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环境安全 > 环境科学理论 > 村域发展机理与资源环境效应----不同类型地区的案例研究

浏览历史

村域发展机理与资源环境效应----不同类型地区的案例研究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村域发展机理与资源环境效应----不同类型地区的案例研究
  • 书号:9787030493583
    作者:李裕瑞 著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164
    字数:130
    语种:中文(简体)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08
  • 所属分类:
  • 定价: ¥58.00元
    售价: ¥45.8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商品库存: 2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作者近年在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典型村镇开展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总结,意在着力探讨村域发展过程及其机理、村庄综合整治与资源优化配置、乡村发展政策评估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主要内容包括: 我国村域发展与建设的多尺度时空格局特征、黄淮海典型地区村域转型发展的特征与机理、大城市郊区村域转型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与优化调控研究、参与式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机理与效应研究、西部山地丘陵区宏观政策转型的地方响应与效应。本书以地理学经典的“格局-过程-机理-效应”为研究主线,注重发挥多学科交叉、多要素集成、多案例融合的优势。资料翔实、层次清晰、观点鲜明、分析透彻。可为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 土地综合整治、发展政策创新等提供参考依据。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博士后文库》序言
    前言
    第一章 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1.1乡村发展差异增大,协调发展呼声渐高1
    1.1.2资源环境压力骤增,亟须推进整治配置3
    1.1.3村域发展意义重大,相关研究仍待加强4
    1.2概念辨析5
    1.2.1村域与村域发展5
    1.2.2村域发展机理6
    1.2.3村域发展效应7
    1.3相关进展8
    1.3.1农村发展理论8
    1.3.2村域发展机理9
    1.3.3村域发展效应11
    1.3.4简要评述11
    1.4理论基础12
    1.4.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12
    1.4.2农业和农村发展相关理论13
    1.4.3区域发展相关理论15
    1.4.4社会网络理论16
    1.5研究方案18
    1.5.1研究内容18
    1.5.2研究区域19
    1.5.3研究方法23
    1.5.4总体框架23
    第二章 我国村域发展与建设的多尺度时空格局特征25
    2.1村域数量动态变化及省际差异25
    2.1.1行政村和白然村数量的动态变化25
    2.1.2行政村和自然村数量变化的省际差异26
    2.2村落分布的空间特征和类型特征28
    2.2.1行政村数量分布的县域格局28
    2.2.2黄淮海地区村落分布的空间特征28
    2.2.3黄淮海地区村落分布的类型特征34
    2.2.4现状格局视域下的乡村重构探讨35
    2.3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财政投资的区域差异37
    2.3.1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财政累计投资的省际差异38
    2.3.2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资的城乡差异动态39
    2.3.3因地制宜加强乡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39
    2.4县域乡村综合发展水平的格局特征41
    2.4.1评价方法及数据来源41
    2.4.2乡村发展水平的格局特征42
    2.4.3乡村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44
    2.5小结45
    第三章 黄淮海典型地区村域转型发展的特征与机理46
    3.1引言46
    3.2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48
    3.3结果与分析49
    3.3.1村域发展的动态过程49
    3.3.2村域发展的影响因素51
    3.3.3村域转型发展的共性特征53
    3.3.4村城转型发展的内在机理58
    3.3.5村域转型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优化模式59
    3.4小结61
    第四章 大城市郊区村域转型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与优化调控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北村为例63
    4.1引言63
    4.2理论分析: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65
    4.2.1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变化65
    4.2.2村域转型发展及其资源环境效应66
    4.3案例研究:大城市郊区的村域转型发展及其资源环境效应67
    4.3.1研究区域、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67
    4.3.2村域转型发展的过程特征69
    4.3.3村域转型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利用变化69
    4.3.4村域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变化72
    4.3.5资源环境效应优化调控的特征及机理74
    4.3.6大城市郊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村域发展途径思考78
    4.4小结78
    第五章 参与式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机理与效应研究——以河南省郸城县赤村和王村为例80
    5.1引言80
    5.2农村空心化进程中的土地综合整治与社区复兴81
    5.3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83
    5.4空心村整治的过程与效应之案例一:赤村84
    5.4.1问题呈现84
    5.4.2战略决策与规划85
    5.4.3行动86
    5.4.4效果87
    5.5空心村整治的过程与效应之案例二:王村88
    5.5.1契机88
    5.5.2规划89
    5.5.3行动89
    5.5.4效果91
    5.6赤村和王村空心村整治的主要经验93
    5.6.1村民的切身需求是空心村整治的内发动力93
    5.6.2村庄能人对内外部需求的激发与整合是整治得以成功的关键93
    5.6.3村域社会资本是增进信任、达成共识的重要整合力94
    5.6.4政府的适当扶持起到了积极作用94
    5.7赤村和王村空心村整治的适应性和障碍点94
    5.7.1适应性94
    5.7.2障碍点95
    5.8小结97
    第六章 西部山地丘陵区宏观政策转型的地方响应与效应——以四川省隆昌县李村为例99
    6.1引言99
    6.2理论背景101
    6.3研究方法与数据102
    6.4新中国建立以来李村的村域发展历程104
    6.4.1 1949~1982年: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和传统农业带动村域发展104
    6.4.2 1983~1999年:资源开采、传统农业和劳务输出带动村域发展105
    6.4.3 2000年以来:多元化发展阶段106
    6.5宏观政策、地方响应及其乡村系统效应107
    6.5.1西部大开发107
    6.5.2退耕还林110
    6.5.3农业生产支持112
    6.5.4新农村建设114
    6.6讨论116
    6.7小结119
    第七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121
    7.1主要结论121
    7.1.1我国村域发展与建设的多尺度时空格局121
    7.1.2黄淮海典型地区村域发展的特征与机理121
    7.1.3村域转型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及其调控122
    7.1.4农区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机理与效应122
    7.1.5西部山地丘陵区乡村对宏观政策的响应123
    7.2乡村发展常态化机制探讨123
    7.2.1自我发展机制124
    7.2.2反哺互动机制125
    7.2.3和谐公平机制127
    7.3促进乡村发展的政策建议129
    7.3.1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129
    7.3.2着力加强相关主体的意识和能力建设129
    7.3.3逐步建立和完善参与式乡村发展机制129
    7.3.4深入开展相关政策与体制的创新实践130
    7.4研究展望131
    7.4.1继续深化村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131
    7.4.2着力开展中心村镇发展的地理学研究131
    7.4.3加强乡村发展新情况与新问题的研究131
    参考文献133
    编后记149
    彩图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