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物理 > 无线电与电子物理 > 亚波长电磁学(下册)

相同作者的商品

相同语种的商品

亚波长电磁学(下册)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亚波长电磁学(下册)
  • 书号:9787030499516
    作者:罗先刚
  • 外文书名:
  •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B5
  • 页数:732
    字数:88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2-24
  • 所属分类:无线电与电子物理
  • 定价: ¥398.00元
    售价: ¥314.4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主要介绍亚波长尺度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新奇现象、物理机理及其在各种电磁学/光学系统中的应用。针对传统光学和电磁学理论存在的原理性障碍,阐述了亚波长尺度突破传统极限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亚波长结构辅助的新电磁学和光学定律。本书是亚波长电磁学学科的第一部专著,涉及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成果体现,也广泛收录了国际上其他著名团队的最新结果。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下册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四篇亚波长电磁器件及系统
    第14章相位型光学超构表面3
    14.1相位型超表面分类3
    14.2相位型器件设计方法3
    14.2.1电磁偏折器4
    14.2.2平面透镜4
    14.2.3相位型电磁超振荡透镜5
    14.2.4涡旋光产生器6
    14.2.5贝塞尔光束产生器7
    14.2.6相位型计算全息图7
    14.3传输相位型超表面器件10
    14.3.1SP波导传输相位超表面器件11
    14.3.2等效折射率型介质超表面器件23
    14.4电路型相位超表面器件25
    14.4.1反射式电路型相位超表面器件28
    14.4.2透射式电路型相位超表面器件33
    14.5几何相位型超表面器件35
    14.5.1几何相位型超表面透射器件35
    14.5.2几何相位型超表面反射全息器件59
    14.6电路型|几何相位相结合的超表面器件61
    14.6.1V形光天线对电磁波的振幅和相位调制62
    14.6.2V形结构光束偏折器64
    14.6.3V形结构聚焦透镜64
    14.6.4V形结构涡旋光束产生器66
    14.6.5V形结构全息器件67
    14.6.6C形结构超构表面68
    参考文献69
    第15章悬链线光学74
    15.1光学中的曲面和曲线74
    15.1.1折反射光学中的曲面问题74
    15.1.2光学测地线中的曲面问题77
    15.1.3平面光学中的曲线问题81
    15.2光学悬链线82
    15.2.1悬链线方程82
    15.2.2折反射光学中的悬链线86
    15.2.3光学测地线中的悬链线87
    15.2.4平面光学中的悬链线91
    15.3平面光学悬链线的应用94
    15.3.1异常偏折及自旋霍尔效应94
    15.3.2贝塞尔光束产生96
    15.3.3完美涡旋光束产生100
    15.3.4平面光学悬链线的变形及应用103
    15.3.5相干技术提高光学悬链线结构器件效率105
    参考文献111
    第16章亚波长电磁吸收技术113
    16.1经典吸波材料及理论113
    16.1.1Salisbury吸收屏114
    16.1.2Jaumann吸波体115
    16.1.3Planck-Rozanov带宽{厚度极限117
    16.2亚波长电磁吸收材料的设计思路118
    16.2.1传播波|束缚波转换118
    16.2.2基于电磁谐振的局域电磁吸收119
    16.2.3超表面理想电磁吸收模型123
    16.3基于两波转换的电磁吸收器124
    16.3.1金属孔阵列中的完美电磁吸收125
    16.3.2结构参数对吸收特性的影响126
    16.3.3孔阵列吸波材料的带宽拓展方法127
    16.4大角度电磁吸收超材料130
    16.4.1基于金属线对的大角度吸收器130
    16.4.2六方晶格排布的全向电磁吸收器132
    16.5基于理想吸收超表面的宽带电磁吸收材料135
    16.6基于金属球腔的光波段宽带电磁吸收材料138
    16.7可见光透明宽带电磁吸收材料141
    16.8相干完美吸收144
    16.8.1基于导电薄膜的超宽带相干吸收145
    16.8.2基于镜像原理的大角度相干吸收器150
    16.8.3基于相干吸收的光逻辑运算153
    16.9其他亚波长电磁吸收器155
    16.9.1基于衍射调控的宽带太赫兹电磁吸收材料155
    16.9.2可调谐吸波材料157
    16.9.3基于电磁吸收材料的热辐射调控160
    16.9.4基于垂直生长碳纳米管的宽带光波吸收器163
    参考文献165
    第17章亚波长偏振调制技术169
    17.1电磁波的偏振特性170
    17.1.1电磁波偏振基本理论170
    17.1.2电磁波偏振的表示方法172
    17.2传统偏振调制技术和偏振检测技术175
    17.2.1传统偏振器件175
    17.2.2偏振技术的应用176
    17.3基于各向异性亚波长结构的偏振调制器件178
    17.3.1各向异性亚波长结构的分析方法178
    17.3.2各向异性亚波长结构偏振调制研究进展179
    17.3.3超薄各向异性圆偏振器179
    17.3.4偏振转换的色散调制数理模型.182
    17.3.5基于二维色散调制的宽带偏振转换器件186
    17.4基于手性亚波长结构的偏振调制器191
    17.4.1手性材料的分析方法191
    17.4.2手性亚波长结构偏振调制研究进展195
    17.4.3多频多偏振态平面手性圆偏振器198
    17.4.4四频点低损耗手性圆偏振器202
    17.4.5双频手性线偏振转换器件205
    17.4.6同时具备圆二色性和旋光性的偏振转换器208
    17.4.7非本征的亚波长手性结构209
    17.4.8光学手性近场增强效应210
    17.4.9亚波长手性结构的其他特性212
    17.5亚波长结构相干偏振转换213
    17.5.1理论模型213
    17.5.2金属网格实现超宽带相干偏振转换215
    17.5.3三维手性亚波长结构中的相干偏振转换218
    参考文献220
    第18章亚波长天线和辐射技术223
    18.1天线的基本参数223
    18.1.1辐射方向图223
    18.1.2方向性系数224
    18.1.3天线的辐射效率和增益225
    18.1.4输入阻抗及驻波比225
    18.1.5天线的偏振态226
    18.1.6天线的带宽226
    18.2常用的微波天线种类227
    18.2.1贴片天线227
    18.2.2喇叭天线228
    18.2.3偶极子天线228
    18.3基于亚波长结构的微波天线技术229
    18.3.1亚波长结构高方向性天线229
    18.3.2亚波长结构偏振调制天线246
    18.3.3亚波长结构辐射方向调控天线253
    18.3.4基于亚波长结构的天线宽带化设计266
    18.4纳米光学天线技术271
    18.4.1纳米光学天线研究背景272
    18.4.2纳米光学天线概念的提出272
    18.4.3纳米光学天线的研究进展与应用274
    18.5金属沟槽阵列光学天线280
    18.5.1亚波长沟槽结构的电磁调制理论280
    18.5.2单方向定向辐射金属沟槽阵列天线281
    18.5.3多方向定向辐射金属沟槽阵列天线286
    18.5.4角宽可控均匀辐射金属沟槽阵列天线290
    18.6基于沟槽阵列结构的金属微结构天线295
    18.6.1基于亚波长周期沟槽结构的高方向性缝隙天线295
    18.6.2集成周期沟槽加载型微带贴片天线298
    18.7纳米激光器299
    18.8小结301
    参考文献302
    第19章表面等离子体传感技术310
    19.1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310
    19.1.1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的基本原理及结构310
    19.1.2SPR传感器的灵敏度312
    19.1.3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312
    19.1.4SPR传感器的特点313
    19.2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314
    19.2.1LSPR传感技术的概念及特点314
    19.2.2球形纳米粒子的LSPR316
    19.2.3典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318
    19.2.4基于纳米球光刻的LSPR传感器323
    19.3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技术333
    19.3.1SERS概念333
    19.3.2SERS机理335
    19.3.3金属纳米结构的电磁场增强效应336
    19.3.4基于AgFON的葡萄糖探测343
    参考文献347
    第20章亚波长隐身和反隐身技术349
    20.1隐身技术概述349
    20.1.1隐身技术的概念349
    20.1.2隐身技术发展历史349
    20.1.3雷达隐身技术352
    20.1.4红外隐身技术355
    20.2基于吸波材料的电磁隐身技术357
    20.3基于虚拟赋形的电磁隐身技术357
    20.3.1基于变换光学的隐身衣357
    20.3.2基于超表面的虚拟赋形362
    20.3.3基于零折射率材料的RCS缩减技术367
    20.4反隐身技术概述370
    20.4.1传统隐身技术存在的问题371
    20.4.2反隐身的主要技术手段371
    参考文献375
    第21章亚波长电磁仿生学378
    21.1自然界中的光学结构378
    21.1.1植物中的微纳光学结构378
    21.1.2动物中的微纳光学结构382
    21.2结构色的成色机理391
    21.2.1膜层干涉效应392
    21.2.2衍射效应393
    21.2.3散射效应394
    21.3亚波长光学仿生器件395
    21.3.1复眼结构的亚波长仿生技术395
    21.3.2消反膜的仿生技术398
    21.3.3偏振调制亚波长仿生技术402
    21.4人工仿生结构色407
    21.4.1具有光子晶体结构色的蚕丝织物408
    21.4.2基于纳米金属结构色的高分辨率彩色滤光片408
    21.5仿生加工方法419
    参考文献421
    第22章亚波长电磁动态和智能器件424
    22.1基于亚波长结构的波束扫描天线424
    22.1.1动态相位调制原理425
    22.1.2相位调制材料对电磁波辐射方向的调控原理426
    22.1.3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扫描天线427
    22.1.4基于反射阵列的波束扫描天线438
    22.1.5基于传输阵列的波束扫描天线439
    22.2基于亚波长结构的智能电磁吸收447
    22.2.1基于二极管的L波段动态电磁吸收结构449
    22.2.2基于石墨烯的太赫兹波段动态电磁吸收器件455
    22.3偏振动态调控亚波长结构460
    22.3.1手性智能偏振调控结构460
    22.3.2各向异性动态偏振调控结构463
    22.4基于柔性可延展材料的智能器件465
    参考文献468
    第23章平面亚波长成像技术472
    23.1小孔成像技术472
    23.2波带片成像474
    23.3光子筛成像478
    23.4平面衍射成像480
    23.4.1平面衍射透镜设计480
    23.4.2平面衍射透镜的色散特性481
    23.4.3平面衍射透镜的色散补偿483
    23.4.4基于平面衍射透镜的望远镜系统486
    23.4.5轻量化平面衍射透镜成像实验系统491
    23.5超表面红外成像496
    23.6其他微纳结构成像499
    参考文献501
    第五篇超衍射光学
    第24章远场超衍射成像505
    24.1衍射极限与超衍射光学505
    24.1.1衍射极限概述505
    24.1.2衍射受限的经典和量子理论507
    24.1.3广义衍射极限及超衍射光学509
    24.2传统分辨力增强技术510
    24.2.1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510
    24.2.2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技术512
    24.3基于超振荡光场的超衍射远场成像514
    24.3.1从光瞳滤波器到超振荡514
    24.3.2Bessel光束超衍射成像517
    24.3.3基于长椭球函数的超振荡光瞳滤波器519
    24.3.4超振荡望远镜520
    24.4微球超衍射成像532
    24.5荧光超衍射成像技术534
    24.5.1受激辐射损耗超分辨技术534
    24.5.2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荧光超分辨显微技术543
    参考文献543
    第25章近场超衍射成像547
    25.1衍射极限与近场衍射极限547
    25.2基于超透镜的超衍射成像549
    25.2.1超透镜成像的基本理论549
    25.2.2基于金属{介质多层膜的超分辨成像551
    25.3基于超透镜的超衍射相衬成像555
    25.3.1超衍射SP相衬成像技术原理555
    25.3.2基于MIM透镜的超衍射相衬成像557
    25.3.3MIM结构透镜的折射率差分辨力559
    25.3.4MIM结构透镜的空间分辨力560
    25.3.5MIM结构透镜相衬成像的实验验证561
    25.4基于双曲超透镜的超衍射放大和缩小成像563
    25.4.1基于双曲透镜的缩小成像564
    25.4.2双曲透镜和超透镜组合成像方法568
    25.4.3平板结构超分辨缩小成像设计方法569
    参考文献574
    第26章超衍射光刻576
    26.1传统光刻分辨力增强技术576
    26.1.1相移掩模技术576
    26.1.2离轴照明技术578
    26.1.3邻近效应校正579
    26.1.4光瞳滤波技术580
    26.2表面等离子体超衍射光刻581
    26.2.1表面等离子体超衍射干涉光刻581
    26.2.2表面等离子体超衍射成像光刻597
    26.2.3表面等离子体超衍射聚焦直写光刻617
    26.3远场超衍射光束直写光刻621
    26.3.1基于多光子吸收效应的双光束超衍射直写622
    26.3.2基于单光子吸收的超衍射光束直写624
    26.3.3基于吸收率调制材料的超衍射光束直写625
    参考文献626
    第27章超衍射传输631
    27.1表面等离子体波导631
    27.1.1金属纳米颗粒波导631
    27.1.2金属薄膜、条带及纳米线波导632
    27.1.3金属狭缝波导633
    27.1.4混合型表面等离子体波导634
    27.1.5石墨烯表面等离子体波导635
    27.1.6有源和非线性波导636
    27.1.7等离子体波导与传统光学纳米线的融合638
    27.2表面等离子体波导器件640
    27.2.1激光器640
    27.2.2滤波器641
    27.2.3分束器646
    27.2.4调制器650
    27.3表面等离子体波导中的新颖现象656
    27.3.1类电磁诱导透明656
    27.3.2轨道角动量的超衍射传输661
    参考文献664
    后记668
    名词索引676
    缩写索引691
    上册
    第一篇亚波长电磁学基础
    第1章亚波长电磁学概述
    第2章亚波长电磁学的基本材料
    第3章亚波长电磁学的主要数值计算方法
    第二篇亚波长电磁学理论
    第4章超材料理论
    第5章超构表面理论
    第6章表面等离子体理论
    第7章双曲色散材料
    第8章光子晶体
    第三篇亚波长电磁材料加工及表征技术
    第9章可见光、红外及太赫兹亚波长结构加工技术
    第10章微波波段亚波长电磁结构加工技术
    第11章亚波长结构的典型加工实例
    第12章亚波长结构、材料及器件形貌表征技术
    第13章亚波长结构、材料及器件电磁性能表征技术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