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信息技术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IPv6核心技术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IPv6核心技术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IPv6核心技术
  • 书号:9787030231925
    作者:王相林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444
    字数:534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2-10
  • 所属分类:
  • 定价: ¥50.00元
    售价: ¥39.50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涵盖IPv6核心技术的主要内容,在阐述IPv6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IPv6技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讨论,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了解和掌握IPv6核心技术知识,说明了从IPv4向IPv6过渡中,在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全书共十一章。主要内容如下:IPv6技术出现的原因、发展历程,IPv6技术标准;IPv6协议结构、IPv6协议与IPv4协议的比较、IPv6技术新的特性;IPv6层次化的地址结构、IPv6地址配置技术;ICMPv6、IPv6重定向技术、多播侦听协议;IPv6邻居发现协议;IPv6与高层和底层网络协议的联系;IPv6内部路由协议RIPng、OSPFv3;IPv6外部路由协议BGP4+;IPv6安全协议IPSec机制,IPv6认证、IPv6加密,密钥交换协议IKE;IPv6对移动性的支持,移动IPv6的组成和特征;IPv6过渡阶段采取的主要策略、措施和技术。
  本书适合从事计算机网络、IPv6网络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科研人员,以及从事NGI、NGN设计和应用的IT专业人员阅读。也可为需要了解IPv6核心技术知识的读者提供帮助。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IPv6技术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1.1.1 计算机网络层次和协议
    1.1.2 计算机网络定义
    1.1.3 常用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1.4 OSI/RM与TCP/IP的比较
    1.1.5 当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1.6 计算机网络中的寻址
    1.1.7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和协议在何处
    1.1.8 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技术标准
    1.2 IPv6协议的研究历程
    1.2.1 IPv4协议需要改进的原因
    1.2.2 IPv6协议的目标
    1.2.3 IPv6协议的研究过程
    1.2.4 IPv6协议的制订过程
    1.3 IPv6技术应用情况
    1.3.1 IPv6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
    1.3.2 IPv6在国外的部署
    1.3.3 IPv6在国内的推广
    1.3.4 IPv6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
    1.3.5 正在研究的IPv6关键技术
    1.4 IPv6技术标准研究
    1.4.1 有关的国际标准组织
    1.4.2 IPv6技术标准工作的开展
    1.4.3 IPv6技术标准的制订
    1.4.4 制造厂商对IPv6技术的支持
    第一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IPv6协议结构
    2.1 IPv6协议数据单元的结构
    2.1.1 IPv6协议基本术语
    2.1.2 IPv6协议数据单元
    2.1.3 IPv6协议与IPv4协议的比较
    2.2 IPv6协议的扩展首部
    2.2.1 IPv6协议扩展首部概述
    2.2.2 扩展首部用到的选项
    2.2.3 逐跳选项扩展首部
    2.2.4 路由扩展首部
    2.2.5 分段扩展首部
    2.2.6 身份认证扩展首部
    2.2.7 封装安全载荷扩展首部
    2.2.8 目的站选项扩展首部
    2.2.9 IPv6扩展首部与IPv4选项的比较
    2.3 IPv6协议的特性
    2.3.1 IPv6协议的地址结构和地址类型
    2.3.2 即插即用的连网方式
    2.3.3 IPv6协议内置的安全性
    2.3.4 对服务质量提供的支持
    2.3.5 对移动通信提供的支持
    2.3.6 可扩展性和邻居发现协议
    第二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IPv6地址结构
    3.1 IPv6地址技术概述
    3.1.1 IPv6地址标识方法
    3.1.2 IPv6地址空间和IPv6前缀
    3.1.3 IPv6寻址与地址分配机构
    3.2 IPv6地址分类
    3.2.1 IPv6地址分类概述
    3.2.2 IPv6取消广播地址的原因
    3.2.3 IPv6地址的一般格式
    3.2.4 IPv6地址与IPv4地址的比较
    3.3 IPv6单播地址
    3.3.1 IPv6单播地址概述
    3.3.2 可汇聚全球单播地址
    3.3.3 本地链路地址
    3.3.4 本地站点地址
    3.3.5 临时地址的IPv6接口标识符
    3.3.6 6to4地址和ISATAP地址
    3.4 IPv6多播地址
    3.4.1 IPv6多播地址格式
    3.4.2 具有特殊含义的多播地址
    3.4.3 请求节点多播地址
    3.4.4 推荐的多播IPv6地址
    3.5 IPv6任播地址
    3.5.1 任播地址的特点
    3.5.2 任播地址的格式
    3.6 IPv6特殊地址
    3.6.1 未指定地址和环回地址
    3.6.2 IPv4兼容或IPv4映射的IPv6地址
    3.7 主机和路由器具有的IPv6地址
    3.7.1 主机的IPv6地址
    3.7.2 路由器的IPv6地址
    3.8 IPv6地址配置技术
    3.8.1 IPv6地址配置概述
    3.8.2 地址手工配置和检测
    3.8.3 地址自动配置分类
    3.9 IPv6地址无状态自动配置
    3.9.1 IPv6地址无状态自动配置的特征
    3.9.2 IPv6主机地址自动配置过程
    3.9.3 Windows支持的地址自动配置
    3.10 IPv6地址有状态自动配置DHCPv6
    3.10.1 DHCPv6的作用
    3.10.2 DHCPv6的工作模式
    3.10.3 DHCPv6标准
    3.10.4 DHCPv6报文格式
    3.11 IPv6域名系统
    3.11.1 IPv6域名系统概述
    3.11.2 IPv6域名系统的实现
    3.11.3 IPv6域名地址的解析
    3.11.4 自动发现DNS服务器
    3.11.5 自动域名更新
    第三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ICMPv6
    4.1 ICMPv6协议概述
    4.1.1 ICMPv6协议的功用
    4.1.2 ICMPv6对ICMPv4的改进
    4.2 ICMPv6协议格式
    4.2.1 ICMPv6报文的一般格式
    4.2.2 ICMPv6处理规则
    4.2.3 ICMPv6错误报告报文的类型
    4.2.4 ICMPv6查询报文的类型
    4.3 ICMPv6错误报告报文
    4.3.1 ICMPv6错误报告报文概述
    4.3.2 目的地不可达报文
    4.3.3 分组过大报文
    4.3.4 超时报文
    4.3.5 参数问题报文
    4.4 ICMPv6查询报文
    4.4.1 ICMPv6查询报文概述
    4.4.2 回声请求报文
    4.4.3 回声应答报文
    4.5 多播侦听发现协议MLD
    4.5.1 多播侦听发现协议概述
    4.5.2 多播侦听发现报文的应用描述
    4.5.3 多播侦听查询报文
    4.5.4 多播侦听报告报文
    4.5.5 多播侦听已完成报文
    第四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IPv6邻居发现协议
    5.1 IPv6邻居发现协议概述
    5.1.1 邻居发现协议简介
    5.1.2 邻居发现协议的用途
    5.1.3 邻居缓存和目的地缓存
    5.2 IPv6邻居发现协议报文格式及选项
    5.2.1 邻居发现协议报文格式
    5.2.2 邻居发现协议的选项
    5.3 IPv6邻居发现报文
    5.3.1 路由器请求和路由器通告
    5.3.2 邻居请求和邻居通告
    5.4 IPv6重定向协议
    5.4.1 重定向技术
    5.4.2 ICMPv6重定向报文
    5.5 IPv6地址解析技术分析
    5.5.1 主机的数据结构
    5.5.2 IPv6地址解析
    5.5.3 主机数据包的发送算法
    5.5.4 邻居可达性检测
    5.5.5 路由器和前缀发现
    5.5.6 邻居发现协议与ARP协议的比较
    5.5.7 邻居发现协议的改进
    第五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IPv6与相邻层协议
    6.1 IPv6协议与高层协议的关系
    6.1.1 上层校验和计算
    6.1.2 与高层协议使用时的一些规则
    6.2 IPv6与底层网络技术
    6.2.1 IPv6协议与底层协议
    6.2.2 IPv6与链路层MTU
    6.2.3 IPv6与Ethernet
    6.3 IPv6与广域网络的链路层
    6.3.1 用于点对点协议的IPv6CP
    6.3.2 IPv6CP的配置选项
    6.3.3 IPv6与帧中继
    6.4 IPv6与ATM
    6.4.1 ATM对IPv6的支持
    6.4.2 AAL5 ATM对IPv6分组的封装
    6.5 IPv6多播地址与Ethernet地址的映射
    6.5.1 多播的选路方法
    6.5.2 IPv6多播地址映射为Ethernet地址
    第六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IPv6内部路由
    7.1 路由技术基本知识
    7.1.1 IPv6路由器的主要参数和功能
    7.1.2 路径选择和转发
    7.1.3 连接类型和分组交付
    7.1.4 路由技术要素
    7.1.5 内部和外部路由选择
    7.2 IPv6路由协议概述
    7.2.1 IPv6路由协议简介
    7.2.2 IPv6路由协议的特点
    7.3 RIPng协议
    7.3.1 RIPng协议概述
    7.3.2 RIPng路由更新的规则
    7.3.3 RIPng协议的局限性及对策
    7.3.4 RIPng报文格式
    7.3.5 RIPng下一跳实现和默认路由
    7.3.6 RIPng的输入处理
    7.3.7 RIPng的输出处理
    7.4 OSPFv3协议
    7.4.1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基本知识
    7.4.2 链路的类型
    7.4.3 IPv6OSPFv3概述
    7.4.4 OSPFv3链路状态数据库
    7.4.5 OSPFv3区域和外部路由
    7.4.6 外部路由
    7.4.7 末节区域和次末节区域路由
    7.4.8 IPv6的OSPF与IPv4的OSPF的比较
    7.5 OSPFv3接口
    7.5.1 OSPFv3接口结构
    7.5.2 OSPFv3接口状态
    7.5.3 OSPFv3接口状态改变的事件
    7.5.4 OSPFv3接口状态机
    7.6 OSPFv3邻居状态
    7.6.1 OSPFv3邻居状态描述
    7.6.2 引起OSPFv3邻居状态改变的事件
    7.6.3 OSPFv3邻居状态机
    7.7 IPv6的OSPFv3报文
    7.7.1 IPv6的OSPFv3报文格式
    7.7.2 OSPFv3的hello报文
    7.7.3 OSPFv3数据库描述报文
    7.7.4 OSPFv3链路状态请求报文
    7.7.5 OSPFv3链路状态更新报文
    7.7.6 OSPFv3链路状态确认报文
    7.8 OSPFv3链路状态通告
    7.8.1 OSPFv3链路状态通告概述
    7.8.2 路由器LSA
    7.8.3 网络LSA
    7.8.4 区域间前缀LSA
    7.8.5 区域间路由器LSA
    7.8.6 自治系统外部LSA
    7.8.7 链路LSA
    7.8.8 区域内前缀LSA
    7.9 OSPFv3路由表的计算
    7.9.1 计算用例
    7.9.2 第一步区域内路由
    7.9.3 第二步区域间路由
    7.9.4 第三步外部路由
    7.10 OSPFv3技术分析
    7.10.1 指定路由器和备份指定路由器
    7.10.2 LSA泛洪
    7.10.3 形成邻接
    7.10.4 老化链路状态数据库
    第七章参考文献
    第八章 IPv6外部路由
    8.1 IPv6的BGP4+
    8.1.1 BGP协议概述
    8.1.2 BGP连接建立和路由存储
    8.1.3 BGP4+协议简介
    8.1.4 BGP4+协议选路过程
    8.2 BGP4+报文
    8.2.1 BGP4+报文首部
    8.2.2 Open报文
    8.2.3 Update报文
    8.2.4 BGP4+路径属性
    8.2.5 通知报文
    8.2.6 生命期报文
    8.3 BGP4+有限状态机及多协议可达机制
    8.3.1 BGP4+有限状态机描述
    8.3.2 多协议可达NLRI
    8.3.3 多协议不可达NLRI
    8.4 BGP4+技术分析
    8.4.1 BGP4+路由更新
    8.4.2 IBGP4+与IGP的同步
    8.4.3 BGP4+路由反射器
    8.4.4 BGP4+联盟
    8.4.5 BGP4+路由衰减
    第八章参考文献
    第九章 IPv6安全
    9.1 IPv6安全技术概述
    9.1.1 IPv6面临的安全问题
    9.1.2 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9.1.3 网络安全的基本元素
    9.1.4 网络安全加密技术模型
    9.1.5 对称密钥密码机制
    9.1.6 非对称密钥密码机制
    9.1.7 数字签名和报文鉴别
    9.2 Internet的安全技术
    9.2.1 OSI安全体系与Internet安全层次
    9.2.2 防火墙技术
    9.2.3 传输层安全协议SSL
    9.2.4 应用层安全
    9.2.5 Internet安全的开放性
    9.3 IPv6中的IPSec协议
    9.3.1 IPSec协议概述
    9.3.2 IPSec体系结构
    9.3.3 IPSec安全关联
    9.3.4 IPSec操作模式
    9.3.5 IPSec安全策略
    9.3.6 IPSec部署
    9.3.7 IPSec存在问题分析
    9.3.8 IPSec与其他技术的联系
    9.4 IPv6中的认证
    9.4.1 IPSec安全协议AH
    9.4.2 报文摘要计算和IPv6认证遵循的规则
    9.4.3 IPv6认证过程
    9.4.4 数据完整性检查
    9.4.5 IPv6认证模式
    9.5 IPv6中的加密
    9.5.1 IPv6加密概述
    9.5.2 IPSec安全协议ESP
    9.5.3 IPv6中的加密模式
    9.6 密钥交换协议
    9.6.1 密钥交换协议概述
    9.6.2 IKE操作的两个阶段
    9.6.3 IKE使用的属性
    9.6.4 IKE的实现
    9.6.5 ISAKMP
    9.6.6 密钥交换协议OAKLEY
    9.6.7 密钥交换协议SKEM
    9.6.8 基于公钥基础设施的密钥方案
    第九章参考文献
    第十章 移动IPv6
    10.1 移动IPv6概述
    10.1.1 移动IP技术的基本概念
    10.1.2 移动IP的组成和结构
    10.1.3 移动IP技术涉及的术语
    10.1.4 移动IP技术的目标和特征
    10.1.5 移动IP技术的发展历程
    10.1.6 移动节点的通信模式
    10.1.7 移动节点具有的三种功能
    10.1.8 移动IP的工作原理
    10.2 移动IPv6的特征
    10.2.1 移动IPv6组成和技术要求
    10.2.2 移动IPv6工作原理
    10.2.3 移动IPv6机制实现的描述
    10.2.4 移动IPv6的基本操作
    10.2.5 移动IPv6增加的新内容
    10.2.6 移动IPv6与移动IPv4的比较
    10.3 移动IPv6报文
    10.3.1 移动IPv6报文概述
    10.3.2 移动IPv6首部格式
    10.3.3 绑定更新请求报文
    10.3.4 家乡测试初始报文
    10.3.5 转交测试初始报文
    10.3.6 家乡测试报文
    10.3.7 转交测试报文
    10.3.8 绑定更新报文
    10.3.9 绑定确认报文
    10.3.10 绑定错误报文
    10.4 移动选项
    10.4.1 移动选项格式
    10.4.2 Pad 1和Pad N
    10.4.3 绑定更新建议选项
    10.4.4 备用转交地址选项
    10.4.5 随机数索引选项
    10.4.6 绑定授权数据选项
    10.5 家乡地址选项和第2类路由首部
    10.5.1 家乡地址选项
    10.5.2 第2类路由首部
    10.6 移动IPv6对ICMPv6的扩展
    10.6.1 ICMPv6家乡代理地址发现请求报文
    10.6.2 ICMPv6家乡代理地址发现应答报文
    10.6.3 ICMPv6移动前缀请求报文
    10.6.4 ICMPv6移动前缀通告报文
    10.7 用于移动IPv6的邻居发现协议
    10.7.1 路由器通告报文格式的移动扩展
    10.7.2 增加路由标志位的前缀信息选项
    10.7.3 通告时间间隔选项
    10.7.4 家乡代理信息选项
    10.8 移动IPv6的通信描述
    10.8.1 移动节点与通信对端节点之间的通信
    10.8.2 移动节点与家乡代理之间的通信
    10.9 移动IPv6网络管理
    10.9.1 IPv6网络管理技术概述
    10.9.2 移动IPv6网络管理技术
    10.10 移动IPv6技术分析
    10.10.1 移动IPv6的过后注册快速切换
    10.10.2 移动IPv6安全
    10.10.3 移动IPv6对服务质量的支持
    10.10.4 移动IPv6对多播通信的支持
    第十章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从IPv4向IPv6过渡
    11.1 IPv6过渡技术概述
    11.1.1 IPv6过渡时期的特征
    11.1.2 推动IPv6过渡的措施
    11.1.3 IPv6过渡需要解决的问题
    11.1.4 过渡时期采用的主要技术
    11.1.5 过渡的基本原则
    11.2 双栈技术
    11.2.1 双栈技术工作原理
    11.2.2 基本双栈和有限双栈技术
    11.2.3 双栈翻译技术
    11.3 隧道技术
    11.3.1 隧道技术概述
    11.3.2 隧道技术工作原理
    11.3.3 手工配置隧道
    11.3.4 基本的自动隧道技术
    11.3.5 多播隧道6over4
    11.3.6 隧道IPv6机制
    11.3.7 6to4机制
    11.3.8 ISATAP
    11.4 IPv6基本的协议转换技术
    11.4.1 协议转换概述
    11.4.2 NAT
    11.4.3 NAPT
    11.4.4 NAT-PT
    11.4.5 无状态IP/ICMP转换
    11.5 IPv4与IPv6协议之间的转换
    11.5.1 IPv4协议转换至IPv6协议
    11.5.2 ICMPv4转换至ICMPv6
    11.5.3 IPv6转换至IPv4
    11.5.4 ICMPv6转换至ICMPv4
    11.6 过渡技术分析与比较
    11.6.1 几种转换技术的比较
    11.6.2 主流系统平台对过渡机制的支持
    11.6.3 如何选择合适的过渡机制
    第十一章参考文献
    附录1 书中英文缩写词
    附录2 RFC文档
    附录3 IPv6参数
    附录4 IPv6常用网址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