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农业科学 > 土壤 > 土壤分析化学

浏览历史

土壤分析化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土壤分析化学
  • 书号:7030002520
    作者:
  • 外文书名:
  • 装帧:
    开本:
  • 页数:0
    字数:387000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 所属分类:S15 土壤学
  • 定价: ¥4.40元
    售价: ¥3.48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土壤化学分析的原理。内容包括有机碳、氮、磷、钾、微量元素、交换性阳离子容量和组成、pH、水溶性盐和碱化度、矿质全量分析、氧化铁等方面。每章介绍分析的意义、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以及分析数据的土壤学意义,目的是使读者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此外,还对近代土壤化学分析中的几种主要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火焰光度法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的有关问题分别做了介绍。
本书系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约请有关的学者写成,内容反映了近代土壤分析化学的国际现状,也总结了我国的有关经验,可作为土壤学以及环境科学、地质学、地理学、海洋学、湖沼学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和教师的参考书。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土壤化学分析发展的特点
    1.3 土壤分析中的前处理与土壤化学
    1.4 新分析项目的提出与土壤化学
    1.5 结束语
    第二章 土壤有机碳
    2.1 引言
    2.2 土壤有机碳的全量分析
    2.2.1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2.2.2 方法的选择
    2.2.3 干烧法
    2.2.4 湿烧法
    2.2.5 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
    2.2.6 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
    2.2.7 有机碳全量分析结果的应用
    2.3 土壤腐殖质的分组
    2.3.1 意义
    2.3.2 腐殖质的分组——丘林法
    2.3.3 分析结果的应用
    2.4 腐殖酸的絮凝极限和光密度的测定
    2.4.1 絮凝极限的测定
    2.4.2 光密度的测定
    2.5 土壤碳水化合物的分析
    2.5.1 意义
    2.5.2 提取方法
    2.5.3 提取液中糖的化学法测定
    2.5.4 糖的气相色谱分析法
    2.6 腐殖酸的官能团的测定
    2.6.1 概述
    2.6.2 化学分析法
    2.6.3 官能团含量的变异范围
    2.6.4 红外光谱法
    第三章 土壤氮
    3.1 引言
    3.2 土壤氮的形态和含量
    3.2.1 全氮
    3.2.2 无机氮
    3.2.3 有机氮
    3.3 土壤全氮的分析
    3.3.1 杜马法
    3.3.2 克氏法
    3.4 土壤无机氮的分析
    3.4.1 固定态铵的测定
    3.4.2 交换性铵、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提取
    3.4.3 提取液中无机氮的测定
    3.5 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化学指标
    第四章 土壤磷
    4.1 土壤磷的形态
    4.2 土壤全磷
    4.2.1 全磷含量
    4.2.2 土壤全磷与磷肥肥效
    4.2.3 土壤全磷的分析
    4.3 土壤无机磷
    4.3.1 土壤无机磷的区分
    4.3.2 张守敬的分级系统
    4.3.3 主要土壤中无机磷的组成
    4.4 土壤有效磷
    4.4.1 土壤有效磷的概念
    4.4.2 水溶性磷
    4.4.3有效磷的提取
    4.5 有机磷
    4.6 土壤磷的测定
    4.6.1 重量法
    4.6.2 容量法
    4.6.3 比色法
    第五章 土壤钾
    5.1 引言
    5.2 土壤中钾的形态
    5.2.1 概述
    5.2.2 矿物钾
    5.2.3 缓效性钾
    5.2.4 速效性钾
    5.3 土壤钾的测定
    5.3.1 全钾
    5.3.2 缓效性钾
    5.3.3 速效性钾
    5.3.4 电超滤法(EUF)
    5.4 分析结果的应用
    5.4.1 全钾
    5.4.2 缓效性钾
    5.4.3 速效性钾
    5.4.4 容量和强度关系
    第六章 土壤微量元素
    6.1 引言
    6.2 实验设备
    6.2.1 实验室
    6.2.2 器皿
    6.2.3 试剂的纯化
    6.3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6.3.1 土壤
    6.3.2 植物
    6.4 分析样品的制备
    6.4.1 微量元素的形态
    6.4.2 有效态微量元素的提取
    6.4.3 全量分析样品的制备
    6.4.4 植物的分解
    6.4.5 分离和浓缩
    6.5 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
    6.6 元素的分析
    6.6.1 硼
    6.6.2 钼
    6.6.3 锌
    6.6.4 锰
    6.6.5 铜
    6.7 测定结果的评价
    6.7.1 概述
    6.7.2 硼
    6.7.3 钼
    6.7.4 锌
    6.7.5 锰
    6.7.6 铜
    第七章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和组成
    7.1 引言
    7.2 阳离子交换性吸附的发生及其容量
    7.2.1 负电荷的来源
    7.2.2 影响土壤负电荷数量的因素
    7.2.3 CEC和ECEC
    7.3 交换性阳离子的组成及其影响
    7.3.1 概述
    7.3.2 交换性氢和铝
    7.3.3 交换性镁
    7.3.4 交换性钠
    7.4 CEC的测定
    7.4.1 醋酸盐法(常规法)的误差来源
    7.4.2 校正法
    7.4.3 BaCl2-H2SO4快速法
    7.4.4 各种方法测得的CEC值的应用
    7.5 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的提取
    7.5.1 交换性氢和铝的提取
    7.5.2 交换性盐基的提取
    第八章 土壤pH
    8.1 引言
    8.2 影响土壤pH的因素
    8.2.1 定义
    8.2.2 氢、铝离子的数量
    8.2.3 盐基性离子饱和度
    8.2.4 盐基性离子的种类
    8.3 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8.3.1 水土比例
    8.3.2 中性盐
    8.3.3 二氧化碳
    8.4 玻璃电极
    8.4.1 电极玻璃的组成
    8.4.2 氢功能和钠误差
    8.4.3 电阻
    8.5 玻璃电极-土壤界面
    8.5.1 水分不饱和的土壤
    8.5.2 与土壤缓冲性能的关系
    8.6 悬液效应
    8.6.1 意义
    8.6.2 溶液中的液接电位
    8.6.3 土壤中的液接电位
    8.6.4 对液接电位的长距离影响
    8.6.5 对液接电位的一些补救办法
    8.7 土壤pH测定中常见的问题
    8.7.1 电极检查
    8.7.2 读数时的问题
    8.7.3 电位功能系数问题
    8.8 测定结果的解释
    8.8.1 土壤pH的不均一性
    8.8.2 土壤pH的季节性变化
    8.8.3 土壤发育
    8.8.4 剖面中的变异
    8.9 土壤pH的分级
    第九章 土壤水溶性盐和碱化度
    9.1 引言
    9.2 水溶性盐的提取
    9.2.1 代表性土样的采取
    9.2.2 水土比的选择
    9.2.3 饱和土浆浸出液的制备
    9.2.4 浸出液的提取
    9.2.5 影响因素
    9.3 pH
    9.4 土壤总盐量
    9.4.1 重量法
    9.4.2 电导法
    9.4.3 结果的应用
    9.5 阴离子((CO32﹣,(HCO3,(SO42﹣,Cl
    9.5.1 (CO32﹣和(HCO3
    9.5.2 Cl
    9.5.3 (SO42﹣
    9.5.4 (CO32﹣、(HCO3、SO42﹣、Cl的电位滴定法
    9.6 阳离子Ca2﹢、Mg2﹢、Na
    9.6.1 Ca2﹢和Mg2﹢
    9.6.2 Na
    9.7 石膏和碱土金属碳酸盐
    9.7.1 石膏(CaSO4·2H2O)
    9.7.2 碳酸钙(镁)
    9.8 碱化度
    9.8.1 意义
    9.8.2 土壤中Na2CO3的来源和形成
    9.8.3 灌溉水质对土壤次生碱化的影响
    9.8.4 碱化度的测定
    9.8.5 结果的应用
    9.9 土壤盐分与作物生长
    第十章 土壤矿质全量分析
    10.1 引言
    10.2 样品的前处理及方法的选择
    10.2.1 概述
    10.2.2 碳酸钠熔融分解法
    10.2.3 偏硼酸锂熔融分解法
    10.2.4 氢氧化钠熔融分解法
    10.2.5 焦硫酸盐熔融分解法
    10.2.6 常压湿式分解法
    10.2.7 封闭增压湿式分解法
    10.3 测定方法的原理及方法的选择
    10.3.1 硅
    10.3.2 铁
    10.3.3 钛
    10.3.4 铝
    10.3.5 锰
    10.3.6 钙和镁
    10.3.7 钾和钠
    10.3.8 硫
    10.3.9 全磷
    10.3.10 烧失量
    10.4 分析结果的应用
    10.4.1 土体和粘粒部分硅铝率和硅铝铁率
    10.4.2 其它元素的意义
    10.4.3 化学元素的迁移率
    10.4.4 淋溶系数和风化指数
    10.4.5 SiO2、Al2O3和Fe2O3三角表
    10.4.6 矿质全量结果的应用
    10.4.7 烧失量的应用
    第十一章 土壤中的氧化铁
    11.1 引言
    11.2 氧化铁的形态及其区分
    11.2.1 形态
    11.2.2 氧化铁的游离度
    11.2.3 氧化铁的活化度
    11.2.4 络合态铁
    11.3 游离氧化铁的分离
    11.3.1 概述
    11.3.2 DCB法的原理
    11.3.3 DCB法的步骤
    11.3.4 其它方法
    11.4 无定形氧化铁的区分
    11.4.1 方法的原理
    11.4.2 提取的条件
    11.4.3 提取步骤
    11.5 络合态铁的分离
    11.5.1 原理
    11.5.2 提取条件和步骤
    11.5.3 其它方法
    第十二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12.1 引言
    12.2 基本原理
    12.2.1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定量分析原理
    12.2.2 谱线变宽及其对定量分析的影响
    12.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2.3.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构件
    12.3.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及仪器装置的进展
    12.3.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12.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12.4.1 火焰原子化
    12.4.2 火焰参数的选择
    12.4.3 火焰原子吸收中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12.5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12.5.1 电热原子化
    12.5.2 石墨炉升温参数的选择
    12.5.3 石墨炉原子吸收中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12.5.4 石墨炉原子化与火焰原子化的比较
    12.6 氢化物发生及汞蒸气发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12.6.1 基本原理及原子化手段
    12.6.2 氢化物发生及汞蒸气发生中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12.7 定量测定技术
    12.7.1 定量测定方式
    12.7.2 灵敏度、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
    12.8 在土壤分析中的应用
    12.8.1 土壤中全量成分的测定
    12.8.2 土壤浸出液的测定
    12.9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若干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12.9.1 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技术
    12.9.2 流动注射分析与原子吸收光谱的联用技术
    第十三章 分光光度法
    13.1 引言
    13.2 吸收定律(Lambert-Beer定律)
    13.2.1 Lambert定律
    13.2.2 Beer定律
    13.2.3 吸光度的测量
    13.2.4 吸收定律的适用范围
    13.3 分光光度计
    13.3.1 分光光度计的组成
    13.3.2 分光光度计的种类
    13.3.3 常见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13.3.4 分光光度计的一些新进展
    13.4 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13.4.1 概述
    13.4.2 单组分的定量测定
    13.4.3 多组分混合物的同时测定
    13.4.4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13.4.5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13.4.6 导数分光光度法
    13.4.7 长光路分光光度法
    13.5 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13.5.1 灵敏度的表示方法
    13.5.2 提高分光光度法灵敏度的途径
    13.5.3 分光光度法的选择性
    13.5.4 提高选择性的途径
    13.6 土壤和植物分析中常用的分光光度法
    13.6.1 氮
    13.6.2 磷
    13.6.3 钙
    13.6.4 镁
    13.6.5 硫
    13.6.6 硅
    13.6.7 铁
    第十四章 火焰光度法
    14.1 引言
    14.2 火焰光度计的构造原理
    14.2.1 气体和火焰燃烧部分
    14.2.2 光学部分
    14.2.3 光电转换器件及检测记录部分
    14.3 误差及干扰
    14.3.1 工作环境及气体
    14.3.2 溶液的性质
    14.3.3 内标法
    14.4 工作曲线
    第十五章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及应用
    15.1 引言
    15.2 电极电位和电动势
    15.2.1 电极电位
    15.2.2 Nernst公式
    15.2.3 几类电极的Nernst关系
    15.3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
    15.3.1 电位功能
    15.3.2 电极电位的稳定性
    15.3.3 电位选择性
    15.4 几种主要类型的离子选择性电极
    15.4.1 晶体膜电极
    15.4.2 玻璃电极
    15.4.3 流动载体电极
    15.4.4 气敏电极
    15.5 参比电极
    15.5.1 参比电极应具备的条件
    15.5.2 甘汞电极
    15.5.3 银-氯化银电极
    15.5.4 汞-硫酸亚汞电极
    15.6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析原理
    15.6.1 标准曲线法
    15.6.2 仪器直读法
    15.6.3 标准添加法
    15.6.4 零点电位法
    15.6.5 电位滴定法
    15.6.6 Gran作图法
    15.7 离子选择性电极在土壤分析中的应用
    15.7.1 铵
    15.7.2 硝酸根
    15.7.3 氯化物
    15.7.4 氟化物
    15.7.5 钠离子
    15.7.6 钾离子
    15.7.7 钙离子和镁离子
    15.7.8 硫酸根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