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社科/经管/语言/法律 > 语言学 > 中国语言学 > 隐喻与转喻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隐喻与转喻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隐喻与转喻
  • 书号:9787030771322
    作者:陈朗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218
    字数:58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01
  • 所属分类:中国语言学
  • 定价: ¥196.00元
    售价: ¥154.84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基于抽象概念往往是通过隐喻来体现的这一基本假设,探讨人们对实体隐喻体验的差异性来源,包括如个人的体型和体格、年龄、性别、身体,或语言障碍、个性、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宗教信仰和文化、语言背景等;关注隐喻的体验随时间推移、人与人和环境之间的交际与互动,以及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而变化的机制和规律。该著作集合一系列新近研究的理论假设和发现,分析隐喻的变异来源,提供了对如具身隐喻等隐喻现象细致入微的阐释。<BR>转喻作为一种在日常对话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性语言,类似“捷径”,或将允许人们使用更少的语词来交流交际双方共同的知识,其交际功能存在广泛的适用性。本书对转喻做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如文本衔接、幽默、讽刺、委婉和夸张等,特别是不限于单纯的语言,包括手势、符号、绘画、音乐、电影和广告等多种模态的文本或话语形态中均可视转喻大量存在。本书通过大量真实示例展现了转喻在语言和话语社区的建构和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span style=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编辑推荐

  • 语言学、文学、翻译及英语教育专业方向的研究者、师生,从事涉及语言认知研究的心理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机器翻译等学科方向的研究者,对跨语言、跨文化沟通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目录

  • 目录(隐喻)
    1 “我正试图穿着人字拖爬珠穆朗玛峰。”什么是具身隐喻,它从哪里而来? 1
    1.1 引言 1
    1.2 具身认知 4
    1.3 具身隐喻 9
    1.4 基本的具身隐喻从何而来 15
    1.5 总结 18
    2 “你要铅笔还是消毒湿巾?”具身隐喻有什么证据?为什么考虑这种差异很重要? 19
    2.1 引言 19
    2.2 行为研究的证据 20
    2.3 神经学依据 29
    2.4 自然语料的证据 36
    2.5 具身隐喻的变化 46
    2.6 结论 49
    3 “我在这条涂满肥皂的传送带上奔跑,人们不断向我扔湿海绵。”哪些隐喻是具身的,什么时候有所体现?隐喻的具身性依据话语类型、功能、语境的变化 52
    3.1 引言 52
    3.2 更能激发感觉运动反应的隐喻内在特征和上下文特征 54
    3.3 更易激活感觉运动反应的语境因素:体裁和语域 65
    3.4 结论 71
    4 “这个听起来像铃声,而这个听起来像是你死了”年龄以及具身隐喻的发展性特征 72
    4.1 引言 72
    4.2 幼童具身隐喻理解能力的发展 72
    4.3 婴儿期尤其强烈的隐喻 75
    4.4 数学、音乐与隐喻:幼儿与成人在数字、配价、音乐和时间上的表征比较 82
    4.5 具身隐喻和老人 94
    4.6 结论 95
    5 “我不知道我从何处开始、在何处结束。”身体不同—思维不同?惯用手、体型和性别如何影响我们通过隐喻感知世界的方式 96
    5.1 引言 96
    5.2 惯用手如何影响隐喻的具身体验? 97
    5.3 体型与身材如何影响隐喻的具身体验? 99
    5.4 性别如何影响隐喻的具身体验? 104
    5.5 结论 111
    6 “那些饼干有悔恨和腐肉的味道。”感官隐喻、感官损伤与异常 112
    6.1 引言 112
    6.2 感官语言和感官损伤 113
    6.3 联觉 125
    6.4 结论 141
    7 “不该说的话脱口而出。”“思维改变”:抑郁和心理障碍对人们通过隐喻体验世界的影响 143
    7.1 引言 143
    7.2 抑郁症 145
    7.3 流产 150
    7.4 精神分裂症 158
    7.5 孤独症和阿斯佩格综合征 167
    7.6 结论 172
    8 “这是我的身体,我将为你献上。”个性、思维方式、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上的个体差异 174
    8.1 引言 174
    8.2 内部驱动的个体差异 174
    8.3 外部驱动(社会)变异来源 182
    8.4 结论 186
    9 “臭臭的铁匠和懒惰的肝。”具身隐喻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差异 187
    9.1 引言 187
    9.2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具身隐喻? 188
    9.3 使用第二语言是否会影响我们理解与使用具身隐喻的方式? 195
    9.4 具身性单词-颜色联想比非具身性联想更普遍吗? 201
    9.5 基于身体的单词-颜色联想是否更容易被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采用? 203
    9.6 结论 205
    10 结语 206
    10.1 引言 206
    10.2 隐喻体验差异的源头 207
    10.3 这种差异体现了具身隐喻的什么? 213
    10.4 有待探索的问题 214
    10.5 结论 215
    注释 217
    参考文献 219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