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社会技术体制的生态化转型研究

相同作者的商品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社会技术体制的生态化转型研究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社会技术体制的生态化转型研究
  • 书号:9787030764072
    作者:李平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277
    字数:24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9-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128.00元
    售价: ¥101.1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深入探讨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内在关系,改变商业利益至上、忽视生态环境的技术创新模式,正成为学界研究热点。
本书立足社会技术体制的生态化转型主题,分别从技术观、转型社会机制以及转型治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探讨三个问题: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观?生态化转型是如何发生的?基于中国的低碳转型实践,如何更好地推动可持续转型?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总序 i
    前言 iii
    第一部分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需要何种技术观?
    第一章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研究视角拓展:
    社会技术体制 003
    一、创新内涵与创新研究的转变 004
    二、从绿色技术创新到绿色创新系统 007
    三、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转型与社会技术体制视角 009
    第二章 技术决定论及其认识论困境 012
    一、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技术决定论倾向 012
    二、技术决定论的两种技术发展态度 013
    三、风险对线性技术创新观的挑战 018
    四、技术决定论的本质主义倾向及其困境 021
    第三章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及其认识论困境 023
    一、技术的社会建构论兴起的背景 024
    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的主要流派 025
    三、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的认识论特点及争议 029
    第四章 走向实践:情境与行动中的技术 035
    一、技术哲学研究的经验主义转向:从情境中把握技术 036
    二、技术情境的认识论意义:技术与情境的同构性 038
    三、技术情境的本体论基础:人的生存实践 041
    四、技术情境的价值论取向:在实践中实现规范性与描述性统一 044
    第二部分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技术体制转型机制
    第五章 可持续转型的理论来源 049
    一、可持续转型的特点 049
    二、理解转型的四种代表性理论框架 053
    三、可持续转型研究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059
    第六章 可持续转型中的政治 063
    一、转型中的能动性和权力关系 064
    二、政治动态性对转型管理的挑战 066
    三、在历史和空间情境中分析转型政治 069
    第七章 社会技术体制转型的动力和路径 072
    一、多层视角分析框架的提出 073
    二、黑尔斯对英国船运业从帆船到轮船转型的案例分析 079
    三、转型路径的多种类型 084
    第八章 转型路径与策略:晚清内河航运的转型过程 098
    一、轮船进入我国沿海地区时期(1830—1860年) 099
    二、轮船与帆船在内河的激烈竞争时期(1860—1872年) 103
    三、轮船招商局的兴办及其与外轮公司竞争时期(1872—1900年) 109
    四、晚清内河航运的转型路径特点与机制 113
    第九章 多层视角(MLP)的理论来源及其争议 120
    一、MLP分析框架的解释优势 120
    二、MLP分析框架的主要理论来源 122
    三、MLP分析框架面临的挑战 131
    四、结论 141
    第三部分 中国情境下的可持续转型与治理
    第十章 打破高碳“锁定”:社会技术体制的低碳转型 147
    一、社会技术体制的高碳“锁定” 148
    二、多层视角下的低碳转型 150
    三、中国汽车交通低碳转型的发展分析 152
    四、结论 159
    第十一章 转型实践中的知识与权力:中国汽车交通低碳转型 161
    一、作为权力关系转换的低碳转型 161
    二、中国汽车交通低碳转型的意义 164
    三、中国低碳交通规划的实施 165
    四、转型中权力关系动态性的停滞 167
    五、转型中权力关系动态性的发展 169
    六、结论 171
    第十二章 城市能源低碳转型中的政治:深圳新能源汽车发展 173
    一、城市能源低碳转型多维框架 175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77
    三、城市能源低碳转型中的政治的三个子过程 180
    四、结论 187
    第十三章 低碳创新的“合法性”分析 190
    一、研究背景与分析框架 190
    二、电动汽车的规制合法性 194
    三、电动汽车的规范合法性 205
    四、电动汽车的文化认知合法性 209
    五、结论 211
    第十四章 如何“保护”颠覆式低碳创新 214
    一、“保护空间”及其不同理解 216
    二、政府保护新能源汽车的原因及措施 219
    三、外在管理视角下的新能源汽车政策 226
    四、内在建构视角下的政府政策学习 231
    五、结论:从“建构性打开”到“实践智慧运用” 234
    参考文献 240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