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著名科学家作风学风故事》一书生动讲述了发生在100位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优良作风学风故事,展现了他们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简朴励行、修身齐家的高尚品格。本书通过讲好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引导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的科研人员,主动践行诚信严谨的科研态度、清廉简朴的工作作风、忘记“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自觉抵制浮夸急躁、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不良风气,聚焦国家需求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严目谨治学篇
赵忠尧:严谨求实 兢兢业业 002
龚祖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风格 007
陈世骧:严谨自律的敦厚学者 011
张大煜:养成“从严从实”的科学态度 015
汪 猷:严肃、严格、严密的“三严”精神 019
王承书:要求严格,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 023
陈华癸:不达要求,宁缺勿滥 028
马大猷:敢于对“大家”的理论说“不” 031
叶笃正:“我喜欢敢于和我对话的学生” 035
应崇福:对“真”的坚守伴随了他的一生 039
汤定元:科学研究必须讲科学道德 043
郭慕孙:科学家应该有科学家的风骨 046
陈家镛:关心爱护学生,严谨自律示人 050
戴立信:大力倡导科研道德和学风建设 054
张存浩:一身浩气天地存 058
周光召:院士要成为净化社会风气的先锋 062
郑儒永:“科研工作者,最应该习惯的就是吃苦” 066
淡泊名利篇
王应睐:“我只是一名组织者,我不是研究者” 072
李国平:“做学问的人要过得了三关” 076
杨承宗:没有获得勋章的功臣 080
钱三强:不要“原子弹之父”称号 086
何泽慧:低调得就像邻家的阿婆 090
王大珩:为了国家的将来放弃博士学位 095
邹元爔:不计名利 甘为人梯 099
彭桓武:自己给自己“革了职” 104
吴征镒:为学无他,争千秋勿争一日 108
施雅风: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113
吴文俊:“不为获奖而工作,应为工作而获奖” 117
王绶琯:“真正的治学之道在于求知而非物欲” 120
夏培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4
王祖望:不争“帽子”不建组 128
吴积善:“把我的名字划掉” 132
无私奉献篇
陈焕镛:没有小我 只有标本 138
周 仁:散尽家财,守住科学救国火种 142
李 俨:无偿移交文物,守护文化瑰宝 147
吴学周:一生的“两怕”“两不怕” 150
汪德昭:“不愿当大官,只想搞研究” 154
目 录vii
钱临照:半薪40元,走上科研路 159
张文裕:不留遗产 只留精神 163
周立三:满满六书架的“存款” 167
杨澄中: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折扣父亲” 171
陈宗基:多次请求减薪,与国共渡难关 175
郭燮贤:背着氧气袋,穿梭于会场 178
徐晓白:无偿转交技术,解决国家急需 182
周望岳:没日没夜,以实验室为家 186
郭景坤:醉心陶瓷、甘为人梯的灯塔人生 191
李佑楚:一个令人“意外”的遗愿 196
蒋筑英:愿意别人踩着我顺利走好人生之路 201
林尊琪:服药日记里的科技报国“誓言” 205
南仁东:爱护“天眼”,也爱众人 209
清正廉洁篇
赵承嘏:两盒火柴 公私分明 216
陶孟和:“要好好挑一下,不能全买” 221
竺可桢:清廉清贫 公权公用 225
刘慎谔:崇尚节俭 恪守廉洁 228
施汝为:勤勉廉洁是他的一贯作风 232
钱宝琮:坚守公平底线 不为女儿谋私 236
童第周:作风简朴、廉洁奉公的一生 239
钱学森:抵制不正之风的“七个法宝” 243
卢鹤绂:一张看似平常的收条 249
刘建康:赴德考察节约的费用全部上交 253
严东生:有情有义生活 为公为廉守责 257
黄 昆:“公与私的界限,应该是分明的” 261
洪朝生:积极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265
彭加木:“公家的暗室,怎么好印私人照片?” 268
陆 埮:简单纯粹,不享特殊待遇 273
方守贤:为人正直 以身作则 277
侯 洵:干部必须走得端,行得正 280
林兰英:没有报销的感冒药 284
简朴励行篇
恽子强:“对个人来说,求得温饱就可以了” 290
郭永怀:“用最省钱的方法解决问题,才是真本领” 293
葛庭燧:“舔光”的盘子和退掉的生活费 298
陈芳允:给自己理发的科学家 303
吴仲华:“为国家节省外汇,应当是自觉行动” 306
刘东生:简朴的“超级老头” 310
顾震潮:“记住我是个普通劳动者” 314
刘瑞玉:捐资百万的“方便面院士” 319
朱起鹤:厉行节约,把钱用在刀刃上 323
叶叔华:把生活简化到极点 327
沈允钢:自行车上的科学梦 331
李 钧:科学家的“农民情结” 335
蒋新松:出国考察中的“三不”原则 339
赵焕庭:刻在骨子里的节俭与奉献 343
李小文:胸怀大地的“布鞋院士” 348
修身齐家篇
秉 志:日省六则 工作六律 354
张肇骞:宁可低头求土 不愿仰面求人 358
柳大纲:一生常耻为身谋 362
方 俊:一个学部委员的生活顾虑 365
张香桐:顽强的“仙人掌精神” 369
蔡希陶:留给儿女的财产——“一个空手提箱” 373
卢嘉锡:言传身教,培育优良家风 378
师昌绪:“名额有限,只能先人后己” 382
涂光炽:做一块清清白白的“石灰石” 386
邹承鲁:“不能打着外公的招牌到处招摇” 390
朱光亚:勤俭节约的家风传承 394
党鸿辛:一张稿纸上的遗训 399
张彭熹:“只想作为一个正直的人活着” 403
李振声:俭以修身、廉以养德是做人的根本 407
刘照光:自己要行得端,孩子的事情要自己去闯 410
林祥棣:一个使用老旧设备的数码产品迷 414
刘兴土:不愿给人添麻烦的“土先生” 417
后记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