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环境安全 > 环境科学理论 > 消费碳减排政策影响实验研究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消费碳减排政策影响实验研究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消费碳减排政策影响实验研究
  • 书号:9787030476487
    作者:王建明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336
    字数:423
    语种:zh-Hans
  •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30
  • 所属分类:
  • 定价: ¥108.00元
    售价: ¥85.3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试图从消费视角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对消费碳排放进行实证测算和对消费碳排放政策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购买购置,使用消费,回收处理三环节,采用实验研究考察消费碳减排政策影响实际效应,检验态度变量的中介作用和情境变量的调节作用,师徒为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政策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证据,也将丰富碳减排政策影响研究的范式。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1)
    第二节 碳减排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3)
    第三节 消费碳减排成为重要的课题(9)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概念(14)
    第二章 消费碳排放的总体测算、结构特征和区域差异(19)
    第一节 消费碳排放的测算方法(19)
    第二节 消费碳排放的总体测算(27)
    第三节 消费碳排放的结构特征(31)
    第四节 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38)
    第三章 外部干预政策及其对消费碳减排影响的理论分析(45)
    第一节 外部干预政策的理论分析及其分类维度(45)
    第二节 信息干预政策对消费碳减排的影响分析(66)
    第三节 结构十预政策对消费碳减排的影响分析(75)
    第四节 社会文化情境对消费碳减排的影响分析(86)
    第四章 信息传播政策对消费碳减排影响的实验研究以购买环节为例(95)
    第一节 文献回顾和假设模型(95)
    第二节 实验设计和样本分析(102)
    第三节 数据分析和结果发现(111)
    第四节 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139)
    第五章 信息传播政策对消费碳减排影响的实验研究以消费环节为例(146)
    第一节 文献回顾和假设模型(146)
    第二节 实验设计和样本分析(152)
    第三节 数据分析和结果发现(159)
    第四节 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189)
    第六章 经济激励政策对消费碳减排影响的实验研究以回收环节为例(196)
    第一节 文献回顾和假设模型(196)
    第二节 实验设计和样本分析(202)
    第三节 数据分析和结果发现(210)
    第四节 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227)
    第七章 推进消费碳减排的外部干预政策:基本构架和主要思路(234)
    第一节 外部干预政策的基本构架(234)
    第二节 信息传播政策的主要思路(248)
    第三节 经济激励政策的主要思路(258)
    第四节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269)
    参考文献(272)
    附录(293)
    实验一的刺激材料和测试问卷(293)
    实验二的刺激材料和测试问卷(300)
    实验三的刺激材料和测试问卷(308)
    后记(313)
    图目录
    图1-1 消费碳减排行为的内涵和外延(15)
    图2-1 2013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碳排放结构(34)
    图2-2 中国消费碳排放的结构变迁(35)
    图2-3 各区域人均直接消费碳排放量城乡比较(37)
    图2-4 各区域人均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城乡比较(37)
    图2-5 直接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39)
    图2-6 人均直接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39)
    图2-7 各区域间接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40)
    图2-8 各区域人均间接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41)
    图3-1 前置—进行模型(46)
    图3-2 目标设置理论(48)
    图3-3 自我肯定与社会系统的交互作用(49)
    图3-4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51)
    图3-5 说服模型(52)
    图3-6 外部干预政策对消费碳减排影响的作用机理(66)
    图3-7 面子—动机/反馈—行为模型(94)
    图4-1 本研究的假设模型(102)
    图4-2 态度和行为各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112)
    图4-3 个体对信息传播政策态度各题项的均值和标准差(113)
    图4-4 个体绿色价值感知和绿色购买意向均值和标准差(114)
    图4-5 绿色涉入度和道家价值观各题项的均值和标准差(116)
    图4-6 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的差异描述(120)
    图4-7 利他诉求和利己诉求的差异描述(121)
    图4-8 绿色信息诉求对不同涉入度消费者的效应差异(124)
    图4-9 绿色信息诉求对不同价值观消费者的效应差异(125)
    图4-10 调节变量和调节效应的原理(125)
    图4-11 绿色涉入度的调节效应(127)
    图4-12 绿色涉入度的调节影响(130)
    图4-13 道家价值观的调节效应(131)
    图4-14 道家价值观的调节影响(134)
    图4-15 中介变量和中介效应的检验原理(135)
    图4-16 态度的多重中介效应检验(139)
    图5-1 信息传播政策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假设模型(151)
    图5-2 态度和行为各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160)
    图5-3 个体对信息传播政策态度各题项的均值和标准差(161)
    图5-4 信息传播政策施行后个体行为各题项的均值和标准差(162)
    图5-5 个体节能涉入度和道家价值观各题项的均值和标准差(164)
    图5-6 不同诉求类型的分组描述(169)
    图5-7 诉求尺度的分组描述性统计(171)
    图5-8 诉求尺度对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效应(173)
    图5-9 诉求类型和诉求尺度的交互作用(176)
    图5-10 性别对不同诉求类型的调节作用斜率图(178)
    图5-11 收入对不同诉求类型和诉求尺度的调节作用(181)
    图5-12 群体一致对不同诉求尺度的调节作用(183)
    图5-13 学历对不同诉求类型的调节作用(184)
    图5-14 家庭平均用电量对不同诉求类型的调节作用(185)
    图5-15 态度的多重中介效应检验(189)
    图6-1 经济激励政策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假设模型(202)
    图6-2 垃圾按量收费各题项的均值和标准差(211)
    图6-3 不同激励强度的分组描述(220)
    图6-4 垃圾问题感知对经济激励政策效应的调节作用(223)
    图6-5 年龄对经济激励政策效应的调节作用(224)
    图6-6 面子意识对经济激励政策效应的调节作用(225)
    图6-7 垃圾分类情境对经济激励政策效应的调节作用(226)
    图7-1 消费碳减排行为的维度矩阵(237)
    图7-2 消费碳减排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设计(248)
    图7-3 生活垃圾的分类维度矩阵(267)
    表目录
    表1-1 主要国家或地区降低碳排放的政策及其目标(5)
    表1-2 近年来中国削减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部分政策(7)
    表1-3 2013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10)
    表1-4 高碳消费行为和低碳消费行为的典型表现(16)
    表1-5 消费碳减排行为的维度和特征(17)
    表2-1 一次能源的碳排放系数(20)
    表2-2 基础投入产出表(21)
    表2-3 基础投入产出表的行业重分类(22)
    表2-4 二区域二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23)
    表2-5 各区域直接消费碳排放的测算结果(27)
    表2-6 各区域间接消费碳排放的测算结果(28)
    表2-7 2007年区域间间接消费碳排放流动情况(28)
    表2-8 各区域消费碳排放的总体测算结果(29)
    表2-9 中国消费碳排放测度的部分研究结果(30)
    表2-10 家庭碳排放量及其结构(32)
    表2-11 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33)
    表2-12 中国2000-2007年分行业碳排放强度(33)
    表2-13 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碳排放结构(34)
    表2-14 中国八大区域消费碳排放量的城乡差异(36)
    表2-15 各区域间接消费碳排放被其他区域承担的情况(42)
    表2-16 区域间间接消费碳排放的转嫁情况(42)
    表3-1 跨理论模型各变化阶段及其特征(53)
    表3-2 行为变革的社会心理学理论(54)
    表3-3 消费碳减排干预的相关基础理论(56)
    表3-4 消费碳排放问题的独特特征和外部干预政策的相应特性(60)
    表3-5 消费碳减排行为的干预政策及其相应的理论框架(63)
    表3-6 发达国家相关实验研究的设计总结(85)
    表3-7 社会文化情境对消费碳减排的影响研究(89)
    表3-8 面子内涵的关键词及其特色(91)
    表3-9 现有文献对于面子的层次分类(91)
    表3-10 面子意识的基本维度及其相关范畴归类(92)
    表4-1 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的定义和内容设计(103)
    表4-2 利他诉求和利己诉求的定义和内容设计(104)
    表4-3 本研究的量表设计(106)
    表4-4 被试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07)
    表4-5 量表的信度检验(108)
    表4-6 量表的效度检验(110)
    表4-7 被试对绿色信息诉求的认可度(111)
    表4-8 个体对信息传播政策的总体态度(113)
    表4-9 个体的绿色价值感知和绿色购买意向(115)
    表4-10 个体的绿色涉入度和道家价值观(116)
    表4-11 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变量分类(117)
    表4-12 不同性别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差异(118)
    表4-13 不同学历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差异(118)
    表4-14 不同婚姻状况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差异(119)
    表4-15 不同月收入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差异(119)
    表4-16 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的分组描述性统计(120)
    表4-17 利他诉求和利己诉求的分组描述性统计(121)
    表4-18 不同绿色信息传播组的SNK检验结果(122)
    表4-19 绿色信息诉求的主效应(123)
    表4-20 个体主观态度和绿色价值感知对绿色购买意向的影响(123)
    表4-21 绿色信息诉求对不同消费者的传播效果检验(124)
    表4-22 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126)
    表4-23 绿色涉入度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Ⅰ)(126)
    表4-24 绿色涉入度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Ⅱ)(129)
    表4-25 道家价值观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Ⅰ)(130)
    表4-26 道家价值观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Ⅱ)(133)
    表4-27 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135)
    表4-28 信息传播诉求对绿色购买意向的影响(136)
    表4-29 信息传播诉求内容对态度的影响(137)
    表4-30 信息传播诉求内容对绿色购买意向的影响(138)
    表4-31 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汇总(140)
    表4-32 不同情境特征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差异描述(141)
    表5-1 本研究的主要假设和子假设(150)
    表5-2 本研究的假设情境(152)
    表5-3 本研究的信息传播材料和具体内容(152)
    表5-4 本研究的测量量表(153)
    表5-5 人口统计变量的量表定义及其类型(155)
    表5-6 有效样本的构成分布(156)
    表5-7 各解释变量量表及其克龙巴赫o系数(158)
    表5-8 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159)
    表5-9 个体对信息传播政策的总体态度(161)
    表5-10 信息传播政策实行后的个体行为(163)
    表5-11 节能涉入度和道家价值观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64)
    表5-12 人口统计变量分类(165)
    表5-13 信息传播政策对不同个体的效应差异(167)
    表5-14 不同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差异(168)
    表5-15 不同诉求类型的分组描述性统计量(169)
    表5-16 诉求类型的多变量检验结果(170)
    表5-17 诉求类型的主体间效应检验(170)
    表5-18 诉求尺度的分组描述性统计量(172)
    表5-19 诉求尺度的主体间效应检验(172)
    表5-20 诉求类型和诉求尺度的分组描述性统计量(174)
    表5-21 诉求类型和诉求尺度的主体间效应检验(175)
    表5-22 诉求类型、诉求尺度和性别的主体间效应检验(177)
    表5-23 诉求类型、诉求尺度和个人月收入的主体间效应检验(179)
    表5-24 诉求类型、诉求尺度和群体一致意识的主体间效应检验(181)
    表5-25 诉求类型、诉求尺度和学历的主体间效应检验(184)
    表5-26 诉求类型、诉求尺度和家庭平均月用电量的主体间效应检验(184)
    表5-27 态度变量和行为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186)
    表5-28 信息传播诉求类型对节能行为的影响(186)
    表5-29 信息传播诉求尺度对节能行为的影响(187)
    表5-30 信息传播诉求尺度对态度的影响(187)
    表5-31 信息传播诉求尺度对节能行为的影响(188)
    表5-32 本研究的主要假设和子假设检验结果(190)
    表5-33 不同情境特征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差异描述(192)
    表6-1 本章研究的主要假设和子假设(201)
    表6-2 富乐顿和肯纳曼的垃圾按量收费政策问卷(203)
    表6-3 本研究的经济激励政策情境(204)
    表6-4 垃圾按量收费政策实验的测量题项(205)
    表6-5 个体情境特征变量的量表定义及其类型(206)
    表6-6 有效样本的构成分布(207)
    表6-7 各变量量表及其克龙巴赫。系数(208)
    表6-8 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210)
    表6-9 个体对垃圾按量收费政策的总体态度(211)
    表6-10 垃圾按量收费政策实行后的个体行为(211)
    表6-11 个体分组统计情况(215)
    表6-12 激励政策对不同人口变量个体的效应差异(217)
    表6-13 激励政策对不同情境特征个体的效应差异(218)
    表6-14 垃圾问题感知对政策效应的影响(219)
    表6-15 不同激励强度的政策效果差异(221)
    表6-16 垃圾问题感知、政策激励强度对风险感知影响的描述性结果(222)
    表6-17 垃圾问题感知对政策激励强度—风险感知路径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222)
    表6-18 年龄、政策类型对主观态度影响的描述性比较结果(223)
    表6-19 年龄对政策激励强度—主观态度路径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223)
    表6-20 面子、政策激励强度对风险感知影响的描述性比较结果(224)
    表6-21 面子对政策激励强度—风险感知路径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224)
    表6-22 垃圾分类、政策激励强度对前端减量行为影响的描述性比较结果(225)
    表6-23 垃圾分类对政策激励强度—前端减量行为路径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225)
    表6-24 态度变量和行为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226)
    表6-25 经济激励政策对行为的影响(227)
    表6-26 本研究的主要假设和子假设检验结果(228)
    表6-27 经济激励政策对不同情境特征个体的效应差异(230)
    表7-1 消费碳减排行为对个体的潜在影响(235)
    表7-2 两维度三阶段的干预政策矩阵构架(238)
    表7-3 行为变革的干预策略总结(239)
    表7-4 推进消费碳减排的经济激励政策汇总(243)
    表7-5 绿色信息传播的代表性口号标语(250)
    表7-6 绿色信息传播内容的分类(252)
    表7-7 绿色信息传播的传统渠道(253)
    表7-8 绿色信息传播的社会化媒体渠道(255)
    表7-9 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的经济激励政策(258)
    表7-10 中国对新能源汽车购置的经济激励政策(260)
    表7-11 低碳产品或低碳技术的补贴政策(261)
    表7-12 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税政策(261)
    表7-13 产品消费税或污染产品税政策(263)
    表7-14 主要能源产品的非线性定价政策思路(264)
    表7-15 部分城市消费者用水的阶梯式价格(264)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