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

浏览历史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
  • 书号:7030004663
    作者:
  • 外文书名:
  • 装帧:
    开本:
  • 页数:0
    字数:505000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 所属分类:S16 农业气象学
  • 定价: ¥8.30元
    售价: ¥6.56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研究我国农业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实际的基础上,参考了近年来完成的省、县级农业气候和农业区划,综合了各种农业气候研究成果,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的。本书在对我国光、热量、水分、气候生产潜力和农业气象灾害等方面进行探讨、比较后,提出了我国农业气候区划的依据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把全国划为3个大农业气候区、15个农业气候带和55个农业气候区,并着重论述了各区的农业气候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还提出了合理利用资源的若干途径。
本书可供从事农业、气候、环境和国土整治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干部等人员参考。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农业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
    一、农业气候资源
    二、农业气候特点与农业生产
    三、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
    四、气候条件与植被、土壤
    五、农业气候区域性与农业生产
    第二节 农业气候区划简况
    第二章 光资源
    第一节 太阳总辐射
    一、太阳总辐射的植物效应
    二、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分布
    三、太阳总辐射的年变化
    四、生长期内的太阳总辐射
    第二节 光质
    一、光质的植物效应
    二、光合有效辐射
    三、紫外和红外辐射
    第三节 光时
    一、光时与农业
    二、日长
    三、日照时数
    第三章 热量资源
    第一节 热量资源的主要特征
    一、热量资源丰富多样
    二、高温雨季基本同时出现
    三、热量资源年际变化较大
    第二节 热量资源的分布
    一、界限温度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积温
    二、最热月平均气温
    三、无霜期
    四、冬季温度条件
    第三节 热量资源的农业利用
    一、种植业与热量资源利用
    二、林业与热量资源利用
    三、牧业与热量资源利用
    四、山区开发与热量资源利用
    第四章 水分资源
    第一节 降水特征
    一、年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显著
    二、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
    三、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
    四、雨热配合不完全协调
    第二节 水分盈亏分布
    第三节 水分资源的农业评价
    一、水稻
    二、冬小麦
    三、玉米
    四、棉花
    五、甘蔗
    六、经济林果
    第五章 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分区
    第一节 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估算
    一、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估算概述
    二、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第二节 气候生产潜力分布规律及其分区
    一、气候生产潜力分布规律
    二、气候生产潜力分区
    三、作物增产潜力分析
    第三节 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及近期展望
    一、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比较
    二、依光温增产潜力指数展望我国粮食生产前景
    三、从发达国家粮食生产状况分析我国粮食单产增加的可能
    第六章 农业气象灾害
    第一节 干旱
    一、干旱的发生及其危害概况
    二、北方旱区的干旱
    三、南方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的季节性干旱
    四、防御干旱的措施
    第二节 雨涝
    一、雨涝的危害概况
    二、雨涝形成原因
    三、雨涝的时间分布
    四、雨涝的地理分布
    五、雨涝的防御
    第三节 干热风
    一、干热风对北方小麦的危害情况
    二、小麦受干热风危害的症状和机理
    三、北方干热风天气的形成原因
    四、小麦干热风类型及指标
    五、北方麦区干热风的时空分布规律
    六、干热风的防御措施
    第四节 台风
    一、台风的危害
    二、台风路径及登陆的时空分布
    三、台风造成的风速分布
    四、台风造成的暴雨分布
    五、台风的防御
    第五节 冰雹
    一、冰雹的危害
    二、较强冰雹产生的几个条件
    三、出现冰雹的天气气候特征
    四、降雹的时间变化
    五、降雹的地理分布
    六、地形条件对降雹分布的影响
    七、冰雹的防御
    第六节 低温冷害
    一、东北夏季低温冷害
    二、南方寒露风
    第七章 农业气候区划的原则与系统
    第一节 区划的目的与原则
    一、区划的目的与任务
    二、区划的划分原则
    第二节 区划系统
    第三节 各级区的划分
    一、农业气候大区的划分
    二、农业气候带的划分
    三、农业气候区的划分
    第八章 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
    第一节 北温带
    1(1) 大兴安岭北部区
    第二节 中温带
    2(2) 博克图-呼玛区
    2(3) 嫩江-小兴安岭区
    2(4) 松花江-牡丹江区
    2(5) 松辽平原区
    2(6) 长白山区
    2(7) 辽西-辽南区
    2(8) 长城沿线区
    第三节 南温带
    3(9) 北京-唐山-大连区
    3(10) 黄-海平原区
    3(11) 黄河下游南部区
    3(12) 淮北-鲁东区
    3(13) 黄土高原区
    3(14) 关中平原区
    第四节 北亚热带
    4(15) 长江中、下游区
    4(16) 汉水上、中游区
    第五节 中亚热带
    5(17) 江南丘陵区
    5(18) 南岭-武夷山区
    5(19) 四川盆地区
    5(20) 湘西-黔东区
    5(21) 黔中高原区
    5(22) 黔西-滇东高原区
    5(23) 滇中-川西南高原区
    第六节 南亚热带
    6(24) 台北-台中区
    6(25) 粤中南-闽南区
    6(26) 粤西-桂东南区
    6(27) 桂中南区
    6(28) 桂西南区
    6(29) 滇南高原区
    第七节 藏南亚热带
    7(30) 藏南-滇西北区
    第八节 北热带
    8(31) 台南区
    8(32) 琼雷区
    8(33) 西双版纳-河口区
    8(34) 藏东南边境区
    第九节 中热带
    9(35) 琼南-西、中、东沙群岛区
    第十节 南热带
    10(36) 南沙群岛区
    第九章 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
    第一节 干旱中温带
    11(37) 科尔沁区
    11(38) 呼伦贝尔-锡林格勒高原区
    11(39) 东胜-兰州区
    11(40) 二连区
    11(41) 河套-河西区
    11(42) 阿拉善高原区
    11(43) 阿勒泰-塔城区
    11(44) 准噶尔盆地区
    11(45) 天山区
    第二节 干旱南温带
    12(46) 塔里木-哈密盆地区
    第十章 青藏高寒农业气候大区
    第一节 高原寒带
    13(47) 昆仑山-北羌塘高原区
    第二节 高原亚寒带
    14(48) 东青南高原区
    14(49) 西青南高原区
    14(50) 南羌塘高原区
    第三节 高原温带
    15(51) 柴达木盆地区
    15(52) 青海湖盆地-祁连山区
    15(53) 川西-藏东高原区
    15(54) 藏南-喜马拉雅山区
    15(55) 藏西狮泉河区
    第十一章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一节 各大区开发利用的方向
    一、东部季风区的开发利用前景
    二、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有限性与农牧业发展方向
    三、高原气候资源的特殊性与发展高原型农牧业生产
    第二节 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产品优势
    一、各类生产基地建立在相应的自然气候优势区
    二、利用雨热同季优势发展喜温高产作物
    三、大力开发亚热带山区气候资源发展多种经营
    四、在华南冬暖区建立“南种北运”的冬季蔬菜基地
    五、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地区适于大力发展热带作物
    第三节 避害趋利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一、北部及西部草原牧区适宜发展季节性畜牧业
    二、北方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发生的自然气候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三、农牧交错区之间宜经营放牧和家饲的牧业联合方式
    四、趋利避害调整种植业结构
    五、推广节水型农业 提高旱作区水分利用率
    六、推广生态农业和人工气候方法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第四节 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利用
    一、太阳能资源有广阔开发利用前景
    二、沿海和“三北”地区是风能开发利用的重点区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