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经济学 > 02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中国资源利用空间依赖研究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中国资源利用空间依赖研究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国资源利用空间依赖研究
  • 书号:9787030563019
    作者:陈凯,张方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188
    字数:257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80.00元
    售价: ¥63.20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区域资源利用的空间依赖理论来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和《管子》等古籍的地理与乘势思想。现代经济学将区域资源利用空间依赖定义为区域资源利用报酬对市场潜力的弹性。本书梳理了区域资源利用空间依赖理论的演化过程,整合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计量经济学两种研究路径,建立包含工资方程的空间联合模型,使用近年来的区域经济数据,模拟中国资源利用空间依赖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分析生产性公共支出区域倾斜与中国区域资源利用空间依赖的作用机制,解释其适应性政策含义。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问题的提出 2
    1.3 研究目标 4
    1.4 研究思路 5
    1.5 研究方法 6
    1.6 主要创新点 7
    第2章 文献综述 9
    2.1 《管子》等古籍的区域资源利用空间依赖思想 9
    2.1.1 区域资源利用报酬差距收敛说 9
    2.1.2 区域资源利用差异动因论 10
    2.1.3 区域资源利用差异调控 11
    2.2 西方区域资源利用空间依赖研究的理论发展 11
    2.2.1 古典区位论中的距离和运输成本 12
    2.2.2 新古典区位论中的不完全竞争模型 13
    2.2.3 新经济地理学对空间依赖的推导 14
    2.2.4 空间计量经济学对空间依赖的侦测和获取 15
    2.2.5 经济理论中的空间依赖研究比较与整合 16
    2.3 区域资源利用空间依赖的变化趋势和机制研究综述 17
    2.3.1 贸易理论中的不完全空间依赖 17
    2.3.2 “距离之谜”与“距离的诅咒” 18
    2.3.3 区域资源利用空间依赖变化机制研究综述 19
    2.4 已有研究的主要贡献、不足与启示 20
    2.4.1 主要贡献 21
    2.4.2 不足之处 22
    2.4.3 对本书的启示 23
    第3章 理论基础 24
    3.1 新经济地理学 24
    3.1.1 新经济地理学两部门的假设及延伸 24
    3.1.2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潜力的设定 25
    3.1.3 生产者行为与工资方程 29
    3.1.4 均衡的确定 31
    3.1.5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扩展 32
    3.2 空间计量经济学 33
    3.2.1 空间经济数据和空间权重矩阵 34
    3.2.2 空间自相关和空间依赖 36
    3.2.3 空间计量模型 37
    3.3 区域资源利用报酬和空间依赖的概念界定 39
    3.3.1 两种理论框架的局限性 40
    3.3.2 区域资源利用报酬的变量形式及指标选取 40
    3.3.3 区域资源利用报酬的产业部门跨度规范 42
    3.3.4 空间依赖的内涵与规范 47
    第4章 中国区域资源利用空间依赖的再检验 49
    4.1 理论背景 49
    4.1.1 区域资源利用空间依赖的两种获取路径研究回顾 49
    4.1.2 两种路径对比与整合的意义 50
    4.1.3 需要解决的问题 51
    4.2 实证模型的构建 51
    4.2.1 Harris的市场潜力模型 51
    4.2.2 Krugman工资方程 52
    4.2.3 空间联合模型 53
    4.2.4 实证模型的规范 54
    4.3 不同解释变量的区别与规范:市场潜力和其他空间滞后变量 56
    4.3.1 不同空间滞后权重对解释变量构建的影响 56
    4.3.2 “对数值的空间滞后项”与“空间滞后项的对数值”问题 58
    4.4 中国的空间经济模式及空间自相关检验 60
    4.5 计量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63
    4.5.1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结果 63
    4.5.2 LM检验和RLM检验 64
    4.5.3 极大似然估计结果 64
    4.5.4 稳健性检验 66
    第5章 中国区域资源利用空间依赖的变化趋势 69
    5.1 理论背景 69
    5.1.1 “距离的诅咒”的提出及其在中国现实经济中的发展 69
    5.1.2 相关实证研究路径的回顾 70
    5.1.3 需要解决的问题 71
    5.2 模型设定 72
    5.2.1 理论模型 72
    5.2.2 实证模型 72
    5.3 数据来源与处理 73
    5.3.1 市场潜力变量的选择 74
    5.3.2 内部市场潜力的处理 75
    5.4 描述性统计与区域资源利用的“核心-边缘”空间模式 76
    5.4.1 描述性统计 76
    5.4.2 中国区域收入的“核心-边缘”空间模式 76
    5.5 基准回归 78
    5.5.1 混合最小二乘回归 78
    5.5.2 工具变量回归 80
    5.6 中国区域资源利用报酬空间依赖变化趋势测度 83
    5.6.1 中国区域资源利用报酬历年Moran’s I的计算 83
    5.6.2 中国区域资源利用报酬对市场潜力历年截面弹性的估计 84
    5.6.3 稳健性检验 86
    第6章 生产性公共支出与区域资源利用空间依赖变化 88
    6.1 理论背景 88
    6.1.1 中国的倾斜性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资源利用报酬空间依赖 88
    6.1.2 引入生产性公共支出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89
    6.1.3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政府行为 90
    6.2 一个改进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 91
    6.2.1 生产者行为 91
    6.2.2 政府行为 92
    6.2.3 消费者行为 93
    6.2.4 均衡条件 93
    6.2.5 求解过程 94
    6.3 模型校准 95
    6.3.1 区域间同质性参数校准 95
    6.3.2 区域间异质性参数校准 96
    6.4 数值模拟 98
    6.4.1 生产性公共支出的边际效应 98
    6.4.2 生产性公共支出的空间外部性 100
    6.4.3 调节生产性公共支出区域分布的影响 102
    6.5 经验分析 104
    6.5.1 实证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选择 104
    6.5.2 计量结果与讨论 105
    第7章 资源空间依赖实证启示 108
    7.1 中国资源空间依赖实证总结 108
    7.2 中国资源空间依赖实证启示 109
    7.3 后续研究空间 110
    第8章 资源依赖的空间构成 111
    8.1 二维与三维空间 111
    8.2 四维空间 112
    第9章 资源空间依赖规律 118
    9.1 资源依赖性质决定规律 118
    9.1.1 劳动部分稀缺性 119
    9.1.2 劳动保护能力稀缺性 119
    9.1.3 土地的稀缺性 120
    9.1.4 资本的稀缺性 121
    9.1.5 知识的稀缺性 121
    9.1.6 历史各发展阶段最稀缺要素的更替 123
    9.1.7 各历史发展阶段内最稀缺要素的替代 123
    9.2 创新推动资源经济发展规律 124
    9.2.1 创新理念 124
    9.2.2 技术创新 126
    9.2.3 知识创新 128
    9.2.4 组织创新 130
    9.2.5 体系创新 131
    9.2.6 社会创新 132
    9.3 资源经济无害而安平泰发展规律 134
    9.3.1 大统一的超稳定结构 134
    9.3.2 抑制两极分化 135
    9.3.3 遏制分裂 135
    9.3.4 赋税合理 136
    第10章 资源空间依赖机制 137
    10.1 顺势而为 137
    10.1.1 治理之势 137
    10.1.2 势中之序 138
    10.1.3 治理导向 142
    10.2 无为而治 145
    10.2.1 无形的治理 145
    10.2.2 循道的治理 146
    10.2.3 道化万物的治理 148
    第11章 资源空间依赖有序化 149
    11.1 有关秩序与耦合治理的理论 151
    11.1.1 纵向秩序 151
    11.1.2 横向秩序 151
    11.1.3 资源利用秩序的测度标尺 151
    11.1.4 秩序的纵横关系 152
    11.1.5 耦合治理 152
    11.2 我国资源利用纵向秩序测评 153
    11.3 我国资源横向秩序测评 154
    11.3.1 全要素生产率模型 154
    11.3.2 数据采集与处理 156
    11.3.3 横向秩序测度结果 157
    11.4 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利用秩序 160
    11.4.1 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利用秩序测度 160
    11.4.2 供给侧秩序差异 161
    11.4.3 需求侧的秩序波动 163
    11.5 我国三种资源秩序耦合研究 163
    11.5.1 耦合协调度模型 163
    11.5.2 水资源、建设用地及能源利用耦合结果及分析 164
    第12章 结论与启示 168
    12.1 结论 168
    12.2 启示 169
    12.3 本书的局限与后续研究展望 170
    参考文献 172
    附录 186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