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地球天文 > 地理 > 人文地理 > 中国信息地理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中国信息地理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国信息地理
  • 书号:9787030532282
    作者:路紫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 精装
    开本:16
  • 页数:568
    字数:7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30
  • 所属分类:
  • 定价: ¥228.00元
    售价: ¥180.1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强调了地理、信息和中国三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中国信息地理问题。全书由基础篇、专题篇、综合篇、区域篇四部分组成。其中,基础篇分为信息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主要研究领域两章。专题篇按产业体系对ICTs的动力作用进行论述,包括ICTs影响下的农村居民交往空间与农村经济组织演变、ICTs影响下的工业企业空间组织变革与集群化及老工业基地改造、ICTs影响下的交通系统优化与通信使用发展、ICTs影响下的电子商务发展及其区域整合、ICTs影响下的旅游信息关注与旅游景观感知五章。综合篇针对网络空间与地理空间相互作用背景下的信息交流方面的问题展开,包括网络空间供给与需求、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网络使用者行为、网络信息流导引、网络人际节点空间联系五章。区域篇仅有区域信息化的动力作用一章,尝试证明信息网络系统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方式。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基础篇
    第1章 信息地理学学科性质与研究进展 3
    1.1 信息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3
    1.1.1 信息地理学的学科名称 3
    1.1.2 信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4
    1.1.3 信息地理学的学科关系 5
    1.1.4 信息地理学的学科意义 6
    1.2 信息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7
    1.2.1 国外信息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7
    1.2.2 国内“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演进 10
    1.2.3 国内信息地理学发展评述 13
    1.2.4 信息地理学未来发展 14
    参考文献 16
    第2章 信息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 19
    2.1 地理网络空间研究 19
    2.1.1 从现实空间到虚拟空间的转向 19
    2.1.2 国内外网络空间的地理学研究回顾 20
    2.1.3 地理网络空间研究展望 23
    2.2 ICTs对区域发展作用研究 24
    2.2.1 区域互联网发展研究 24
    2.2.2 ICTs对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 26
    2.2.3 ICTs对社会活动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 28
    2.2.4 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29
    2.2.5 ICTs对区域发展作用研究展望 30
    2.3 信息流及其导引作用研究 31
    2.3.1 信息流导引现实人流的相关影响要素研究 31
    2.3.2 信息流对现实人流导引过程和导引机理研究 32
    2.3.3 信息流与现实人流的相互作用研究 35
    2.3.4 信息流导引力模型设计 36
    2.3.5 信息流对现实人流导引作用研究展望 37
    2.4 信息传输距离衰减与电子区位取向研究 38
    2.4.1 信息传输距离衰减研究 38
    2.4.2 电子区位取向研究 41
    2.4.3 信息传输距离衰减与电子区位取向研究展望 43
    2.5 SNS社区人际节点空间关系研究 44
    2.5.1 人际节点中心性研究 44
    2.5.2 人际节点空间分布与等级研究 46
    2.5.3 人际节点空间关系研究展望 48
    参考文献 48
    专题篇
    第3章 ICTs影响下的农村交往空间与农村经济组织演变 59
    3.1 农村ICTs应用特点与影响因素 59
    3.1.1 ICTs是农村地区变革的重要工具 59
    3.1.2 农村ICTs应用特点与发展方向 62
    3.1.3 农村ICTs空间作用的影响因素与机理 64
    3.1.4 农村信息化空间影响的定量分析 65
    3.1.5 小结 66
    3.2 农村信息化发展态势及其区域差异 67
    3.2.1 农村信息化发展态势与建设路径 68
    3.2.2 农村信息化区域差异 70
    3.2.3 小结 74
    3.3 ICTs应用对农村居民行为空间的影响 74
    3.3.1 案例区农村信息化发展概况 75
    3.3.2 农村居民ICTs应用及其人际交往空间变化 76
    3.3.3 小结 79
    3.4 ICTs应用对农村经济组织的空间影响 80
    3.4.1 农村经济组织的ICTs应用 80
    3.4.2 ICTs影响下农村经济组织的空间变化 83
    3.4.3 小结 85
    3.5 省区涉农网站发展与区域特征 86
    3.5.1 河北省涉农网站发展现状 87
    3.5.2 河北省涉农网站发展的区域特征 89
    3.5.3 小结 92
    参考文献 92
    第4章 ICTs影响下的工业企业空间组织变革、集群化与老工业基地改造 95
    4.1 企业ICTs应用过程及其空间作用特征 95
    4.1.1 企业ICTs应用的发展过程 95
    4.1.2 ICTs作为新区位因子参与企业运行 96
    4.1.3 ICTs影响企业空间布局 97
    4.1.4 信息网络:企业空间组织、联系和运行的战略要素 99
    4.2 ICTs应用对传统服装纺织企业的空间影响 103
    4.2.1 服装纺织企业ICTs的应用现状 103
    4.2.2 案例区服装纺织企业及其ICTs应用 104
    4.2.3 ICTs下企业生产链的空间组织变化 105
    4.3 信息化对现代电器企业空间组织变革的驱动作用 106
    4.3.1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建设 107
    4.3.2 海尔信息化与物流、人流和资金流 108
    4.3.3 海尔信息化与企业空间布局 110
    4.3.4 海尔信息化与企业间空间组织 110
    4.3.5 小结 111
    4.4 ICTs影响下工业集群的空间变化 112
    4.4.1 ICTs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温岭市鞋业集群小企业为例 112
    4.4.2 ICTs影响下工业集群的空间调整——以华北药城为例 114
    4.5 信息化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作用 118
    4.5.1 信息化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作用 118
    4.5.2 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实践 120
    4.5.3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信息化建设 122
    参考文献 126
    第5章 ICTs影响下的交通系统优化与通信使用发展 128
    5.1 交通导引系统的实施 128
    5.1.1 交通导引系统的应用与关键技术 130
    5.1.2 石家庄市交通导引系统的实施对城市空间格局的积极影响 132
    5.1.3 数据通信支持的新一代航空运输体系与灵活管理 135
    5.2 电信网络发展与电信流的区域空间结构 139
    5.2.1 中国电信网络发展 139
    5.2.2 国家间电信流的影响因子及空间结构 142
    5.2.3 小结 149
    5.3 移动通信使用量的空间差异与使用者特征 149
    5.3.1 移动通信使用量差异的人口学分析 149
    5.3.2 时空转换原理对知识人群使用移动通信的影响 154
    5.3.3 小结 157
    参考文献 157
    第6章 ICTs影响下的电子商务功能及其区位取向多元化 161
    6.1 电子商务及其地区发展 161
    6.1.1 电子商务企业研究 161
    6.1.2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关系研究 163
    6.1.3 电子服务空间布局的案例 164
    6.2 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功能与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167
    6.2.1 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功能发展态势 167
    6.2.2 “中国名酒店组织成员酒店网站”服务功能 168
    6.2.3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区域整合功能 171
    6.3 户外运动网站服务功能需求评估与区位取向 175
    6.3.1 户外运动网站服务功能与区位需求 175
    6.3.2 基于邻域设施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网站的区位取向 178
    6.4 基于领域设施的大城市网络店铺的区位取向 181
    6.4.1 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182
    6.4.2 研究结果 186
    6.4.3 小结 188
    6.5 网络购物的产业影响与空间影响 188
    6.5.1 网络购物与快递物流的耦合关联性 189
    6.5.2 体验性网络团购对城市商业空间组织的影响 192
    参考文献 198
    第7章 ICTs影响下的旅游信息关注与旅游景观感知 202
    7.1 旅游信息推介服务的时空一体化 202
    7.1.1 发展背景 202
    7.1.2 研究回顾 203
    7.1.3 解决策略 204
    7.1.4 发展基础 205
    7.1.5 时空一体旅游个性化推介服务内容 207
    7.1.6 小结 209
    7.2 自发地理信息基础上的旅游地景观关注度 209
    7.2.1 研究回顾与基本概念 210
    7.2.2 研究方法 211
    7.2.3 实证研究 212
    7.2.4 小结 215
    7.3 山岳旅游区观光线路景观感知敏感度 217
    7.3.1 研究回顾 217
    7.3.2 景观感知敏感度概念 218
    7.3.3 景观感知敏感度影响因子 219
    7.3.4 计算模型与流程 221
    7.3.5 观光线路感知敏感度计算 223
    7.3.6 小结 227
    7.4 文化旅游区景观语义感知 228
    7.4.1 研究回顾 228
    7.4.2 计算模型 229
    7.4.3 实证研究 230
    7.4.4 小结 235
    7.5 主题公园多细节层次景观语义模型与虚拟表述 235
    7.5.1 研究回顾 235
    7.5.2 虚拟化对象分类体系 236
    7.5.3 主题公园景观语义模型 237
    7.5.4 实证研究 241
    7.5.5 小结 243
    7.6 旅游交通线文化景观感知与功能分段 243
    7.6.1 研究综述 244
    7.6.2 旅游交通线景观感知度模型 245
    7.6.3 实证研究 246
    7.6.4 旅游交通线上景观感知功能分段 248
    7.6.5 小结 249
    参考文献 250
    综合篇
    第8章 网络空间供给与需求 259
    8.1 网络空间形成的物质基础 259
    8.1.1 互联网应用的一般特征 259
    8.1.2 国际互联网应用的空间特征 263
    8.2 网络空间与地理空间的比较 269
    8.2.1 以省域为单元的联系频率 270
    8.2.2 基于各主干网的联系形式 272
    8.2.3 城市节点间的联系速度 273
    8.2.4 小结 274
    8.3 网络空间信息流结构与流动模式 274
    8.3.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75
    8.3.2 信息流结构与信息流模式 276
    8.3.3 小结 279
    8.4 城市节点信息辐射空间与地区差异 280
    8.4.1 研究回顾 280
    8.4.2 研究对象选取与研究资料生成 281
    8.4.3 研究方法与应用 282
    8.4.4 小结 285
    8.5 城市节点间信息联系的通达性 285
    8.5.1 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287
    8.5.2 等级体系 288
    8.5.3 结果分析 292
    8.5.4 小结 293
    参考文献 294
    第9章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 297
    9.1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的复杂性及其空间形态 297
    9.1.1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的复杂性特征 297
    9.1.2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的空间形态 304
    9.1.3 小结 307
    9.2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度特征 308
    9.2.1 研究资料与方法 308
    9.2.2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 309
    9.2.3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度的计算 310
    9.2.4 小结 312
    9.3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性差异 313
    9.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3
    9.3.2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性的差异 314
    9.3.3 Zipf定律对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性特征的检验 317
    9.3.4 小结 318
    9.4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的本地集中性和经济集中性 319
    9.4.1 Zipf定律对空间集中性的表达 319
    9.4.2 地理集中度指数对本地集中性与经济集中性的表达 320
    9.4.3 本地集中性与指数模型符合性的关系 321
    9.4.4 小结 322
    9.5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逆曲线拟合及其衰减形式 322
    9.5.1 研究资料 323
    9.5.2 曲线拟合 323
    9.5.3 结果分析 325
    9.5.4 小结 327
    9.6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分异特征及其与网站功能的关系 327
    9.6.1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特征 328
    9.6.2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分异特征与网站功能的关系 329
    9.6.3 小结 331
    9.7 中、美旅游网站对比及“虚拟距离衰减”预测模型设计 331
    9.7.1 中、美旅游网站对比 331
    9.7.2 旅游网站“虚拟距离衰减”预测模型设计 334
    9.7.3 小结 336
    参考文献 337
    第10章 网络使用者行为 340
    10.1 网络使用者对通信媒介的选择行为 340
    10.1.1 理论与概念 340
    10.1.2 模型与评估 342
    10.1.3 小结 344
    10.2 网络使用者决策分析与人群分析 344
    10.2.1 决策分析:网络购物的使用者决策行为的例子 345
    10.2.2 人群分析: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态度与行为的例子 347
    10.3 网络使用者满意度评估 351
    10.3.1 研究方法与过程 351
    10.3.2 资料与应用 354
    10.3.3 结果与分析 356
    10.4 网络使用者行为的时间分布及作用 356
    10.4.1 使用者行为的日分布特征 357
    10.4.2 使用者行为的周分布特征 361
    10.4.3 使用者行为的年分布特征 364
    10.4.4 小结 366
    10.5 网络使用者行为时间分布的复杂化与网站功能深度使用 367
    10.5.1 使用者日内行为 367
    10.5.2 使用者周内行为 370
    10.5.3 使用者年内行为 372
    10.5.4 使用者行为时间分布的解释 372
    10.5.5 小结 374
    10.6 网络交互功能下的使用者行为多时间维度特征 374
    10.6.1 理论基础 375
    10.6.2 以活跃率作为性能指标的多时间维度分析 376
    10.6.3 小结 377
    参考文献 377
    第11章 网络信息流导引 381
    11.1 网络信息流整合及其对人流导引作用的机理 381
    11.1.1 网络信息流的整合 381
    11.1.2 网络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方式 383
    11.1.3 网络信息流所导引的人流 386
    11.1.4 小结 388
    11.2 网络信息流导引现实人流的替代作用与增强作用 388
    11.2.1 网络信息流对现实人流的替代作用 388
    11.2.2 网络信息流对旅游人流的增强作用 391
    11.2.3 小结 392
    11.3 户外运动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 393
    11.3.1 户外运动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生成的导引机制 393
    11.3.2 户外运动网站论坛功能评估及其互动作用对个人出行行为的导引 398
    11.3.3 小结 404
    11.4 国家间网络信息流对现实人流的导引作用 405
    11.4.1 中澳留学网站信息流对留学人流的导引作用 405
    11.4.2 澳大利亚旅游网站信息流对旅游人流的导引:过程、强度和机理 410
    11.4.3 小结 416
    11.5 虚拟社区信息流对现实居住社区人流的导引 417
    11.5.1 虚拟社区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作用机理 417
    11.5.2 杭州市虚拟社区信息流对现实居住社区人流的导引作用 426
    11.5.3 小结 430
    参考文献 430
    第12章 网络人际节点空间联系 434
    12.1 SNS社区人际节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地缘因素 434
    12.1.1 数据及方法 434
    12.1.2 数据分析 436
    12.1.3 网络时代地缘因素的影响 439
    12.1.4 小结 440
    12.2 SNS社区人际节点等级特征 440
    12.2.1 方法与数据 440
    12.2.2 等级特征 441
    12.2.3 小结 444
    12.3 SNS社区人际节点空间关系的中心性 445
    12.3.1 研究方法 445
    12.3.2 案例选取与数据处理 446
    12.3.3 人际节点网络空间关系的中心性 447
    12.3.4 小结 452
    12.4 模糊中心性分析模型与SNS社区人际节点空间关系 452
    12.4.1 研究目标、路径与结构 453
    12.4.2 模型与数据 454
    12.4.3 节点分布的均衡性及其群组极差的隶属度 457
    12.4.4 节点联系中的节点中心性地位及其渐变 457
    12.4.5 节点联系的网络中心性差异及网络化 458
    12.4.6 小结 460
    12.5 教育SNS社区空间交流特征 461
    12.5.1 研究回顾与研究方法 461
    12.5.2 资料选取与处理 463
    12.5.3 结果分析 464
    12.5.4 教育社会资源理论关键要素对SNS社区空间交流特征的解释 468
    12.5.5 小结 469
    12.6 基于SNS社区人际节点关系的微博舆情时间扩散与空间分布 470
    12.6.1 研究案例和研究意义 470
    12.6.2 重大社会舆情的时间扩散与空间分布 472
    12.6.3 公众生活舆情的时间扩散与空间分布 476
    12.6.4 网络热点舆情的时间扩散与空间分布 482
    12.6.5 小结与讨论 491
    参考文献 492
    区域篇
    第13章 区域信息化的动力作用 499
    13.1 区域发展的新动力 499
    13.1.1 信息化是区域发展的催化剂 499
    13.1.2 区域信息化助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和区域整体脱贫战略的实施 500
    13.1.3 信息化带动创新园区建设 502
    13.2 大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503
    13.2.1 大区域经济圈构建及其信息化需求——以东北亚经济圈为例 503
    13.2.2 城市群一体化与信息化建设相互促进——以长株潭为例 508
    13.2.3 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耦合分析 510
    13.2.4 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合作模式与合作框架 516
    13.3 省域现代化的重要衡量标志 521
    13.3.1 互联网资源与中国省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521
    13.3.2 上海市信息化建设与数字上海 525
    13.3.3 信息化对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527
    13.4 中国东部地区信息产业集群发展 529
    13.4.1 东部地区IT产业集群基本特征 529
    13.4.2 东部地区IT产业集群的分区与比较 535
    13.5 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和集成化的重要“引擎” 538
    13.5.1 京津冀旅游信息化协同发展及其策略 538
    13.5.2 新时期省域旅游信息化规划的集成化 542
    参考文献 547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