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叙述了自上古时起到二十世纪初叶止的中国数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全书共分四编。以时间先后为序共包括(一)上古至秦统一;(二)秦统一至唐中叶;(三)唐中叶至明中叶;(四)明中叶到1911年等四个时期。在每编开首处,对该阶段内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总的阐述。本书包括了中国数学史研究领域内的一些新的成果。
本书可供数学史工作者以及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教学参考之用。
目录
- 序
重版序言
第一編 秦統一以前的中国数学
第一章 秦統一以前的中国数学
一、文字記数法
二、算筹記数
三、整数四則运算
四、句股測量
五、战国时期的实用数学
六、墨家和名家的数学概念
1.《墨經》中的数学概念
2.惠施和其他辯者
第二編 秦統一以后到唐代中期的中国数学
第二章 《九章算术》的形成及其内容
一、《九章算术》的形成
1.“算术”
2.《周髀》
3.九数
4.《九章算术》編纂的时代
二、《九章算术》中的算术部分
1.分数运算
2.各种比例問题
3.盈不足术
三、《九章算术》中的几何部分
1.面积和体积
2.句股
四、《九章算术》中的代数部分
1.开平方与开立方
2.开带从平方
3.“方程”与正、負数
第三章 从赵爽、刘徽到祖冲之、琑暅
一、赵爽句股图説
二、刘徽
1.刘徽的时代
2.刘徽《九章算术注》
3.刘徽《九章算术注》中的几个創作
4.重差
三、《孙子算經》、《夏侯阳算經》和《张邱建算經》
1.《孙子算經》
2.《夏侯阳算經》
3.《张邱建算經》
四、祖冲之、祖暅
1.祖冲之、祖暅合传
2.“綴述”和“綴术”
3.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重大貢献
第四章 从甄鸞到李淳风
一、甄鸞
1.《五曹算經》
2.《五經算术》
3.《数术記遺》
二、王孝通《緝古算术》
三、隋唐“算学”与李淳风等注释“十部算經”
第五章 隋唐天文学家的内插公式
第六章 中、印数学交流
一、中国数学对印度数学的影响
二、印度数学传入中国
第三編 唐代中期到明末时期的中国数学
第七章 計算技术的改进
一、韓延算术
二、十进小数
三、求一算术与归除歌訣
1.求一算术
2.归除歌訣
四、吳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五、珠算术的发生和发展
六、程大位与他的《直指算法統宗》
七、中国数碼
第八章 高次方程的数値解法
一、賈宪“增乘开方”法
二、“开方作法本源”和开高次方
三、刘益“正負开方术”
四、秦九韶“正負开方术”
五、秦九韶及其《数书九章》
第九章 “天元术”和“四元术”
一、“天元术”
二、李冶及其所著《測圓海鏡》
三、“四元术”
第十章 “垜积术”、“招差术”——高阶等差級数方面的工作
一、沈括“隙积术”与楊輝“垜积术”
二、《授时历》中的“招差术”
三、朱世杰的“垜积招差术”
第十一章 “大衍求一术”及其他
一、“大衍求一术”
二、宋元数学家的割圓术
1.《授时历》弧矢割圓术
2.赵友欽的割圓术
第十二章 宋元时期的中外数学交流
一、中国和伊斯兰国家间的数学交流
1.中国数学对伊斯兰国家数学的影响
2.传入中国的伊斯兰国家的数学知識
二、中国和朝鮮、日本之間的数学交流
第四編 明末至清末的中国数学
第十三章 明清之际西方数学的传入
一、最早的数学翻譯与明末学者对西方数学的研究
二、《崇禎历书》中的数学
三、《历学会通》中的数学
第十四章 梅文鼎的数学著述
一、梅文鼎数学著作評述
二、梅文鼎的数学思想
三、与梅文鼎同一时期的几个数学家
第十五章 《数理精蘊》
一、《数理精蘊》的編纂經过
二、《数理精蘊》各卷的内容
第十六章 传統数学的整理和发展
一、从公元1723到1840年的时代背景
二、《四庫全书》中古典数学书的校勘工作
三、焦循、汪萊、李銳的研究成果
四、《九章算术》、《海島算經》、《緝古算术》、《四元玉鉴》的注疏工作
五、阮元《畴人传》与罗士琳《續畴人传》
第十七章 三角函数展开式的研究
一、明安图《割圜密率捷法》
二、董祐誠的《割圜連比例图解》
三、項名达的《象数一原》
四、項名达的椭圜求周术
第十八章 戴煦、李善兰等的数学研究
一、戴煦
二、李善兰
三、徐有壬、頋覌光与邹伯奇
四、夏鸞翔
第十九章 清代末期的数学研究与翻譯工作
一、华蘅芳
二、丁取忠、黄宗宪、左潛、曾紀鴻等
三、刘彝程
四、諸可宝《畴人传三編》与黄鍾駿《畴人传四編》
五、清代末年的数学教科书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