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理学 >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

浏览历史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
  • 书号:9787030432629
    作者: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344
    字数:432
    语种:
  •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19
  • 所属分类:
  • 定价: ¥188.00元
    售价: ¥148.5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 是中医药临床处方遣药的重要依据, 也是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近年来, 肖小河研究员及其领衔的课题组, 首次从能量代谢和热力学角度对中药寒热药性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 创新性地提出并初步论证“中医药热力学观” (thermodynamic concept of Chinese medicine) 的药性研究假说, 构建了两套基于生物热动力学检测的中药药性寒热表征方法———冷热板差示法和微量量热法, 系统地考察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能量(热) 变化即热活性及其不同寒热药性中药的干预效果, 结合循证医学分析, 科学揭示中药寒热药性差异的客观性以及“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的优效性和科学性, 为客观审视和研究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特别是中药药性理论提供了新
的视角和方法。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 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前言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中药药性的基本涵义及研究意义 3
    第一节 中药药性基本涵义概述 3
    第二节 中药药性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4
    第二章 中药寒热药性的研究进展 6
    第一节 中药药性文献的信息挖掘 6
    第二节 中药寒热药性的实验研究概况 7
    第三节 中药药性的临床研究概况 9
    第四节 近年来药性研究的新观点新学说 11
    第五节 中药药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4
    第三章 中医药热力学观的提出及要义 21
    第一节 中医药学与热力学的关联分析 21
    第二节 中医药热力学观的基本涵义 24
    第四章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思路和方法 26
    第一节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的基本模式 26
    第二节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的基本策略 27
    第三节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29
    第二篇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
    第五章 冷热板示差系统的研制 37
    第一节 冷热板示差法原理与仪器设计 37
    第二节 冷热板示差系统的方法学考察 41
    第六章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不同“寒热” 模型的寒热属性考察 47
    第一节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寒热“体质” 模型的寒热属性考察 47
    第二节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肾阳虚和肾阴虚模型寒热属性考察 53
    第三节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胃寒证和胃热证模型寒热属性考察 59
    第七章 不同寒热中药对正常动物温度趋向性的干预作用 67
    第一节 基于正常动物的大黄和附子温度趋向性差异考察 67
    第二节 基于正常动物的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温度趋向性差异考察 72
    第三节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附子无干姜不热” 的温度趋向性差异考察 76
    第四节 基于正常动物附子不同炮制品与干姜配伍的寒热属性差异考察 82
    第八章 不同寒热中药对模型动物温度趋向性的干预作用 91
    第一节 基于体质动物模型的红参和西洋参寒热药性差异考察 91
    第二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生晒参和参花药性寒热差异考察 95
    第三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黄连不同炮制品寒热药性差异考察 100
    第四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寒热属性差异考察 106
    第五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左金丸及其类方寒热属性差异评价 114
    第六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附子与干姜不同比例配伍的寒热属性评价 120
    第七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附子与姜不同炮制品配伍寒热属性评价 127
    第八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附子与干姜不同层次配伍寒热属性研究 132
    第九节 基于胃寒/胃热模型的左金丸及类方寒热属性差异评价 142
    第九章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中药药性寒热差异研究小结 152
    附: 冷热饮示差法 155
    第三篇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中药药性寒热差异表征
    第十章 微量量热法简介 159
    第一节 微量量热法检测原理 159
    第二节 微量量热法的方法学考察 162
    第十一章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不同中药药性寒热差异考察 165
    第一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人参叶和人参花寒热药性差异考察 165
    第二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人参和西洋参寒热药性差异考察 169
    第三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角甲类动物药寒热药性差异考察 173
    第四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黄连不同炮制品寒热药性差异考察 177
    第五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寒热属性差异考察 180
    第六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黄连及其主要组分配伍研究 183
    第七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附子与干姜不同比例配伍的寒热差异考察 189
    第八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附子与姜不同炮制品配伍的寒热差异评价 193
    第九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附子、干姜不同配伍层次组合的寒热考察 198
    第十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左金丸及其类方寒热属性差异考察 201
    第十二章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中药药性寒热差异研究小结 215
    第十三章 微量量热法与冷热板示差法的生物表征比较分析 217
    第四篇 基于循证医学分析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
    第十四章 基于慢性乙型肝炎和循证医学分析的中医方药寒热属性研究 223
    第一节 基于循证医学分析的中药药性研究简介 223
    第二节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寒热辨证分型研究 225
    第三节 基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则“热者寒之” 科学基础研究 232
    第四节 慢性乙型肝炎现代检测指标与中医临床用药寒热属性的相关分析 239
    第五节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中药寒热药性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 246
    第十五章 中药寒热药性临床评价指标的筛选 274
    第一节 寒热方药与免疫和电化学法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274
    第二节 基于贝叶斯和决策树分析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指标筛选 280
    第十六章 基于循证医学的中药药性寒热差异研究小结 288
    第五篇 基于热力学观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探讨
    第十七章 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的主要结果与结论 295
    第一节 在不同生物水平的寒热药性研究结果 295
    第二节 在不同物质水平的寒热药性研究结果 297
    第三节 炮制对中药寒热药性的影响规律 298
    第四节 配伍对方药寒热属性的影响规律 299
    第五节 基于临床医学证据的中药药性寒热差异的初步表征 300
    第十八章 基于热力学观的中药寒热药性实验操作规程 302
    第一节 冷热板示差法实验操作规程 302
    第二节 微量量热法实验操作规程 305
    第十九章 中药药性现代研究进展与展望 310
    第一节 中药药性研究的进展回顾 310
    第二节 中药药性研究的新思维新方法 312
    附录 本课题组发表的有关药性研究的论文及申请专利情况 320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