗精神病药 127
 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 132
 第四节 抗躁狂症药 136
 第五节 抗焦虑症药 136
 第六节 抗精神疾病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137
 第16章 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 139
 第一节 高血压概述及药物分类 139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140
 第三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150
 第17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152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152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代表药 153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153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原则 159
 第18章 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临床应用 163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164
 第二节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分类 164
 第三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164
 第四节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68
 第五节 利尿药 170
 第六节 强心苷类 171
 第七节 其他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172
 第19章 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药物的临床应用 176
 第一节 概述 176
 第二节 硝酸酯类 177
 第三节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79
 第四节 钙通道阻滞药 180
 第五节 抗心肌缺血药物的联合应用 181
 第六节 其他药物 181
 第七节 缺血性心脏病的基因治疗 183
 第20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临床应用 185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及药物分类 185
 第二节 常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86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193
 第21章 抗休克药物的临床应用 195
 第一节 概述 195
 第二节 心血管活性药物 196
 第三节 非强心苷类强心药 199
 第四节 抗休克的激素 200
 第五节 抗炎症介质类药物 200
 第六节 内啡肽受体调节剂 201
 第七节 临床常见休克的药物治疗 201
 第22章 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临床应用 204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 204
 第二节 常用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药物 205
 第23章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药物的临床应用 211
 第一节 平喘药 211
 第二节 镇咳药 214
 第三节 祛痰药 216
 第24章 治疗糖尿病药物的临床应用 218
 第一节 胰岛素类 218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219
 第三节 其他降血糖药 221
 第25章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223
 第26章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的临床应用 229
 第一节 硫脲类 229
 第二节 碘及碘化物 230
 第三节 放射性碘 231
 第四节 β受体阻断药 231
 第五节 锂制剂 231
 第六节 地塞米松 232
 第七节 甲状腺制剂 232
 第27章 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临床应用 233
 第一节 概述 233
 第二节 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药物 234
 第28章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238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动学及临床药效学 238
 第二节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42
 第三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43
 第四节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244
 第五节 抗菌药物耐药性 245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246
 第29章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 258
 第一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 258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 261
 第三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合理应用 268
 第30章 免疫调节药物的临床应用 271
 第一节 概述 271
 第二节 免疫抑制药 271
 第三节 免疫增强药 274
 第31章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277
 第一节 概述 277
 第二节 常用抗病毒药物 277
 第三节 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282
 第32章 生物技术药物的临床应用 289
 第一节 生物技术药物概述 289
 第二节 细胞因子类药物 290
 第三节 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 294
 第四节 酶类药物 297
 第五节 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 298
 第六节 被动免疫制剂——抗毒血清 299
 第七节 主动免疫制剂——疫苗 300
 参考文献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