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医学 > 1001 基础医学 > 针灸学

相同语种的商品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历史

针灸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针灸学
  • 书号:9787030365583
    作者:贾春生,黄泳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
  • 页数:288
    字数:540
    语种:汉语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2/4
  • 所属分类:R24 中医临床学
  • 定价: ¥39.00元
    售价: ¥30.81元
  • 图书介质: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少数几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领域之一。本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上篇经络腧穴,中篇刺灸方法,下篇针灸应用,附篇参考资料。介绍了针灸学发展简史,准确阐述了针灸学各种理论及方法。   本教材图文并茂,注重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并有所创新,突出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本教材可供中医类专业本、专科针灸学课程教学使用,也适合临床医务人员和针灸爱好者参考学习使用。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总序
    前言
    绪论
    一、针灸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和主要特点
    二、针灸学发展简史
    三、针灸学术的对外传播
    上篇 经络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第一节 经络概述
    一、经络与经络学说的概念
    二、经络学说的科学内涵
    三、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
    第二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
    一、针灸等刺激的感应和传导的观察
    二、腧穴功效的总结
    三、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第三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十五络脉
    四、十二经别
    五、十二经筋
    六、十二皮部
    第四节 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一、根结与标本
    二、气街与四海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运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腧穴总论
    第一节 腧穴概述
    一、腧穴的概念
    二、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三、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
    第二节 腧穴的发展、分类与命名
    一、腧穴的发展
    二、腧穴的分类
    三、腧穴的命名
    第三节 腧穴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
    一、腧穴的治疗作用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第四节 特定穴概述
    一、特定穴的意义
    二、特定穴的分类
    第五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二、骨度折量定位法
    三、指寸定位法
    四、简便取穴法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一)经脉偱行
    (二)主要病候
    (三)主治概要
    (四)重点腧穴
    1.中府
    2.尺泽
    3.孔最
    4.列缺
    5.太渊
    6.鱼际
    7.少商
    附 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
    二、手厥阴心包经(9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主治概要
    (四)重点腧穴
    1.天池
    2.曲泽
    3.间使
    4.内关
    5.大陵
    6.劳宫
    7.中冲
    附 手厥阴心包经穴分寸歌
    三、手少阴心经(9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主治概要
    (四)重点腧穴
    1.极泉
    2.少海
    3.通里
    4.阴郄
    5.神门
    6.少冲
    附 手少阴心经穴分寸歌
    四、手阳明大肠经(20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主治概要
    (四)重点腧穴
    1.商阳
    2.三间
    3.合谷
    4.阳溪
    5.偏历
    6.手三里
    7.曲池
    8.臂臑
    9.肩髃
    10.扶突
    11.迎香
    附 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寸歌
    五、手少阳三焦经(23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主治概要
    (四)重点腧穴
    1.关冲
    2.中渚
    3.阳池
    4.外关
    5.支沟
    6.肩髎
    7.翳风
    8.耳门
    9.丝竹空
    附 手少阳经穴分寸歌
    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主治概要
    (四)重点腧穴
    1.少泽
    2.后溪
    3.腕骨
    4.支正
    5.天宗
    6.颧髎
    7.听宫
    附 手太阳小肠经穴分寸歌
    七、足太阴脾经(21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主治概要
    (四)重点腧穴
    1.隐白
    2.太白
    3.公孙
    4.三阴交
    5.地机
    6.阴陵泉
    7.血海
    8.大横
    9.大包
    附 足太阴脾经穴分寸歌
    八、足厥阴肝经(14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主治概要
    (四)重点腧穴
    1.大敦
    2.行间
    3.太冲
    4.曲泉
    5.章门
    6.期门
    附 足厥阴经穴分寸歌
    九、足少阴肾经(27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主治概要
    (四)重点腧穴
    1.涌泉
    2.然谷
    3.太溪
    4.大钟
    5.照海
    6.复溜
    7.俞府
    附 足少阴肾经穴分寸歌
    十、足阳明胃经(45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主治概要
    (四)重点腧穴
    1.承泣
    2.四白
    3.地仓
    4.颊车
    5.下关
    6.头维
    7.梁门
    8.天枢
    9.归来
    10.伏兔
    11.梁丘
    12.足三里
    13.上巨虚
    14.下巨虚
    15.丰隆
    16.解溪
    17.内庭
    18.厉兑
    附 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寸歌
    十一、足少阳胆经(44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主治概要
    (四)重点腧穴
    1.瞳子髎
    2.听会
    3.阳白
    4.头临泣
    5.风池
    6.肩井
    7.日月
    8.带脉
    9.环跳
    10.风市
    11.阳陵泉
    12.光明
    13.悬钟
    14.丘墟
    15.足临泣
    16.足窍阴
    附 足少阳经穴分寸歌
    十二、足太阳膀胱经(67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主治概要
    (四)重点腧穴
    1.睛明
    2.攒竹
    3.天柱
    4.风门
    5.肺俞
    6.心俞
    7.膈俞
    8.肝俞
    9.胆俞
    10.脾俞
    11.胃俞
    12.肾俞
    13.大肠俞
    14.膀胱俞
    15.次髎
    16.委阳
    17.委中
    18.膏肓
    19.志室
    20.秩边
    21.承山
    22.飞扬
    23.昆仑
    24.申脉
    25.束骨
    26.至阴
    附 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寸歌
    第二节 奇经八脉
    一、督脉(29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主治概要
    (四)重点腧穴
    1.长强
    2.腰阳关
    3.命门
    4.至阳
    5.大椎
    6.哑门
    7.风府
    8.百会
    9.上星
    10.素髎
    11.水沟
    附 督脉经穴分寸歌
    二、任脉(24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主治概要
    (四)重点腧穴
    1.中极
    2.关元
    3.气海
    4.神阙
    5.下脘
    6.中脘
    7.膻中
    8.天突
    9.廉泉
    10.承浆
    附 任脉经穴分寸歌
    三、冲脉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交会腧穴
    四、带脉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交会腧穴
    五、阴维脉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交会腧穴
    六、阳维脉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交会腧穴
    七、阴跷脉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交会腧穴
    八、阳跷脉
    (一)经脉循行
    (二)主要病候
    (三)交会腧穴
    第三节 十五络脉
    一、手太阴络——列缺
    二、手厥阴络——内关
    三、手少阴络——通里
    四、手阳明络——偏历
    五、手少阳络——外关
    六、手太阳络——支正
    七、足阳明络——丰隆
    八、足少阳络——光明
    九、足太阳络——飞扬
    十、足太阴络——公孙
    十一、足厥阴络——蠡沟
    十二、足少阴络——大钟
    十三、任脉之络——鸠尾
    十四、督脉之络——长强
    十五、脾之大络——大包
    第四节 常用奇穴
    一、头颈部穴
    1.四神聪
    2.太阳
    3.球后
    4.金津、玉液
    5.牵正
    6.翳明
    二、胸腹部穴
    1.子宫
    2.三角灸
    三、背部穴
    1.定喘
    2.夹脊
    3.腰眼
    四、上肢穴
    1.肩前
    2.腰痛点
    3.落枕点
    4.八邪
    5.四缝
    6.十宣
    五、下肢穴
    1.百虫窝
    2.鹤顶
    3.膝眼
    4.胆囊
    5.阑尾
    6.八风
    中篇 刺灸方法
    第四章 刺灸方法总论
    第一节 刺灸方法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第二节 刺灸方法的分类
    第三节 刺灸法的效应特异性与量学要素
    第四节 刺灸法的宜忌
    一、施术部位的宜忌
    二、患者体质的宜忌
    三、病情性质的宜忌
    四、刺灸时间的宜忌
    五、特殊情况的宜忌
    第五节 患者体位的选择
    第六节 消毒制度
    一、针具消毒
    二、医生双手消毒
    三、施术部位消毒
    四、针灸治疗室内消毒
    第五章 毫针刺法
    第一节 毫针的构造、规格与保藏
    一、毫针的结构
    二、毫针的规格
    三、毫针的保养与检修
    第二节 针刺练习
    一、指力练习
    二、手法练习
    三、自身试针
    第三节 刺法
    一、进针方法
    二、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三、行针手法
    四、得气、候气、催气和守气
    五、针刺补泻
    六、留针与出针
    第四节 针刺异常情况处理及注意事项
    一、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二、针刺注意事项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
    第一节 灸法
    一、特点与作用
    二、分类与临床应用
    三、灸感、灸量与灸法补泻
    四、注意事项
    第二节 拔罐法
    一、罐具的种类
    二、吸拔方法与起罐方法
    三、临床应用
    四、作用与适用范围
    五、注意事项
    第七章 其他针法
    第一节 三棱针刺法
    一、操作方法
    二、适用范围
    三、注意事项
    第二节 皮肤针法
    一、操作方法
    二、适用范围
    三、注意事项
    第三节 皮内针法
    一、操作方法
    二、适用范围
    三、注意事项
    第四节 电针法
    一、电针仪器
    二、操作方法
    三、电针的选穴
    四、电针刺激参数的选择
    五、适用范围
    六、注意事项
    第五节 火针法
    一、操作方法
    二、适用范围
    三、注意事项
    第八章 常用微针系统诊疗法
    第一节 头针法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及主治
    二、头针的适应证
    三、操作方法
    四、注意事项
    第二节 耳针法
    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二、耳郭的表面解剖
    三、耳穴的分布
    四、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五、耳穴的临床应用
    六、注意事项
    第九章 腧穴特种疗法
    第一节 穴位注射
    一、用具及常用药液
    二、穴位的选择
    三、操作方法
    四、适用范围
    五、注意事项
    第二节 穴位敷贴
    一、敷贴药物与剂型
    二、操作方法
    三、适用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 穴位埋线
    一、操作方法
    二、适用范围
    三、注意事项
    下篇 针灸应用
    第十章 针灸治疗总论
    第一节 针灸临床诊治特色
    一、四诊合参,尤重望、切二诊
    二、强调八纲和经络气血辨证,辨经与辨证结合
    三、调神与调气并重,“理、法、方、穴、术”一线贯通
    第二节 针灸治疗作用
    一、疏通经络
    二、调和阴阳
    三、扶正祛邪
    第三节 针灸治疗原则
    一、补虚泻实
    二、清热温寒
    三、治病求本
    四、三因制宜
    第四节 针灸配穴处方
    一、腧穴的选择
    二、刺灸法的选择
    附 针灸临床上处方的常用符号
    第五节 特定穴的应用
    一、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二、原穴、络穴的临床应用
    三、俞穴、募穴的临床应用
    四、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附 八脉交会八穴歌
    五、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六、郄穴的临床应用
    七、下合穴的临床应用
    八、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第十一章 针灸治疗各论
    第一节 内科病证
    一、中风
    附 假性延髓性麻痹
    二、眩晕
    附 原发性高血压
    三、头痛
    附 偏头痛
    四、面瘫
    五、面痛
    六、腰痛
    七、痹证
    附 坐骨神经痛
    八、痿证
    九、感冒
    十、咳嗽
    十一、哮喘
    十二、心悸
    十三、不寐
    十四、胸痹
    十五、郁证
    十六、癫狂
    十七、痴呆
    十八、痫病
    十九、帕金森病
    二十、消渴
    二十一、胁痛
    二十二、胃痛
    二十三、呕吐
    二十四、腹痛
    二十五、泄泻
    二十六、便秘
    二十七、癃闭
    附 慢性前列腺炎
    二十八、遗精
    附 阳痿
    第二节 妇儿科病证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经闭
    四、崩漏
    五、带下病
    六、不孕
    七、胎位不正
    八、滞产
    九、乳少
    十、小儿惊风
    十一、遗尿
    十二、疳积
    十三、小儿脑性瘫痪
    十四、儿童多动综合征
    第三节 皮外科病证
    一、风疹
    二、疔疮
    三、痄腮
    四、乳痈
    五、乳癖
    六、肠痈
    七、痔疮
    八、扭伤
    九、肘劳
    十、肩周炎
    十一、落枕
    附 颈椎病
    十二、腱鞘囊肿
    十三、丹毒
    十四、蛇丹
    十五、湿疹
    十六、神经性皮炎
    十七、痤疮
    十八、斑秃
    第四节 五官科病证
    一、目赤肿痛
    二、麦粒肿
    三、近视
    附 视神经萎缩
    四、耳鸣、耳聋
    五、鼻渊
    六、牙痛
    七、口疮
    八、咽喉肿痛
    第五节 急证
    一、晕厥
    二、虚脱
    三、高热
    四、抽搐
    五、内脏绞痛
    第六节 其他
    一、慢性疲劳综合征
    二、戒断综合征
    三、肥胖症
    四、衰老
    附篇 参考资料
    第一节 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一、子午流注针法
    二、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第二节 针灸文献节录
    一、《灵枢经》文选
    二、《素问》文选
    三、《难经》文选
    第三节 针灸歌赋
    一、针灸歌诀选
    二、针灸歌赋选
    第四节 古代体表解剖名称释义
    一、头颈部名称
    二、躯干部名称
    三、四肢部名称
    第五节 针灸学现代研究进展
    一、经络的研究
    二、腧穴的研究
    三、刺法灸法的研究
    四、针灸临床的研究
    五、针灸作用机制研究
    主要参考书目
    腧穴索引
    病证索引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