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教育学 > 0402 体育学 > 运动通史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运动通史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运动通史
  • 书号:9787030797148
    作者:陈佩杰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198
    字数:286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1-01
  • 所属分类:0402 体育学
  • 定价: ¥70.00元
    售价: ¥55.30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的编撰旨在打破以往聚焦于西方体育运动发展及其价值传播的惯性思维,通过大量的资料搜集、历史溯源及深入的学术研讨,努力挖掘体育运动的内在规律和独特价值。也因此改变了以往相关研究“跟着西方说”的体育叙事文本话语,重构了符合中国文化精神的全球体育故事话语,讲好世界体育故事和中国体育故事。本书的主要内容以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走向与组织化的运动竞赛形成、发展和演变为主线展开,在时代和运动发展的阶段性背景下,纵横上下千年。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运动起源概述 001
    第二节 运动及人类的早期社会生活 003
    一、运动与蒙昧时代的社会生活 003
    二、运动与野蛮时代的社会生活 004
    三、运动与文明时代的社会生活 005
    第三节 运动起源的另类学说 006
    一、话语权的体现——女性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 007
    二、体育运动满足需要——人类生存发展的本能 008
    三、体育运动产生的合理性——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008
    第四节 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 010
    一、社会发展对运动的需要 011
    二、人类发展对运动的需要 011
    第一章考古中的人类运动痕迹
    第一节 史前岩画中的人类运动痕迹 013
    一、狩猎身体活动 014
    二、舞蹈 014
    三、搏斗 015
    四、其他身体运动形态 016
    第二节 古文字中的人类运动痕迹 016
    一、甲骨文中所见身体运动形态 016
    二、古埃及圣书字中所见人类运动形态 018
    三、楔形文字与玛雅文字中所见人类运动痕迹 020
    第三节 考古文物中的人类运动痕迹 022
    一、早期铜器铭文中所见人类运动痕迹 022
    二、古滇国青铜器文物中所见传统运动痕迹 025
    第四节 考古中人类运动痕迹的性质 026
    一、早期身体运动与人的生存与发展 026
    二、早期的身体运动与现代体育的萌芽 027
    第二章古代体育运动
    第一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体育运动 029
    一、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状况 029
    二、古代两河流域体育运动的内容 030
    三、两河流域体育运动的特点 031
    第二节 其他区域的体育运动 031
    一、古埃及的体育运动 031
    二、古印度的体育运动 033
    第三节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 035
    一、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 035
    二、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容 037
    三、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特点 038
    第四节 古代中国女子体育运动 039
    一、古代中国女子体育运动的萌芽 039
    二、古代中国女子体育运动的初步发展 041
    三、古代中国女子体育运动的繁荣时期 044
    四、古代中国女子体育运动的式微 047
    五、古代中国女子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 050
    第三章现代体育运动与竞赛的兴起
    第一节 西方现代体育的兴起 051
    一、西方现代体育的发端 051
    二、西方现代体育的特征 052
    三、西方现代体育的世界传播 055
    第二节 中国学校体育的兴起 056
    一、基督教与学校体育的发端 056
    二、学校体育的本土化 059
    三、女子学校体育的发展 061
    第三节 中国竞技体育的兴起 063
    一、体育竞赛的发端 063
    二、全国运动会 064
    三、远东运动会 066
    四、奥林匹克运动会 068
    第四节 中国大众体育的兴起 069
    一、侨民与大众体育的发端 069
    二、体育社团的发展 071
    三、体育设施和业余赛事的发展 073
    四、体育用品业的发展 074
    五、体育出版物的发展 074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体育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的红色体育 076
    一、主要领导人对体育的重视和倡导 076
    二、安源路矿工人的体育活动 077
    三、以海丰、陆丰地区为代表的农村体育 078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体育 078
    一、体育管理机构和法规 078
    二、红色体育活动的开展 079
    三、体育竞赛 080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体育 081
    一、体育管理机构 081
    二、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082
    三、红色体育活动的开展 083
    四、体育竞赛 084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体育的伟大历史意义 085
    第五章传统体育运动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民族、民间体育的兴起 087
    一、民族、民间体育的起源 088
    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演进与发展历程 091
    第二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096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本概念 096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构 098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介绍 099
    第三节 武术项目的兴起与发展 102
    一、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102
    二、中华武术与国外武术项目 107
    三、武术发展的再认识 109
    第四节 传统体育的发展和演变 111
    一、传统体育发展的现代化 112
    二、传统体育发展的竞技化 113
    三、传统体育发展的大众化 115
    第六章中华体育精神
    第一节 中华体育精神的溯源、内涵与价值 117
    一、中华体育精神的历史溯源与发展 118
    二、中华体育精神的基本内涵 120
    三、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 123
    第二节 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特征、内涵和路径 124
    一、中华体育精神的特征 124
    二、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 128
    三、弘扬与完善中华体育精神的路径 129
    第七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第一节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 131
    一、现代奥运会复兴的动因 131
    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134
    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135
    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 141
    第二节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文化 142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142
    二、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体系 146
    三、奥林匹克运动的社会价值 148
    第三节 中国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152
    一、建立关系(1896~1949年) 152
    二、中断关系(1949~1979年) 154
    三、关系正常化(1979~1992年) 156
    四、申办奥运会(1993~2001年) 158
    五、举办奥运会(2001~2022年) 160
    第八章体育运动全球治理
    第一节 体育运动的全球化演进 165
    一、全球化进程 166
    二、全球化与现代体育 167
    三、全球化与现代奥运会 168
    第二节 二战后世界体育的新发展 169
    一、社会转型与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 170
    二、终身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171
    三、国际组织推进体育发展的努力 171
    四、二战后妇女体育的发展 172
    第三节 体育运动全球治理的领域 173
    一、政治全球化 173
    二、经济全球化 175
    三、文化全球化 176
    第四节 体育运动全球治理的要素 177
    一、全球治理的价值 178
    二、全球治理的规制 179
    三、全球治理的主体 180
    四、全球治理的客体 180
    五、全球治理的效果 181
    第五节 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 182
    一、现代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82
    二、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184
    三、现代体育的传播 185
    第六节 中国与体育运动全球治理 187
    一、治理格局呼唤中国参与 187
    二、中国具备治理能力和意愿 188
    三、中国参与体育运动全球治理的道路 189
    主要参考文献 192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