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我国工程质量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入手,在借鉴国内外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本土化设计,提出了我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基本架构、具体内容与操作方法。全书共5章,分别介绍建设工程质量的内涵和现状、阐述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探索、构建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架构、提出运用建设工程质量保险技术进行风险管理的思路,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进行论证。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建设工程质量的内涵和现状1
1.1建设工程质量的内涵1
1.1.1建设工程质量的概念和特征1
1.1.2建设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1
1.1.3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4
1.2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和问题5
1.2.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现状5
1.2.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问题8
1.3工程参建单位问题分析11
1.3.1建设单位11
1.3.2施工单位12
1.3.3监理单位13
1.3.4勘察、设计单位15
1.3.5施工图审查机构15
1.3.6质量检测机构16
1.3.7质量监管机构16
第2章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探索18
2.1建设工程质量风险与保险的内涵18
2.1.1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的概念18
2.1.2建设工程质量风险与保险的关系19
2.2国外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探索20
2.2.1法国20
2.2.2西班牙25
2.2.3意大利25
2.2.4丹麦26
2.2.5英国27
2.2.6澳大利亚30
2.2.7美国30
2.2.8非洲国家31
2.3我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探索32
2.3.1北京32
2.3.2上海34
2.3.3重庆39
2.3.4湖南42
2.3.5浙江45
2.3.6我国实行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必要性46
2.4建立我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要考虑的因素48
2.4.1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历史沿革48
2.4.2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53
2.4.3我国社会对保险的认知57
2.4.4我国的诚信现状59
2.4.5我国的法定保修责任期限60
2.4.6我国的监理制度61
第3章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架构63
3.1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概述63
3.1.1制度的内涵63
3.1.2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内容64
3.2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法律保障64
3.2.1法的内涵64
3.2.2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相关法律现状67
3.2.3建设工程质量保险法律保障设想68
3.3建设工程质量保险险种内容70
3.3.1整体思路70
3.3.2险种体系72
3.3.3保险责任76
3.3.4责任免除77
3.3.5保险期间79
3.3.6免赔额(率)90
3.3.7保费厘定90
3.3.8既有建筑质量保障96
3.4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操作99
3.4.1投保承保99
3.4.2风险管理103
3.4.3理赔鉴定103
3.5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市场机制108
3.5.1供求机制108
3.5.2价格机制117
3.5.3竞争机制119
3.5.4风险机制121
3.6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监管123
3.6.1工程质量保险监管概述123
3.6.2工程质量保险监管体系123
3.6.3工程质量保险监管重点126
第4章建设工程质量保险技术128
4.1建设工程保险技术的内涵128
4.1.1建设工程保险技术的概念128
4.1.2建设工程保险技术的意义129
4.2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保险技术130
4.2.1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概述130
4.2.2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保险技术的内容132
4.3建设工程保险全流程保险技术137
4.3.1建设工程保险全流程概述137
4.3.2建设工程保险全流程保险技术的内容139
4.4建设工程信息化保险技术144
4.4.1建设工程信息化概述144
4.4.2建设工程信息化保险技术的内容146
4.5建设工程保险技术机构151
4.5.1建设工程保险技术机构的概念151
4.5.2建设工程保险技术机构存在的必然性152
4.5.3建设工程保险技术机构的选择和培育156
第5章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论证161
5.1分析模型的选择及构建161
5.1.1层次分析法161
5.1.2SWOT模型161
5.1.3PEST模型161
5.2SWOT模型分析162
5.2.1SWOT模型的定性分析162
5.2.2SWOT定量模型的构建168
5.2.3SWOT定量模型的分析172
5.3PEST模型分析173
5.3.1PEST模型的定性分析173
5.3.2PEST定量模型的构建173
5.3.3PEST定量模型的分析174
5.4分析结论与建议175
5.4.1分析结论175
5.4.2建议175
附录1法国IDI保单主要内容178
附录2上海《关于本市推进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实施意见》183
附录3建设工程质量保险条款(示例)189
参考文献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