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成藏条件研究

浏览历史

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成藏条件研究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成藏条件研究
  • 电子书不支持下载,仅供在线阅读
  • 书号:9787030407276
    作者:付锁堂,袁剑英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16
  • 页数:480
    字数:691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6/23
  • 所属分类:
  • 定价: ¥238.00元
    售价: ¥142.80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根据钻井、录井、测井、地震等大量的资料并结合油田勘探开发实践,从地层与沉积层序、构造特征与构造层、沉积相与微相、储层与储盖组合、运聚与圈闭评价等方面全面论述了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分别探讨了柴北缘冲断带、柴西富烃凹陷和第四纪生物成因气的油气成藏基本规律及成藏模式,提出:①柴北缘的“古构造和晚期走滑构造体系控藏”论,认为柴北缘侏罗系生烃中心的分布演化控制着“小凹控油、源边成藏”的成藏特征,喜马拉雅早期继承性古隆起(古构造)是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区,后期保存条件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②柴西地区的 “多凹控藏、近源成藏”论,认为柴西古近纪南北向展布的多断陷富烃凹陷控制了源储关系及油气近源成藏的特征,油气以短距离运移为主,生烃中心控制油气藏分布,可划分为“两类四种”油气成藏模式;③ 有效的生储盖组合、匹配的构造圈闭以及沉积相和后期保存是控制第四纪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因素。这些理论与认识对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勘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书是近年来集油气地质理论与油气勘探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它有助于其他盆地或地区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借鉴。本书供油气地质与勘探的相关人员及研究生使用。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