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丰富,是畜禽品种大国。许多固有地方品种中蕴藏着丰富、优良的基因资源,其中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肉品质等最受国际关注,具有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经济性状也是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巨大的潜在优势。本书对大别山地区的南阳牛、枣北黄牛、信阳水牛、大别山牛、江淮水牛、固始鸡、麻城绿壳蛋鸡、麻城黑山羊、淮南猪等十余种重要畜禽资源的一般情况,品种来源及数量,体形外貌,体尺、体重,生产与繁殖性能,饲养管理做了较为系统的调研和描述,综述了科研进展,并对上述畜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评价与展望,为大别山老区特色畜禽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为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本书具有知识性、实用性特点。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南阳牛 1
一、一般情况 1
1.品种概况 1
2.中心产区和分布 1
3.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2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3
1.品种来源及历史 3
2.群体数量 3
三、体形外貌 4
1.被毛及皮肤颜色 4
2.头部特征 4
3.体形外貌特征 4
四、体尺、体重 5
1.体尺测量 5
2.体重测定 5
3.南阳牛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重及体尺信息 6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6
1.产肉性能 6
2.产乳性能 6
3.皮用性能 7
4.繁殖性能 7
5.种质适应性 7
六、饲养管理 8
1.南阳牛牛舍建设的要点 8
2.饲养管理要点 8
七、科研进展 9
1.南阳牛的遗传改良工作进程 9
2.保种场建设 10
八、评价与展望 12
1.品种评估 12
2.存在的问题 12
3.保种及育种措施 13
4.展望 14
参考文献 16
第二章 信阳水牛 19
一、一般情况 19
1.品种名称 19
2.中心产区和分布 19
3.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20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20
1.品种来源 20
2.调查概况 21
3.群体数量规模和基本结构 21
三、体形外貌 22
四、体尺、体重 23
1.体尺指标和体重 23
2.体尺指数和体躯结构 24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24
1.肉用性能 24
2.乳用性能 25
3.役用性能 25
4.繁殖性能 25
六、饲养管理 25
七、科研进展 27
八、评价与展望 28
1.存在的问题 28
2.对策 29
参考文献 31
第三章 大别山牛 32
一、一般情况 32
1.品种名称 32
2.中心产区和分布 32
3.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33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34
1.品种来源 34
2.调查概况 34
3.群体(纯种)数量及近15~20 年的消长形势 34
4.濒危程度 35
三、体形外貌 35
1.毛色、肤色、蹄角色与分布 35
2.整体结构与分布 35
3.头部特征与类型分布 36
4.前躯特征与分布 36
5.中后躯特征及分布 36
四、体尺、体重 36
1.成年公牛、母牛的体尺及体重 36
2.体态结构 37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37
1.产肉性能 37
2.役用性能 37
3.繁殖性能 38
六、饲养管理 38
1.饲养方式 38
2.舍饲与补饲情况 38
3.管理难易 38
七、科研进展 39
1.研究工作 39
2.保种场建设与品种登记制度 39
八、评价与展望 39
参考文献 39
第四章 枣北黄牛 42
一、一般情况 42
1.品种名称 42
2.中心产区和分布 42
3.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43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43
1.品种来源 43
2.调查概况 43
3.群体(纯种)数量及近15~20 年的消长形势 44
三、体形外貌 44
四、体尺、体重 45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46
1.产肉性能 46
2.产乳性能 46
3.繁殖性能 46
4.役用性能 46
5.其他性能 46
6.适应性 47
六、饲养管理 47
七、科研进展 47
1.研究工作 47
2.保种场建设 48
八、评价与展望 48
1.品种评估 48
2.存在的问题 48
3.保种措施 48
4.销售渠道 48
参考文献 49
第五章 江淮水牛 50
一、一般情况 50
1.品种名称 50
2.中心产区和分布 50
3.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51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51
1.品种来源 51
2.调查概况 52
3.群体(纯种)数量及近15~20 年的消长形势 52
三、体形外貌 52
1.毛色、肤色、蹄角色与分布 52
2.被毛形态与分布 52
3.整体结构与分布 53
4.头部特征与类型分布 53
5.前躯特征与分布 53
6.中后躯特征及分布 53
四、体尺、体重 53
1.成年公牛、母牛的体尺及体重 53
2.体态结构 54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54
1.产肉性能 54
2.乳用性能 55
3.役用性能 55
4.繁殖性能 55
六、饲养管理 56
1.饲养方式 56
2.舍饲与补饲情况 56
3.管理难易 56
七、科研进展 56
1.研究工作 56
2.保种场建设与品种登记制度 56
八、评价与展望 57
参考文献 57
第六章 郏县红牛 58
一、一般情况 58
1.品种名称 58
2.经济类型 58
3.中心产区和分布 59
4.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59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60
1.品种来源 60
2.品种数量规模和基本结构 60
3.近30 年的消长形势 60
三、体形外貌 61
四、体尺、体重 62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62
1.产肉性能 62
2.乳用性能 63
3.役用性能 63
4.繁殖性能 64
六、饲养管理 65
七、科研进展 65
1.分子遗传测定 65
2.保种区与保种场建设 66
3.保种选育方案 66
4.郏县红牛的良种登记情况 66
八、评价与展望 67
参考文献 67
第七章 麻城黑山羊 70
一、一般情况 70
1.品种名称 70
x 大别山地区重要畜禽遗传资源
2.中心产区及主要分布 70
3.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及对品种形成的影响 70
4.品种生物学特性 71
5.产品销售情况 72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72
1.品种来源 72
2.群体数量与规模 72
3.近15~20年的消长形势 73
三、体形外貌 73
1.被毛颜色、长短及肤色 73
2.外貌特征 74
四、体尺、体重 75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75
1.产肉性能 75
2.肌肉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热能、肌纤维)测定 76
3.产乳性能 76
4.繁殖性能 76
六、饲养管理 77
1.饲养方式 77
2.舍饲期补饲情况 77
七、科研进展 77
1.遗传特征研究 77
2.保种和利用计划 78
3.建立品种登记制度 78
八、评价与展望 78
参考文献 78
第八章 槐山羊 81
一、一般情况 81
1.品种名称 81
2.中心产区和分布 81
3.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82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82
1.品种来源 82
2.调查概况 83
3.群体数量 83
三、体形外貌 83
四、体尺、体重 83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84
1.产肉性能 84
2.皮用性能 84
3.毛用性能 85
4.繁殖性能 85
5.适应性和抗病力 85
六、饲养管理 86
1.日常饲养原则 86
2.日常饲喂流程 86
3.羔羊的管理(培育) 86
4.育成羊的舍饲 86
5.母羊的饲养管理 86
6.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87
七、科研进展 87
1.研究工作 87
2.保种场建设 87
3.选种选育及保种方案 88
4.配种制度 88
5.保种繁育体系 89
6.个体种羊等量留种保种 89
八、评价与展望 89
1.品种评估 89
2.存在的问题 89
3.对策与措施 90
4.展望 90
参考文献 90
第九章 淮南猪 94
一、一般情况 94
1.品种来源及分布 94
2.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94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95
三、体形外貌 95
四、体尺、体重 96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96
1.育肥性能 96
2.繁殖性能 97
六、饲养管理 98
七、科研进展 98
1.淮南猪纯种选育 98
2.淮南猪遗传参数的估计 99
八、评价与展望 99
参考文献 100
第十章 确山黑猪 102
一、一般情况 102
1.品种名称 102
2.中心产区和分布 102
3.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102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103
1.品种形成 103
2.群体变化及现状 103
三、体形外貌 104
四、体尺、体重 105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105
1.繁殖性能 105
2.育肥性能 105
3.屠宰性能 106
4.肉质性能 106
六、饲养管理 106
七、科研进展 106
1.确山黑猪的调查研究 106
2.确山黑猪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07
八、评价与展望 107
参考文献 108
第十一章 南阳黑猪 109
一、一般情况 109
1.品种来源及分布 109
2.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110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110
三、体形外貌 110
四、体尺、体重 110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111
1.育肥性能..111
2.屠宰性能..111
3.繁殖性能 112
六、饲养管理 112
七、科研进展 112
1.品种保护 112
2.南阳黑猪的研究调查 113
八、评价与展望 113
参考文献 114
第十二章 安庆六白猪 115
一、一般情况 115
1.品种名称 115
2.中心产区和分布 115
3.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115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116
1.品种来源 116
2.调查概况 116
3.群体数量及近15~20 年的消长形势 117
三、体形外貌 117
1.一般特征 117
2.被毛形态与类型 117
3.头部特征与类型分布 118
四、体尺、体重 118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119
1.育肥性能 119
2.繁殖性能 119
六、饲养管理 119
七、科研进展 121
1.研究工作 121
2.保种场建设和品种登记 121
八、评价与展望 121
参考文献 122
第十三章 泌阳驴 125
一、一般情况 125
1.品种名称 125
2.中心产区和分布 126
3.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126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126
1.品种来源 126
2.调查概况 127
3.群体数量 127
三、体形外貌 127
1.毛色等重要遗传特征 127
2.外貌特征 127
四、体尺、体重 128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129
1.生产性能 129
2.繁殖性能 131
六、饲养管理 131
七、科研进展 131
八、评价与展望 132
1.品种评估 132
2.存在的问题 132
3.对策与建议 132
4.展望 133
参考文献 133
第十四章 固始鸡 135
一、一般情况 135
1.品种名称 135
2.中心产区和分布 135
3.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135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136
1.品种来源 136
2.调查概况 136
3.群体数量 137
4.品种现状 137
三、体形外貌 137
四、体尺、体重 138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138
1.肉用性能 138
2.蛋品质量 139
3.繁殖性能 139
六、饲养管理 139
1.野外散养 139
2.农户饲养 140
3.集约化饲养 140
七、科研进展 140
1.研究工作 140
2.保种场建设与发展 140
3.保种措施 141
八、评价与展望 141
1.品种评估 141
2.展望 142
参考文献 142
第十五章 淮南麻鸭 145
一、一般情况 145
1.品种名称 145
2.中心产区和分布 145
3.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145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146
1.品种来源 146
2.调查概况 146
3.群体数量 146
三、体形外貌 147
四、体尺、体重 147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148
1.肉用性能 148
2.蛋品质量 149
3.繁殖性能 150
六、饲养管理 150
1.小鸭的饲养管理 150
2.中鸭和成鸭的饲养 150
3.肉鸭的饲养管理 151
七、科研进展 151
1.研究工作 151
2.保种场建设 151
3.保种措施 151
八、评价与展望 152
1.品种评估 152
2.展望 152
参考文献 153
第十六章 麻城绿壳蛋鸡 155
一、一般情况 155
1.品种名称 155
2.中心产区和分布 155
3.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156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157
1.品种来源 157
2.调查概况 158
3.群体数量 158
三、体形外貌 159
1.成年禽和雏禽的羽色及羽毛的重要遗传特征 159
2.肉色、胫色、喙色及肤色 159
3.外貌描述 159
四、体尺、体重 160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161
1.生产性能 161
2.屠宰性能 162
3.繁殖性能 163
六、饲养管理 165
1.农户饲养 165
2.规模场饲养 166
3.种鸡场的饲养管理 166
4.适时免疫 166
七、科研进展 166
1.保种场建设 166
2.自然保护区建设 167
3.麻城绿壳蛋鸡的保种方法 167
4.保种场建设与品种登记制度 167
5.研究工作 167
八、评价与展望 168
1.品种评估 168
2.存在的问题 168
3.对策与建议 169
4.展望 169
参考文献 169
第十七章 正阳三黄鸡 171
一、一般情况 171
1.品种名称 171
2.中心产区和分布 172
3.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172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172
1.品种来源 172
2.调查概况 173
3.群体数量 173
三、体形外貌 173
1.成年禽和雏禽的羽色及羽毛的重要遗传特征 173
2.外貌描述 174
四、体尺、体重 175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175
1.生产性能 175
2.繁殖性能 176
六、饲养管理 178
1.育雏期 178
2.育成期 179
3.成鸡饲养 179
七、科研进展 179
1.保种场建设 179
2.自然保护区建设 180
3.正阳三黄鸡的保种方法 180
八、评价与展望 180
1.品种评估 180
2.存在的问题 180
3.对策与建议 180
4.展望 181
参考文献 182
第十八章 皖西白鹅 183
一、一般情况 183
1.品种名称 183
2.中心产区和分布 184
3.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184
二、品种来源及数量 185
1.品种来源 185
2.调查概况 185
3.群体数量 185
三、体形外貌 185
四、体尺、体重 187
五、生产与繁殖性能 187
1.肉用性能 187
2.蛋品质量 188
3.繁殖性能 189
4.产羽绒性能 190
六、饲养管理 190
1.皖西白鹅的饲养现状 190
2.雏鹅的饲养管理 191
3.中鹅的饲养管理 191
4.育肥鹅的饲养管理 192
5.后备种鹅的饲养管理 192
七、科研进展 193
1.研究工作 193
2.保种场建设 194
3.保种措施 194
八、评价与展望 195
1.品种评估 195
2.展望 195
参考文献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