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是简析了我国度假旅游的发展情况,聚焦山地型避暑度假地,通过避暑度假者消费决策模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形成了避暑度假地的形成机理、避暑度假者的空间消费特征。二是对气候条件与避暑度假需求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印证了本书选择的研究对象的合理性与现实性;通过对山地型避暑度假开发适宜性评价和旅游者体验性评价的研究,提出了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三是从社会学视角,提出避暑度假地的基本构成要素、要素关系等;并进一步阐述了度假地的社会文化特征,即社会关系网络与社会系统、社会流态、社区参与、文化冲突与认同等。四是从旅游学视角分析了避暑度假地的业态特征、避暑度假者的消费特征。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避暑度假地的基本功能空间、功能空间模式、空间格局与建构等。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一章 旅游度假区与发展概述 1
一、概念诠释 1
二、研究概述 8
三、旅游度假地的主要类型 12
四、我国旅游度假地的发展历程 16
五、旅游度假区与我国旅游发展的导向 20
第二章 山地型避暑度假地的形成 23
第一节 社会消费与避暑度假地的形成 23
一、社会消费基本特征 23
二、旅游消费特征 28
三、山地型避暑度假地的形成机理 31
第二节 旅游市场的避暑度假地选择 38
一、影响避暑度假地选择的因素 38
二、避暑度假消费决策 42
三、避暑度假者的空间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46
四、案例分析——湖北苏马荡旅游度假区 51
第三章 山地型避暑度假地的适宜性 55
第一节 适宜性研究与避暑旅游发展 55
一、关于旅游适宜性的相关概念 55
二、关于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研究 58
三、避暑旅游发展分析 59
四、气候条件与避暑度假需求 62
第二节 山地避暑度假地开发的适宜性评价 72
一、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 72
二、基本思路与评价方法 73
三、评价指标与因子选择 76
四、避暑度假地开发的适宜性实证评价——以重庆石柱县为例 94
第三节 典型山地型避暑度假地的游客体验性评价 104
一、避暑度假者对温度的敏感性参差不齐,但有大致的趋同性 105
二、湿度是影响避暑度假者体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106
三、避暑度假者的空间消费行为基本遵从空间决策规律 106
四、避暑度假地应该发展与康养融合,丰富度假产品 106
五、建设满足需要的基础与服务设施,建设高品质避暑度假地 107
第四章 避暑度假地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108
第一节 避暑度假地的基本构成要素 108
一、基本构成要素的提取 108
二、基本构成要素解析 110
第二节 避暑度假地要素的关系 114
一、避暑旅游资源是避暑度假地的关键要素 114
二、避暑旅游产品是避暑度假地的核心要素 115
三、避暑地人群是避暑度假地的主体 115
四、服务与管理是避暑度假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16
五、康乐设施是避暑度假地必要的配套设施 116
六、基础环境是避暑度假地发展的基底和支撑 116
七、避暑旅游市场是避暑度假地的生存基础与发展保证 117
八、基本构成要素关系形成了避暑度假地特殊的社会形态 117
第三节 避暑度假地的服务体系 117
一、服务体系概述 117
二、配套服务 118
三、辅助服务 122
第五章 山地型避暑度假地业态与旅游消费特征研究 130
一、避暑度假地产品 130
二、避暑度假地的业态特征 137
三、避暑度假者的消费特征 141
第六章 山地型避暑度假地的社会文化特征研究 156
第一节 社会关系与社会系统 156
一、社会关系与关系网络 156
二、社会系统与系统流 161
第二节 社群交往与文化冲突 166
一、社群交往 166
二、社群关系 169
三、文化冲突与调适 171
第三节 利益关系与文化友好 175
一、利益关系 175
二、文化友好 181
第四节 避暑度假地的社区参与和旅游认同 182
一、社区参与 182
二、文化认同与旅游认同 185
第七章 山地型避暑度假地的功能空间与建构 189
一、避暑度假地的基本功能空间 189
二、避暑度假地的功能空间模式 193
三、避暑度假地的空间格局建构 198
四、基于社会网络的空间结构分析——以苏马荡旅游度假区为例 202
参考文献 214
后记 221
附件:山地型避暑度假地的社会学特征调查问卷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