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生命科学 > 植物学 > 胡杨和灰杨的异形叶性及生长适应策略

相同语种的商品

销售排行榜

胡杨和灰杨的异形叶性及生长适应策略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胡杨和灰杨的异形叶性及生长适应策略
  • 书号:9787030677341
    作者:李志军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脊精装
    开本:16
  • 页数:164
    字数:261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01
  • 所属分类:植物学
  • 定价: ¥148.00元
    售价: ¥116.9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以作者近10年对胡杨和灰杨异形叶性的研究工作为基础,系统介绍了两物种异形叶发生和分布特征、异形叶形态解剖结构特征、异形叶生理特性,以及异形叶养分和激素含量随个体发育阶段的变化规律,初步阐明了两物种异形叶性产生的原因,以及异形叶性在两物种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态适应中的作用。本书对进一步揭示物种异形叶分子调控机理和生态适应策略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书以作者近10年对胡杨和灰杨异形叶性的研究工作为基础,系统介绍了两物种异形叶发生和分布特征、异形叶形态解剖结构特征、异形叶生理特性,以及异形叶养分和激素含量随个体发育阶段的变化规律,初步阐明了两物种异形叶性产生的原因,以及异形叶性在两物种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态适应中的作用。本书对进一步揭示物种异形叶分子调控机理和生态适应策略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1章概述1
    1.1胡杨和灰杨概述1
    1.1.1分类地位1
    1.1.2地理分布1
    1.1.3生物学特性2
    1.1.4生态学特性3
    1.2植物异形叶性研究进展6
    1.3胡杨、灰杨异形叶性研究进展7
    1.3.1异形叶形态解剖学研究进展7
    1.3.2异形叶光合生理研究进展8
    1.3.3异形叶水分生理研究进展8
    1.3.4异形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进展9
    1.3.5异形叶空间分布研究进展10
    主要参考文献11
    第2章异形叶发生分布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16
    2.1研究方法16
    2.1.1研究区概况16
    2.1.2试验设计16
    2.1.3异形叶类型的划分17
    2.1.4异形叶和花空间分布调查17
    2.1.5数据统计分析18
    2.2异形叶发生的时空规律18
    2.2.1胡杨异形叶发生的时空规律18
    2.2.2灰杨异形叶发生的时空规律20
    2.3异形叶分布的时空规律22
    2.3.1胡杨异形叶分布的时空规律22
    2.3.2灰杨异形叶分布的时空规律23
    2.4异形叶出现频率及分布比例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23
    2.4.1胡杨异形叶出现频率及分布比例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23
    2.4.2灰杨异形叶出现频率及分布比例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24
    2.5花发生的时空规律24
    2.5.1胡杨花发生的时空规律24
    2.5.2灰杨花发生的时空规律25
    2.6异形叶和花时空分布的重叠度分析26
    2.6.1胡杨异形叶和花时空分布的重叠度分析26
    2.6.2灰杨异形叶和花时空分布的重叠度分析27
    2.7小结与讨论28
    2.7.1胡杨和灰杨异形叶性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28
    2.7.2异形叶性与花发生分布的关系28
    主要参考文献29
    第3章异形叶形态结构特征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30
    3.1研究方法30
    3.1.1研究区概况30
    3.1.2试验设计31
    3.1.3采样方法31
    3.1.4叶片形态结构指标测定方法31
    3.1.5数据处理方法31
    3.2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2
    3.2.1胡杨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2
    3.2.2灰杨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4
    3.3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5
    3.3.1胡杨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5
    3.3.2灰杨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9
    3.4异形叶形态结构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43
    3.4.1胡杨异形叶形态结构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43
    3.4.2灰杨异形叶形态结构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45
    3.5异形叶形态结构主成分分析47
    3.5.1胡杨异形叶形态结构主成分分析47
    3.5.2灰杨异形叶形态结构主成分分析49
    3.6小结与讨论52
    3.6.1异形叶形态结构变化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52
    3.6.2异形叶形态变化与生态适应53
    3.6.3异形叶解剖结构变化与生态适应53
    主要参考文献54
    第4章异形叶光合水分生理特性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57
    4.1研究方法57
    4.1.1研究区概况57
    4.1.2试验设计58
    4.1.3采样方法58
    4.1.4叶形态和叶片干重的测定58
    4.1.5叶片解剖结构指标测定58
    4.1.6叶片生理指标测定58
    4.1.7数据统计分析方法59
    4.2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59
    4.2.1胡杨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59
    4.2.2灰杨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2
    4.3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4
    4.3.1胡杨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4
    4.3.2灰杨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6
    4.4异形叶光合生理特性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7
    4.4.1胡杨异形叶光合生理特性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7
    4.4.2灰杨异形叶光合生理特性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9
    4.5异形叶水分生理特性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1
    4.5.1胡杨异形叶水分利用效率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1
    4.5.2灰杨异形叶水分利用效率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2
    4.6异形叶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3
    4.6.1胡杨异形叶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3
    4.6.2灰杨异形叶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4
    4.7异形叶形态结构及生理指标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性75
    4.7.1胡杨异形叶形态结构及生理指标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性75
    4.7.2灰杨异形叶形态结构及生理指标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性77
    4.8小结与讨论79
    4.8.1异形叶形态结构随胸径和树高变化的生物学意义79
    4.8.2异形叶光合能力随胸径和树高变化的生物学意义79
    4.8.3异形叶水分利用效率随胸径和树高变化的生物学意义80
    4.8.4异形叶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随胸径和树高变化的生物学意义81
    主要参考文献81
    第5章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形态特征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84
    5.1研究方法84
    5.1.1研究区概况84
    5.1.2试验设计84
    5.1.3采样方法84
    5.1.4茎叶和花芽形态指标测定方法85
    5.1.5数据统计分析方法85
    5.2当年生茎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5
    5.2.1胡杨当年生茎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5
    5.2.2灰杨当年生茎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6
    5.3每枝叶片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7
    5.3.1胡杨每枝叶片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7
    5.3.2灰杨每枝叶片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8
    5.4每枝花芽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8
    5.4.1胡杨每枝花芽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8
    5.4.2灰杨每枝花芽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90
    5.5茎叶及花芽形态变化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92
    5.5.1胡杨茎叶及花芽形态变化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92
    5.5.2灰杨茎叶及花芽形态变化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93
    5.6小结与讨论94
    5.6.1当年生茎、叶和花芽形态变化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94
    5.6.2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形态变化与植株阶段转变的关系95
    主要参考文献95
    第6章异形叶及当年生茎生理生化特性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97
    6.1研究方法97
    6.1.1研究区概况97
    6.1.2试验设计97
    6.1.3采样方法98
    6.1.4茎叶形态指标测定98
    6.1.5茎叶生理生化指标测定98
    6.1.6数据统计分析方法98
    6.2异形叶生理生化特性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99
    6.2.1胡杨异形叶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规律99
    6.2.2灰杨异形叶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规律100
    6.3当年生茎生理生化特性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02
    6.3.1胡杨当年生茎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规律102
    6.3.2灰杨当年生茎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规律103
    6.4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05
    6.4.1胡杨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05
    6.4.2灰杨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05
    6.5茎叶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106
    6.5.1胡杨茎叶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106
    6.5.2灰杨茎叶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106
    6.6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每枝花芽数的相关性107
    6.6.1胡杨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每枝花芽数的相关性107
    6.6.2灰杨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每枝花芽数的相关性107
    6.7小结与讨论108
    6.7.1异形叶和当年生茎生理生化特性随个体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108
    6.7.2异形叶和当年生茎生理生化特性与成花能力的关系109
    主要参考文献109
    第7章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养分含量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111
    7.1研究方法111
    7.1.1研究区概况111
    7.1.2试验设计111
    7.1.3采样方法111
    7.1.4茎叶形态测定方法112
    7.1.5茎叶养分含量测定方法112
    7.1.6数据统计分析方法112
    7.2异形叶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3
    7.2.1胡杨异形叶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3
    7.2.2灰杨异形叶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5
    7.3当年生茎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7
    7.3.1胡杨当年生茎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7
    7.3.2灰杨当年生茎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9
    7.4当年生茎和异形叶养分含量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22
    7.4.1胡杨当年生茎和异形叶养分含量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22
    7.4.2灰杨当年生茎和异形叶养分含量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22
    7.5茎叶养分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22
    7.5.1胡杨茎叶养分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22
    7.5.2灰杨茎叶养分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23
    7.6每枝花芽数与茎叶养分含量的相关性124
    7.6.1胡杨每枝花芽数与茎叶养分含量的相关性124
    7.6.2灰杨每枝花芽数与茎叶养分含量的相关性124
    7.7小结与讨论125
    7.7.1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养分含量随个体发育阶段变化的特点125
    7.7.2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养分含量与生殖生长的关系126
    主要参考文献126
    第8章异形叶及当年生茎激素含量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128
    8.1研究方法128
    8.1.1研究区概况128
    8.1.2试验设计128
    8.1.3采样方法129
    8.1.4茎叶形态测定方法129
    8.1.5茎叶内源激素含量测定方法129
    8.1.6数据统计分析方法129
    8.2异形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30
    8.2.1胡杨异形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30
    8.2.2灰杨异形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34
    8.3当年生茎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38
    8.3.1胡杨当年生茎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38
    8.3.2灰杨当年生茎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42
    8.4茎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46
    8.4.1胡杨茎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46
    8.4.2灰杨茎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47
    8.5茎叶内源激素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48
    8.5.1胡杨茎叶内源激素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48
    8.5.2灰杨茎叶内源激素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49
    8.6每枝花芽数与茎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的相关性149
    8.6.1胡杨每枝花芽数与茎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的相关性149
    8.6.2灰杨每枝花芽数与茎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的相关性150
    8.7小结与讨论151
    8.7.1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内源激素含量随个体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151
    8.7.2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内源激素水平与植株阶段转变的关系151
    主要参考文献152
    第9章异形叶展叶物候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154
    9.1研究方法154
    9.1.1研究区概况154
    9.1.2试验设计155
    9.1.3采样方法155
    9.1.4展叶物候观测方法155
    9.1.5当年生茎形态指标测定方法155
    9.1.6数据统计分析方法155
    9.2胡杨不同发育阶段当年生茎的形态特征156
    9.2.1当年生茎长度随个体发育阶段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56
    9.2.2每枝叶片数随个体发育阶段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56
    9.2.3叶形指数随个体发育阶段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57
    9.2.4每枝叶面积随个体发育阶段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58
    9.2.5每枝叶片干重随个体发育阶段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59
    9.3胡杨异形叶展叶物候及出叶周期159
    9.3.1异形叶展叶物候变化特点159
    9.3.2异形叶出叶周期变化特点161
    9.4胡杨出叶周期与当年生茎和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61
    9.5小结与讨论162
    9.5.1胡杨不同发育阶段枝芽的生长特性162
    9.5.2胡杨不同发育阶段展叶物候及展叶格局162
    9.5.3胡杨不同发育阶段出叶周期与枝芽生长特性的关系163
    主要参考文献163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