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地球天文 > 地理 > 自然地理 > 边际地区边际化理论与实证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边际地区边际化理论与实证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边际地区边际化理论与实证
  • 书号:9787030483461
    作者:王爱民,刘加林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256
    字数:26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27
  • 所属分类:
  • 定价: ¥88.00元
    售价: ¥69.5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基于空间边际化研究视角,对全球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时期的边际地区边际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全书共分为11章,开展了转型时期的社会-审问边际化、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边际化、人地交互作用下的空间边际化、人口空间边际化、农地边际化、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异与空间边际化、行政边界地带的边际化、城市混杂带的边际化、村镇化地域的社会-空间边际化等多主题的研究。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边际地区相关理论1
    第一节 边际地区边际化的相关研究1
    一、边际、边际化、边际地区的概念界定1
    二、边际囚了、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式3
    三、全球化、现代化进程巾的边际地区响应5
    四、典型边际地区边际化过程案例研究6
    五、边际地区发展与反边际化对策8
    第二节 区域的要素的相关研究9
    一、边界地带特征与问题10
    二、城乡交错带特征与问题12
    三、农地边际化14
    四、贫困化与边际化15
    第三节 边际地Ⅸ研究进展评述16
    第二章 转型时期的社会-空间边际化问题 20
    第一节 20 世纪80年代以前的社会空间边际化问题 20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社会一空问边际化问题 21
    第三节 全球化、城市化、人口流动中的边际化问题 24
    一、中国的全球化与边际化问题24
    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边际化问题25
    三、人口流动、迁移的边际化问题26
    第四节 “三农”问题和乡土文化边际化问题 28
    一、“三农”的社会一窄问边际问题28
    二、农村乡上文化的边际化问题29
    第五节 教育空间边际化问题 31
    第六节 小结 32
    第三章 基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边际化研究 34
    第一节 边际地区边际化理论分析框架 34
    第二节 数据资料来源与处理 37
    第三节 基于省市尺度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空间边际化分析 38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的空间边际化分析38
    二、农民人均纯收入两大分量的空间边际化分析40
    三、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四个分量的空间边际化分析42
    第四节 基于县区尺度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空间边际化分析 44
    一、重庆市农民人均收入及其变化分析44
    二、重庆市县区农民人均收入总量的空间边际化分析45
    第五节 基于县区和乡镇尺度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空间边际化分析 46
    一、研究区和参照区基本情况46
    二、古浪县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空间边际化分析46
    三、以宁海县为基准地域单元的边际化分析49
    第六节 小结 50
    第四章 人地交互作用下的空间边际化 52
    第一节 研究区域自然环境与农业景观特征 52
    一、地貌类型与农业土地利用52
    二、气候特征与气象灾害53
    三、自然景观与农业景观类型54
    第二节 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基本特点 56
    一、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利用问题56
    二、农牧耦合经济及其存在问题57
    三、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边际化特征58
    第三节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人地关系状况 59
    一、人口构成及其变化59
    二、土地利用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60
    三、不同自然环境和土地利用下的人地关系响应62
    四、不同自然环境和人地压力下的耕作制度响应63
    第四节 人地交互作用下的空间边际化分析 64
    一、不同农业地域类型边际化的静态与动态分析64
    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下人地关系、卒问边际化的演进65
    三、不同情景条件卜的空间均衡化方案与评价67
    第五节 小结 68
    第五章 人口空间边际化研究70
    第一节 研究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70
    一、自然环境基本特征70
    二、社会经济基本特点73
    第二节 研究框架、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76
    一、人U空间边际化的分析框架76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77
    三、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的确定77
    第三节 人口空间边际化评价与分析 79
    一、2010年了目标及指标人口空间边际化分析79
    二、1990年和2000年的人口空间边际化分析84
    第四节 人口空间边际化的影响因素分析88
    一、自然环境对人口空间边际化的影响88
    二、中心城市等级、县区经济实力与区位对人口空间边际化的影响89
    三、人地关系状况对人口空间边际化的影响90
    第五节 小结 92
    第六章 农地边际化问题研究 93
    第一节 农地边际化研究框架 93
    一、农地经济边际化93
    二、农地投入边际化94
    三、农地投入产出边际化96
    第二节 农地撂荒调查分析 98
    一、农地撂荒调查案例一99
    二、农地撂荒调查案例二100
    第三节 不同情景条件卜的农地边际化101
    一、自然环境城市区位分异下的农地边际化102
    二、政策影响下的农地边际化102
    三、不同人地关系状况卜的农地边际化问题105
    第四节 小结106
    第七章 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异与空间边际化108
    第一节 乡村聚落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108
    一、自然环境因素109
    二、城市和交通区位因素111
    三、土地利用结构113
    四、经济发展状况115
    五、传统文化因素118
    第二节 乡村聚落的物质-社会空问差异1 19
    一、乡村聚落类型及其发展条件1 19
    二、不同乡村聚落类型的物质和社会空问特征120
    第三节 不同类型乡村聚落的基本特点与案例分析129
    一、城区边缘乡村聚落129
    二、都市中域乡村聚落133
    三、都市远域乡村聚落135
    第四节 乡村聚落窄间边际化分析141
    第五节 小结143
    第八章 行政边界地带的边际化问题144
    第一节 行政边界地带的概念、类型与边界效应144
    第二节 经济边际化边界地带案例分析145
    一、“经济边际化边界带”的空间结构特征145
    二、甘肃与四川“核心-腹地-外围-边际”空间结构146
    三、案例区空间经济梯度与经济边际化分析147
    第三节 资源冲突型边界地带案例分析148
    一、行政边界纠纷的地理因素149
    二、行政边界纠纷的历史原因149
    三、行政边界纠纷的资源环境因素151
    四、行政边界纠纷的行政障碍性因素152
    五、资源冲突型边界的跨域治理152
    第四节 错位型边界地带案例分析154
    一、边界地带地缘冲突的社会背景与地方政府角色155
    二、边界地带地缘冲突现象扫描156
    三、“环绕型边界地带”:边界冲突与整合案例160
    第五节 小结169
    第九章 城市混杂带的边际化问题171
    第一节 城市混杂带的土地利用边际化171
    第二节 城市混杂带的社会边际化175
    第三节 城市混杂带的经济边际化177
    第四节 城市混杂带的环境卫生边际化179
    第五节 城市混杂带的居住环境边际化183
    第六节 小结187
    第十章 村镇化地域的社会-空间边际化188
    第4节 东莞模式及其人口-社会空间边际化问题188
    一、东莞模式的内涵及其存在的问题188
    二、东莞的人口结构、社会特征及其边际化问题190
    第二节 东莞经济发展背景、路径、特征与问题195
    一、东莞经济发展背景195
    二、东莞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197
    三、东莞产业发展的外源驱动力分析199
    四、东莞产业结构及发展变化分析202
    五、东莞经济发展的困境与挑战204
    第三节 东莞产业用地的结构、特征与问题205
    一、东莞土地利用结构特点206
    二、东莞产业用地空间组织演变208
    三、高度依赖型的不动产租赁型经济213
    四、土地利用存存的问题215
    第四节 村镇化地域的更新与改造222
    一、村镇化地域治理的目标与问题222
    二、村镇化地域的改造与更新223
    三、构建协同的产业土地政策225
    四、村镇化地域的空间协调与整合226
    第五节 小结 229
    第十一章 结论231
    参考文献234
    后记244
    彩图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