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次生木质部发育(Ⅰ)针叶树

相同语种的商品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历史

次生木质部发育(Ⅰ)针叶树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次生木质部发育(Ⅰ)针叶树
  • 书号:9787030355034
    作者:尹思慈,赵成功,龚士淦
  • 外文书名:Secondary Xylem Development(I)Coniferous Tree——An Important Part of Wood Formation Mechanism
  •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16
  • 页数:592
    字数:878
    语种:汉语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01
  • 所属分类:S79 森林树种
  • 定价: ¥198.00元
    售价: ¥156.4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次生木质部是树茎、根和枝的木材部位。本书详述了次生木质部一直是处于保持生命的构建过程中,而立木木材主体是非生命生物材料。利用单株树木内固着的木材差异研究次生木质部的动态变化,是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本项目由种内株间变化的相似性证明这一变化性质属生物发育。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存在发育现象首次得到了实验证明。这是原始理论研究成果,是木材生成机理的重要部分。   书中介绍了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发育采用的一些新概念和措施:生长鞘、两向生长树龄及其组合、树株内取样要求和必要的图示方式等。依据遗传特征证明次生木质部发育是树木生长中必然发生的自然现象,用生存适应分析它的形成。遗传学、植物学、进化生物学、木材科学和林学等学科的融合构成本项目的理论基础,多学科在以次生木质部为对象的研究中又都分别取得了认识上的新发展。用大量依据数学原理的曲线图示表明次生木质部生命中的动态变化符合遗传特征,使“生命是流”的哲学概念得到了实物证明。   本书适合生命科学多学科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高校教师、科研院所和林业生产单位学者们参阅。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论
    1 引言
    摘要
    1.1 次生木质部发育的自然背景
    1.2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理念的源头、形成和内容
    1.3 确定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实验措施的理论依据
    1.4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的原创性
    2 实验措施、材料和数据处理
    摘要
    2.1 测定
    2.2 实验材料的选择因子
    2.3 实验材料
    2.4 确定次生木质部取样位置的生成时间
    2.5 数据处理
    3 用图示证明次生木质部生命中存在发育现象
    摘要
    3.1 次生木质部发育图示的条件和必要性
    3.2 次生木质部两向生长树龄发育图示的特点
    3.3 有关次生木质部内年轮位置序数的词语
    3.4 对四类主要图示的说明
    3.5 对本书附表的说明
    3.6 附表数据在图示绘制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相关学科的作用和在应用中取得的进展
    4 生物学有关发育概念的论述和在应用中发展
    摘要
    4.1 生物学有关发育概念的综述(I)——与发育有关的特征
    4.2 生物学有关发育概念的综述(II)——发育的动态哲学概念
    4.3 生物学有关发育概念的综述(III)——与发育有关的一些生物学疑点
    4.4 对发育概念的商榷
    4.5 生物发育的共性
    4.6 次生木质部适合作为确定生物发育共性研究实验材料的条件
    引用文献
    5 植物学的作用和在应用中取得的进展
    摘要
    5.1 树木发育
    5.2 对树木发育方面领悟的拓展
    5.3 本项目对树木生长取得的理论进展
    5.4 植物学对树木生长和本项目对次生木质部发育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别
    6 木材科学和林学的作用和在应用中取得的进展
    摘要
    6.1 次生木质部是变化过程受固化的实迹
    6.2 生长鞘
    6.3 两向生长树龄
    6.4 次生木质部生命中发育变化的性状、时间和空间
    6.5 本章专业词语辨析
    6.6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在木材科学和林学方面取得的进展
    7 遗传学的作用和在应用中取得的进展
    摘要
    7.1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学和遗传学成果(I)——遗传物质
    7.2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学和遗传学成果(II)——遗传物质的复制和重组
    7.3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有重要作用的遗传学成果(III)——遗传性状、获得性和对发育性状的调控
    7.4 遗传学观点下的树木
    7.5 遗传学观点下的次生木质部
    7.6 专业词语辨析
    8 进化生物学的作用和在应用中取得的进展
    摘要
    8.1 发育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物演化概念
    8.2 树种间次生木质部的突变现象和亲缘关系
    8.3 适应的动态性
    8.4 树木在演化中形成的适应性
    8.5 次生木质部及其构成细胞的演化和功能适应性
    8.6 结论
    第三部分 实验证明
    9 次生木质部管胞形态的发育变化(I)——管胞长度
    摘要
    9.1 相关学科对管胞长度研究的成果
    9.2 本项目对管胞长度研究的认识
    9.3 实验方法
    9.4 次生木质部不同高度径向逐龄管胞长度的发育变化
    9.5 次生木质部逐龄生长鞘管胞长度沿树高的发育变化
    9.6 次生木质部各年生长鞘全高平均管胞长度随树龄的发育变化
    9.7 不同高度、相同离髓心年轮数、异鞘年轮间管胞长度的有序发育差异
    9.8 各龄段管胞平均长度
    9.9 管胞长度发育变化的三维图示
    9.10 结论
    引用文献
    10 次生木质部管胞形态的发育变化(II)管胞宽度
    摘要
    10.1 管胞宽度研究上的新视野
    10.2 管胞的径、弦向宽度
    10.3 实验方法
    10.4 不同高度径向逐龄管胞宽度的发育变化
    10.5 逐龄生长鞘管胞宽度沿树高的发育变化
    10.6 各年生长鞘全高平均管胞径向宽度随树龄的发育变化
    10.7 不同高度、相同离髓心年轮数、异鞘年轮间管胞径向宽度的有序发育差异
    10.8 短、长不同龄段管胞平均径向宽度的变化
    10.9 管胞宽度发育变化的三维图示
    10.10 结论
    11 次生木质部管胞形态的发育变化(III)管胞长宽比
    摘要
    11.1 管胞长宽比实验数据
    11.2 不同高度径向逐龄管胞长宽比的发育变化
    11.3 逐龄生长鞘管胞长度沿树高的发育变化
    11.4 各年生长鞘全高平均管胞长宽比随树龄的发育变化
    11.5 不同高度、相同离髓心年轮数、异鞘年轮间管胞长宽比的有序发育差异
    11.6 短、长不同龄段管胞平均长宽比
    11.7 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中管胞长度和宽度的相关性
    11.8 次生木质部管胞形态发育变化的总结
    12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逐龄径向增生管胞个数的发育变化
    摘要
    12.1 各学科对木材细胞的研究
    12.2 本项目对年径向增生管胞个数研究的认识
    12.3 实验方法
    12.4 落叶松径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的发育变化
    12.5 冷杉径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的发育变化
    12.6 马尾松径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的发育变化
    12.7 杉木径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的发育变化
    12.8 树种间径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的比较
    12.9 针叶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发育变化研究中取得的理论认识
    13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基本密度的发育变化
    摘要
    13.1 木材密度在林业和木材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范围
    13.2 基本密度在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的新应用
    13.3 实验
    13.4 不同高度径向逐龄基本密度的发育变化
    13.5 各龄生长鞘基本密度沿树高的发育变化
    13.6 逐龄生长鞘全高平均基本密度的发育变化
    13.7 树茎中心部位相同离髓心年轮数、不同高度、异鞘年轮间发育差异的变化
    13.8 各龄段平均基本密度的变化
    13.9 次生木质部基本密度发育变化在20mm边长立方体试样测定结果上的表现
    13.10 结论
    14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木材力学性能的发育变化
    摘要
    14.1 木材力学性能在林业和木材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范围
    14.2 木材力学性能在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的新应用
    14.3 实验
    14.4 抗弯强度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
    14.5 抗弯弹性模量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
    14.6 顺纹抗压强度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
    14.7 五种针叶树主要力学性能随两向生长树龄发育变化的树种趋势
    14.8 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中力学性能与基本密度的相关关系
    14.9 结论
    15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木材干缩性的发育变化
    摘要
    15.1 木材干缩性在林业和木材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范围
    15.2 木材干缩性在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的新应用
    15.3 弦向全干缩率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
    15.4 径向全干缩率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
    15.5 纵向全干缩率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
    15.6 五种针叶树木材干缩性随两向生长树龄发育变化的树种趋势
    15.7 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中木材干缩性与基本密度的相关关系
    15.8 结论
    16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生长鞘厚度的发育变化
    摘要
    16.1 年轮宽度在多学科中的应用
    16.2 生长鞘厚度在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16.3 生长鞘厚度在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16.4 不同高度径向逐龄年轮宽度的发育变化
    16.5 逐龄生长鞘鞘层厚度沿树高的发育变化
    16.6 各年生长鞘全高鞘层平均厚度随树龄的发育变化
    16.7 树茎中心部位相同离髓心年轮数、不同高度、异鞘年轮间年轮宽度发育差异的变化
    16.8 各龄段生长鞘鞘层平均厚度的变化
    16.9 结论
    17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晚材率的发育变化
    摘要
    17.1 晚材率是一个重要的材性指标
    17.2 本项目对晚材率研究的认识
    17.3 测定方法
    17.4 不同高度径向逐龄晚材率的发育变化
    17.5 逐龄生长鞘晚材率沿树高的发育变化
    17.6 各年生长鞘全高平均晚材率随树龄的发育变化和龄阶平均值
    17.7 树茎中心部位相同离髓心年轮数、不同高度、异鞘年轮间晚材率发育的有序差异
    17.8 结论
    18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树茎材高、生材材积和全干重的发育变化
    摘要
    18.1 材高的发育变化
    18.2 生材材积和全干重的发育变化
    18.3 结论
    19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的比较
    摘要
    19.1 根、枝和主茎的发育过程
    19.2 取样、测定和比较
    19.3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管胞长度发育变化的比较
    19.4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管胞宽度发育变化的比较
    19.5 根、枝和主茎管胞长、宽度发育变化的图示
    19.6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管胞长宽比发育变化的比较
    19.7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基本密度发育变化的比较
    19.8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鞘层厚度发育变化的比较
    19.9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晚材率发育变化的比较
    19.10 五树种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的概要
    20 次生木质部生成中与发育有关的一些其他性状
    摘要
    20.1 自然着枝和木节
    20.2 天然斜纹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总括
    21 继承和新认识
    21.1 植物学
    21.2 测树学
    21.3 林业科学
    21.4 木材科学
    21.5 遗传学
    21.6 进化生物学
    21.7 数学和计算机运用
    22 理论创新
    22.1 次生木质部的生命
    22.2 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发生在空间“体”中
    22.3 两向生长树龄
    22.4 次生木质部中不变的静态木材差异在动态变化的构建中生成
    22.5 次生木质部中性状的固着状态、位置与生成时间的关系
    22.6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自身变化受遗传控制
    22.7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变化过程的生物属性是发育
    22.8 生长是发育现象中的一种变化
    23 证明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存在发育变化过程须采取的必要实验措施
    23.1 实验树种和采伐地的选择
    23.2 样木株数
    23.3 样树内的取样
    23.4 发育性状的选定
    23.5 发育性状的测定
    23.6 发育性状随两向生长树龄规律性变化的表达
    24 洞察、展望和结论
    24.1 洞察
    24.2 展望
    24.3 结论
    增篇
    1 胸高年轮宽度和晚材率发育变化的四向对称性——树茎圆柱对称性的实证
    1.1 问题的提出
    1.2 树茎圆柱对称性在年轮宽度上的表现
    1.3 树茎圆柱对称性在晚材率上的表现
    1.4 结论
    2 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步骤
    2.1 数据的组织
    2.2 数据的处理方法
    2.3 绘图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