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方言语法研究的语法化视角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方言语法研究的语法化视角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方言语法研究的语法化视角
  • 书号:9787030763082
    作者:林华勇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282
    字数:342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108.00元
    售价: ¥85.3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从粤方言出发,对汉语方言的语法化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试图从语法化的视角,联系语义地图、语言接触等理论方法,对汉语方言中“正”“过”“来”“开”“着”“讲”等的多功能性进行分析;基于方言事实,对语法化的不一致现象、语法化程度、区域的语法化、持续范畴的分合、言说动词的语法化、语气助词与句末语调的叠加关系、结构的演化、小称功能之间的联系等热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实践证明,基于汉语方言事实的语法化研究必不可少。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 方言语法化研究的现状:以粤方言为例 1
    1.1 研究语料 1
    1.2 研究对象 3
    1.3 与语法化相结合的理论方法 7
    1.4 粤方言语法化研究的三个阶段及展望 10
    第2章 接触引发的语法化与语义地图相结合:粤西方言的一组区域性语法特征 12
    2.1 接触引发的语法化与语义地图模型 12
    2.2 两者相结合的框架:研究的新动向 14
    2.3 粤西方言的一组区域性语法特征 17
    2.4 接触引发的语法化与语义地图模型相结合 28
    第3章 多功能性研究(一):廉江方言的“头先”和“正” 30
    3.1 引言 30
    3.2 廉江方言“头先”的多功能性 31
    3.3 廉江方言“正”的多功能性 34
    3.4 “头先”“正”的句法语义差异及语法化过程 37
    3.5 廉江方言“头先”“正”多功能性的来源问题 40
    3.6 小结 50
    第4章 多功能性研究(二):资中方言的“过” 51
    4.1 引言 51
    4.2 作趋向动词的“过” 52
    4.3 作体助词的“过” 52
    4.4 作介词的“过” 56
    4.5 早期语料中“过”的用法 58
    4.6 资中方言“过”的语法化途径 60
    4.7 小结 62
    第5章 多功能性研究(三):资中方言的“来” 63
    5.1 作趋向动词和补语的“来” 63
    5.2 “来”的助词用法 65
    5.3 资中方言“来”的语法化途径 74
    5.4 小结 76
    第6章 多功能性研究(四):贵港粤方言的“开” 78
    6.1 引言 78
    6.2 贵港粤方言“开”的动词用法 79
    6.3 从动相补语到体助词 80
    6.4 贵港粤方言“开”体貌用法的来源 84
    6.5 小结 91
    第7章 共时、历时的一致与不一致:廉江方言的“起身” 93
    7.1 “起身”的语法化 93
    7.2 近代汉语、普通话的“起身” 100
    7.3 语法化的不一致现象 105
    7.4 小结 109
    第8章 语法化程度的差异:新会(会城)粤方言的两个完成体标记 110
    8.1 引言 110
    8.2 新会话的完成体(了1)和实现体(了2) 111
    8.3 “减”与“□[?]”的句法差异 111
    8.4 “A得+微些/□[nit?]”结构 116
    8.5 “减”是补语还是体助词? 116
    8.6 小结 117
    第9章 语言区域与语法化:北流粤方言“着”(阳入)的多功能性及其探源 119
    9.1 引言 119
    9.2 “着”(阳入)的动词用法:语义演变 120
    9.3 被动标记:动词前发生的语法化 123
    9.4 动词后发生的语法化 124
    9.5 “着”(阳入)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途径 126
    9.6 “着”(阳入)的多功能性探源 130
    9.7 小结 140
    第10章 持续体貌的分与合:以粤方言为例 142
    10.1 引言 142
    10.2 三分的持续体貌系统 143
    10.3 粤方言的动作进行和状态持续 144
    10.4 粤方言的事态持续 153
    10.5 粤方言持续体貌系统的特点:与其他东南方言及早期粤语相比较 154
    10.6 小结 161
    第11章 言说动词的语法化:廉江方言“讲”的语法化 162
    11.1 引言 162
    11.2 “讲1”:自我表述标记 162
    11.3 “讲2”:引述标记 165
    11.4 “讲3”:小句标记 171
    11.5 “讲4”:话题标记 174
    11.6 小结 175
    第12章 转述和直述:言说性语气助词的功能分化 177
    12.1 引言 177
    12.2 对广州(或香港)粤方言“?”的一些看法 178
    12.3 转述功能与直述功能 180
    12.4 语法化 187
    12.5 主观化 195
    12.6 声调、主要元音开口度对语气的影响 196
    12.7 小结:言说性语气助词的来源与共现情况 198
    第13章 句调与疑问:廉江方言疑问句末语调与语气助词的叠加关系 199
    13.1 引言 199
    13.2 单字调和疑问句末语调 200
    13.3 叠加于语气助词的疑问语调 202
    13.4 余论:是非问句的分类 205
    第14章 结构的演化:怀集(下坊)粤方言的重叠式疑问句 207
    14.1 引言 207
    14.2 怀集(下坊)话重叠问的构成 209
    14.3 怀集(下坊)话重叠问的类型学意义 219
    14.4 怀集(下坊)话重叠问的来源探讨:联系标话和顺德(容桂)粤方言 223
    14.5 小结:结构的语法化和接触引发的“钟摆现象” 242
    第15章 形式与功能的联系:粤西粤方言的小称范畴 244
    15.1 引言 244
    15.2 粤西粤方言的小称形式 245
    15.3 小称功能与所附单位——以高州为例 250
    15.4 小称功能的分类与联系 257
    15.5 粤西粤方言小称的共性和个性 262
    15.6 小结 263
    结语 265
    参考文献 267
    后记 280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