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3年,南京博物院、泗洪县博物馆对江苏省泗洪县梅花镇顺山集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 2750平方米。本书即为此发掘的成果结集。该遗址年代为距今 8500~7500年,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为三期,其中一、二期文化遗存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我们称之为“顺山集文化”,三期文化遗存与长江下游的跨湖桥文化关系密切。顺山集遗址总面积17.5万平方米,为淮河下游地区同时期面积最大的环壕聚落遗址,其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为本区域该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建立了可资参考的标尺。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自然环境(1)
一、地质、地貌、矿产及土壤(2)
二、现代气候与水系(6)
三、植被与野生动物(6)
第二节历史沿革(8)
第三节遗址概况(9)
第四节工作过程(11)
一、考古调查与发现(11)
二、2010年度考古工作(12)
三、2011年度考古工作(13)
四、2012~2013年度考古工作(14)
五、资料整理(14)
第五节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相关说明(15)
第二章 地层堆积与文化分期(17)
第一节探方分布与遗迹平面(17)
第二节地层堆积(26)
第三节遗址文化分期(32)
第三章 第一期文化遗存(34)
第一节遗迹(34)
一、房址及柱洞群(34)
二、灰坑(36)
三、灰沟(48)
四、灶类遗迹(51)
五、兽坑(52)
第二节遗物(53)
一、陶器(53)
二、玉、石器(74)
三、骨器(76)
第四章 第二期文化遗存(77)
第一节遗迹(77)
一、环壕(77)
二、房址及柱洞群(81)
三、灰坑(86)
四、烧土堆积(88)
五、墓葬(91)
第二节遗物(123)
一、陶器(123)
二、玉、石器(206)
三、骨器(220)
第五章 第三期文化遗存(223)
第一节遗迹(223)
一、灰坑(223)
二、墓葬(225)
第二节遗物(239)
一、陶器(239)
二、玉、石器(269)
第六章 晚期单位出土及采集所得早期遗物(273)
第一节晚期单位出土早期遗物(273)
一、陶器(273)
二、石器(273)
第二节采集所得新石器时代遗物(275)
一、陶器(275)
二、石器(280)
三、骨器(288)
第七章 结语(289)
第一节文化分期与年代(289)
一、文化分期与各期文化特征(289)
二、14C测年与各期年代(293)
第二节聚落与生业经济讨论(296)
一、聚落讨论(296)
二、生业经济讨论(298)
第三节发掘的意义及遗留问题(298)
附表(300)
附表一房址登记表(300)
附表二灰坑登记表(301)
附表三葬墓登记表(304)
附表四灰坑陶片统计表(311)
附表五地层陶片统计表(316)
附录(330)
附录一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动物考古学分析(330)
附录二江苏省泗洪县顺山集遗址哺乳动物牙釉质C,O稳定同位素记录的食性特征、生态环境和季节变化(351)
附录三江苏顺山集遗址稻作农业的植硅体证据(363)
附录四淀粉粒分析揭示的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古人类植物性食物来源与石器功能(374)
附录五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植硅体分析及环境考古意义(387)
附录六顺山集遗址石器的初步观察与研究(392)
Abstract(414)
日本語要旨(417)
后记(419)
插图目录
图1-1-1泗洪县地理位置图(1)
图1-1-2泗洪县地质图(3)
图1-1-3泗洪县水系图(7)
图1-3-1顺山集遗址周边地形图(10)
图2-1-1顺山集遗址探方分布图(18)
图2-1-2北部发掘区遗迹平面图(18)
图2-1-3中部发掘区遗迹平面图(19)
图2-1-4西北发掘区遗迹平面图(20)
图2-1-5中西发掘区遗迹平面图(22)
图2-1-6东南发掘区遗迹平面图(24)
图2-1-7西南发掘区遗迹平面图(27)
图2-2-1T1974~T2374北壁剖面图(28)
图2-2-2TG3北壁剖面图(29)
图2-2-3T2055东壁剖面图(29)
图2-2-4TG7南壁剖面图(30)
图2-2-5T5538南扩南壁剖面图(31)
图2-2-6TG5东壁剖面图(31)
图2-2-7TG13西壁剖面图(32)
图3-1-1F1平、剖面图(35)
图3-1-2F2平、剖面图(35)
图3-1-3柱洞群1平面图(36)
图3-1-4H2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36)
图3-1-5H3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37)
图3-1-6H4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38)
图3-1-7H5平、剖面图(39)
图3-1-8H6平、剖面图(39)
图3-1-9H7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40)
图3-1-10H8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41)
图3-1-11H9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41)
图3-1-12H10平、剖面图(42)
图3-1-13H11平、剖面图(42)
图3-1-14H12平、剖面图(42)
图3-1-15H13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43)
图3-1-16H14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44)
图3-1-17H15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44)
图3-1-18H16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45)
图3-1-19H17平、剖面图(46)
图3-1-20H18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47)
图3-1-21H19平、剖面图(47)
图3-1-22H23平、剖面图(47)
图3-1-23H24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48)
图3-1-24G2平、剖面图(49)
图3-1-25G3平、剖面图(49)
图3-1-26G4平、剖面图(50)
图3-1-27G5平、剖面图(51)
图3-1-28Z1平、剖面图(52)
图3-1-29Z2平、剖面图(52)
图3-1-30Z3平面图(52)
图3-1-31SK1平、剖面图(53)
图3-2-1第一期遗存Aa式陶釜(54)
图3-2-2第一期遗存AbⅠ式陶釜(55)
图3-2-3第一期遗存AbⅠ式陶釜(56)
图3-2-4第一期遗存AcⅠ式陶釜(57)
图3-2-5第一期遗存AcⅠ式陶釜(58)
图3-2-6第一期遗存BaⅠ式、Bb型、BcⅠ式陶釜(59)
图3-2-7第一期遗存CaⅠ式陶釜(60)
图3-2-8第一期遗存Cb型、Da型、未分型陶釜(61)
图3-2-9第一期遗存陶罐、罐耳(62)
图3-2-10第一期遗存A型、B型、C型陶钵(64)
图3-2-11第一期遗存Aa型、Ab型、Ac型、Ba型、C型陶盆(65)
图3-2-12第一期遗存AⅠ式陶壶、壶耳(66)
图3-2-13第一期遗存陶匜把手(68)
图3-2-14第一期遗存AⅠ式、Ba型、Bb型陶器盖(69)
图3-2-15第一期遗存Aa型、Ba型、C型小陶杯(69)
图3-2-16第一期遗存A型陶支脚(70)
图3-2-17第一期遗存A型陶支脚(71)
图3-2-18第一期遗存陶支脚、陶棒、陶饼、陶球、陶珠(72)
图3-2-19第一期遗存陶把手、鋬手、器底(73)
图3-2-20第一期遗存未命名陶器(74)
图3-2-21第一期遗存石磨球、球、锛、绿松石、玉管(75)
图3-2-22第一期遗存残石器、刻纹鹿角器(76)
图4-1-1HG1平面图(77)
图4-1-2TG9南壁剖面图(79)
图4-1-3TG11北壁剖面图(79)
图4-1-4F3~F5平面图(81)
图4-1-5F3平、剖面图(83)
图4-1-6F4平、剖面图(84)
图4-1-7F5平、剖面图(85)
图4-1-8柱洞群2平面图(86)
图4-1-9H20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87)
图4-1-10H21平、剖面图(87)
图4-1-11H25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88)
图4-1-12H26平、剖面图(88)
图4-1-13ST1平面图(89)
图4-1-14ST2平、剖面图(90)
图4-1-15ST3平面图(90)
图4-1-16二期墓地平面图(91)
图4-1-17M21平、剖面图(92)
图4-1-18M22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93)
图4-1-19M23平、剖面图(94)
图4-1-20M24平、剖面图(94)
图4-1-21M25平、剖面图(95)
图4-1-22M26平、剖面图(95)
图4-1-23M27平、剖面图(96)
图4-1-24M28平、剖面图(97)
图4-1-25M29平、剖面图(97)
图4-1-26M30平、剖面图(97)
图4-1-27M31平、剖面图(98)
图4-1-28M32平、剖面图(99)
图4-1-29M33平、剖面图(99)
图4-1-30M34平、剖面图(99)
图4-1-31M35平、剖面图(100)
图4-1-32M36平、剖面图(100)
图4-1-33M37平、剖面图(101)
图4-1-34M39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102)
图4-1-35M40平、剖面图(103)
图4-1-36M41平、剖面图(103)
图4-1-37M42平、剖面图(103)
图4-1-38M43平、剖面图(104)
图4-1-39M44平、剖面图(104)
图4-1-40M45平、剖面图(105)
图4-1-41M47平、剖面图(105)
图4-1-42M48平、剖面图(106)
图4-1-43M50平、剖面图(106)
图4-1-44M51平、剖面图(107)
图4-1-45M52平、剖面图(107)
图4-1-46M53平、剖面图(108)
图4-1-47M54平、剖面图(108)
图4-1-48M56平、剖面图(108)
图4-1-49M57平、剖面图(109)
图4-1-50M58平、剖面图(109)
图4-1-51M59平、剖面图(110)
图4-1-52M60平、剖面图(110)
图4-1-53M61平、剖面图(111)
图4-1-54M62平、剖面图(111)
图4-1-55M63平、剖面图(112)
图4-1-56M64平、剖面图(112)
图4-1-57M65平、剖面图(113)
图4-1-58M66平、剖面图(113)
图4-1-59M67平、剖面图(114)
图4-1-60M68平、剖面图(114)
图4-1-61M69平、剖面图(115)
图4-1-62M77平、剖面图(115)
图4-1-63M79平、剖面图(116)
图4-1-64M80平、剖面图(116)
图4-1-65M81平、剖面图(117)
图4-1-66M82平、剖面图(117)
图4-1-67M83平、剖面图(118)
图4-1-68M84平、剖面图(118)
图4-1-69M85平、剖面图(119)
图4-1-70M86平、剖面图(119)
图4-1-71M87平、剖面图(119)
图4-1-72M88平、剖面图(120)
图4-1-73M89平、剖面图(121)
图4-1-74M90平、剖面图(121)
图4-1-75M91平、剖面图(121)
图4-1-76M92平、剖面图(122)
图4-1-77M93平、剖面图(122)
图4-1-78M94平、剖面图(123)
图4-2-1第二期遗存AaI式、AaⅡ式陶釜(124)
图4-2-2第二期遗存AaⅡ式陶釜(125)
图4-2-3第二期遗存AaⅡ式陶釜(127)
图4-2-4第二期遗存AaⅡ式陶釜(128)
图4-2-5第二期遗存AaⅡ式陶釜(129)
图4-2-6第二期遗存AaⅢ式陶釜(130)
图4-2-7第二期遗存AaⅢ式陶釜(131)
图4-2-8第二期遗存AaⅢ式陶釜(132)
图4-2-9第二期遗存AbⅡ式、AbⅢ式陶釜(133)
图4-2-10第二期遗存AbⅢ式、AbⅣ式陶釜(134)
图4-2-11第二期遗存AcI式、AcⅡ式陶釜(135)
图4-2-12第二期遗存AcⅢ式、Adl式、AdⅡ式陶釜(136)
图4-2-13第二期遗存AdⅡ式、Ae型、Af型陶釜(138)
图4-2-14第二期遗存BaⅡ式、BcⅡ式、Bd型陶釜(139)
图4-2-15第二期遗存CaⅡ式、Cc型陶釜(140)
图4-2-16第二期遗存Da型陶釜(141)
图4-2-17第二期遗存Db型陶釜(142)
图4-2-18第二期遗存Dc型陶釜(143)
图4-2-19第二期遗存Dc型、Dd型陶釜(144)
图4-2-20第二期遗存De型陶釜(145)
图4-2-21第二期遗存EaI式、EaⅡ式陶釜(147)
图4-2-22第二期遗存Eb型、Ec型陶釜(148)
图4-2-23Ed型陶釜(149)
图4-2-24第二期遗存Ee型、Ef型、Eg型陶釜(150)
图4-2-25第二期遗存E型其他陶釜、未分型陶釜一(151)
图4-2-26第二期遗存AbⅡ式、BaⅡ式、Bd型陶罐(152)
图4-2-27第二期遗存CaI式陶罐一(153)
图4-2-28第二期遗存CaI式、CaⅡ式陶罐(154)
图4-2-29第二期遗存CaⅡ式、Cb型陶罐(155)
图4-2-30第二期遗存Cb型、Cc型陶罐(156)
图4-2-31第二期遗存未分型陶罐、罐耳(157)
图4-2-32第二期遗存A型、B型、C型、D型、E型陶钵(158)
图4-2-33第二期遗存陶碗、陶豆(159)
图4-2-34第二期遗存Aa型、Ba型、Bb型、D型陶盆(160)
图4-2-35第二期遗存陶壶、陶匜(161)
图4-2-36第二期遗存陶匜把手(162)
图4-2-37第二期遗存陶匜把手(163)
图4-2-38第二期遗存陶匜把手、器盖、小盖(164)
图4-2-39第二期遗存捉手(166)
图4-2-40第二期遗存捉手(167)
图4-2-41第二期遗存捉手、陶勺、Aa型小陶杯(168)
图4-2-42第二期遗存Aa型、Ab型、Bb型、D型小陶杯(169)
图4-2-43第二期遗存未分型小陶杯、陶鼓(170)
图4-2-44第二期遗存陶灶(171)
图4-2-45第二期遗存陶灶(172)
图4-2-46第二期遗存陶灶(173)
图4-2-47第二期遗存陶灶、器座、A型陶支脚(174)
图4-2-48第二期遗存A型、C型陶支脚(175)
图4-2-49第二期遗存C型陶支脚(176)
图4-2-50第二期遗存C型、D型陶支脚(177)
图4-2-51第二期遗存D型、未分型陶支脚(178)
图4-2-52第二期遗存未分型陶支脚、A型陶纺轮(179)
图4-2-53第二期遗存A型陶纺轮(180)
图4-2-54第二期遗存A型陶纺轮(181)
图4-2-55第二期遗存B型陶纺轮(182)
图4-2-56第二期遗存B型陶纺轮(183)
图4-2-57第二期遗存A型陶纺锤(184)
图4-2-58第二期遗存A型陶纺锤(185)
图4-2-59第二期遗存A型陶纺锤(186)
图4-2-60第二期遗存A型陶纺锤(187)
图4-2-61第二期遗存B型陶纺锤(188)
图4-2-62第二期遗存B型、C型陶纺锤(189)
图4-2-63第二期遗存C型陶纺锤(190)
图4-2-64第二期遗存D型、E型陶纺锤(192)
图4-2-65第二期遗存E型、未分型陶纺锤(193)
图4-2-66第二期遗存未分型陶纺锤(194)
图4-2-67第二期遗存未分型陶纺锤、网坠、陶棒(195)
图4-2-68第二期遗存陶饼、陶球(196)
图4-2-69第二期遗存陶管、陶珠、三角形器(197)
图4-2-70第二期遗存人面、猴面陶塑(198)
图4-2-71第二期遗存狗首、熊首、猪首陶塑(199)
图4-2-72第二期遗存鸟首、鱼、龟陶塑(200)
图4-2-73第二期遗存未命名陶塑(201)
图4-2-74第二期遗存把手、錾手(202)
图4-2-75第二期遗存器底(203)
图4-2-76第二期遗存器底、器足、圈足(204)
图4-2-77第二期遗存未命名陶器(205)
图4-2-78第二期遗存未命名陶器(206)
图4-2-79第二期遗存绿松石饰品、石磨盘、石磨球、石饼(207)
图4-2-80第二期遗存石磨球(208)
图4-2-81第二期遗存石磨球、石锛(209)
图4-2-82第二期遗存石锛(211)
图4-2-83第二期遗存石斧(212)
图4-2-84第二期遗存石斧(213)
图4-2-85第二期遗存石锤(214)
图4-2-86第二期遗存石球、砍砸器、石研钵、卵石器(215)
图4-2-87第二期遗存石棒、砺石、石纺锤、坯料(216)
图4-2-88第二期遗存残石器(217)
图4-2-89第二期遗存残石器(218)
图4-2-90第二期遗存残石器(219)
图4-2-91第二期遗存鹿角器(221)
图4-2-92第二期遗存骨锥、骨镞、锥状器(222)
图5-1-1Hl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224)
图5-1-2H22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224)
图5-1-3H27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224)
图5-1-4第三期墓地平面图(226)
图5-1-5M7平、剖面图(227)
图5-1-6M8平、剖面图(227)
图5-1-7M9平、剖面图(227)
图5-1-8M10平、剖面图(228)
图5-1-9M11平、剖面图(228)
图5-1-10M12平、剖面图(229)
图5-1-11M13平、剖面图(229)
图5-1-12M14平、剖面图(229)
图5-1-13M15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230)
图5-1-14M17平、剖面图(231)
图5-1-15M18平、剖面图(231)
图5-1-16M70平、剖面图(231)
图5-1-17M71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232)
图5-1-18M72平、剖面图(233)
图5-1-19M73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233)
图5-1-20M74平、剖面图(234)
图5-1-21M75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234)
图5-1-22M76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235)
图5-1-23M96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236)
图5-1-24M97平、剖面图(237)
图5-1-25M97出土器物(237)
图5-1-26M98平、剖面图(238)
图5-1-27M98出土器物(238)
图5-2-1第三期遗存Aa型陶釜(240)
图5-2-2第三期遗存Ab型陶釜(241)
图5-2-3第三期遗存Ab型、Ac型陶釜(242)
图5-2-4第三期遗存Ba型、Bb型、Ca型、Cb型、Cc型、Cd型陶釜(244)
图5-2-5第三期遗存Da型陶釜(245)
图5-2-6第三期遗存Db型、Dc型、Ea型陶釜(246)
图5-2-7第三期遗存Ea型陶釜(247)
图5-2-8第三期遗存Eb型、Ec型陶釜(248)
图5-2-9第三期遗存Ed型、Fa型陶釜(250)
图5-2-10第三期遗存Fb型、G型陶釜(251)
图5-2-11第三期遗存未分型陶釜(252)
图5-2-12第三期遗存Aa型、Ab型、Ac型陶罐(253)
图5-2-13第三期遗存Ba型、Bb型、C型、D型陶罐(254)
图5-2-14第三期遗存Aa型、Ab型、B型陶钵(255)
图5-2-15第三期遗存陶碗、陶豆(255)
图5-2-16第三期遗存Aa型陶盆(256)
图5-2-17第三期遗存Ab型、B型、C型、D型陶盆(258)
图5-2-18第三期遗存E型陶盆(258)
图5-2-19第三期遗存圈足盘(259)
图5-2-20第三期遗存陶壶(260)
图5-2-21第三期遗存A型器盖(261)
图5-2-22第三期遗存器盖、捉手(263)
图5-2-23第三期遗存小陶杯、器座(264)
图5-2-24第三期遗存陶箅(265)
图5-2-25第三期遗存陶垫圈、垫盘、支脚、纺轮、陶棒(266)
图5-2-26第三期遗存陶锉-(267)
图5-2-27第三期遗存陶锉、陶塑(268)
图5-2-28第三期遗存器底、未命名陶器(269)
图5-2-29第三期遗存玉锛、未命名玉器、石磨球、石斧、石锛(270)
图5-2-30第三期遗存石锉、石锤、卵石器、残石器(271)
图6-1-1晚期地层出土早期遗物(274)
图6-2-1采集所得新石器时代陶釜、壶、小杯、残灶脚(276)
图6-2-2采集所得新石器时代陶支脚(277)
图6-2-3采集所得新石器时代陶纺轮(277)
图6-2-4采集所得新石器时代陶纺锤(278)
图6-2-5采集所得新石器时代陶纺锤、棒(279)
图6-2-6采集所得新石器时代陶饼、鸟形塑、未命名陶器(280)
图6-2-7采集所得新石器时代石磨盘、磨球(281)
图6-2-8采集所得新石器时代石磨球、锛(282)
图6-2-9采集所得新石器时代石斧(283)
图6-2-10采集所得新石器时代石斧(284)
图6-2-11采集所得新石器时代石锤(285)
图6-2-12采集所得新石器时代石研钵、锉、卵石器(286)
图6-2-13采集所得新石器时代石棒、片状石器、残石器及骨器(287)
插表目录
表2-3-1顺山集遗址探方(沟)地层及遗迹分期对应表(32)
表7-1-1顺山集遗址C测年数据(294)
表7-1-2韩井遗址C测年数据(294)
图版目录
图版1江苏省地质图
图版2遗址远景及环壕断面
图版3发掘现场
图版4发掘现场
图版5专家、领导检查指导工作
图版6专家、领导检查指导工作
图版7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
图版8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
图版9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
图版10F1、F2全景(第一期文化遗存)
图版11F2柱洞(第一期文化遗存)
图版12柱洞群1(第一期文化遗存)
图版13H4、H8、H24全景(第一期文化遗存)
图版14H17全景及细部(第一期文化遗存)
图版15G3、G4全景(第一期文化遗存)
图版1621全景及烧结面细部(第一期文化遗存)
图版1722、SK1全景(第一期文化遗存)
图版18第一期文化遗存陶器
图版19第一期文化遗存陶杯
图版20第一期文化遗存陶器
图版21第一期文化遗存玉器、石器
图版22第一期文化遗存石器、角器
图版23环壕局部及F3全景(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24F4全景及居住面出土器物(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25F5全景、柱洞及居住面出土器物(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26柱洞群2(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27ST1全景、解剖沟及出土器物(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28ST2、ST3全景(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29第二期文化遗存墓地全景
图版30M21-M24全景(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31M26-M29全景(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32M30-M33全景(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33M34-M37全景(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34M39-M41全景(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35M42、M47全景及细部(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36M43、M48、M50全景及细部(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37M51、M52、M60、M61全景(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38M62、M64、M65、M68全景(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39M77、M79、M80、M83全景(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40M84-M87全景(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41M88-M90、M92全景(第二期文化遗存)
图版42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釜
图版43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釜
图版44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釜
图版45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釜
图版46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釜
图版47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釜
图版48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釜
图版49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釜
图版50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釜、陶罐
图版51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罐、陶钵
图版52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碗、陶豆
图版53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盆、陶壶
图版54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匜、陶器盖
图版55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勺、陶杯
图版56第二期文化遗存陶杯
图版57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鼓
图版58第二期文化遗存陶杯、陶灶
图版59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灶、陶器座
图版60第二期文化遗存陶支脚
图版61第二期文化遗存陶支脚
图版62第二期文化遗存陶支脚
图版63第二期文化遗存陶支脚、支脚形器
图版64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轮
图版65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轮
图版66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轮
图版67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轮
图版68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轮、陶纺锤
图版69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锤
图版70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锤
图版71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锤
图版72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锤
图版73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锤
图版74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锤
图版75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锤
图版76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锤
图版77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锤
图版78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锤
图版79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锤
图版80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锤
图版81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锤
图版82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纺锤、陶棒
图版83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器
图版84第二期文化遗存陶饼
图版85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珠、陶三角形器
图版86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塑
图版87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塑
图版88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塑
图版89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塑
图版90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器
图版91第二期文化遗存绿松石
图版92第二期文化遗存石磨盘组合
图版93第二期文化遗存石磨球
图版94第二期文化遗存石磨球
图版95第二期文化遗存石磨球、石锛
图版96第二期文化遗存石锛
图版97第二期文化遗存石锛、石斧
图版98第二期文化遗存石斧
图版99第二期文化遗存石器
图版100第二期文化遗存石球、石棒
图版101第二期文化遗存卵石器
图版102第二期文化遗存石器、坯料
图版103第二期文化遗存残石器
图版104第二期文化遗存残石器
图版105第二期文化遗存残石器
图版106第二期文化遗存鹿角器(TG12⑧:2)
图版107第二期文化遗存鹿角器(TGlO⑧:2)
图版108第二期文化遗存骨锥、骨镞
图版109第三期文化遗存墓地局部
图版110M7-MlO全景(第三期文化遗存)
图版111M12-M15全景(第三期文化遗存)
图版112M17、M70、M71全景(第三期文化遗存)
图版113M72-M74全景及细部(第三期文化遗存)
图版114M75、M76、M96、M98全景(第三期文化遗存)
图版115M97全景及细部(第三期文化遗存)
图版116第三期文化遗存陶釜
图版117第三期文化遗存陶釜、陶壶
图版118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器
图版119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圈足盘、陶器盖
图版120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器
图版121第三期文化遗存陶锉
图版122第三期文化遗存陶锉
图版123第三期文化遗存玉器、石器
图版124第三期文化遗存石斧
图版125第三期文化遗存卵石器(1、2)及晚期单位出土早期石器(3-5)
图版126晚期单位出土早期陶纺锤
图版127采集陶釜、陶壶
图版128采集陶器
图版129采集陶纺锤
图版130采集石器
图版131采集石磨球
图版132采集石锛、石斧
图版133采集石斧
图版134采集石锤、石锉
图版135采集卵石器、残石器
图版136石器微痕
图版137石器微痕
图版138石器微痕
图版139重岗山石料产地
图版140黑塔镇石料产地
图版141顺山集遗址出土动物骨骼
图版142顺山集遗址出土动物骨骼
图版143顺山集遗址出土动物骨骼
图版144顺山集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