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地球天文 > 地理 > 地理学导论 > 土地利用规划学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土地利用规划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土地利用规划学
  • 书号:9787030178220
    作者:王万茂
  • 外文书名:Planning of Land Use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438
    字数:649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0-01
  • 所属分类:F30 农业经济理论
  • 定价: ¥88.00元
    售价: ¥69.5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在介绍土地利用规划学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和历史演革的基础上,本书系统阐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着重介绍应用GIS技术编制规划的技术程序和应用软件、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费用效益分析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实施。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编写说明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前言
    第一篇 土地利用规划总论
    第一张 导论 3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 3
    一、土地的概念 3
    二、土地的功能 6
    三、土地的特性 8
    四、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化 9
    五、土地利用的概念 11
    六、土地利用系统的特征、结构和功能 13
    第二节 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16
    一、规划的概念 16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19
    三、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 22
    第三节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24
    一、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24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 26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任务和内容 30
    一、土地利用规划任务 30
    二、土地利用规划内容 31
    第五节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和程序 31
    一、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31
    二、土地利用规划程序 32
    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35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 35
    一、地租和地价理论 35
    二、土地区位理论 36
    三、持续利用理论 38
    四、生态经济理论 39
    五、人地协调理论 41
    六、系统工程理论 44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46
    一、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 46
    二、制宜原则 48
    三、综合效益原则 49
    四、逐级控制原则 51
    五、动态平衡原则 52
    第二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57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57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 57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 57
    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58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 58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59
    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59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59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 61
    第四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规划后评价 65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65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 65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65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 69
    一、规划后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69
    二、规划后评价的特性和原则 70
    三、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70
    第五章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72
    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 72
    第二节 宏观经济分析 73
    第三节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特性和内容 75
    一、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及其特性 75
    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 75
    第六章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 78
    第一节 土地质量与土地规划 78
    第二节 土地质量评价 79
    一、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 79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 79
    三、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82
    四、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 85
    五、土地生态足迹评价 86
    第七章 规划基础数据预测 89
    第一节 预测和预测程序 89
    一、预测概念 89
    二、预测程序 89
    三、预测方法 91
    第二节 人口预测 91
    一、人口预测的涵义和内容 91
    二、人口统计分析基础 92
    三、人口自然增长法 93
    四、劳动平衡法 93
    五、职工带眷系数法 94
    六、综合增长分析法 94
    七、数学模型法 95
    第三节 城市化水平预测 96
    一、城市化的涵义 96
    二、城市化水平的测度 96
    三、城乡划分标准 98
    四、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 99
    五、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方法 100
    六、中国未来人口预测 102
    第四节 食物消费水平预测 102
    一、食物消费水平预测思路 102
    二、食物消费水平预测 103
    第五节 农作物单产水平预测 104
    一、年平均增长率法 104
    二、趋势外推法 104
    三、回归预测法 105
    四、灰色系统预测法 106
    五、弹性系统法 106
    第八章 土地供给量预测 107
    第一节 土地供给概念 107
    第二节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108
    一、土地开发潜力 108
    二、土地复垦潜力 109
    三、土地整理潜力 110
    第三节 不同类型用地利用潜力分析 111
    一、市耕地利用潜力分析 111
    二、市地利用潜力分析 113
    第九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116
    第一节 土地需求概念 116
    第二节 粮食需求量预测 117
    一、粮食需求量预测思路 117
    二、人均粮食需求量 118
    三、粮食需求量 118
    第三节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119
    一、耕地需求量 119
    二、果园用地需求量 122
    三、副业用地需求量 123
    四、渔业用地需求量 123
    五、林地需求量 123
    第四节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124
    一、居民点用地需求量 124
    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 125
    三、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 126
    第五节 生态用地需求量预测 127
    一、生态用地需求量测算思路 127
    二、生态占用面积测算 127
    第六节 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 129
    一、常用预测方法 129
    二、土地需求量预测实例 133
    第七节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139
    第十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142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概念 142
    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系统及其特征 142
    一、土地利用结构系统的组成 142
    二、土地利用结构系统的特性 143
    第三节 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拟定 144
    一、拟定供选方案的原则和依据 144
    二、供选方案的产生 146
    第四节 土地利用结构规划方案的编制方法 147
    第五节 土地利用规划中常用数学模型 152
    一、常用数学模型 152
    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实例 156
    第六节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162
    一、土地利用分区模式 162
    二、土地利用分区方法 164
    三、土地利用分区实例 164
    四、土地利用类型模式 168
    第七节 各类用地的区位选择 168
    一、农业用地的配置 168
    二、建设用地的配置 173
    第三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第十—章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185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85
    一、耕地概念 185
    二、基本农田 185
    三、基本农田保护区 186
    第二节 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187
    一、指导思想 187
    二、规划目标 187
    三、规划原则 188
    四、规划要求和依据 188
    第三节 控制指标与规划程序 189
    一、控制指标 189
    二、规划程序 190
    第四节 主要指标的测定 190
    一、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测算 190
    二、重要指标的测定 191
    第五节 划区定界的方法和步骤 192
    一、区定界W方法 192
    二、划区定界的程序 192
    三、规划成果 192
    第十二章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 193
    第一节 土地整理规划 193
    一、土地整理规划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193
    二、土地整理规划的依据和原则 195
    三、土地整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196
    四、土地整理规划的程序 197
    五、农用地整理的运作 199
    第二节 土地复垦规划 203
    一、土地复垦的概念和意义 203
    二、土地复垦规划的依据、原则和程序 203
    三、土地复垦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04
    第三节 土地开发规划 205
    一、土地开发的概念和意义 205
    二、土地开发规划的依据和原则 206
    三、土地开发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06
    第四节 规划效益和规划成果 208
    一、效益分析 208
    二,规划成果 209
    第十三章 土地整治规划 211
    第一节 水土流失地整治规划 211
    一、水土流失地现状调査 211
    二、水土保持生物措施规划 212
    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规划 214
    第二节 风沙地整治规划 216
    一、风沙地生物措施规划 216
    二、风沙地工程措施规划 217
    第十四章 旅游地规划 218
    第一节 旅游地概念 218
    第二节 旅游地规划的程序 218
    一、规划准备阶段 218
    二、规划制订阶段 218
    三、规划论证阶段 219
    四、规划实施阶段 219
    第三节 旅游地规划的内容 219
    第四节 风景名胜区规划 219
    一、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内容 220
    二、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220
    第五节 生态旅游地规划 220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220
    二、森林公园规划 221
    三、自然保护区规划 221
    四、观光农业区规划 222
    五、旅游度假地规划 222
    第十五章 居民点用地规划 223
    第一节 居民点和居民点用地 223
    一、居民点的形成 223
    二、居民点的分类 224
    三、居民点用地 225
    第二节 城镇化问题 227
    一、城镇化的概念 227
    二、世界城市化 227
    三、我国城镇化 228
    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 229
    一、城镇布局理论 229
    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31
    第四节 居民点规模 234
    一、居民点规模的概念 234
    二、城市的合理规模和规模分布 239
    三、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 241
    第五节 居民点布局 243
    一、居民点布局的形式 243
    二、居民点布局的原则 245
    三、居民点布局方案择优 246
    第六节 居民点用地的总体布局 250
    一、居民点用地总体布局的任务和内容 250
    二、居民点用地的功能分区 250
    三、居民点用地的功能组织 252
    四、居住区用地规划 253
    五、生产区用地规划 259
    第十六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262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交通运输用地 262
    一、交通运输用地的功能 262
    二、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 263
    三、交通运输方式和结构 265
    第二节 远景交通量的预测 266
    一、远景交通量的预测方法 267
    二、远景交通量的预测实例 267
    第三节 公路用地规划 269
    一、公路和公路用地 269
    二、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271
    三、公路的选线及其方案择优 273
    四、公路用地面积概算 277
    第四节 水运用地规划 278
    一、水运航道规划 278
    二、港口码头用地规划 279
    三、水运用地面积概算 280
    第五节 铁路用地规划 281
    一、铁路的等级和选线 281
    二、铁路用地面积概算 283
    第六节 航空运输用地规划 284
    一、选线的特点和要求 285
    二、机场布局 285
    三、空运地面设施用地面积概算 286
    第十七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288
    第一节 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用地 288
    一、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 288
    二、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289
    三、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等级 289
    第二节 水资源的类型和开发利用方式 290
    一、水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290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291
    三、水资源的科学分配和水土资源平衡 296
    第三节 供水工程用地规划 305
    一、供水工程用地的类型 305
    二、供水工程用地的要求 305
    三、水库用地规划 307
    四、供水工程用地面积概算 310
    第四节 灌排工程用地规划 311
    一、灌排工程用地的类型 311
    二、灌排工程用地要求 313
    三、灌排工程用地规划 314
    四、灌排工程用地面积概算 317
    第十八章 农业用地规划 322
    第一节 耕地规划 322
    一、耕地组织形式 322
    二、耕作酿配置 323
    三、田间灌排渠系配置 326
    四、田间道路配置 331
    五、农田防护林配置 331
    六、田间设施综合配置 334
    第二节 园地规划 335
    一、果园配置 335
    二、茶园配置 339
    第三节 林地规划 340
    一、林地功能和分类 340
    二、林地的配置 341
    三、苗圃用地配置 343
    第四节 牧草地规划 344
    一、牧草地规划的内容 344
    二、季节牧地的划分 344
    三、放牧地段的配置 344
    四、轮牧小区的设计 346
    五、割草地的规划 346
    第五节 水产用地规划 347
    一、水产用地的分类 347
    二、人工养殖场配置 347
    第四篇 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规划实施
    第十九章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353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353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和内容 354
    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 355
    一、系统学理论 355
    二、环境经济学理论 355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356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体系 356
    第二十章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358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应用 358
    第二节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功能 358
    一、数据输入和检查 359
    二、空间数据的处理 361
    第三节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 366
    一、数据库和数据库系统 366
    二,数据字典 367
    三、数据库模S 368
    第四节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370
    一、土地利用规划模型 3H
    二、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 376
    三、土地利用位置选择模型 377
    第二十一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论证方法 382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可行性研究 382
    一、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原理 382
    二、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382
    三、财务评价指标 384
    四、国民经济评价参数 386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费用效益分析 389
    一、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 389
    二、效益评价 391
    三、费用评价 392
    四、费用效益分析 392
    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可持续评价 393
    一、可持续评价的目的和内容 393
    二、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94
    三、可持续评价方法 396
    第四节 土地规划技术设计和现场铺图方法 399
    一、土地规划技术设计方法 399
    二、土地规划设计现场铺图方法 403
    第二十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 407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 407
    一、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的内容 407
    二、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编制 407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 410
    一、现场铺图的准备 410
    二、规划方案实施计划 411
    第三节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实施 411
    一、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内容 412
    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特点 412
    三、土地用途管制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412
    四、土地用途分类和土地利用区 413
    五、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413
    第四节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417
    一、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涵义 417
    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任务 417
    三、土地利用计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417
    四、土地利用计划体系 418
    五、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419
    六、土地利用计划的实施 422
    第五节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424
    一、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涵义与作用 424
    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425
    三、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和指标 425
    四、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 428
    五、耕地动态监测预警系统 430
    主要参考文献 433
    附录 435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