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地球天文 > 地理 > 人文地理 > 生态空间可占用性:理论框架与应用实践

浏览历史

生态空间可占用性:理论框架与应用实践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生态空间可占用性:理论框架与应用实践
  • 书号:9787030424143
    作者:李平星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162
    字数:214000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88.00元
    售价: ¥69.5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越来越注重生态、经济、社会等多要素的协同作用,以期科学判断地域功能、推动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但针对生态要素的系统性评价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本书通过对地理学和生态学相关理论的回顾,提出生态空间可占用性概念,构建其理论研究框架和方法体系,并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案例区进行应用实践,以期充实地域功能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为构架可持续的空间开发格局提供指导。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一、现实需求 1
    二、理论需求 5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7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9
    一、主要研究内容 9
    二、主要研究手段 9
    三、本书研究架构 10
    第二章 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 13
    第一节 生态空间可占用性的概念与内涵 13
    一、生态空间 13
    二、生态空间占用 14
    三、生态空间可占用性 14
    第二节 生态空间可占用性理论基础 16
    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功能区划理论 16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17
    三、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18
    四、生态因子理论 19
    五、景观生态学理论 21
    六、小结 24
    第三节 生态空间可占用性评价模型 25
    第三章 生态空间可占用性评价技术方法与案例区概况 28
    第一节 主要技术方法 28
    一、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 28
    二、生态重要性评价方法 33
    三、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 38
    四、生态空间可占用性方法 45
    第二节 案例区概况 45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45
    二、自然地理概况 47
    三、土地资源状况 50
    四、经济社会发展 51
    第三节 本章小结 58
    第四章 西江经济带生态空间可占用性评价 59
    第一节 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59
    一、最小累积阻力值分布 59
    二、生态适宜性分区 61
    三、已有建设用地与适宜性分区的关系 63
    四、生态适宜性评价主要结论 65
    第二节 生态重要性评价结果 66
    一、生态重要性单指标评价 66
    二、生态重要性评价结果 76
    三、已有建设用地与重要性类型区的空间叠置关系 80
    四、生态重要性评价主要结论 81
    第三节 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 82
    一、单指标分项评价结果 82
    二、生态脆弱性评价与分区 95
    三、五种脆弱性类型区的空间分布及其管制策略 98
    四、已有建设用地与生态脆弱性类型区的空间叠置关系 99
    五、生态脆弱性评价主要结论 101
    第四节 生态空间可占用性评价结果 102
    一、生态空间可占用性综合评价 102
    二、生态空间可占用性类型区空间分布特征 106
    三、生态空间可占用性类型区与现有土地利用格局的空间叠置关系 111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13
    第五章 基于情景模拟的生态空间可占用性效应研究 115
    第一节 基于生态空间可占用性的建设用地扩展格局 115
    第二节 基于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的建设用地空间扩展格局 117
    一、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 117
    二、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格局 124
    第三节 两种扩展方式的效应差异分析 124
    一、城镇用地空间扩展特征 124
    二、城镇用地空间扩展的生态效应 126
    三、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城镇空间形态效应 133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40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143
    第一节 主要结论 143
    第二节 空间开发的基本原则与对策建议 144
    一、基本原则 145
    二、空间格局优化的对策建议 147
    第三节 研究展望 151
    参考文献 154
    彩图 163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