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工程技术 > 建筑工程 > 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
  • 书号:9787030396297
    作者:李和平,肖竞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348
    字数:516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2-01
  • 所属分类:TU9 地下建筑
  • 定价: ¥158.00元
    售价: ¥124.8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场导向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编号50578165)的部分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历史遗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采用市场经济学与历史保护学交叉学科研究、理论研究与保护实践结合研究的技术路线,探索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新途径,研究市场导向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市场机制下如何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从经营调控、旅游发展、公众参与和保护管理四方面提出市场导向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适应性策略;第二部分针对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重点内容,研究这些策略在历史街区、工业遗产、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大类遗产保护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 转型期我国历史遗产保护的思考 1
    1.1 世界历史遗产保护历程回顾 1
    1.1.1 西方历史遗产保护的起源 1
    1.1.2 各国历史遗产保护立法进程 4
    1.1.3 世界遣产保护组织的发展 8
    1.1.4 遗产保护观念的演变 13
    1.2 我国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的反思 16
    1.2.1 现代遗产保护的起源 16
    1.2.2 遗产保护基础的奠定 17
    1.2.3 遗产保护体系的完善 18
    1.2.4 保护理念与实践的反思 22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遇与挑战 24
    1.3.1 历史遗产保护的机遇 24
    1.3.2 历史遗产保护的挑战 25
    1.4 市场导向的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27
    1.4.1 研究内容 27
    1.4.2 研究框架 29
    第2章 历史遗产的资源价值 30
    2.1 历史遗产的资源特征 30
    2.1.1 稀缺性 30
    2.1.2 脆弱性 31
    2.1.3 不可再生性 32
    2.1.4 整体性 33
    2.1.5 多样性 33
    2.2 历史遗产的价值构成 35
    2.2.1 本体文化价值 35
    2.2.2 衍生实用价值 38
    2.2.3 各种价值间的关系 40
    2.3 市场经济条件下衍生价值的意义 41
    2.3.1 社会价值的意义 41
    2.3.2 经济价值的意义 44
    第3章 历史文化资源的经营与保护利用 47
    3.1 历史文化资源经营的理念与内涵 47
    3.1.1 经营理念及其思想基础 47
    3.1.2 历史文化资源经营的时代背景 49
    3.1.3 历史文化资源经营的关键问题 51
    3.2 历史文化资源经营与保护利用的结合 53
    3.2.1 经营与保护、利用的关系 53
    3.2.2 经营与保护相结合的意义 55
    3.2.3 经营理念引人遗产保护的原则 58
    3.3 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经营途径 61
    3.3.1 以战略定位和政策制定为先导 61
    3.3.2 以资源整合和保护利用为于段 65
    3.3.3 以旅游发展和文化产业为依托 69
    3.3.4 以经济振兴和城市复兴为目标 72
    3.3.5 以经济调控和法律保障为支撑 75
    3.4 基于经营理念的历史遗产保护策略 80
    3.4.1 转变遗产保护主体角鱼 80
    3.4.2 创新保护规划编制办法 82
    3.4.3 培育城市历史文化要素 84
    3.4.4 营销城市历史文化资源 87
    第4章 基于旅游发展的历史遗产保护 90
    4.1 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相互关系 90
    4.1.1 旅游发展对遗产保护的促进 90
    4.1.2 遗产保护对旅游发展的推动 92
    4.2 遗产地发展旅游产业的潜力分析 93
    4.2.1 新形势下的产业发展态势 94
    4.2.2 转型期旅榕产业发展的机遇 97
    4.3 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分析 100
    4.3.1 历史遗产真实性的丧失 101
    4.3.2 历史文化资源"孤岛化" 103
    4.3.3 环境容量超负荷 105
    4.3.4 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 107
    4.4 历史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契合 108
    4.4.1 明确总体发展目标 108
    4.4.2 选择有效经营模式 110
    4.4.3 采取适当保护方式 114
    4.4.4 合理有效利用资源 116
    4.4.5 严格控制环境容量 122
    第5章 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妒 126
    5.1 历史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126
    5.1.1 公众参与及其特征 126
    5.1.2 国外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概况 127
    5.1.3 国外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的经验 129
    5.1.4 我国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的概况 133
    5.1.5 我国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的问题 134
    5.1.6 中外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比较 137
    5.2 公众参与中相关方面的角色和作用 139
    5.2.1 利益方 139
    5.2.2 非利益方 142
    5.2.3 助推方 145
    5.2.4 多方共同参与 149
    5.3 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的方式 149
    5.3.1 遗产选定与调查阶段的公众参与 150
    5.3.2 遗产保护规划阶段的公众参与 151
    5.3.3 遗产保护实施阶段的公众参与 152
    5.4 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的问题规避 155
    5.4.1 参与主体不明确及其规避 155
    5.4.2 参与者积极性不足及其规避 156
    5.4.3 参与者代表性问题及其规避 156
    5.4.4 时间和资源的消耗问题及其规避 157
    5.4.5 遗产使用权属问题及其规避 157
    5.5 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的保障机制 158
    5.5.1 政策保障 158
    5.5.2 法制保障 161
    5.5.3 宣传保障 164
    第6章 历史遗产的保护管理 166
    6.1 经济体制与我国历史遗产保护管理 166
    6.1.1 经济体制与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 166
    6.1.2 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历史遗产保护管理 166
    6.1.3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历史遗产保护管理 168
    6.2 转型期我国历史遗产保护管理实践 169
    6.2.1 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结合(却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 169
    6.2.2 历史街区保护与国际交流开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90年代中期) 171
    6.2.3 "自下而上"的地方保护推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174
    6.3 历史遗产的公共属性与公共管理 175
    6.3.1 历史遗产的公共属性 176
    6.3.2 遗产保护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177
    6.3.3 遗产保护中的公平优先与兼顾效率 179
    6.4 完善历史遗产保护法规体系 180
    6.4.1 西方国家历史遗产法规体系 180
    6.4.2 我国历史遗产保护法规体系的现状 182
    6.4.3 我国历史遗产保护法规体系的问题 184
    6.4.4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解读 186
    6.4.5 完善我国历史遗产保护法规建议 188
    6.5 深化历史遗产保护管理体制改革 189
    6.5.1 西方国家历史遗产管理体制 189
    6.5.2 我国历史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设置 191
    6.5.3 我国历史遗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93
    6.5.4 我国历史遗产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194
    6.6 健全历史遗产保护相关制度 197
    6.6.1 登录制度 197
    6.6.2 所有权制度 200
    6.6.3 资金保障制度 203
    第7章 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利用 207
    7.1 历史街区及其保护发展趋向 207
    7.1.1 历史街区的概念 207
    7.1.2 历史街区保护发展趋向 210
    7.1.3 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214
    7.2 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利用观 216
    7.2.1 保护性利用的涵义 216
    7.2.2 保护性利用的动因 218
    7.2.3 保护性利用的原则 220
    7.3 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利用策略 223
    7.3.1 以文化为核心 224
    7.3.2 以经济为基础 226
    7.3.3 以社会为保障 230
    7.3.4 以市场为手段 231
    7.4 基于职能发挥的保护性利用 234
    7.4.1 延续居住职能 234
    7.4.2 发挥商业职能 236
    7.4.3 发展旅游职能 237
    7.4.4 培育博览职能 239
    7.4.5 优化整合历史街区职能 240
    第8章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242
    8.1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 242
    8.1.1 工业遗产理论研究回顾 242
    8.1.2 工业遗产保护实践历程 245
    8.1.3 工业遗产保护经验总结 250
    8.2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困境与潜力 253
    8.2.1 工业遗产保护现状 253
    8.2.2 工业遗产保护问题 256
    8.2.3 工业遗产保护困境 257
    8.2.4 工业遗产保护潜力 260
    8.3 工业遗产的界定与构成 262
    8.3.1 工业遗产概念的界定 262
    8.3.2 工业遗产的类型构成 263
    8.3.3 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 268
    8.4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269
    8.4.1 科学的价值评价方法 269
    8.4.2 层次性的保护利用梯度 272
    8.4.3 多样化的保护利用模式 275
    8.5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整体发展融合 277
    8.5.1 弥合城市功能布局 277
    8.5.2 融入城市空间重构 280
    8.5.3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282
    8.5.4 改善城市环境景观 285
    8.5.5 带动城市旅游产业 288
    第9章 文化景观的构成与保护 293
    9.1 文化景观概念的提出 293
    9.1.1 东西方"文化景观"概念的萌芽 293
    9.1.2 文化景观概念的形成 296
    9.1.3 文化景观"概念解析 297
    9.2 文化景观的概念与类型划分 300
    9.2.1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类型划分方式 300
    9.2.2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类型划分方式 304
    9.2.3 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分析 307
    9.3 文化景观的构成分析 309
    9.3.1 物质系统构成要素 309
    9.3.2 价值系统构成要素 311
    9.3.3 文化景观类型与构成要素的关系 312
    9.4 文化景观的保护方法 313
    9.4.1 文化景观物质系统的保存 313
    9.4.2 文化景观价值系统的传承 316
    第10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321
    10.1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321
    10.1.1 国外保护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321
    10.1.2 我国保护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324
    10.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与意义 325
    10.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 325
    1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329
    10.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挠 331
    10.3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方法 332
    10.3.1 表演艺术类遗产保护 332
    10.3.2 民俗节庆类遗产保护 333
    10.3.3 传统工艺类遗产保护 335
    10.3.4 科技知识类遗产保护 337
    10.4 与物质环境保护的融合与发展 338
    10.4.1 结合文化场所的保护 338
    10.4.2 利用物质载体展现 339
    10.4.3 融入文化旅源发展 340
    参考文献 342
    后记 348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