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生态学(第五版)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生态学(第五版)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生态学(第五版)
  • 书号:9787030820921
    作者:李振基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314
    字数:551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06-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99.00元
    售价: ¥78.21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商品库存: 10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以多维视角系统阐释了生态学基础理论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构建了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全书以“基础理论-系统应用-社会议题”为主线展开论述,在系统梳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全球生态学等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整合了生态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多维应用,深度剖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农业生态工程、有机农业生产、清洁能源技术、生物多样性保育、城市生态规划、人类生态伦理等21世纪热点议题。并专设“生态文明建设”独立章,通过翔实案例展现我国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
本书在内容呈现上突破传统范式,采用全彩印刷工艺,精选200余幅高清图表、实现知识可视化。其特色编排体系包含:章前学习目的导引、核心知识思维导图、拓展阅读专栏、多元化测评体系,并创新设置中英双语专业术语对照及数字资源延伸平台,以二维码形式配套重难点内容视频讲解。特别设计的“课堂思辨案例”模块,通过真实生态议题的情景建构,有效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五版前言
    绪论 1
    一、引子 1
    二、生态学的概念 3
    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3
    四、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4
    五、生态学的使命 5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 7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 7
    一、环境 7
    二、生态因子 9
    三、生态因子的分类 10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11
    一、最小因子定律、耐受定律和限制因子 11
    二、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 12
    三、生命系统的稳态特性 13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态、生理、行为) 15
    第三节 生物与光的关系 17
    一、光的性质 17
    二、光质的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17
    三、光照强度的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19
    四、光照长度的变化与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23
    第四节 生物与温度的关系 25
    一、温度的变化规律 25
    二、温度的生态学意义 27
    三、生物对环境温度的适应 29
    第五节 水分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32
    一、地球上的水及其变化规律 32
    二、水的生态学意义 34
    三、水与水生生物的关系 34
    四、水与陆生生物的关系 39
    第六节 生物与土壤 44
    一、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44
    二、土壤的物理性质与生物的关系 44
    三、土壤的化学性质与生物的关系 47
    四、土壤的生物学特征 50
    五、以土壤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51
    第二章 种群生态学 56
    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56
    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与动态变化 58
    一、种群密度 58
    二、种群参数 59
    三、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62
    四、种群的增长模型 63
    五、种群的数量波动 66
    六、种群的数量调节类型 67
    七、种群的数量调节理论 68
    第三节 种群的空间分布和扩散 70
    一、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70
    二、扩散与迁移 71
    第四节 种群行为生态学 72
    一、集群 72
    二、种内竞争 75
    三、个体间的通信 77
    四、领域 81
    五、社会等级 83
    第五节 种群进化生态学 85
    一、进化与生态学 85
    二、生态对策 85
    三、变异和选择 88
    四、物种形成过程 89
    五、物种形成方式 89
    第六节 种间关系 92
    一、种间关系的类型 92
    二、种间竞争 92
    三、捕食 99
    四、互利 103
    五、协同进化 105
    第七节 课堂思辨案例:对青海三江源鼠兔的认知 108
    第三章 群落生态学 113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13
    一、生物群落的概念 113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114
    第二节 群落的物种组成 114
    一、物种组成的性质 114
    二、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和综合特征 116
    三、物种多样性 117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121
    一、垂直结构 121
    二、水平结构 123
    第四节 生物群落的动态 123
    一、昼夜活动节律 123
    二、季节变化 123
    三、年变化 124
    四、演替 125
    第五节 地球上的生物群落 129
    一、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 129
    二、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 131
    第六节 课堂思辨案例:追寻人为干扰下森林演替的奥秘 142
    第四章 生态系统 146
    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论 146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内涵 146
    二、研究历史 147
    三、研究对象 147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148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48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49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50
    四、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153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 155
    一、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155
    二、能量流动 157
    三、物质循环 160
    四、信息传递 165
    第四节 生态系统动态与平衡 169
    一、生态系统动态 169
    二、生态平衡 170
    第五节 生态系统类型 171
    一、陆地生态系统 172
    二、水生生态系统 173
    第六节 生态系统服务 176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服务 176
    二、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类型 177
    第七节 生态系统管理 183
    一、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183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目的与原则 183
    三、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与参数 184
    四、生态系统健康的度量与监测指标 184
    第八节 课堂思辨案例: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认知 185
    第五章 景观生态学 190
    第一节 景观的概念 190
    第二节 景观的基本要素 191
    一、斑块 191
    二、廊道 194
    三、基质 195
    第三节 景观的结构 197
    一、景观粒度 197
    二、景观对比度 198
    三、孔隙度 198
    第四节 景观的功能 199
    一、斑块的功能 199
    二、廊道的功能 200
    三、基质的功能 200
    四、网络的功能 200
    第五节 景观规划的应用 200
    一、农村景观规划 201
    二、城市景观规划 201
    三、保护地规划 202
    第六节 课堂思辨案例:如何营造美丽乡村 204
    第六章 全球生态学 207
    第一节 全球生态学的产生与概念 207
    一、盖亚假说 207
    二、基于盖亚假说的新生命观 207
    三、全球生态学的概念 208
    第二节 全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208
    一、自组织原理 208
    二、连锁反应原理 209
    三、量变引起质变原理 209
    四、多样性原理 209
    五、富集原理 209
    第三节 地球系统 209
    一、地球圈层系统 209
    二、地球气候系统 211
    第四节 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211
    一、温室气体变化及其全球影响 211
    二、臭氧洞 214
    三、酸雨 216
    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217
    五、厄尔尼诺及相关的涛动 218
    六、物种灭绝 219
    七、荒漠化 221
    第五节 课堂思辨案例:全球变化给全球和中国带来的影响 222
    第七章 应用生态学 225
    第一节 石化农业与可持续农业 225
    一、中国传统农业 225
    二、石化农业及其弊端 225
    三、生态农业的兴起 226
    四、有机农业的到来 229
    五、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 231
    六、其他可持续农业模式 231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清洁生产 232
    一、环境污染 232
    二、《寂静的春天》 241
    三、环境保护运动 241
    四、人类环境宣言 241
    五、清洁生产 242
    六、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246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247
    一、生物多样性内涵 247
    二、生物多样性所承受的压力 248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历程 249
    第四节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学 251
    一、城市化进程 251
    二、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252
    三、城市生态学 254
    第五节 人口增长与人类生态学 256
    一、世界与中国的人口增长动态 257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冲击和压力 257
    三、人口发展趋势和对策 259
    第六节 区域发展与生态规划 260
    一、生态规划的提出 260
    二、区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260
    三、生态规划的内涵与目标 261
    四、生态规划方法 261
    第七节 生态旅游 264
    一、生态旅游的兴起 265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原则 266
    三、生态旅游的要求 267
    四、如何进行生态旅游规划 268
    五、生态旅游的主题 269
    六、生态旅游案例 272
    第八节 课堂思辨案例:安徽合肥十八联圩湿地生态修复 275
    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 281
    第一节 生态文明的内涵 281
    一、生态文明的定义 281
    二、生态文明的产生背景 281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 284
    四、绿色GDP与绿色发展 285
    五、生态文明的提出与推动 286
    第二节 完善生态文明体制 286
    一、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287
    二、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287
    三、建立空间规划体系 287
    四、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287
    五、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287
    六、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287
    七、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 288
    八、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288
    第三节 生态法治建设 288
    一、颁布和修订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 288
    二、开展环境保护督察 288
    第四节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 289
    一、理顺管理体制 289
    二、加入与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290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291
    第五节 环境保护 292
    一、中国的环境保护历程 292
    二、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293
    三、环境保护成效 293
    第六节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296
    一、环境破坏与生态恢复 297
    二、外来种与生物入侵 301
    三、生态安全屏障的提出 305
    四、生态安全建设 305
    五、生态安全建设成效 306
    第七节 环保组织与生态文明 307
    一、国际非政府组织 307
    二、国内生态与环保社会组织的发展 307
    三、学生环保社团的成长 308
    第八节 生态文明教育 309
    一、自然解说 309
    二、环境解说 309
    三、生态教育 310
    四、环境教育 310
    五、自然教育 310
    主要参考文献 313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