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青藏高原强对流及闪电灾害科学考察的总结性专著,由参加科考的五个单位科研人员共同撰写。全书共10 章,主要论述拉萨和那曲外场观测及其雷暴与闪电的物理特征,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雷暴、闪电和强闪电活动特征,高原东部地形过渡区域和川藏铁路沿线的闪电活动特征,以及西藏地区的雷电灾害统计等。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1章 引言 1
1.1 青藏高原雷暴与闪电科考的目标及内容 2
1.1.1 雷暴与闪电科考的必要性 2
1.1.2 青藏高原强对流及闪电灾害的科考目标 3
1.1.3 雷暴与闪电的科考内容 4
1.2 青藏高原强对流及闪电灾害科考的关键区域 5
1.2.1 科考的关键区域 5
1.2.2 科考方案 5
第2章 青藏高原雷暴电学与闪电研究回顾 9
2.1 已开展观测实验的地点和使用的观测设备 10
2.2 雷暴云产生的地面电场特征 11
2.3 高原地区雷暴云的电荷结构 13
2.3.1 基于多站闪电电场变化的雷暴云内电荷区反演 13
2.3.2 闪电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与雷暴云电荷结构 14
2.3.3 基于电场探空观测的雷暴云内电荷结构 17
2.3.4 高原雷暴云特殊电荷结构的成因探讨 18
2.4 高原地区的闪电放电特征 19
2.4.1 高原地区的云闪、地闪放电特征 19
2.4.2 球状闪电放电特征 22
2.4.3 双极性窄脉冲放电特征 23
2.5 基于LIS/OTD卫星资料的高原雷电活动特征研究 23
2.5.1 青藏高原的闪电时空分布 23
2.5.2 青藏高原的闪电与环境热动力参量和降水的关系 24
2.6 小结 25
第3章 拉萨雷暴和闪电观测及其物理特征 31
3.1 拉萨雷暴和闪电观测实验 32
3.1.1 实验布站及仪器介绍 32
3.1.2 闪电VHF干涉定位算法的研发 34
3.2 拉萨雷暴和闪电活动特征 37
3.2.1 闪电的统计特征 37
3.2.2 典型雷暴的地面电场和闪电特征 39
3.2.3 典型雷暴云内的电荷结构特征 41
3.3 拉萨闪电物理特征和发展过程 45
3.3.1 地闪回击波形的统计特征 45
3.3.2 闪电放电特征 48
3.3.3 正、负先导发展特征 54
3.4 小结 57
第4章 那曲雷暴的多站组网观测和雷暴及闪电活动特征 61
4.1 那曲闪电的多站组网观测实验 62
4.1.1 实验背景 62
4.1.2 站点考察和建设 63
4.1.3 LFEDA基本情况和定位原理 68
4.1.4 LFEDA系统定位性能 69
4.2 那曲深对流活动特征 70
4.2.1 深对流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 70
4.2.2 深对流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 72
4.2.3 深对流活动的垂直和水平结构特征 73
4.3 那曲及周边地区的闪电活动特征 77
4.3.1 那曲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 78
4.3.2 那曲闪电活动随高度分布 80
4.4 那曲雷暴地闪频次与雷暴结构参量关系 83
4.4.1 相关参量的说明和计算 83
4.4.2 地闪发生位置附近的雷达参量特征 84
4.4.3 地闪频次与雷达参量相关性分析 85
4.5 小结 88
第5章 青藏高原的雷暴活动特征 93
5.1 资料和方法 94
5.2 青藏高原雷暴活动的季节变化特征 95
5.3 青藏高原雷暴云的对流参量及结构特征 96
5.4 青藏高原雷暴环境热动力特征 101
5.5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雷暴活动特征对比 102
5.5.1 雷暴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 102
5.5.2 雷暴活动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 106
5.5.3 雷暴云的对流特征和结构特征 109
5.5.4 亚洲夏季风爆发前后青藏高原雷暴系统分布特征对比 112
5.6 小结 114
第6章 青藏高原的闪电活动特征 119
6.1 资料和方法 120
6.2 青藏高原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121
6.3 西风- 季风影响下的青藏高原闪电活动 124
6.4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闪电空间分布特征 127
6.4.1 闪电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127
6.4.2 闪电特征参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128
6.5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闪电季节变化特征 130
6.5.1 闪电密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130
6.5.2 不同纬度和经度带的闪电季节变化特征 131
6.5.3 闪电特征参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133
6.6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闪电与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140
6.7 小结 141
第7章 青藏高原的强闪电活动特征 145
7.1 资料和方法 146
7.1.1 全球闪电定位网数据 146
7.1.2 红色精灵和高层大气闪电成像仪数据 147
7.2 青藏高原强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148
7.2.1 青藏高原强闪电的空间分布特征 148
7.2.2 青藏高原强闪电的季节变化特征 151
7.2.3 青藏高原强闪电的日变化特征 152
7.2.4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强闪电活动特征对比 154
7.3 青藏高原中高层放电的时空分布特征 156
7.3.1 研究区域的中高层放电事件分布特征 157
7.3.2 闪电的逐小时和季节分布特征 157
7.3.3 中高层放电的逐月分布特征 158
7.4 青藏高原闪电和强闪电的变化趋势 160
7.5 小结 161
第8章 青藏高原东部地形过渡区域的闪电活动特征 167
8.1 资料和方法 168
8.1.1 雷电资料与处理 168
8.1.2 非雷电数据与处理 171
8.2 藏东过渡地区的地闪活动特征 172
8.2.1 地闪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172
8.2.2 地闪活动时空分布的环境热动力场 174
8.3 川西高原及邻近区域的闪电活动特征 176
8.3.1 闪电活动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分析 176
8.3.2 气象因子对闪电活动的指示作用 180
8.3.3 气溶胶对闪电活动的可能影响 185
8.4 云贵高原的闪电活动特征 189
8.4.1 基于WWLLN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189
8.4.2 强雷暴对流参数与地闪活动关系的分析 193
8.5 祁连山地区的闪电活动特征 201
8.5.1 闪电放电过程定位及闪电放电特征分析 201
8.5.2 双极性窄脉冲放电特征及物理参数 203
8.6 小结 205
第9章 川藏铁路沿线的闪电活动特征 209
9.1 川藏铁路沿线的闪电空间分布 211
9.1.1 基于LIS/OTD 的川藏铁路沿线闪电空间分布 211
9.1.2 基于CGLLS的川藏铁路沿线地闪空间分布 212
9.1.3 基于WWLLN的川藏铁路沿线强闪电空间分布 213
9.2 川藏铁路沿线主要站点的闪电时间变化和回击电流强度 214
9.2.1 地闪的季节变化 215
9.2.2 地闪的日变化 218
9.2.3 地闪回击电流强度分布 220
9.3 川藏铁路沿线的闪电长期变化趋势 222
9.3.1 川藏铁路主要站点附近的闪电长期变化趋势 223
9.3.2 川藏铁路沿线区域闪电长期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 225
9.4 小结 225
第10章 西藏地区的雷电灾害统计 229
10.1 西藏地区的雷电灾害 230
10.2 西藏古建筑的雷电灾害 233
10.3 小结 234
附录 237
附录1 2019~2021年青藏高原雷暴和闪电科考日志 238
附录2 青藏高原雷暴和闪电科考照片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