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城市居住空问分异的专著。在第一版理论分析城市居住空问分异特征、机制、模式,以及以南京为例的实证基础上,做了相当的修正和补充。第二版增添了基于居委会尺度的南京内城社会空问分异以及学区中产阶层化研究(jiaoyufication)的内容。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再版自序
第一版序
第一章绪论:新自由主义与中国城市1
第一节研究意义1
一、具体研究和实践3
二、研究意义4
第二节中外研究评述5
一、社会空间统一体( sociospatial dialectic)的研究6
二、方法论8
第三节城市社会空问分异的研究层次与方法9
一、土地利用与建筑环境的空间分异9
二、邻里、社区组织的空间分异10
三、社会阶层分化10
四、社会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研究11
五、研究方法11
上篇理论研究
第二章城市居住空间的理论基础15
第一节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15
一、社会空间统一体概念及理论15
二、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与广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对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意义19
第二节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内容20
一、经济变革与城市重构20
二、人口统计特征的变化20
三、文化传统的变化21
四、社会分层与异化21
第三章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22
第一节城市社会及其卒间的分异与极化22
一、极化、隔离与分异22
二、社会居住空间的分异24
第二节城市居住卒间分异的一般性特征25
一、分异度的描述与度量27
二、居住空间的稳定性29
三、社会阶层构成30
四、社会流动性与居住迁移31
五、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时空演化32
第三节居住空间分异及其结果的社会化过程32
一、居住空间分异与社会分化的互动关系32
二、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化结果33
三、居住空间分异社会化的表现34
第四章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历史演化36
第一节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发展36
一、居住空间的含义36
二、居住空间组织的历史发展37
三、主导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历史演化的动力44
第二节城市居住空问的形态分异与发展47
一、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空间表现47
二、居住空间分异表现的时空路径变化48
第五章现代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机制分析50
第4节住房市场空间分异机制研究构架50
一、广义政治经济分析理论的回顾与总结50
二、住宅市场的分化51
三、影响住宅市场分化的因素及其作用51
第二节家庭择居行为的机制研究构架56
一、对择居过程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批判56
三、影响居住需求因素57
三、影响迁移的因素58
四、居住迁移与城市社会空间分异60
第三节居住空问分异机制的核心空问过程61
一、生态竞争与政府调控混合作用过程61
二、渗透演替过程62
三、生活周期作用过程63
第六章城市居住分异的模式总结65
第4节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模式65
一、划分城市居住空间类型的标准65
二、动力结构类型66
三、社会效果类型67
第二节居住分异模式的总结69
一、前工业化城市69
二、工业化城市71
三、新兴工业国家城市71
第三节城市居住空问分异模式的演化73
一、传统时代73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代73
三、社会主义准市场时期74
下篇实证分析
第七章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状特征77
第一节计量研究方法与结论77
一、研究区域和调查对象77
二、调查数据来源及分析77
三、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计量分析78
四、计量分析结果的判读80
第二节城市居住空问分异格局84
一、高级别墅区——权力阶层84
二、高档高层公寓区——富有阶层86
三、中高档多层公寓区——富裕阶层87
四、中档多层住宅区——一般阶层87
五、廉价多层经济住宅区——城市贫困阶层居住区88
六、棚户区与多人联租区——外来季节性贫困移民群体89
第三节南京市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90
一、居住分异的结构性空间特征90
二、居住分异的社会空间特征92
第四节典型区的案例分析94
一、低级区——南湖居住区94
二、中高档住宅区—苜蓿园居住区94
三、高级别墅区——帝豪别墅区95
第八章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演变、展望与评价97
第一节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历史回顾97
一、前民国政府时期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1912~1949年)97
二、新中国计划经济时代(1949 ~ 1977年)101
三、准市场经济时代(1978年~)101
第二节南京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未来展望102
一、影响居住空间分异的格局发展的因素102
二、南京市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未来105
第三节南京巾居住空问分异的评价106
一、居住空间分异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106
二、居住分异的局限性108
第九章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力分析及其运用1 10
第一节南京市居住空问分异的机制分析110
一、社会主义改造期(1949~1952年)110
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1953 ~1978年)110
三、改革开放准市场经济时期(1978年~)110
第二节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运用112
一、社会空间和居住分异对土地估价的意义和影响112
二、各种居住行为对公共设施的需求与期望114
第十章基于居委会尺度的南京居住空间分异研究1 16
第一节研究时代背景与理论进展1 16
一、研究时代背景116
二、理论进展回顾116
第二节南京内城空间普查数据与因子分析构架117
一、数据特征117
二、数据处理方法118
第三节影响南京市社会分区的因子120
一、主导南京社会空间分化与居住分异的因子提取120
二、居委会普查数据下的南京内城区社会空间分化与居住分异122
第四节南京内城市社会空间隔离的格局特征及其评述126
一、南京内城区社会空间隔离的格局特征126
二、研究结论与展望128
第十一章学区现象( jiaoyufication):教育驱动的居住分异现象132
第一节中国内城的学校与中产阶层化现象132
第二节学区中产阶层化现象的多重解读135
第三节教育资源分配的转型:从特权分配到学区划分137
第四节南京案例的研究设计140
第五节南京内城学区社区的特征142
第六节学区的家庭、学区化策略以及社会空间置换143
第七节学区化的社会空间后果145
第十二章结论147
第一节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理论研究147
一、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性质与研究对象147
二、城市居住空间的空间特征与属性147
三、城市空间分异的主要研究内容147
四、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类型和居住迁移与社会流动148
五、主导当今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演化的动力148
六、主导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148
七、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模式类型与划分149
八、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发展趋势与评价149
第二节实证研究的结论149
一、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149
二、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149
三、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未来趋势150
四、后续研究的启示151
主要参考文献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