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考古/历史 > 考古 > 传说时代的南土文明:屈家岭文化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传说时代的南土文明:屈家岭文化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传说时代的南土文明:屈家岭文化
  • 书号:9787030738240
    作者:单思伟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脊精装
    开本:16
  • 页数:306
    字数:48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2-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198.00元
    售价: ¥156.4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屈家岭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时期代表性文化。文化层面上,屈家岭文化结束了以往多个文化系统林立的局面,实现了文化统一,并对外扩张,深刻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文化格局。聚落与社会层面上,屈家岭文化时期遗址数量、密度和规模远超以往时期,大量兴建古城、人口空前膨胀、人群分化、农业经济发达、宗教意识进一步发展,表明屈家岭文化已达到较高的社会复杂化程度,是长江中游史前文明进程的高峰。
  本书致力于构建屈家岭文化的时空框架和谱系结构,将屈家岭文化分为两期四段,七个地区类型。在广域文化背景下,以文化分期的尺度来揭示屈家岭文化的形成、发展、转化或瓦解的动态变迁过程,并将区域文化互动关系与模式融入文化变迁动因解释中,是对谱系研究内涵的有益延伸。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第二节 研究简史(2)
    第三节 理论、方法与研究目的(9)
    一、理论、方法(9)
    二、研究内容、目的(15)
    第二章 文化界定(16)
    第一节 遗存分类(17)
    第二节 文化界定(29)
    第三章 遗存分析(32)
    第一节 汉东平原及汉西平原北部(32)
    一、汉东平原(32)
    二、汉西平原北部(57)
    三、小结(59)
    第二节 洞庭湖平原及汉西平原南部(61)
    一、澧水中下游(61)
    二、荆江南岸(82)
    三、汉西平原南部(88)
    四、小结(90)
    第三节 沅江中上游(91)
    一、遗存分析(91)
    二、小结(93)
    第四节 峡江地区(93)
    一、遗存分析(94)
    二、小结(101)
    第五节 鄂西北豫西南地区(102)
    一、鄂西北山地及丹江库区(102)
    二、襄宜地区(115)
    三、南阳盆地(118)
    四、小结(121)
    第六节 鄂北及鄂东北地区(123)
    一、随枣走廊(123)
    二、鄂东北地区(134)
    三、小结(140)
    第七节 鄂东南地区及淮河上游(141)
    一、鄂东南地区(141)
    二、淮河上游(149)
    三、小结(151)
    第四章 分期与年代(152)
    第一节 各地区遗存年代串联(152)
    第二节 分期(154)
    第三节 年代(155)
    一、相对年代(155)
    二、绝对年代(163)
    第五章 地区类型划分与时空分布(172)
    第一节 地区类型划分(172)
    第二节 时空分布(176)
    第六章 屈家岭文化的形成(186)
    第一节 屈家岭文化形成前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格局(186)
    一、屈家岭下层文化(186)
    二、朱家台文化(191)
    三、雕龙碑三期文化(194)
    四、文化格局(195)
    第二节 大汶口文化中期持续西进(198)
    第三节 秦王寨文化向南发展(200)
    第四节 屈家岭文化的形成(203)
    第五节 屈家岭文化各地区类型的成因(208)
    第七章 屈家岭文化的发展及与周边文化的关系(217)
    第一节 屈家岭文化对长江中游地区的整合(217)
    一、汉东文化系统对汉西至峡江地区的逐步控制(217)
    二、哨棚嘴文化在峡江地区的进退(232)
    第二节 屈家岭文化向北扩张(235)
    一、淮河至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235)
    二、丹江上游至渭河盆地及邻近地区——泉护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246)
    三、中原地区——秦王寨文化(255)
    四、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格局的变动(260)
    第三节 屈家岭文化对长江下游的渗透(264)
    一、与薛家岗文化的关系(264)
    二、对良渚文化的渗透(268)
    第四节 屈家岭文化与赣鄱、粤北地区的联系(272)
    一、石峡文化(272)
    二、山背类型遗存(277)
    第八章 屈家岭文化的流向(280)
    第一节 良渚文化的西进(280)
    一、宁镇地区——北阴阳营文化(281)
    二、皖江地区——凌家滩文化、薛家岗文化(284)
    三、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286)
    四、赣鄱、粤北地区——石峡文化(288)
    第二节 大汶口文化晚期的扩张(289)
    一、宁镇地区——北阴阳营第四期遗存(290)
    二、皖西南地区——张四墩文化(290)
    三、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292)
    第三节 庙底沟二期文化向南拓展(293)
    第四节 屈家岭文化向石家河文化的转化(294)
    第九章 结语(301)
    后记(305)
    插图目录
    图一 油子岭遗址A类遗存居址主要器形组合(17)
    图二 油子岭遗址A类遗存墓葬主要器形组合(18)
    图三 油子岭遗址B类遗存居址主要器形组合(18)
    图四 屈家岭遗址第二次发掘A类遗存居址主要器形组合(19)
    图五 屈家岭遗址第二次发掘B类遗存居址主要器形组合(20)
    图六 屈家岭遗址第三次发掘A类遗存居址主要器形组合(21)
    图七 屈家岭遗址第三次发掘B类遗存墓葬主要器形组合(22)
    图八 谭家岭遗址A类遗存居址主要器形组合(22)
    图九 谭家岭遗址A类遗存墓葬主要器形组合(23)
    图一〇 谭家岭遗址B类遗存居址主要器形组合(23)
    图一一 谭家岭遗址B类遗存墓葬主要器形组合(24)
    图一二 谭家岭遗址C类遗存居址主要器形组合(25)
    图一三 肖家屋脊遗址居址遗存主要器形组合(26)
    图一四 肖家屋脊遗址墓葬遗存主要器形组合(26)
    图一五 龙嘴遗址A类遗存居址主要器形组合(27)
    图一六 龙嘴遗址A类遗存墓葬主要器形组合(28)
    图一七 龙嘴遗址B类遗存居址主要器形组合(28)
    图一八 龙嘴遗址C类遗存居址主要器形组合(29)
    图一九 油子岭文化、屈家岭下层文化、屈家岭文化器形组合对比(31)
    图二〇 屈家岭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35)
    图二一 谭家岭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39)
    图二二 邓家湾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41)
    图二三 邓家湾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44)
    图二四 肖家屋脊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46)
    图二五 肖家屋脊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48)
    图二六 三房湾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49)
    图二七 油子岭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出土陶器(50)
    图二八 一百三十亩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出土陶器(51)
    图二九 笑城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出土陶器(52)
    图三〇 笑城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53)
    图三一 陶家湖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54)
    图三二 赵家坡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55)
    图三三 六合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55)
    图三四 六合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56)
    图三五 城河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58)
    图三六 钟桥遗址M3出土陶器(59)
    图三七 城头山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一)(64)
    图三八 城头山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二)(67)
    图三九 城头山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三)(70)
    图四〇 城头山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四)(74)
    图四一 三元宫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77)
    图四二 宋家台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出土陶器(78)
    图四三 宋家台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78)
    图四四 划城岗遗址第二次发掘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80)
    图四五 划城岗遗址第二次发掘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出土陶器(80)
    图四六 漉湖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82)
    图四七 走马岭遗址1990~1994年发掘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84)
    图四八 走马岭遗址1990~1994年发掘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84)
    图四九 走马岭遗址2014~2016年发掘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85)
    图五〇 车轱山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85)
    图五一 鸡鸣城遗址1996年调查采集陶器(87)
    图五二 鸡鸣城遗址2014年试掘H1出土陶器(87)
    图五三 阴湘城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出土陶器(88)
    图五四 关庙山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存的分段(89)
    图五五 高坎垅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出土陶器(92)
    图五六 高坎垅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92)
    图五七 杨家湾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95)
    图五八 清水滩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出土陶器(96)
    图五九 官庄坪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出土陶器(97)
    图六〇 李家湾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100)
    图六一 大溪遗址第四次发掘ⅠM4出土陶器(101)
    图六二 青龙泉遗址1959~1962年发掘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104)
    图六三 观音坪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106)
    图六四 七里河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109)
    图六五 下王岗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111)
    图六六 全岗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114)
    图六七 曹家楼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115)
    图六八 曹家楼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出土陶器(116)
    图六九 凤凰咀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118)
    图七〇 安国城遗址P4M1出土陶器(120)
    图七一 金鸡岭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126)
    图七二 金鸡岭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128)
    图七三 西花园遗址第一类遗存(129)
    图七四 西花园遗址第二类遗存的分段(129)
    图七五 黄土岗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出土陶器(130)
    图七六 四顾台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131)
    图七七 四顾台遗址W1出土陶折沿罐(131)
    图七八 余家岗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133)
    图七九 余家岗遗址M3出土陶器(133)
    图八〇 叶家庙城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135)
    图八一 叶家庙城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135)
    图八二 家山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136)
    图八三 家山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136)
    图八四 吕王城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138)
    图八五 土城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138)
    图八六 北门岗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出土陶器(139)
    图八七 放鹰台遗址第一次发掘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出土陶器(142)
    图八八 放鹰台遗址第一次发掘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142)
    图八九 放鹰台遗址第二次发掘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出土陶器(143)
    图九〇 放鹰台遗址第二次发掘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143)
    图九一 蟹子地遗址83M1出土陶器(145)
    图九二 螺蛳山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出土陶器(147)
    图九三 吊尖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出土陶器(147)
    图九四 栗山岗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出土陶器(148)
    图九五 庙山岗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出土陶器(149)
    图九六 李上湾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150)
    图九七 屈家岭文化典型陶器分期图(153)
    图九八 屈家岭文化第一阶段各地区类型遗存空间分布图(177)
    图九九 屈家岭文化第二阶段各地区类型遗存空间分布图(179)
    图一〇〇 屈家岭文化第三阶段各地区类型遗存空间分布图(182)
    图一〇一 屈家岭文化第四阶段各地区类型遗存空间分布图(184)
    图一〇二 屈家岭遗址第三次发掘屈家岭下层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188)
    图一〇三 马岭遗址朱家台文化遗存的分段(193)
    图一〇四 雕龙碑遗址第三期居址遗存的分段(195)
    图一〇五 曹家楼遗址第一期遗存的分类(197)
    图一〇六 付庄遗址秦王寨文化因素与大汶口文化中期因素共存的墓葬(199)
    图一〇七 大汶口文化中期向西、西南扩散器物举例(200)
    图一〇八 党楼遗址一期前段遗存出土主要陶器(202)
    图一〇九 朱家台文化、雕龙碑三期文化、屈家岭下层文化遗存中的秦王寨文化因素举例(203)
    图一一〇 长江中游罐形鼎的起源与演变(204)
    图一一一 屈家岭文化双腹器的产生(205)
    图一一二 高领罐的演变(206)
    图一一三 屈家岭文化与大汶口文化中期部分器形与装饰风格的对比(207)
    图一一四 屈家岭文化中的网格纹扁腹壶举例(207)
    图一一五 城头山遗址屈家岭下层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一)(209)
    图一一六 城头山遗址屈家岭下层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二)(210)
    图一一七 城头山遗址屈家岭下层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三)(211)
    图一一八 城头山遗址屈家岭下层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四)(212)
    图一一九 长江中游篮纹的演变(214)
    图一二〇 放鹰台遗址1965年发掘屈家岭下层文化墓葬遗存的分段(216)
    图一二一 边畈文化的分段(218)
    图一二二 龙嘴遗址油子岭文化居址遗存的分段(220)
    图一二三 阴湘城遗址“大溪文化”中、晚期遗存的分组(221)
    图一二四 朱家台遗址第二期遗存的分组(222)
    图一二五 汉西至三峡库区大溪文化遗存中所见屈家岭下层文化因素举例(223)
    图一二六 大溪遗址第一、二次发掘M5出土陶器(224)
    图一二七 峡西地区所见屈家岭文化因素举例(225)
    图一二八 长江中游边畈文化晚期的文化格局(227)
    图一二九 长江中游油子岭文化时期的文化格局(228)
    图一三〇 长江中游屈家岭下层文化早期的文化格局(229)
    图一三一 长江中游屈家岭下层文化晚期的文化格局(230)
    图一三二 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时期的文化格局(231)
    图一三三 哨棚嘴遗址哨棚嘴文化遗存的分段(233)
    图一三四 中堡岛遗址H284出土陶器(234)
    图一三五 党楼遗址第一期后段遗存的分组(236)
    图一三六 沙冢遗址M1出土陶器(238)
    图一三七 亳州付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的分段(240)
    图一三八 金寨遗址屈家岭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共存器形(241)
    图一三九 大汶口文化中的双腹豆举例(242)
    图一四〇 大汶口遗址出土双腹豆的墓葬(243)
    图一四一 大汶口文化晚期与屈家岭文化的盆形鼎、筒形鼎对比(244)
    图一四二 大汶口文化晚期饰篮纹的主要器形举例(245)
    图一四三 紫荆遗址H124出土陶器(248)
    图一四四 紫荆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存的分段(248)
    图一四五 泉护文化晚期遗存中的屈家岭文化因素举例(250)
    图一四六 屈家岭文化与泉护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的盆形鼎对比(251)
    图一四七 庙底沟二期文化早期遗存中的屈家岭文化因素举例(254)
    图一四八 垣曲东关遗址出有屈家岭文化器形的单位举例(254)
    图一四九 北刘庄遗址出土屈家岭文化因素举例(256)
    图一五〇 谷水河遗址出土屈家岭文化因素举例(257)
    图一五一 大河村遗址出土屈家岭文化因素举例(258)
    图一五二 秦王寨文化晚期遗存中出有屈家岭文化器形的单位举例(258)
    图一五三 “东关类型”遗存中的屈家岭文化因素举例(259)
    图一五四 薛家岗遗址薛家岗文化墓葬的分段(266)
    图一五五 大路铺遗址新石器遗存的更替(268)
    图一五六 花厅墓地M20出土陶器(271)
    图一五七 良渚文化遗存中的屈家岭文化因素举例(272)
    图一五八 石峡文化中的屈家岭下层文化、屈家岭文化因素举例(276)
    图一五九 山背类型遗存主要器形组合(278)
    图一六〇 屈家岭文化对外扩张、渗透路线示意图(279)
    图一六一 北阴阳营遗址墓葬遗存的分段(282)
    图一六二 薛家岗文化遗存中的良渚文化因素举例(285)
    图一六三 螺蛳山遗址1990年发掘M1出土陶器(286)
    图一六四 岱子坪一期遗存(287)
    图一六五 北阴阳营遗址H2出土陶器(290)
    图一六六 张四墩文化主要器形组合(291)
    图一六七 屈家岭文化晚期遗存中的大汶口文化因素举例(293)
    图一六八 丹江至鄂西北豫西南出土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斝举例(294)
    图一六九 屈家岭文化与石家河文化主要同类器形的对比(297)
    图一七〇 内斜直口盆形鼎的传播(299)
    图一七一 石家河文化其他主要器形与周边文化的对比(299)
    插表目录
    表一 屈家岭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分段表(33)
    表二 谭家岭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分段表(37)
    表三 邓家湾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分段表(42)
    表四 肖家屋脊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分段表(46)
    表五 汉东平原及汉西平原北部屈家岭文化遗存年代的串联(60)
    表六 城头山遗址屈家岭文化墓葬遗存分段表(75)
    表七 洞庭湖平原及汉西平原南部屈家岭文化遗存年代的串联(90)
    表八 沅江中上游屈家岭文化遗存的分段(93)
    表九 峡江地区屈家岭文化遗存年代的串联(101)
    表一〇 鄂西北豫西南地区屈家岭文化遗存年代的串联(122)
    表一一 金鸡岭遗址屈家岭文化居址遗存分段表(124)
    表一二 鄂北及鄂东北地区屈家岭文化遗存年代的串联(140)
    表一三 鄂东南地区及淮河上游屈家岭文化遗存年代的串联(151)
    表一四 屈家岭文化的分段及各地区的串联(154)
    表一五 屈家岭文化14C测年数据及树轮校正表(165)
    表一六 屈家岭文化相关遗存14C测年数据及树轮校正表(166)
    表一七 屈家岭文化热释光测年数据(167)
    表一八 屈家岭下层文化14C测年数据及树轮校正表(168)
    表一九 雕龙碑三期文化14C测年数据及树轮校正表(168)
    表二〇 石家河文化14C测年数据及树轮校正表(170)
    表二一 屈家岭第三次发掘屈家岭下层文化遗存墓葬分段表(187)
    表二二 泉护文化早、晚期及庙底沟二期文化陶器纹饰统计对比(252)
    表二三 石峡文化诸遗存年代对应表(275)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