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71083)“若干人类景观活动对(植物)种群演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内容涉及人类活动环境效应、种群入侵理论、理论生态学、种群多样性,系统地研究了无性系外来植物物种的入侵机制、外来种子植物的入侵机制、栖息地毁坏时空异质性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本书观点新颖独特,方法科学严谨,论述深刻透彻,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均为国际前沿或热点问题。本书可供地理科学、生命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学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
样章试读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集合种群
§1 物种多样性与生境毁坏
1.1 生物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
1.2 生境毁坏对物种多样性丧失的影响
§2 岛屿生物地理学
§3 集合种群理论
3.1 集合种群概念
3.2 集合种群的分类
3.3 集合种群模型
第二章 基本模型与方法
§1 元胞自动机模型
§2 关联函数模式
§3 景观中性模型
§4 分(数)维与分形
4.1 分维的定义
4.2 网格法(计盒维数)
§5 Shannon信息、测度熵和信息维
§6 物种多样性对生境毁坏响应的研究
第三章 外来植物物种的入侵机制
§1 生物入侵
1.1 生物入侵过程
1.2 建群特征
1.3 入侵种的传播格局
1.4 生物入侵的危害
1.5 生物入侵的理论探讨
1.6 国外研究进展
§2 外来种入侵的不确定性
2.1 多物种共存模型
2.2 外来种入侵干扰模型
2.3 外来种对不同群落结构的土著种群的影响
2.4 入侵的时滞现象
§3 无性系外来植物物种的入侵机制
3.1 克隆植物
3.2 元胞自动机模型
3.3 根茎(匍匐茎)型植物的空间传播
3.4 竞争差异下外来种入侵对土著种群的影响
3.5 生境变化对无性系外来种入侵的影响
3.6 较强竞争能力的外来无性系克隆植物在不同生境破坏下的入侵动态
3.7 较弱竞争能力的外来克隆植物的入侵动态
3.8 讨论
第四章 外来种子植物的入侵机制
§1 基本方法与模型
§2 种子植物外来种的入侵机制
2.1 元胞自动机模型
2.2 物种在不同传播方式下表现的空间格局
2.3 竞争差异下外来种的入侵动态
2.4 不同生活史特征、不同种群特征对入侵的影响
§3 生境破坏对种子植物外来种入侵的影响
第五章 物种多样性对栖息地毁坏时间异质性的响应
§1 栖息地毁坏时间异质性
§2 物种多样性对栖息地瞬间毁坏的响应
2.1 集合种群动态对栖息地瞬间毁坏的响应
2.2 物种多样性对栖息地瞬间毁坏的响应
§3 物种多样性对栖息地持续毁坏的响应
3.1 集合种群动态对栖息地持续毁坏的响应
3.2 物种多样性对栖息地持续毁坏的响应
§4 不同性质栖息地毁坏的时间异质性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比较
4.1 物种多样性对栖息地瞬间毁坏和持续完全毁坏的响应比较
4.2 物种多样性对栖息地瞬间毁坏和持续部分毁坏的响应
第六章 物种多样性对栖息地毁坏空间异质性的响应
§1 栖息地毁坏空间异质性
§2 物种多样性对栖息地毁坏空间异质性的响应
§3 物种多样性对栖息地毁坏异质性响应的机制分析
3.1 栖息地毁坏下物种多样性影响因素分析
3.2 物种多样性对栖息地毁坏异质性响应的机制分析
第七章 栖息地毁坏时空异质性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1 物种多样性对栖息地持续完全毁坏(D=1)时空异质性的响应
1.1 物种多样性响应
1.2 栖息地毁坏与竞争对集合种群动态的影响
§2 物种多样性对栖息地持续部分毁坏(D<1)时空异质性的响应
2.1 物种多样性响应
2.2 栖息地毁坏与竞争对物种多样性响应的影响
§3 物种多样性对不同性质栖息地毁坏的响应比较
第八章 讨论
§1 讨论
§2 展望
§3 大规模的情景模拟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