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化工基础(第二版)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化工基础(第二版)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化工基础(第二版)
  • 书号:9787030830333
    作者:娄向东,崔世海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354
    字数:604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08-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78.00元
    售价: ¥61.6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根据高等院校“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要求编写。全书共分12章,以化工过程开发方法为引导,系统地介绍了化学工程中典型单元操作与反应器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过程、传质分离过程等的基本原理、反应工程基本原理、合成氨及硫酸生产工艺。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化学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 1
    1.2 化学工程学的性质、任务、内容和研究方法 3
    1.2.1 化学工程学的性质和任务 3
    1.2.2 化学工程学的内容 3
    1.2.3 化学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4
    1.2.4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4
    1.3 化学工程学的基本规律 5
    1.3.1 物料衡算 5
    1.3.2 能量衡算 6
    1.3.3 平衡关系 7
    1.3.4 过程速率 7
    1.4 化学与化工生产 8
    1.4.1 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生产 8
    1.4.2 化工开发过程及步骤 9
    1.4.3 信息技术在化工开发中的应用 9
    1.5 化学工程学的发展趋势 10
    1.5.1 化工过程与系统工程结合 10
    1.5.2 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结合 11
    1.5.3 化学工程与信息工程结合 11
    1.5.4 化工过程的绿色化 11
    第2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12
    2.1 流体静力学 13
    2.1.1 密度和比体积 13
    2.1.2 压强 14
    2.1.3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及应用 15
    2.2 流体流动基本规律 20
    2.2.1 流量与流速 20
    2.2.2 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 22
    2.2.3 流体定态流动时的物料衡算——连续性方程 23
    2.2.4 流体定态流动时的能量衡算——伯努利方程 24
    2.2.5 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27
    2.3 流体流动阻力 31
    2.3.1 牛顿黏性定律与流体的黏度 31
    2.3.2 流体的流动现象 33
    2.3.3 流体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 37
    2.4 管路计算 45
    2.4.1 管路计算的类型和基本方法 45
    2.4.2 简单管路 46
    2.4.3 复杂管路 46
    2.5 流速和流量的测量 47
    2.5.1 测速管 47
    2.5.2 孔板流量计 48
    2.5.3 文丘里流量计 50
    2.5.4 转子流量计 51
    2.6 流体输送机械 52
    2.6.1 离心泵 53
    2.6.2 往复压缩机 59
    习题 63
    第3章 热量传递 66
    3.1 概述 66
    3.1.1 传热过程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66
    3.1.2 传热的基本方式 67
    3.1.3 定态传热与非定态传热 68
    3.1.4 载热体及其选择 68
    3.1.5 工业中的换热方式 70
    3.1.6 传热速率与热通量 71
    3.2 热传导 71
    3.2.1 傅里叶定律 71
    3.2.2 导热系数 71
    3.2.3 平壁热传导 73
    3.2.4 圆筒壁的定态热传导 75
    3.3 对流传热 77
    3.3.1 对流传热机理 77
    3.3.2 对流传热基本方程 78
    3.3.3 对流传热分系数 79
    3.3.4 对流传热分系数准数关联式 81
    3.4 传热计算 84
    3.4.1 热量衡算及热负荷的计算 84
    3.4.2 总传热速率方程 85
    3.4.3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86
    3.4.4 传热平均温度差的计算 89
    3.5 传热设备——换热器 94
    3.5.1 间壁式换热器 94
    3.5.2 国内外新型换热器 97
    3.5.3 强化传热的途径 99
    习题 102
    第4章 气体吸收 104
    4.1 概述 104
    4.1.1 气体吸收过程 104
    4.1.2 吸收过程的分类 105
    4.1.3 吸收剂的选择 106
    4.1.4 吸收操作的流程 106
    4.2 吸收的气、液相平衡关系 106
    4.2.1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106
    4.2.2 亨利定律 107
    4.2.3 相平衡关系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109
    4.3 吸收速率 111
    4.3.1 单一相内物质的传递 111
    4.3.2 双膜理论 115
    4.3.3 吸收速率方程 116
    4.4 填料吸收塔的计算 122
    4.4.1 吸收剂用量的计算 122
    4.4.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26
    4.4.3 吸收塔塔径的计算 134
    4.5 填料塔 134
    4.5.1 填料塔结构简介 134
    4.5.2 填料 135
    4.5.3 填料塔内的流体力学性能 136
    4.5.4 填料塔的附件 138
    4.5.5 强化吸收过程的措施 139
    4.6 其他气体分离技术简介 140
    4.6.1 变压吸附技术 140
    4.6.2 膜分离技术 142
    4.6.3 分离技术在碳减排中的前沿应用 143
    习题 144
    第5章 蒸馏 147
    5.1 概述 147
    5.1.1 蒸馏过程的分类 147
    5.1.2 蒸馏分离的特点 148
    5.2 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 148
    5.2.1 相律 149
    5.2.2 双组分理想体系的气、液相平衡 149
    5.2.3 双组分非理想体系的气、液相平衡 152
    5.3 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 154
    5.3.1 简单蒸馏 154
    5.3.2 平衡蒸馏 155
    5.4 精馏 156
    5.4.1 精馏原理 156
    5.4.2 精馏操作流程 158
    5.5 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158
    5.5.1 恒摩尔流量假设 159
    5.5.2 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159
    5.5.3 进料热状态对精馏操作的影响 162
    5.5.4 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167
    5.5.5 回流比的选择 171
    5.5.6 理论塔板数的简捷计算法 176
    5.5.7 实际塔板数和塔板效率 177
    5.6 间歇精馏 178
    5.6.1 回流比恒定时的间歇精馏 179
    5.6.2 馏出液组成恒定时的间歇精馏 179
    5.7 特殊精馏 180
    5.7.1 恒沸精馏 180
    5.7.2 萃取精馏 181
    5.8 板式塔 182
    5.8.1 塔板的类型及性能评价 182
    5.8.2 板式塔结构与性能 185
    5.8.3 板式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187
    习题 188
    第6章 工业反应器设计基础 191
    6.1 化学反应和工业反应器 191
    6.1.1 化学反应的分类 191
    6.1.2 工业反应器的基本类型 191
    6.2 工业反应器的操作方式 194
    6.2.1 间歇操作 194
    6.2.2 连续操作 194
    6.2.3 半连续操作 195
    6.3 化学反应工程学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195
    6.3.1 化学热力学的有关基本概念 195
    6.3.2 化学动力学的有关基本概念 200
    6.3.3 传递工程学的有关基本概念 208
    6.4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 209
    习题 210
    第7章 均相反应过程与理想反应器 213
    7.1 釜式反应器 213
    7.1.1 釜式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式 213
    7.1.2 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 214
    7.1.3 理想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 216
    7.1.4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串联 217
    7.1.5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热稳定性 220
    7.2 活塞流反应器 222
    7.2.1 活塞流反应器的理想假设 222
    7.2.2 活塞流反应器的体积计算 223
    7.3 理想均相反应器的优化选择 225
    7.3.1 以生产强度为优化目标选择反应器 225
    7.3.2 以产率和选择性为优化目标选择反应器 228
    习题 230
    第8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非理想反应器的计算 232
    8.1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232
    8.1.1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定义 232
    8.1.2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235
    8.1.3 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字特征 238
    8.1.4 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240
    8.2 非理想流动模型及实际反应器的计算 244
    8.2.1 离析流模型 244
    8.2.2 多釜串联模型 245
    8.2.3 轴向扩散模型 247
    8.2.4 非理想反应器的计算 249
    习题 251
    第9章 多相催化反应 253
    9.1 工业催化简介 253
    9.1.1 固体催化剂 253
    9.1.2 工业催化剂的要求和特点 253
    9.2 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255
    9.2.1 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历程 255
    9.2.2 表面动力学控制 256
    9.2.3 外扩散过程 259
    9.2.4 内扩散过程 261
    9.2.5 反应过程的控制阶段 265
    9.3 非等温过程 266
    9.3.1 操作温度的最优化 266
    9.3.2 热量衡算与绝热反应器 268
    9.3.3 绝热反应器的容积计算 270
    9.4 气固相催化反应器 272
    9.4.1 固定床反应器 272
    9.4.2 流化床反应器 273
    习题 274
    第10章 合成氨工艺 276
    10.1 概述 276
    10.1.1 合成氨工业的重要性及发展概况 276
    10.1.2 合成氨主要原料及原则流程 278
    10.2 原料气的生产 279
    10.2.1 固体燃料气化法 279
    10.2.2 其他造气方法简介 282
    10.3 原料气的净化 284
    10.3.1 原料气的脱硫 284
    10.3.2 一氧化碳的变换 285
    10.3.3 二氧化碳的脱除 288
    10.3.4 原料气的精制 290
    10.4 氨的合成 291
    10.4.1 氨合成的热力学 291
    10.4.2 氨合成的动力学 293
    10.4.3 氨合成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296
    10.4.4 氨合成流程 299
    10.4.5 氨合成的主要设备——合成塔 299
    10.5 氨的加工 301
    10.5.1 尿素概述 301
    10.5.2 合成原理和工艺条件 302
    习题 304
    第11章 硫酸生产工艺 306
    11.1 硫酸概述 306
    11.1.1 硫酸的性质 306
    11.1.2 硫酸的用途和产品规格 306
    11.1.3 硫酸工业发展概况 307
    11.2 生产硫酸的原料和生产原则流程 309
    11.2.1 生产硫酸的原料 309
    11.2.2 以硫铁矿为原料接触法生产硫酸的原则流程 310
    11.3 二氧化硫炉气的生产 311
    11.3.1 硫铁矿焙烧原理 311
    11.3.2 焙烧工艺条件的确定 313
    11.3.3 固体流态化和沸腾焙烧炉 313
    11.4 二氧化硫炉气的净化与干燥 316
    11.4.1 净化的目的 316
    11.4.2 净化方法 317
    11.4.3 二氧化硫炉气的干燥 318
    11.5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319
    11.5.1 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基本原理 319
    11.5.2 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 319
    11.5.3 催化剂与反应速率 321
    11.5.4 适宜工艺条件的确定 322
    11.5.5 二氧化硫转化流程 324
    11.6 三氧化硫的吸收成酸 326
    11.6.1 吸收成酸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326
    11.6.2 吸收成酸的工艺流程 327
    11.7 以硫磺为原料制硫酸 328
    11.8 硫酸生产中的环境保护 330
    11.8.1 硫酸生产中余热的回收利用 330
    11.8.2 硫酸生产中的“三废”治理 331
    习题 334
    第12章 化工过程开发 335
    12.1 概述 335
    12.2 化工过程开发内容 336
    12.2.1 化学工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336
    12.2.2 化工过程开发的内容 337
    12.3 化工过程开发基本方法 338
    12.3.1 实验研究方法 338
    12.3.2 数学模型方法 339
    12.4 化工过程开发主要步骤 340
    12.4.1 过程研究 340
    12.4.2 工程研究 341
    12.5 化工过程开发案例 341
    12.5.1 煤化工发展史 342
    12.5.2 煤液化 342
    12.5.3 煤直接液化制油催化剂研究进展 343
    12.5.4 煤间接液化制油催化剂研究进展 344
    12.5.5 煤制油化工工艺 344
    12.5.6 目前我国煤制油技术的发展现状与产业的发展方向 345
    习题 346
    参考文献 347
    附录 348
    附录一 干空气的物理性质(101.3 kPa) 348
    附录二 IS型离心泵性能参数(摘录) 349
    附录三 冷拔或冷轧无缝钢管规格 350
    附录四 水的物理性质 351
    附录五 一些气体-水体系的亨利系数 352
    附录六 散装陶瓷拉西环填料的特性参数 353
    附录七 物质的扩散系数(293 K,101.3 kPa) 354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