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地球天文 > 地理 > 人文地理 > 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方法体系创新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方法体系创新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方法体系创新
  • 书号:9787030662606
    作者:曾维华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410
    字数:63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318.00元
    售价: ¥251.2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作者在总结多年科研与教学工作经验,并结合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建设与生态优先理念,针对当前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缺乏对人口规模和布局方面考虑,未能充分发挥人口和经济在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优化方面的约束或驱动作用的问题,对我国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的成果。本书首先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及技术体系演化历程,对比分析改革前后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明确改革前后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的缺陷和优势;进一步系统分析了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及其技术创新需求,并以环境承载力、生态红线及国土开发适宜性为生态环境前置约束,从规模、结构与布局优化角度,构建了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创新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典型城市为对象,对所构建的技术体系进行了探索和应用,并对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布局提出政策建议。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总论
    第1章 绪论 3
    1.1 背景与意义 3
    1.2 中国规划体系发展的演化历程 7
    1.3 从国土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演化历程 15
    1.4 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 27
    1.5 本书内容框架 41
    第2章 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创新体系 44
    2.1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及其技术创新需求 44
    2.2 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创新体系 46
    2.3 环境承载力约束下城市适度发展规模与合理结构优化技术方法体系 48
    2.4 国土开发适宜性条件下的城市国土开发优化布局技术 51
    2.5 城市空间规划创新驱动下的城市增长边界设计技术体系 55
    第二篇 环境承载力约束下城市适度发展规模与合理结构优化
    第3章 研究区概况 61
    3.1 自然环境概况 61
    3.2 社会经济概况 61
    3.3 资源能源现状 62
    3.4 环境污染现状 62
    第4章 昆明市社会-经济-环境-资源-能源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64
    4.1 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构与流图 64
    4.2 模型参数 73
    4.3 模型有效性检验 74
    4.4 灵敏性分析 77
    4.5 小结 82
    第5章 昆明市社会-经济-环境-资源-能源系统模拟仿真 83
    5.1 发展情景设置 83
    5.2 社会-经济-环境-资源-能源系统的模拟仿真 83
    5.3 三种发展情景下环境承载力分析 123
    5.4 小结 127
    第6章 环境承载力不确定多目标优化模型构建 129
    6.1 环境承载力的量化 129
    6.2 构建环境承载力不确定多目标优化模型 129
    6.3 小结 135
    第7章 昆明市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 136
    7.1 昆明市不确定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求解 136
    7.2 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 138
    7.3 小结 145
    第8章 环境承载力约束下昆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结构优化模拟仿真 146
    8.1 优化发展情景下人口发展分析 146
    8.2 优化发展情景下经济发展分析 146
    8.3 优化发展情景下水资源需求量 147
    8.4 优化发展情景下能源需求量 148
    8.5 优化发展情景下污染物排放量 148
    8.6 优化发展情景下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153
    8.7 小结 154
    第三篇 城市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实证案例研究
    第9章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博鳌特别行政区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调整 159
    9.1 研究区概况 159
    9.2 生态适宜性评价分析 159
    9.3 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 165
    9.4 主体功能区划分结果 172
    9.5 博鳌规划区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建议 173
    第10章 基于发展生态适宜性分析北京市通州区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调整 175
    10.1 研究区概况 175
    10.2 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 176
    10.3 生态适宜性评价分析 179
    10.4 北京市通州区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建议 192
    第11章 基于发展适宜性分区的北京市大兴区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调整 196
    11.1 研究区概况 196
    11.2 生态影响预测与分析 199
    11.3 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203
    11.4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211
    11.5 基于发展适宜性分区的大兴区空间布局优化调整 216
    第12章 基于水环境承载力聚类的西宁市空间布局优化调整 222
    12.1 研究区概况 222
    12.2 水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力聚类分区方法 223
    12.3 西宁市湟水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标计算 227
    12.4 基于水环境承载力聚类的西宁市空间布局优化调整 237
    第13章 基于脆弱性的北京市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调整 242
    13.1 研究区概况 242
    13.2 北京市脆弱性分析 244
    13.3 空间布局发展变化趋势和问题分析 261
    13.4 基于脆弱性的北京市空间布局优化调整 270
    第四篇 城市空间规划创新驱动下的北京市增长边界设计
    第14章 研究区概况 293
    14.1 自然环境状况 293
    14.2 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趋势 294
    14.3 环境状况发展变化趋势 297
    第15章 基于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力的北京市发展空间分区 302
    15.1 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力界定 302
    15.2 城市发展空间分区与主体功能划分关系分析 303
    15.3 基于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力的发展空间分区方法 304
    15.4 北京市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力分量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309
    15.5 基于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力的北京市发展空间分区分析 315
    15.6 小结 317
    第16章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北京市空间约束构建 318
    16.1 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约束分析 318
    16.2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空间约束构建方法 319
    16.3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北京市空间约束构建 323
    16.4 小结 340
    第17章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北京市人口约束构建 341
    17.1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人口约束分析 341
    17.2 基于环境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的人口约束构建方法 342
    17.3 基于环境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的北京市人口约束构建 345
    17.4 小结 355
    第18章 基于多主体智能仿真的北京城市增长边界设计模型构建 356
    18.1 城市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356
    18.2 城市增长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357
    18.3 城市增长的多主体空间决策行为规则构建 359
    18.4 城市增长变化模拟模型构建 365
    18.5 小结 368
    第19章 北京市城市增长边界设计 370
    19.1 环境影响因素作用下建设用地转换分析 370
    19.2 基于人口和空间约束的政府主体空间决策行为分析 375
    19.3 基于人口和空间约束的居民主体空间决策行为分析 377
    19.4 基于空间约束的企业主体空间决策行为分析 385
    19.5 北京市城市增长边界设计 389
    19.6 小结 398
    参考文献 399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