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工程技术 > 建筑工程 >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机理与模式

相同作者的商品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机理与模式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机理与模式
  • 书号:9787030545312
    作者:王婧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
    字数:30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108.00元
    售价: ¥85.3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在全面梳理城乡用地相关研究、政策与实践的基础上,界定了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概念,系统分析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的人地背景与综合机制,并基于典型地区的实践调研,深入分析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的过程特征与主要问题,总结提炼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的优化模式,研究提出支撑实践的技术路径、保障实践的对策建议。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城市化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应更加强调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相协调 1
    1.1.2 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大,但保障程度堪忧 2
    1.1.3 我国农村地区人减地增,用地效率较低 3
    1.1.4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利用的历史机遇与现实挑战 3
    1.2 研究意义 5
    1.2.1 理论意义 5
    1.2.2 实践意义 5
    1.3 总体研究框架 6
    1.3.1 研究思路与目标 6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6
    1.3.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8
    第2章 概念、理论与相关政策 10
    2.1 相关概念辨析 10
    2.1.1 城乡建设用地 10
    2.1.2 城乡建设用地供需失衡 12
    2.1.3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 13
    2.1.4 机理与模式 14
    2.2 理论基础 15
    2.2.1 统筹城乡发展理论 15
    2.2.2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16
    2.2.3 综合效益最大化理论 16
    2.2.4 参与主体利益博弈理论 17
    2.2.5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17
    2.3 相关政策 18
    2.3.1 我国宅基地管理制度演进与阶段性划分 18
    2.3.2 改革开放以来宅基地管理制度政策回顾 19
    2.3.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21
    第3章 相关研究进展与实践进展 23
    3.1 关于城市建设用地增长 23
    3.1.1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时空过程与特征 23
    3.1.2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对耕地的占用 25
    3.1.3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 25
    3.1.4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预测 26
    3.1.5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控制 27
    3.1.6 城市建设用地保障程度 28
    3.2 关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 28
    3.2.1 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 28
    3.2.2 农村“空心化” 29
    3.2.3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30
    3.3 关于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 32
    3.3.1 统筹城乡土地利用 33
    3.3.2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实践进展 33
    3.3.3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实践问题 34
    3.4 相关研究或技术方法的进展 36
    3.4.1 RS 和GIS 在用地增长研究中的应用 36
    3.4.2 基于经验统计的方法在用地增长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36
    3.4.3 三个主要模型在用地增长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37
    3.4.4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阶段的相关研究方法 37
    3.5 研究进展的总体评价与启示 38
    3.5.1 总体评价 38
    3.5.2 启示与展望 39
    第4章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的人地背景 41
    4.1 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特征 41
    4.1.1 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特征 41
    4.1.2 农村建设用地变化特征 44
    4.2 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及其耦合关系 47
    4.2.1 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特征 48
    4.2.2 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耦合关系 49
    4.3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保障预测 58
    4.3.1 城市建设用地预测 58
    4.3.2 农村居民点置换潜力预测 60
    4.3.3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保障预测 61
    第5章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的综合机制 63
    5.1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 63
    5.1.1 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建设用地资源总量与置换潜力 63
    5.1.2 产业发展的类型、规模与布局 64
    5.1.3 城市化与人口流动 66
    5.1.4 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66
    5.1.5 政府主导与政策因素 67
    5.1.6 其他影响因素 67
    5.1.7 综合分析 69
    5.2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的数量变化与空间运行机理 69
    5.2.1 城乡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变化机理 69
    5.2.2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空间运行机理 71
    5.3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中的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73
    5.3.1 政府机制 73
    5.3.2 市场机制 77
    第6章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的实践探索 83
    6.1 国内典型地区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实践 84
    6.1.1 江苏:万顷良田建设工程 84
    6.1.2 天津:宅基地换房 85
    6.1.3 山东:农村社区化 87
    6.1.4 重庆:地票交易市场 88
    6.2 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实践概况 90
    6.2.1 研究区域选取与城乡土地利用特征 90
    6.2.2 德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实践演变 99
    6.2.3 德州市区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实践概况 100
    6.2.4 禹城市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实践概况 101
    6.3 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实践过程分析 103
    6.3.1 城区及周边 103
    6.3.2 镇驻地及周边 112
    6.3.3 纯农区 116
    6.3.4 自然或区位条件限制区 120
    6.3.5 其他类型区 120
    6.3.6 新增建设用地统筹置换方式与综合效应分析 120
    6.4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实践的综合比较与问题剖析 127
    6.4.1 典型省市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实践的综合比较 127
    6.4.2 山东省德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实践的综合比较 128
    6.4.3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问题梳理 134
    6.4.4 启示 139
    第7章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的优化模式 141
    7.1 基于实践区域划分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的优化模式 142
    7.1.1 基于县域范围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模式 142
    7.1.2 基于市域范围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模式 145
    7.1.3 基于省域范围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模式 146
    7.2 基于用地需求划分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的优化模式 148
    7.2.1 以提高城市用地效率为基础的适度控制型统筹置换模式 148
    7.2.2 以快速城市化为引导的保障带动型统筹置换模式 150
    7.2.3 以产业集聚发展为需求的集约联动型统筹置换模式 151
    7.2.4 以小城镇发展建设为需求的支撑推动型统筹置换模式 152
    7.2.5 以农村发展建设为需求的增长预留型统筹置换模式 154
    7.3 基于操作过程划分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的优化模式 155
    7.3.1 以保护基础参与者权益为前提的拆迁与安置模式 155
    7.3.2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补偿与保障模式 157
    7.3.3 “创新、发展、公平”的资金运作与管理模式 158
    第8章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实践的技术路径 160
    8.1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的主要过程及技术需求 160
    8.1.1 前期研究阶段的主要环节与技术路径 161
    8.1.2 规划与设计阶段的主要环节与技术路径 162
    8.1.3 建设与整理阶段的主要环节与技术路径 163
    8.1.4 指标置换阶段的主要环节与技术路径 163
    8.1.5 后期评估与验收阶段的主要环节与技术路径 163
    8.2 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技术路径 164
    8.2.1 评价目的 164
    8.2.2 指标体系 164
    8.2.3 评价方法 165
    8.3 农村居民点整治增地潜力测度的技术路径 166
    8.3.1 理想潜力测度 166
    8.3.2 因素限定测度 166
    8.3.3 实测潜力测度 167
    8.4 村域尺度土地综合整治优先序评价的技术路径 167
    8.4.1 评价目的 167
    8.4.2 指标体系 168
    8.4.3 评价方法 169
    8.5 中心社区规划的技术路径 169
    8.5.1 基本内涵 169
    8.5.2 主要内容 170
    8.6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效果综合评估的技术路径 171
    8.6.1 评估目的 171
    8.6.2 指标体系 171
    8.6.3 评价方法 173
    8.7 土地增值收益及其最低返还标准测算的技术路径 173
    8.7.1 理论解析 173
    8.7.2 测算原则 174
    8.7.3 模型构建 174
    第9章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研究的总结与思考 176
    9.1 研究结论与主要观点 176
    9.1.1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势在必行,亟须综合性研究作支撑 176
    9.1.2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潜力可观,人地协调发展尤为重要 176
    9.1.3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多角度多要素多主体综合作用机制 177
    9.1.4 不同类型不同尺度区域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实践启示 177
    9.1.5 基于区域、需求、过程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优化模式 178
    9.1.6 基于实践调查研究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技术路径启示 178
    9.2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的主要对策 179
    9.2.1 完善政府机制 179
    9.2.2 健全市场机制 179
    9.2.3 明确参与机制 179
    9.2.4 全程监督评估 180
    9.2.5 加强科技支撑 180
    9.3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的政策建议 181
    9.3.1 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挖掘城市集约用地潜力 181
    9.3.2 基于分类抽样开展建设用地置换项目综合评估 181
    9.3.3 尽快出台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置换相关操作细则 181
    9.3.4 完善部门协作机制联动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置换 182
    9.3.5 创新开展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的综合模拟研究 182
    9.3.6 深入推进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的地方试点 182
    9.4 尚需继续加强研究的领域 182
    参考文献 184
    附录 193
    彩图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