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理学 > 0710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相同语种的商品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历史

微生物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微生物学
  • 书号:9787030279231
    作者:杨民和
  • 外文书名:Microbiology
  • 装帧:平装
    开本:A4
  • 页数:364
    字数:630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7-01
  • 所属分类:Q93 微生物学
  • 定价: ¥42.00元
    售价: ¥33.18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由科学出版社组织全国多所高等师范院校从事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的骨干教师编写而成。该书基本保持我国高等院校微生物学教材的章节框架和内容体系,同时密切结合国际上本学科的新进展,体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突出内容先进、叙述准确、重点突出、文字简练的特点,做到易教易学,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和亚病毒、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生长繁殖与控制、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与自然物质循环、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微生物生物技术等。每章后附复习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及综合性院校的微生物学教材,也可作为其他教学科研人员及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参考用书。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绪论
    0.1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0.1.1 什么是微生物
    0.1.2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0.1.3 微生物的特征
    0.1.4 微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
    0.2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0.2.1 微生物的发现及认识过程
    0.2.2 微生物与人类社会文明
    0.2.3 微生物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0.3 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0.3.1 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广泛渗透,形成新的学科
    0.3.2 微生物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基因组时代”
    0.3.3 微生物学研究向分子水平发展
    0.3.4 微生物产品不断增多,微生物工业迅猛发展
    0.3.5 更为重视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0.3.6 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在微生物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1章 原核微生物
    1.1 细菌
    1.1.1 细菌的个体形态和大小
    1.1.2 细菌细胞的构造
    1.1.3 细菌的繁殖与群体形态特征
    1.1.4 常见的细菌
    1.2 放线菌
    1.2.1 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1.2.2 放线菌的繁殖和菌落特征
    1.2.3 常见的放线菌代表属
    1.3 古细菌
    1.3.1 古细菌的一般特性和类群
    1.3.2 产甲烷古细菌群
    1.3.3 还原硫酸盐古细菌群
    1.3.4 极端嗜盐古细菌群
    1.3.5 无细胞壁古细菌群
    1.3.6 极端嗜热和超嗜热的古细菌
    1.4 其他类型的原核微生物
    1.4.1 蓝细菌
    1.4.2 支原体
    1.4.3 立克次体
    1.4.4 衣原体
    1.4.5 螺旋体
    1.4.6 黏细菌
    1.4.7 鞘细菌
    1.4.8 蛭弧菌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真核微生物
    2.1 真核微生物概述
    2.1.1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比较
    2.1.2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2.1.3 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2.2 真菌的形态和一般特性
    2.2.1 真菌的营养体
    2.2.2 真菌的繁殖
    2.2.3 真菌的生活史
    2.2.4 真菌的菌落特征
    2.3 菌物的主要类群
    2.3.1 真菌
    2.3.2 假菌
    2.3.3 黏菌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病毒与亚病毒
    3.1 病毒的形态构造
    3.1.1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3.1.2 病毒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3.2 病毒的分类
    3.2.1 病毒分类的依据
    3.2.2 病毒的命名规则
    3.3 噬菌体
    3.3.1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
    3.3.2 烈性噬菌体的繁殖
    3.3.3 噬菌体的数量测定及其生长规律
    3.3.4 温和噬菌体
    3.3.5 噬菌体的应用
    3.4 动物病毒
    3.4.1 动物病毒的分类
    3.4.2 动物病毒的复制(增殖)
    3.4.3 昆虫病毒对有害昆虫的防治
    3.4.4 昆虫病毒的杀虫机制
    3.5 植物病毒
    3.5.1 植物病毒的繁殖
    3.5.2 植物病毒的传播
    3.6 亚病毒
    3.6.1 类病毒
    3.6.2 卫星体
    3.6.3 朊病毒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微生物的营养
    4.1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4.1.1 碳源
    4.1.2 氮源
    4.1.3 能源
    4.1.4 无机盐
    4.1.5 生长因子
    4.1.6 水
    4.2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4.2.1 单纯扩散
    4.2.2 促进扩散
    4.2.3 主动运输
    4.2.4 基团转位
    4.3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4.3.1 光能无机自养型
    4.3.2 光能有机异养型
    4.3.3 化能无机自养型
    4.3.4 化能有机异养型
    4.4 培养基
    4.4.1 培养基配制的原则
    4.4.2 培养基的类型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微生物的代谢
    5.1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5.1.1 发酵与底物水平磷酸化
    5.1.2 呼吸与氧化磷酸化
    5.1.3 光合作用与光合磷酸化
    5.2 微生物细胞物质的合成
    5.2.1 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5.2.2 生物固氮
    5.2.3 好氧菌固氮酶防氧害机制
    5.3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
    5.3.1 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
    5.3.2 次级代谢产物的类型
    5.4 微生物代谢的调控
    5.4.1 初级代谢的调控机制
    5.4.2 次级代谢调节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微生物生长繁殖与控制
    6.1 微生物的个体生长与群体生长
    6.1.1 细菌的个体生长
    6.1.2 细菌的群体生长
    6.1.3 丝状真菌的生长繁殖
    6.1.4 同步培养
    6.1.5 连续培养
    6.1.6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6.2 微生物生长与环境
    6.2.1 温度
    6.2.2 氢离子浓度(pH)
    6.2.3 水活度
    6.2.4 氧与氧化还原电位
    6.2.5 氧以外的其他气体
    6.3 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6.3.1 微生物的趋向性
    6.3.2 微生物的抗逆性
    6.4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6.4.1 几个基本概念
    6.4.2 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
    6.4.3 控制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7.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7.1.1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7.1.2 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
    7.1.3 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7.2 基因突变与菌种选育
    7.2.1 基因突变
    7.2.2 微生物育种技术
    7.3 基因重组
    7.3.1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7.3.2 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
    7.4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7.4.1 基因工程的概况
    7.4.2 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7.4.3 基因工程的载体
    7.4.4 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
    7.4.5 基因工程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7.5 微生物菌种保藏和复壮
    7.5.1 菌种的保藏
    7.5.2 菌种的活化和复壮
    复习思考题
    第8章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8.1 微生物感染
    8.1.1 细菌性感染
    8.1.2 病毒性感染
    8.1.3 真菌性感染
    8.2 抗原
    8.2.1 抗原的概念
    8.2.2 构成抗原的条件
    8.2.3 抗原的特异性
    8.2.4 抗原的种类
    8.2.5 微生物抗原
    8.3 抗体
    8.3.1 Ig的基本结构
    8.3.2 Ig的酶解片段
    8.3.3 抗体的生理功能
    8.3.4 五类抗体的生物学特性
    8.3.5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8.3.6 抗体形成的机制
    8.3.7 单克隆抗体与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
    8.3.8 基因工程抗体
    8.4 免疫
    8.4.1 免疫系统的组成
    8.4.2 免疫应答
    8.4.3 抗感染免疫
    8.4.4 超敏反应
    8.4.5 免疫缺陷病
    8.4.6 自身免疫病
    8.5 免疫学的应用
    8.5.1 免疫学检测技术
    8.5.2 免疫预防
    8.5.3 免疫治疗
    复习思考题
    第9章 微生物的生态
    9.1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9.1.1 土壤中的微生物
    9.1.2 水体中的微生物
    9.1.3 大气中的微生物
    9.1.4 植物体中的微生物
    9.1.5 人及动物体的微生物
    9.1.6 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9.2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9.2.1 同种微生物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9.2.2 不同微生物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9.3 有害微生物及其传播
    9.3.1 人及动物病原微生物
    9.3.2 植物病原微生物
    9.3.3 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9.3.4 昆虫病原微生物
    9.3.5 产生毒素的微生物
    9.3.6 微生物的传播
    9.4 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征
    9.4.1 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9.4.2 微生物生态系统中的种群结构
    9.4.3 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9.4.4 微生物生态系统的适应性
    9.4.5 微生物群落中的遗传特征
    9.5 微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利用
    9.5.1 生物多样性
    9.5.2 微生物的多样性
    9.5.3 保护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9.5.4 中国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复习思考题
    第10章 微生物与自然物质循环
    10.1 微生物与碳素循环
    10.1.1 碳素循环的途径
    10.1.2 微生物与CO2的固定
    10.1.3 微生物与含碳化合物的分解
    10.1.4 甲烷的形成和转化
    10.2 微生物与氮素循环
    10.2.1 氮素循环的途径
    10.2.2 氨化作用
    10.2.3 硝化作用
    10.2.4 硝酸盐还原作用
    10.2.5 反硝化作用
    10.2.6 生物固氮作用
    10.3 硫、磷、铁等元素的循环
    10.3.1 硫素循环
    10.3.2 磷素循环
    10.3.3 铁素循环
    10.3.4 其他元素的循环
    复习思考题
    第11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11.1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11.1.1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
    11.1.2 命名
    11.2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11.2.1 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11.2.2 微生物系统发育
    11.3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11.3.1 微生物分类的依据
    11.3.2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技术
    11.4 微生物分类系统
    11.4.1 细菌分类系统
    11.4.2 真菌的分类系统
    复习思考题
    第12章 微生物生物技术
    12.1 微生物与食品
    12.1.1 微生物与食品生产
    12.2 微生物药物与保健品
    12.2.1 抗生素
    12.2.2 微生物多糖
    12.2.3 微生物酶抑制剂
    12.2.4 微生物毒素
    12.2.5 微生物保健制品
    12.3 清洁能源的微生物转化
    12.3.1 甲烷的微生物学产生
    12.3.2 乙醇的发酵生产
    12.3.3 微生物制氢
    12.4 微生物肥料
    12.4.1 微生物肥料
    12.4.2 好氧性微生物堆肥
    12.4.3 厌氧性微生物沤肥
    12.5 微生物农药
    12.5.1 农用抗生素
    12.5.2 杀虫微生物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索引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