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的地理特征与景观原真性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中国原真地理特征的概念内涵与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原真地理特征的抽样调查方法与数据库建设方案,深入分析了原真地理特征的时空演变规律,并研制了中国原真地理特征的区划方案,进一步解析了不同区域原真地理特征的形成机制。本书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内涵,还为中国及不同区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诊断、地理图景设计等提供了重要的本底规律和科学依据。本书通过系统剖析中国原真地理特征的概念模型、测度方法、区划方案、形成机制以及典型案例,为中国在不同地理单元、不同时空尺度下开展“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估与应用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底规律和关键方法支撑。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原真性与原真地理 1
1.2 原真性与原真地理研究进展 3
1.2.1 原真性的概念提出与内涵发展 3
1.2.2 原真性保护理论与实践 8
1.2.3 原真地理特征的重大保护行动计划 17
第2章 中国地理特征总体格局 19
2.1 中国地形地貌要素的地理格局 19
2.1.1 中国地形地貌的总体格局 19
2.1.2 中国地形地貌的成因 21
2.1.3 中国地形地貌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23
2.2 中国气候要素的地理格局 24
2.2.1 中国气候总体格局 24
2.2.2 中国不同气候要素分布特征 26
2.2.3 中国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29
2.3 中国水文要素的地理格局 30
2.3.1 中国水文水资源总体格局 30
2.3.2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中国水安全现状 32
2.4 中国土壤要素的地理格局 34
2.4.1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34
2.4.2 中国土壤属性 36
2.4.3 中国土壤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37
2.5 中国生态要素的地理格局 39
2.5.1 中国生态分布总体格局 39
2.5.2 典型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 40
第3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原真地理特征概念内涵 44
3.1 原真地理特征基本概念 44
3.2 原真地理特征表征的基本单元与分类编码 45
3.2.1 基本地理单元划分原则 45
3.2.2 基本地理单元划分层级 45
3.2.3 基本地理单元划分流程 48
3.2.4 基本地理单元分级分类与编码 49
第4章 中国原真地理特征分析的数据基础与方法体系 58
4.1 地理特征原真度表达的方法体系 58
4.2 原真地理特征表达的数据源 60
4.2.1 “水土气生”维度关键地表参数数据源 61
4.2.2 社会经济人文要素 67
4.2.3 野外调查数据 67
4.3 原真地理特征野外调查 67
4.3.1 原真地理特征野外调查原则 67
4.3.2 原真地理特征野外调查内容 68
4.3.3 原真地理特征野外调查程序 69
4.3.4 原真地理特征野外调查的点抽样方法 70
4.4 原真地理特征野外调查示范 78
4.4.1 贵州省施秉县原真地理特征野外调查 79
4.4.2 广东省龙川县原真地理特征野外调查 81
4.4.3 青藏高原羌塘无人区原真地理特征野外调查 83
4.5 原真地理特征数据库建设 84
第5章 中国原真地理特征时空演变格局 88
5.1 原真地理特征区识别与演变格局 88
5.1.1 原真地理特征区识别方法 88
5.1.2 中国原真地理特征区分析 90
5.2 面向关键指标的中国原真地理特征时空变化规律 91
5.3 面向标志事件的中国原真地理特征时空变化规律 101
第6章 中国原真地理特征区划 107
6.1 中国原真地理特征区划技术方案 107
6.1.1 中国原真地理特征区划的总体目标 107
6.1.2 中国原真地理特征区划的基本原则 108
6.1.3 中国原真地理特征区划的技术流程 109
6.1.4 中国原真地理特征区划的技术方案 109
6.2 中国原真地理特征区划结果 112
6.3 省级尺度原真地理特征区划实践 115
6.3.1 省级尺度原真地理特征区划的技术方案 115
6.3.2 省级尺度原真地理特征区划的划分结果 117
第7章 中国原真地理特征的形成机制 119
7.1 高原真地理特征区形成机制解析 119
7.2 中高原真地理特征区形成机制解析 131
7.3 中原真地理特征区形成机制解析 143
7.4 低原真地理特征区形成机制解析 152
第8章 原真地理特征保护实践案例与对策建议 154
8.1 中国大河岸线保护的原真性理念实践 154
8.1.1 大河岸线原真性的理论内涵 154
8.1.2 评估方法和数据来源 156
8.1.3 长江岸线陆域原真性评估结果分析 158
8.2 中国原真地理特征保护的对策建议 161
参考文献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