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 临床实用心电图学:增补版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临床实用心电图学:增补版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临床实用心电图学:增补版
  • 书号:9787030712677
    作者:吕聪敏,潘二明,汤建民
  • 外文书名:
  •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大16(医)
  • 页数:478
    字数:88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9-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198.00元
    售价: ¥156.4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为《临床实用心电图学》的增补版,分为心电图学、起搏心电图学和彩色心电向量图学三篇,共34章。增补版补充了之前未涉及或涉及不深的内容,增加了心电学领域的新进展,如国际最新心电图诊断标准及鉴别流程、心电向量新知识、新型起搏器功能等;从方法学的角度,指导心电学初学者把握知识点;以编写者的经验为实例,选用典型图例进行解析,提醒读者从何处入手,亮点何在,如何从机制上展开分析。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一篇 心电图学
    第一章 P波及窦性心律变异 3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概念 3
    一、激动 3
    二、搏动(心搏) 3
    三、激动与搏动的关系 3
    四、脱漏搏动 3
    五、心律 3
    六、节律 4
    七、心率 4
    八、联律 4
    九、间期与间距 4
    第二节 P波常见问题 4
    一、窦性心律不齐的相对值指标 4
    二、房性P′波 5
    三、交接性P–波 5
    四、室性P–波 5
    五、游走心律 5
    六、隐没的P波 6
    七、P波的识别 7
    第三节 窦性心律变异 8
    一、窦性心律判定依据及意义 8
    二、P波外形比较的局限性 8
    三、正常窦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变异 8
    四、P波平均电轴是审定P波较好的指标 9
    五、由“起源-传导-图形”解读“窦性心律变异”10
    第四节 P波与后继QRS波群的相关性 11
    一、“传递与否”是“房-室”关系的核心 11
    二、判断P波与后继QRS波群传递关系的步骤 11
    三、坚持以图为本的原则 12
    四、R-P/P-R间期反比关系的方法学 12
    第二章 ST-T改变及心肌缺血 14
    第一节 ST段抬高 14
    一、引起ST段抬高的常见原因 14
    二、Edeiken型ST段抬高 14
    第二节 互补性ST段压低 15
    一、发生机制 15
    二、心电图表现 16
    三、临床意义 17
    第三节 T波改变 18
    一、全导联T波倒置 18
    二、引起T波倒置的相关疾病 18
    第四节 缺血型U波改变 20
    一、发生机制 20
    二、心电图表现 20
    三、临床意义 21
    四、舒张期振荡波(Dow波)与U波的鉴别 21
    第五节 心肌缺血 22
    一、新发的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的定义 22
    二、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 23
    三、短暂性心肌缺血与心绞痛 24
    四、镜像右位心患者如何佩戴动态心电图仪以便观察ST段及T波变化 26
    第三章 心肌梗死 27
    第一节 心肌梗死的再认识 27
    一、2018心肌梗死通用定义 27
    二、心肌梗死的最新分型及诊断 27
    三、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期 29
    四、aVR导联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 30
    第二节 异常Q波 31
    一、异常Q波经典判定标准 31
    二、异常Q波诊断的新标准 31
    三、不同导联异常Q波的具体判定 32
    四、暂时性Q波(一过性Q波) 32
    第三节 无Q波心肌梗死 33
    一、心电图特征 33
    二、表现形式及分型 33
    第四节 左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诊断的再认识 34
    一、改良的Sgarbossa标准(Smith标准)35
    二、ST/S(R)≤–0.25标准 37
    三、2020年巴塞罗那(BARCELONA)标准 37
    四、具有Q波意义的S波切迹 37
    五、左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传统诊断方法 38
    第五节 梗死周围阻滞 38
    一、局限性梗死周围阻滞 39
    二、分支性梗死周围阻滞 40
    三、梗死内阻滞、斜肩现象及梗死区折返 41
    第四章 早搏 43
    第一节 特殊类型早搏的再认识 43
    一、早搏伴隐匿性联律 43
    二、隐匿性房性早搏 44
    三、隐匿性交接性早搏 44
    四、隐匿性室性早搏 47
    五、窦性早搏的再认识 47
    第二节 室内差异传导搏动与室性搏动的鉴别 49
    一、快频率依赖性室内差异传导(3相阻滞) 49
    二、阿什曼现象 49
    三、慢频率依赖性室内差异传导(4相阻滞) 51
    四、随机间歇性室内差异传导 51
    第三节 早搏波形正常化 51
    一、窦性(或交接性)心律伴单侧束支阻滞并发早搏波形正常化 51
    二、窦性心律伴预激综合征并发早搏波形正常化 54
    三、其他引起波形正常化的情况 54
    第四节 房性早搏伴传导中断 54
    一、房性早搏伴阻滞性传导中断 55
    二、房性早搏伴干扰性传导中断 56
    第五节 交接性早搏伴前向或逆向传导中断 58
    一、交接性早搏伴阻滞性逆向传导中断 58
    二、交接性早搏伴干扰性逆向传导中断 58
    三、交接性早搏伴阻滞性前向传导中断 59
    四、交接性早搏伴干扰性前向传导中断 59
    第六节 早搏临床意义的判断 59
    一、不同心脏背景下出现早搏 59
    二、不同情况下发生的早搏 59
    三、早搏引起的症状 60
    四、不同性质的早搏 60
    第五章 运动员心脏 61
    第一节 运动员心电图变异 61
    一、心电图改变 61
    二、发生机制 61
    三、临床意义 62
    第二节 运动员心电图解释的现代标准 62
    一、运动员生理性改变心电图表现 63
    二、运动员临界改变心电图表现 63
    第三节 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心电图表现 63
    第六章 少见的心电波及征 65
    第一节 1型Brugada波新视点 65
    一、心电图特征 65
    二、诊断新方法——Corrado指数 65
    三、鉴别诊断 66
    第二节 新 2型Brugada波 66
    一、心电图特征 66
    二、诊断新标准 67
    三、鉴别诊断 68
    第三节 Epsilon波(前、中、后Epsilon波)再认识 69
    一、心电图表现 69
    二、发生机制 70
    三、临床意义 70
    第四节 Ta波(心房复极波)的再认识 71
    一、心电图表现 71
    二、发生机制 72
    三、Ta波与心率的关系 73
    四、影响Ta波的因素 73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73
    六、临床意义 73
    第五节 少见的心电征 74
    一、Aslanger征 74
    二、El-Sherif征 74
    三、Josephson征 75
    四、“少女之吻”征 76
    五、尖顶军盔征 77
    六、右心室扩张三联征 79
    七、鹳腿征 80
    八、Nadir征 80
    第七章 心电现象 81
    第一节 并行心律逆配对现象的再认识 81
    第二节 融合波 83
    一、概述 83
    二、房性融合波 83
    三、室性融合波 85
    四、特殊类型的融合波 88
    第三节 阶梯样改变现象 89
    一、发生机制 89
    二、心电图表现 90
    三、临床意义 90
    第四节 其他心电现象 90
    一、QRS波群的挤压效应现象 90
    二、假性电交替现象 91
    三、振铃现象 91
    第八章 室性心动过速 95
    第一节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先兆性心电图表现 95
    一、出现Dow波(舒张期振荡波)或Dow波振幅突然增高或加深 95
    二、R-R间距呈短-长交替性改变 96
    三、Q-T间期延长 96
    四、T波形态改变及其伴Q-T间期电交替 96
    五、某些类型的室性早搏 96
    六、QRS波群形态、时限及振幅的变化 96
    第二节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伴发的右心室
    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Hoffmayer积分鉴别法 97
    一、Hoffmayer积分标准 97
    二、Hoffmayer积分标准的机制 97
    三、临床意义 98
    第三节 左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鉴别标准 98
    一、常用标准 98
    二、SV2/RV3指数鉴别标准 98
    三、V2导联QRSi40鉴别标准 98
    第四节 起源于左心室心外膜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 100
    一、起源于左心室心外膜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101
    二、类本位曲折 101
    第五节 肢体导联QRS波反向法快速识别室性心动过速 101
    第六节 室性心动过速鉴别新流程——D 12V 16流程 102
    第七节 室性心动过速伴传出阻滞 103
    一、心电图特征 103
    二、传出阻滞的间接推断方法 104
    第九章 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新方法 106
    一、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Kindwall法与Griffith法 106
    二、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新方法——室速积分法 106
    三、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研究新方向——Pachon积分法 107
    四、根据QRS波的时限鉴别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性质 107
    五、右束支阻滞伴V 6导联R/S<1.0的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新标准 108
    六、根据心电图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 108
    七、利用三磷酸腺苷对宽QRS波心动过速进行鉴别 109
    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鉴别的新方法——颈部搏动征法 109
    九、室上性心动过速时的心率变化 109
    十、无人区电轴的临床意义 110
    第十章 夺获 115
    第一节 概述 115
    第二节 心室夺获 115
    一、窦-交夺获 116
    二、窦-室夺获 116
    三、夺获性激动的传导 116
    四、夺获搏动的识别 117
    五、夺获性激动对次要起搏点节律的影响 118
    六、配对的夺获搏动 118
    七、夺获搏动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性 118
    八、高度房室阻滞的窦-室夺获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 119
    第三节 心房夺获 119
    一、交-房(或窦)夺获 119
    二、室-房(或窦)夺获 119
    第四节 隐匿性夺获 120
    一、隐匿性交接性夺获 120
    二、隐匿性心室夺获 121
    三、隐匿性夺获的诊断思维和顺序 121
    第十一章 特殊类型的心律失常 123
    第一节 吞咽性心律失常 123
    一、发生机制 123
    二、临床意义 124
    三、治疗方法 124
    第二节 体位性心律失常 125
    一、卧位性P-R间期延长 125
    二、卧位性加速的交接性逸搏心律 125
    三、体位性右束支阻滞 126
    四、体位性左束支阻滞 126
    五、体位性心动过速 126
    六、体位性房室阻滞 126
    七、体位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127
    第三节 呼吸性心律失常 127
    一、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127
    二、呼吸性房性心动过速 127
    三、呼吸性右束支阻滞 128
    四、呼吸性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128
    第四节 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 130
    第五节 阵发性房室阻滞 130
    一、概述 130
    二、阵发性房室阻滞 130
    三、迷走性阵发性房室阻滞 131
    四、特发性阵发性房室阻滞 133
    第六节 鉴别阵发性房室阻滞机制的新方法——迷走积分法 135
    一、迷走积分法的基本理念 135
    二、迷走积分法结果的判断 136
    三、临床意义 136
    第七节 窦房干扰分离的再认识 136
    一、概述 136
    二、窦房干扰分离的产生条件 136
    三、窦房干扰分离心电图表现 137
    四、窦房干扰分离重要线索 137
    第八节 心房分离的新视点 138
    一、历史回顾 138
    二、呼吸肌伪差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139
    三、心房分离与房性并行心律的鉴别 139
    第九节 非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对交接区起源定位的独特价值 141
    一、概述 141
    二、非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特点 141
    三、房室交接区是心脏传导系统中结构上最为复杂的部分 141
    第十二章 室房传导与心律失常 146
    第一节 室房传导的途径 146
    一、通过房室结逆传的室房传导 146
    二、通过房室旁路逆传的室房传导 146
    第二节 室房传导与心律失常 147
    一、室房传导与交接性早搏 147
    二、室房传导与室性早搏 147
    三、室房传导与室性心动过速 147
    四、室房传导与室上性心动过速 147
    五、室房传导与完全性房室阻滞 147
    六、室房传导与高度房室阻滞的逸搏 149
    七、室房传导与反复搏动 151
    八、室房传导与室性早搏性心肌病 152
    九、室房阻滞 152
    十、室房传导的裂隙现象 152
    十一、室房隐匿性传导 152
    十二、室房传导与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 156
    十三、室房传导与起搏器综合征 156
    第三节 室房传导的临床意义 157
    第十三章 预激综合征 158
    第一节 特殊类型的预激综合征 158
    一、预激综合征中房室传导途径的易变性 158
    二、体位性预激综合征 159
    三、发育不全性预激综合征 160
    四、潜在(隐)性预激综合征 160
    五、无症状性预激综合征与预激性心动过速 160
    第二节 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征的新认识 161
    一、概述 161
    二、对P-R间期缩短的再认识 165
    三、对δ波的再认识 165
    四、对最大向量和终末向量影响的再认识 166
    五、对不延长P-J间期且可能缩短P-J间期的再认识 166
    六、对ST-T改变的再认识 166
    七、旁道和正路蝉联现象的再认识 167
    第三节 P-J间期延长的心室预激 168
    一、发生机制 168
    二、房室传导延缓或阻滞导致心室预激P-J间期延长的心电图表现 169
    三、临床意义 170
    第四节 预激综合征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相互影响 171
    一、预激综合征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影响 171
    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对预激综合征的影响 171
    第五节 预激综合征合并早搏 171
    一、预激综合征合并房性早搏 171
    二、预激综合征合并室性早搏 171
    第六节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肌梗死的新视点 172
    一、预激综合征对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影响 172
    二、心肌梗死对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的影响 173
    三、预激综合征合并心肌梗死的诊断 173
    四、急性心肌缺血/梗死合并预激综合征累及旁道和正路的诊断 174
    五、预激综合征合并心肌梗死的简易分析方法 174
    第七节 预激综合征合并束支阻滞的新视点 174
    一、概述 174
    二、旁道位置 175
    三、束支阻滞类型 176
    四、A型预激综合征合并右束支阻滞 177
    五、A型预激综合征合并左束支阻滞 177
    六、B型预激综合征合并右束支阻滞 179
    七、B型预激综合征合并左束支阻滞 179
    八、不典型预激旁道合并束支阻滞 179
    九、预激综合征引起酷似束支阻滞心电图改变 179
    十、预激综合征合并束支阻滞的诊断 182
    第八节 预激综合征的急诊处理与预防复发 182
    一、急诊处理 182
    二、预防复发 183
    第十四章 心电梯形图的应用 184
    第一节 梯形图概述 184
    一、常用缩写字母及意义 184
    二、常用符号及意义 184
    第二节 梯形图绘制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185
    一、梯形图绘制的基本原则 185
    二、绘制梯形图及心律失常分析思路 185
    三、梯形图绘制方法 186
    四、早搏与代偿间歇 187
    第三节 梯形图分析心律失常实例 188
    一、房性早搏+室性早搏 188
    二、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未下传、隐匿性传导 189
    三、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周期A型(呈 2∶1、4∶1下传) 190
    四、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周期B型(呈 2∶1、3∶1下传) 191
    五、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伴窦房结干扰现象 192
    六、二度Ⅰ型窦房阻滞、交接性逸搏、心室夺获 193
    七、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194
    八、二度Ⅰ型房室阻滞伴隐匿性传导 195
    九、二度Ⅰ型房室阻滞伴房室结双径路及双文氏现象 196
    十、二度Ⅱ型房室阻滞 197
    十一、高度房室阻滞、交接性逸搏心律伴非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心室夺获 198
    十二、二度Ⅰ型房室阻滞、交接性心律、干扰性不完全房室分离 199
    十三、完全性房室分离(提示三度房室阻滞) 200
    十四、长P-R间期型二度至高度房室阻滞、交接性心律、干扰性房室分离 201
    十五、加速性交接性心律、逸搏、心室夺获二联律 202
    十六、高度房室阻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室性逸搏、室性融合波(QRS波群正常化) 203
    十七、房性心动过速伴异-房交接区传出阻滞、室性心动过速伴室房逆传 204
    十八、一度房室阻滞、下壁碎裂QRS波群、非特异性室内阻滞、室性并行心律 205
    十九、加速性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伴传出阻滞 206
    二十、窦性心律、交接性逸搏、交接性心律、心室夺获、室性早搏、加速性室性逸搏、混合性房室分离 207
    二十一、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呈文氏现象、反文氏现象及慢径路传导蝉联现象 208
    二十二、房室结双径路伴间歇性1∶2房室传导 209
    二十三、室性早搏伴折返径路内文氏现象 210
    二十四、二度Ⅰ型房室阻滞、4位相左束支阻滞 211
    二十五、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加速性高位室性自主心律、室性反复搏动、干扰性不完全房室分离 212
    二十六、窦性心律、房室结双径路有时呈1∶2房室传导 213
    二十七、交接性早搏有时呈间位性伴干扰性P-R间期延长 214
    二十八、房性反复搏动 215
    二十九、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16
    三十、窦性、交接性、室性三种起源右束支阻滞型QRS波群 217
    第十五章 双侧束支主干阻滞的简易诊断分析方法及特殊类型束支阻滞 218
    第一节 双侧束支主干阻滞的简易诊断分析方法 218
    一、双侧束支主干阻滞传导分析原则 218
    二、束支阻滞图译法 218
    三、束支阻滞分析法 219
    第二节 隐匿性束支阻滞 221
    一、隐匿性右束支阻滞 221
    二、隐匿性左束支阻滞 221
    三、间歇性隐匿性束支阻滞 222
    第三节 分支型左束支阻滞 223
    一、心电图表现 223
    二、鉴别诊断 223
    三、临床意义 223
    四、讨论 223
    第十六章 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方法学 225
    第一节 心电图分析的核心理念及方法学 225
    一、概述 225
    二、序列性原理的重要价值 225
    三、“总纲”——“起源-传导-结果(图形)” 228
    四、四级定位 229
    第二节 心电图学中的“图”和“论”229
    一、图的本源性 229
    二、“图”对心电人员的启示 230
    三、正常值问题 230
    第三节 心电图分析的非常规路径 231
    一、概述 231
    二、常规心电图分析路径 232
    三、心电分析的非常规路径 234
    第十七章 有关疾病与心电图 236
    第一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电图 236
    一、心电图诊断标准 236
    二、发生机制 236
    第二节 心电图在临床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236
    一、从晕厥非发作时心电图推测晕厥的病因 236
    二、左-右心室肥大心电图改变特征与基础心脏病 237
    三、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QRS波形态与基础心脏病 238
    第三节 QRS波低电压 238
    一、引起QRS波低电压的原因与疾病 239
    二、临床意义 239
    第四节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心电图诊断新标准——终末激动时间延长 239
    一、心电图特征 240
    二、发生机制 240
    三、临床意义 240
    四、鉴别诊断 240
    第五节 引起V 1导联高R波的疾病 240
    第十八章 心电图有关的试验 241
    第一节 坐卧体位试验 241
    一、方法 241
    二、常见的心电图改变 241
    三、临床意义 241
    第二节 颈动脉窦压迫试验 243
    一、机制 243
    二、方法 243
    三、禁忌证 243
    四、对窄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 243
    五、对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 244
    六、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 245
    第三节 其他有关试验 246
    一、屏气试验 246
    二、刺激咽喉试验 247
    三、乏氏-苗氏试验 247
    四、过度换气试验 247
    五、阿托品消除预激综合征试验 248
    六、静脉注射腺苷揭示潜隐性预激综合征试验 248
    七、直立倾斜试验 249
    第十九章 与心电图有关的综合征 250
    一、deWinter综合征 250
    二、贝叶综合征 251
    三、Ryland综合征 251
    四、Kounis综合征 252
    五、家族广泛性ST段压低综合征 253
    六、多源希浦系室早综合征 255
    七、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 255
    八、胸痛性左束支阻滞综合征 256
    九、慢性冠脉综合征 256
    第二十章 心电图解析欣赏 257
    一、房性心动过速伴异-房交接区传出双径路 258
    二、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阵发性交接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传导、干扰性不完全性房室分离、窦性夺获心室、加速的室性逸搏 260
    三、隐匿性房性早搏 262
    四、窦性心律,完全性房室前向传导阻滞,交接性逸搏心律,交接区-心房逆传双径路伴1∶2交-房逆传、“窦-交”房性融合波、窦房交接区干扰现象 264
    五、窦性心动过速、二度窦房阻滞、完全性房室阻滞、交接性逸搏心律 268
    六、窦性心律、交接性心动过速、显性和隐匿性窦性夺获交接区、干扰性不完全性房室分离 270
    第二篇 起搏心电图学
    第二十一章 起搏心电图 273
    第一节 起搏心电图的有关问题 273
    一、双腔起搏器计时系统 273
    二、上限跟踪频率与上限传感器频率 273
    三、交叉感知 274
    四、交叉刺激 276
    五、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心电图特点 276
    六、不同品牌起搏器磁铁试验的心电图表现 280
    七、不同品牌起搏器电池择期更换指征(ERI)时的磁铁频率 280
    八、不同品牌起搏器对室性早搏的定义 280
    九、不同品牌起搏器的心室安全起搏间期 281
    十、起搏器动态心电图中常遇到的问题 281
    第二节 起搏器特殊功能心电图 282
    一、起搏器心室自动阈值测试的共性特点 282
    二、起搏器心房自动阈值测试 282
    三、心房同步起搏功能 285
    四、频率骤降反应功能 288
    五、房性早搏后反应功能 289
    六、室性早搏后反应功能 289
    七、减少心室起搏的自动模式转换功能 291
    八、空白期心房扑动搜索功能 292
    九、2∶1锁定保护功能 294
    十、波科的动态AVdelay功能 294
    十一、A-V间期滞后搜索功能 295
    第三节 CRT起搏器特有功能心电图 298
    一、CRT起搏心律的心电图特点 298
    二、左心室阈值管理功能 298
    三、心室感知反应起搏功能 300
    四、心房颤动传导反应功能 301
    五、心房跟踪恢复功能 302
    六、起搏融合自身传导功能 303
    七、心力衰竭预警管理功能 307
    第四节 起搏心电图中的有关鉴别诊断 307
    一、心房颤动传导反应(CAFR)功能和心室感知反应(VSR)功能的鉴别诊断 307
    二、空白期心房扑动搜索(BFS)功能与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的房室传导检测的鉴别诊断 308
    三、空白期心房扑动搜索(BFS)功能与心房同步起搏(ASP)功能的鉴别诊断 308
    四、频率适应性A-V间期与A-V间期负滞后搜索功能的鉴别诊断 308
    五、心房同步起搏(ASP)功能与非竞争性心房起搏(NCAP)功能的鉴别诊断 308
    六、室性早搏后一次起搏功能(APaceonPVC)与非竞争性心房起搏功能的鉴别诊断 308
    七、心房同步起搏(ASP)功能与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的鉴别诊断 309
    八、A-V间期正滞后搜索功能与起搏器文氏型阻滞的鉴别诊断 309
    九、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与起搏文氏现象的鉴别诊断 309
    十、起搏器2∶1阻滞与起搏文氏现象的鉴别诊断 309
    十一、噪声反转功能与起搏器感知不良的鉴别诊断 309
    十二、心室安全起搏功能与起搏功能不良的鉴别诊断 309
    十三、心室自动阈值管理功能与心室安全起搏功能的鉴别诊断 310
    十四、心室自身优先功能(VIP)与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的鉴别诊断 310
    十五、起搏器文氏现象与非起搏器文氏现象的区别 310
    第五节 起搏频率变化 310
    一、起搏频率减慢 310
    二、起搏频率增快 310
    三、起搏频率增快或减慢 311
    第六节 起搏器AV/PV间期变化 312
    一、起搏器AV/PV间期延长或V脉冲消失 312
    二、起搏器A-V间期缩短 312
    第七节 起搏器无起搏脉冲信号 313
    一、感知功能正常 313
    二、频率滞后 314
    三、其他情况 314
    第八节 对起搏器干扰的认识 314
    一、起搏器干扰源的分类 314
    二、干扰信号产生的临床表现 315
    三、起搏器对干扰信号的反应方式及心电图表现 315
    第三篇 彩色心电向量图学
    第二十二章 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319
    第一节 概述 319
    第二节 Wilson导联体系与Frank导联体系的关系 321
    一、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性质对比及其关系 321
    二、心电向量图Frank导联与其X、Y、Z导联轴的关系 321
    三、额面、横面和侧面与空间心电向量环的相关性 322
    四、Frank导联的右侧面与左侧面的关系 322
    五、心电图肢体导联六轴系统与心电向量图额面的关系 323
    第三节 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的图形及数据的临床意义 324
    一、心电图的P-QRS-T波与心电向量图的P-QRS-T环的对比 324
    二、心电图上的QRS波与心电向量图上的QRS环的意义 324
    三、QRS环最大向量与R向量的意义及应用 324
    四、原点至R向量时间的诊断意义 324
    五、QRS环半面积向量 324
    六、起始向量 324
    七、终末向量 325
    八、心电图的ST段和T波与心电向量图的ST向量和T环 325
    九、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测量时的参比点 325
    十、P、QRS、T波参比点(起始点及终点)正确识别和判定的重要性 325
    十一、心电向量图的诊断原则 326
    第二十三章 心电向量图的优势 327
    第一节 心电向量图的发展历程 327
    第二节 心电向量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328
    一、心电向量图的优势 328
    二、心电向量图仪的现状 328
    三、存在的问题 328
    第二十四章 心电向量图基础 330
    第一节 心电向量的概念 330
    第二节 心电向量的投影 331
    一、空间心电向量环在平面上的投影 331
    二、平面心电向量环在心电图导联轴上的投影 331
    三、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332
    四、镜像导联 333
    第三节 心电向量图的导联 335
    第四节 标记方法 335
    一、导联轴和观察面 335
    二、度数的标记方法 336
    三、轴和面的标记方法 336
    第二十五章 心电向量图的E点、时间及振幅定标、P环及P-R间期的分析方法 337
    一、E点 337
    二、时间及振幅定标 337
    三、P环 337
    四、P-R间期 338
    第二十六章 QRS环及ST-T向量分析方法 339
    第一节 QRS环的定性分析 339
    第二节 QRS环的定量分析 339
    一、QRS环最大向量 339
    二、QRS环最大宽度 339
    三、QRS环时间 341
    四、QRS环最大向左向量 341
    五、QRS环最大向右向量 341
    六、QRS环最大向上向量 341
    七、QRS环最大向下向量 341
    八、QRS环最大向前向量 341
    九、QRS环最大向后向量 341
    十、上向指数 341
    十一、QRS环起始向上向左向量 341
    第三节 ST-T向量分析方法 342
    一、ST向量 342
    二、T向量环 343
    三、R(QRS)-T角 343
    四、U环 343
    第四节 心电向量图分析要点 343
    一、形态 344
    二、运行方向 344
    三、最大向量振幅 344
    四、长/宽比例 344
    五、QRS/T比值 344
    六、最大向量角及R(QRS)-T夹角 344
    七、QRS环起始向量和终末向量的方向 344
    八、向量环的运行速度 344
    九、ST向量 345
    十、瞬时向量 345
    第二十七章 心电向量图 346
    第一节 正常心电向量图 346
    一、P环 346
    二、QRS环 347
    三、T环 349
    四、ST向量 349
    五、QRS-T夹角 349
    六、U环 350
    七、空间P环最大向量 350
    八、空间QRS环最大向量 350
    九、空间QRS-T夹角 350
    第二节 心电向量图的生理变异 350
    一、额面QRS环横位(最大向量位于10°左右) 350
    二、额面QRS环垂位(最大向量位于90°左右) 350
    三、右心室优势 351
    第二十八章 心房肥大 352
    第一节 右心房肥大 352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352
    二、心电图诊断标准 353
    第二节 左心房肥大 355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355
    二、心电图诊断标准 355
    第三节 双侧心房肥大 355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355
    二、心电图诊断标准 356
    第二十九章 心室肥大 357
    第一节 左心室肥大 357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357
    二、左心室肥大分型 357
    三、鉴别诊断 358
    四、病例解析 358
    第二节 右心室肥大 362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362
    二、右心室肥大分型 362
    三、鉴别诊断 363
    四、病例解析 363
    第三节 双侧心室肥大 365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365
    二、双侧心室肥大分型 365
    三、病例解析 365
    第三十章 室内传导阻滞 368
    第一节 右束支阻滞 368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369
    二、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 369
    三、病例解析 369
    第二节 左束支阻滞 378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378
    二、分支型左束支阻滞 378
    三、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心室肥大 379
    四、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 379
    五、病例解析 379
    第三节 左前分支阻滞 381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381
    二、心电图诊断标准 381
    三、病例解析 382
    第四节 左后分支阻滞 386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386
    二、心电图诊断标准 386
    三、病例解析 387
    第五节 左中隔支阻滞 389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390
    二、心电图诊断标准 391
    三、鉴别诊断 391
    四、左中隔支阻滞与心电图的关系 391
    五、病例解析 391
    第三十一章 心室预激 400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400
    二、心室预激的心电向量图分型 400
    三、心室预激对其他心电现象的掩盖 401
    四、病例解析 402
    第三十二章 心肌梗死形成机制与分期 410
    一、心肌梗死形成机制 410
    二、心肌梗死演变过程和分期 411
    三、蚀缺的测量方法 411
    四、心肌梗死QRS环起始向量方位 411
    第三十三章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 413
    第一节 前间壁心肌梗死 413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413
    二、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413
    三、病例解析 413
    第二节 前壁心肌梗死 419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419
    二、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419
    三、病例解析 420
    第三节 前侧壁心肌梗死 422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422
    二、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422
    三、病例解析 422
    第四节 高侧壁心肌梗死 424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424
    二、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424
    三、病例解析 424
    第五节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426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426
    二、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426
    三、病例解析 426
    第六节 下壁心肌梗死 429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429
    二、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429
    三、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的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特征 430
    四、病例解析 430
    第七节 后壁心肌梗死 438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438
    二、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438
    三、后壁心肌梗死与下壁心肌梗死的比较 439
    四、后壁心肌梗死和重度右心室肥厚的鉴别诊断 439
    五、病例解析 439
    第八节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442
    一、诊断标准 442
    二、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443
    三、病例解析 443
    第九节 多部位心肌梗死 445
    病例解析 445
    第三十四章 心肌缺血(ST-T改变)449
    一、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449
    二、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449
    三、不同部位心肌缺血的T环方位改变 449
    四、病例解析 450
    参考文献 454
    附录 457
    附录A 心律四级定位模式 457
    附录B 小格数、R-R间期与心率对照表 458
    附录C 常见心电波及间期正常与变异原因 459
    附录D 正常成人心电数值参考示意图 461
    附录E 正常儿童V1导联R/S上限值 462
    索引 463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