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燕麦的基础生物学及其饲用研究进展,包括燕麦属物种的分类和起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非生物胁迫研究,以及饲用燕麦的育种概况、高产种植模式、营养吸收研究、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加工贮藏利用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燕麦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加工利用研究,既涵盖了燕麦的基础研究,又兼顾了其在种草、制草、用草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一章 燕麦种质资源收集和利用 1
第一节 燕麦属物种分类和起源 2
一、燕麦属物种分类 2
二、燕麦属物种染色体组 5
三、燕麦属物种起源 6
第二节 燕麦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 13
一、世界燕麦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 13
二、我国燕麦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 15
三、燕麦种质资源评价 16
四、燕麦种质资源利用 24
参考文献 24
第二章 燕麦分子生物学研究 29
第一节 分子标记挖掘 29
一、分子标记类型和特点 29
二、SNP 标记检测技术 31
第二节 分子标记在燕麦研究中的应用 34
一、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34
二、遗传多样性研究 36
三、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 37
第三节 燕麦全基因组测序研究 44
一、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 44
二、燕麦全基因组测序进展 45
三、参考基因组在燕麦研究中的应用 47
参考文献 49
第三章 燕麦非生物胁迫研究 55
第一节 燕麦耐盐性研究 56
一、植物耐盐性概述 56
二、燕麦耐盐碱性研究进展 57
第二节 燕麦水分胁迫抗性研究 59
一、抗旱性 59
二、耐涝性 61
第三节 燕麦温度胁迫抗性研究 62
一、耐寒性 62
二、耐热性 64
第四节 燕麦金属胁迫抗性研究 65
一、铝胁迫 65
二、重金属胁迫 66
三、稀土元素胁迫 72
参考文献 73
第四章 燕麦育种研究 78
第一节 燕麦育种目标 78
一、未来育种目标的几点思路 79
二、育种目标的确定 79
三、创新育种技术 80
第二节 饲用燕麦育种技术 80
一、引种 80
二、传统育种 82
三、分子技术育种 86
第三节 燕麦主导品种及特征 89
一、世界主导品种 89
二、我国主导品种 90
参考文献 90
第五章 燕麦高产种植模式 95
第一节 间套作 95
第二节 混作 98
第三节 轮作 101
参考文献 103
第六章 燕麦营养吸收研究进展 105
第一节 施肥 105
一、氮肥 105
二、磷肥 107
三、钾肥 108
四、氮磷钾交互施用对燕麦的影响 110
五、其他肥料 110
第二节 燕麦对营养成分的吸收 111
一、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111
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 111
第三节 燕麦对营养缺乏的响应 112
一、缺氮 113
二、缺磷 114
参考文献 116
第七章 燕麦主要有害生物防控技术 119
第一节 燕麦主要真菌病害 119
一、燕麦白粉病 119
二、燕麦冠锈病 122
三、燕麦秆锈病 126
四、燕麦叶枯病 128
五、燕麦坚黑穗病 129
六、燕麦散黑穗病 131
七、燕麦条纹叶枯病 132
第二节 燕麦孢囊线虫 134
一、症状 134
二、形态特征 135
三、生活史 136
四、孵化特性 136
五、传播途径 136
六、防治方法 136
第三节 燕麦主要细菌病害 137
一、细菌性叶枯病 137
二、细菌性斑点病 138
第四节 燕麦主要虫害 139
一、蚜虫 140
二、粘虫 141
参考文献 143
第八章 燕麦草加工贮藏利用技术 150
第一节 燕麦草的营养价值及特点 150
第二节 燕麦青草及青干草加工技术 151
一、概述 151
二、影响燕麦干草生产中水分流失过程的因素 151
三、燕麦干草调制技术 152
四、燕麦青干草质量评定标准及分级 157
第三节 燕麦青贮加工贮藏方式 160
一、燕麦青贮概述 160
二、影响燕麦青贮品质的因素 160
三、燕麦青贮添加剂的利用 161
四、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燕麦青贮技术 162
五、发酵TMR技术 164
第四节 燕麦草在家畜中的饲喂应用 166
一、燕麦草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166
二、燕麦草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 168
三、燕麦草在牦牛生产中的应用 169
四、燕麦草在肉羊生产中的应用 170
参考文献 171
第九章 饲用燕麦经济效益分析 175
第一节 饲用燕麦的种植经济效益 175
一、种植模式对饲用燕麦经济效益的影响 175
二、栽培措施对饲用燕麦经济效益的影响 178
第二节 饲用燕麦的加工利用经济效益 180
一、饲用燕麦干草与其他饲草配比对家畜经济效益的影响 180
二、青贮燕麦对家畜经济效益的影响 181
三、小结 183
参考文献 183
第十章 燕麦在沙地治理中的利用研究 185
第一节 燕麦的快速固沙优势 186
一、燕麦可迅速形成植物沙障 186
二、燕麦根系的生长速率高 187
三、燕麦活体沙障具有一定延续性 188
四、燕麦可与其他植物建立稳定的复合沙障 188
第二节 种间配置的保护作用 189
一、植物活体沙障 190
二、植物复合沙障建植效果评价 192
三、草地生态经济效益 194
参考文献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