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农学 > 0904 植物保护 > 植物保护学(第二版)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植物保护学(第二版)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植物保护学(第二版)
  • 书号:9787030645128
    作者:张世泽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401
    字数:622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89.00元
    售价: ¥71.20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教材分为植物保护学基础理论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两大部分,系统介绍了小麦、水稻、杂粮、薯类、棉花、油料、烟草等作物病虫害的鉴定诊断、发生规律、预测技术与综合治理等内容,并附有病虫形态、危害状插图。章末附有复习思考题,书末列有主要参考文献。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1
    一、植物保护学的概念 1
    二、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1
    三、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2
    四、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和趋势 3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 5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定义 5
    一、植物病害 5
    二、病原 5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6
    一、植物病害的症状 6
    二、症状变化 9
    三、植物病害对植物的影响 10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两种类型 10
    一、非侵染性病害 10
    二、侵染性病害 11
    第二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12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12
    一、病原真菌的一般形态 12
    二、病原真菌的生长 14
    三、真菌的生活史 15
    四、病原真菌的分类 15
    五、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16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25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25
    二、重要的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26
    三、病原原核生物所致病害特点 28
    第三节 植物病原病毒 28
    一、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29
    二、植物病毒的侵入、复制和传播 29
    三、植物病毒的主要类群 30
    四、植物病毒所致病害特点 32
    第四节 植物病原线虫 33
    一、植物线虫的形态结构 33
    二、植物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34
    三、植物线虫的重要类群 34
    四、植物线虫所致病害特点 35
    第五节 寄生性种子植物 36
    一、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特点 36
    二、寄生性种子植物所致病害特点 36
    第三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38
    第一节 侵染过程 38
    一、接触期 38
    二、侵入期 39
    三、潜育期 40
    四、发病期 41
    第二节 病害循环 41
    一、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42
    二、病原物的传播 43
    三、初侵染和再侵染 44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44
    一、影响植物病害流行的因子 44
    二、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类型 45
    三、植物病害流行的变化 46
    第四章 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48
    第一节 昆虫的头部 48
    一、头部的构造与分区 48
    二、昆虫的触角 49
    三、昆虫的眼 49
    四、昆虫的口器 50
    五、昆虫的头式 50
    第二节 昆虫的胸部 52
    一、胸部的基本构造 52
    二、胸足的构造和类型 52
    三、翅的构造和变异 52
    第三节 昆虫的腹部 53
    一、腹部的基本构造 53
    二、昆虫的外生殖器 53
    第四节 昆虫的体壁 54
    一、体壁的构造与功能 55
    二、体壁的衍生物与颜色 56
    三、体壁的构造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56
    第五节 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 57
    一、消化系统 57
    二、排泄系统 57
    三、循环系统 58
    四、呼吸系统 58
    五、神经系统 58
    六、生殖系统 58
    第六节 昆虫的激素 58
    一、内激素 59
    二、外激素 59
    第五章 昆虫的发育和行为 61
    第一节 昆虫的生殖方式 61
    一、两性生殖 61
    二、孤雌生殖 61
    三、卵胎生和幼体生殖 62
    四、多胚生殖 62
    第二节 昆虫的发育和变态 62
    一、昆虫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 62
    二、昆虫的变态类型 66
    三、昆虫激素对生长发育和变态的调控机制及应用 67
    第三节 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68
    一、世代 68
    二、年生活史 69
    三、研究昆虫年生活史的方法 69
    第四节 昆虫的休眠和滞育 70
    一、休眠 70
    二、滞育 70
    第五节 昆虫的行为 71
    一、趋性 72
    二、食性 72
    三、群集性 72
    四、迁移性 73
    五、假死性 73
    六、拟态和保护色 73
    第六章 昆虫的分类 75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75
    一、物种 75
    二、分类阶元 75
    三、命名法 76
    第二节 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目、科概述 76
    一、直翅目 76
    二、缨翅目 78
    三、半翅目 80
    四、鞘翅目 85
    五、脉翅目 89
    六、鳞翅目 90
    七、双翅目 96
    八、膜翅目 99
    九、蜱螨目 101
    第七章 植物病害的预测预报 104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田间诊断技术 104
    一、植物病害调查 104
    二、植物病害的诊断 108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预测 112
    一、预测的种类 113
    二、预测的依据 113
    三、预测方法 114
    四、预测模型的建立 116
    第八章 昆虫种群动态与预测 120
    第一节 昆虫的种群动态 120
    一、种群的概念 120
    二、种群基数估测方法 121
    三、种群的生态对策 122
    第二节 农业昆虫的调查统计 124
    一、昆虫田间分布型和取样方法 124
    二、田间虫情的表示方法 126
    第三节 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 126
    一、预测预报的意义 126
    二、预测预报的类型 127
    三、预测预报举例 127
    第九章 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策略 132
    第一节 植物检疫 132
    一、植物检疫的范围 132
    二、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 132
    第二节 农业防治法 134
    一、农业防治法的具体措施 134
    二、农业防治法的优缺点 136
    第三节 生物防治法 136
    一、生物防治的途径 137
    二、生物防治法的优点及局限性 139
    第四节 物理防治法 139
    第五节 化学防治法 140
    一、农药的主要类别 141
    二、农药的主要剂型 143
    三、农药的施用方法 144
    四、农药的合理使用 145
    五、化学防治法的优缺点 146
    第六节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146
    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 146
    二、综合治理的特点 147
    三、经济损害水平 148
    四、制定综合防治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149
    五、IPM的发展趋势 149
    第十章 麦类病害 151
    第一节 小麦锈病 151
    一、危害与诊断 151
    二、发生规律 153
    三、防治方法 154
    第二节 麦类全蚀病 156
    一、危害与诊断 156
    二、发生规律 157
    三、防治方法 158
    第三节 小麦白粉病 159
    一、危害与诊断 159
    二、发生规律 159
    三、防治方法 160
    第四节 麦类赤霉病 161
    一、危害与诊断 161
    二、发生规律 162
    三、防治方法 163
    第五节 麦类纹枯病 163
    一、危害与诊断 163
    二、发生规律 164
    三、防治方法 165
    第六节 麦类病毒病 165
    一、麦类黄矮病 165
    二、小麦丛矮病 167
    第七节 小麦孢囊线虫病 168
    一、危害与诊断 169
    二、发生规律 169
    三、防治方法 169
    第十一章水稻病害 171
    第一节 稻瘟病 171
    一、危害与诊断 171
    二、发生规律 173
    三、防治方法 173
    第二节 水稻纹枯病 174
    一、危害与诊断 175
    二、发生规律 175
    三、防治方法 176
    第三节 水稻白叶枯病 177
    一、危害与诊断 177
    二、发生规律 178
    三、防治方法 178
    第四节 稻曲病 178
    一、危害与诊断 179
    二、发生规律 179
    三、防治方法 180
    第五节 水稻病毒病 180
    一、水稻条纹叶枯病 180
    二、水稻普通矮缩病 181
    第十二章 杂粮作物病害 184
    第一节 玉米病害 184
    一、玉米大斑病 184
    二、玉米小斑病 187
    三、玉米丝黑穗病 189
    四、玉米灰斑病 191
    五、玉米茎基腐病 193
    第二节 高粱病害 194
    一、高粱散黑穗病 195
    二、高粱炭疽病 196
    第三节 谷子病害 197
    一、谷子白发病 197
    二、粟粒黑穗病 199
    第十三章薯类病害 201
    第一节 马铃薯晚疫病 201
    一、危害与诊断 201
    二、发生规律 202
    三、防治方法 202
    第二节 马铃薯病毒病 203
    一、危害与诊断 204
    二、发生规律 204
    三、防治方法 205
    第三节 甘薯黑斑病 205
    一、危害与诊断 205
    二、发病规律 206
    三、防治方法 207
    第四节 甘薯根腐病 207
    一、危害与诊断 208
    二、发生规律 208
    三、防治方法 208
    第五节 甘薯茎线虫病 209
    一、危害与诊断 209
    二、发生规律 209
    三、防治方法 210
    第六节 薯类其他病害 210
    一、马铃薯黑胫病 210
    二、马铃薯青枯病 212
    第十四章棉花病害 214
    第一节 棉花枯萎病 214
    一、危害与诊断 214
    二、发生规律 215
    三、防治方法 216
    第二节 棉花黄萎病 216
    一、危害与诊断 217
    二、发生规律 217
    三、防治方法 218
    第三节 棉花其他病害 219
    一、棉花苗期病害 219
    二、棉铃病害 221
    第十五章油料作物病害 224
    第一节 大豆疫霉根腐病 224
    一、危害与诊断 224
    二、发生规律 225
    三、防治方法 225
    第二节 大豆霜霉病 226
    一、危害与诊断 226
    二、发生规律 226
    三、防治方法 227
    第三节 大豆孢囊线虫病 227
    一、危害与诊断 228
    二、发生规律 228
    三、防治方法 229
    第四节 油菜菌核病 229
    一、危害与诊断 230
    二、发生规律 230
    三、防治方法 231
    第五节 油菜霜霉病 232
    一、危害与诊断 232
    二、发生规律 232
    三、防治方法 233
    第十六章烟草病害 234
    第一节 烟草黑胫病 234
    一、危害与诊断 234
    二、发生规律 235
    三、防治方法 236
    第二节 烟草赤星病 236
    一、危害与诊断 237
    二、发生规律 237
    三、防治方法 238
    第三节 烟草青枯病 238
    一、危害与诊断 239
    二、发生规律 239
    三、防治方法 240
    第四节 烟草病毒病 241
    一、危害与诊断 241
    二、发生规律 242
    三、防治方法 243
    第五节 烟草炭疽病 244
    一、危害与诊断 244
    二、发生规律 245
    三、防治方法 245
    第六节 烟草根结线虫病 246
    一、危害与诊断 246
    二、发生规律 247
    三、防治方法 247
    第十七章 小麦害虫 249
    第一节 麦蚜 249
    一、形态特征 249
    二、生活史与习性 250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51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 252
    五、防治方法 253
    第二节 小麦吸浆虫 253
    一、形态特征 254
    二、生活史与习性 25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55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 257
    五、防治方法 258
    第三节 小麦害螨 258
    一、形态特征 259
    二、发生规律 259
    三、发生与环境关系 260
    四、防治方法 260
    第四节 其他小麦害虫 261
    一、麦叶蜂 261
    二、麦秆蝇 262
    三、其他常见小麦害虫 263
    第五节 小麦害虫综合防治 264
    一、播种期和苗期 264
    二、拔节 期到成熟前 264
    第十八章水稻害虫 266
    第一节 稻蛀螟 266
    一、形态特征 266
    二、生活史与习性 268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69
    四、虫情调查方法 269
    五、防治方法 270
    第二节 稻飞虱 271
    一、形态特征 272
    二、生活史与习性 273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74
    四、虫情调查方法 275
    五、防治方法 276
    第三节 稻叶蝉 277
    一、形态特征 277
    二、生活史与习性 277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78
    四、虫情调查方法 279
    五、防治方法 279
    第四节 其他水稻害虫 280
    一、直纹稻弄蝶 280
    二、稻纵卷叶螟 281
    三、中华稻蝗 282
    第五节 水稻害虫综合治理 283
    一、明确当地水稻的主要靶标害虫 283
    二、创造不利于害虫滋生的环境 284
    三、诱杀害虫和人工防治 284
    四、协调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关系 284
    第十九章 杂粮作物害虫 286
    第一节 玉米螟 286
    一、形态特征 287
    二、生活史与习性 287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88
    四、虫情调查方法 289
    五、防治方法 289
    第二节 黏虫 291
    一、形态特征 291
    二、生活史与习性 291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93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 294
    五、防治方法 294
    第三节 草地贪夜蛾 295
    一、形态特征 295
    二、生活史与习性 296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97
    四、防治方法 297
    第四节 高粱条螟 298
    一、形态特征 298
    二、生活史与习性 299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99
    四、防治方法 300
    第五节 其他常见杂谷类害虫 300
    一、玉米蚜 300
    二、粟茎跳甲 301
    第六节 杂谷类害虫综合防控技术 303
    一、玉米、高粱害虫综合防控技术 303
    二、谷子害虫综合防控技术 304
    第二十章薯类害虫 306
    第一节 马铃薯块茎蛾 306
    一、形态特征 307
    二、生活史与习性 307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08
    四、防治方法 308
    第二节 马铃薯瓢虫 309
    一、形态特征 309
    二、生活史与习性 309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10
    四、防治方法 310
    第三节 甘薯麦蛾 311
    一、形态特征 311
    二、生活史与习性 312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12
    四、防治方法 312
    第四节 甘薯蚁象 313
    一、形态特征 313
    二、生活史与习性 31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14
    四、防治方法 314
    第五节 其他常见薯类害虫 315
    一、甘薯天蛾 315
    二、甘薯叶甲 316
    三、甘薯长足象 318
    第六节 薯类害虫综合防控技术 319
    第二十一章 棉花害虫 321
    第一节 棉花蚜虫 321
    一、形态特征 321
    二、生活史与习性 322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23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 323
    五、防治方法 324
    第二节 棉铃实夜蛾 325
    一、形态特征 325
    二、生活史与习性 325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26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 326
    五、防治方法 327
    第三节 棉叶螨 328
    一、形态特征 328
    二、生活史与习性 329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29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 329
    五、防治方法 330
    第四节 棉盲蝽 330
    一、形态特征 331
    二、生活史与习性 331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32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 332
    五、防治方法 332
    第五节 烟粉虱 333
    一、形态特征 333
    二、生活史与习性 333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34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 334
    五、防治方法 334
    第六节 其他棉花害虫 336
    一、棉红铃虫 336
    二、棉蓟马 337
    三、棉金刚钻 338
    四、棉大卷叶螟 340
    第七节 棉花害虫综合防治 341
    一、综合防治策略 341
    二、防治方案设计 341
    三、综合防治技术 341
    第二十二章油料作物害虫 343
    第一节 大豆食心虫 343
    一、形态特征 343
    二、生活史与习性 34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44
    四、虫情调查方法 345
    五、防治方法 346
    第二节 豆荚斑螟 347
    一、形态特征 347
    二、生活史与习性 348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49
    四、防治方法 349
    第三节 小菜蛾 350
    一、形态特征 350
    二、生活史与习性 351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51
    四、防治方法 352
    第四节 菜粉蝶 352
    一、形态特征 353
    二、生活史与习性 353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54
    四、防治方法 354
    第五节 花生蚜 355
    一、形态特征 355
    二、生活史与习性 355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56
    四、防治方法 356
    第六节 其他常见油料作物害虫 357
    一、豆秆黑潜蝇 357
    二、黄曲条跳甲 359
    三、向日葵螟 360
    第二十三章烟草害虫 363
    第一节 烟蚜 363
    一、形态特征 363
    二、生活史与习性 36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65
    四、防治方法 365
    第二节 烟夜蛾 365
    一、形态特征 366
    二、生活史与习性 366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67
    四、防治方法 368
    第三节 烟蛀茎蛾 368
    一、形态特征 368
    二、生活史与习性 369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69
    四、防治方法 370
    第四节 斑须蝽 370
    一、形态特征 371
    二、生活史与习性 371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72
    四、防治方法 372
    第五节 烟草害虫综合防控技术 372
    一、消灭越冬虫源,减少虫口基数 372
    二、创造不利于害虫滋生的环境条件 372
    三、烟草不同生育期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373
    第二十四章地下害虫 374
    第一节 蛴螬类 374
    一、种类、分布与为害 374
    二、形态特征 375
    三、生活史与习性 377
    第二节 金针虫类 378
    一、种类、分布与为害 378
    二、形态特征 378
    三、生活史与习性 380
    第三节 蝼蛄类 380
    一、种类、分布与为害 380
    二、形态特征 381
    三、生活史与习性 381
    第四节 种蝇类 382
    一、种类、分布与为害 382
    二、形态特征 383
    三、生活史与习性 384
    第五节 地老虎类 384
    一、种类、分布与为害 384
    二、形态特征 385
    三、生活史与习性 387
    第六节 地下害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88
    一、寄主植被 388
    二、气候条件 388
    三、土壤因素 389
    四、栽培管理和农田环境 389
    五、天敌因素 389
    第七节 地下害虫的调查与测报 390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390
    二、地下害虫的预测预报 390
    第八节 地下害虫综合防治 391
    一、防治原则 391
    二、防治指标 391
    三、综合防治措施 391
    主要参考文献 393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