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原理、适用范围和设计方法,相应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方法,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技术,国内外地基处理新技术的发展概况,并详细介绍了17个重大工程实例及算例。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排水固结法、强夯地基加固理论与实践、强夯加固机理、强夯加固地基的设计与施工、强夯加固地基的监测与质量检测、强夯加固后的地基变形计算、强夯加固前后饱和软土微结构研究、强夯处理工程实例、复合地基的概念与分类、振冲法、挤密桩法、砂石桩、石灰桩、柱锤冲扩桩、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化学加固法、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理论与实践。 本书可供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样章试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地基处理技术的一般概念
1.2 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和简况
1.3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
1.3.1 地基处理的目的
1.3.2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
1.4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及步骤
1.4.1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
1.4.2 地基处理方法的确定步骤
1.5 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时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1.5.1 重视基本理论和概念
1.5.2 重视现场监测与原位测试技术
1.5.3 重视地区性工程经验
1.5.4 重视地基处理的概念设计
1.5.5 重视地基处理的系统化设计
第二章 排水固结法
2.1 概述
2.2 排水系统
2.2.1 水平排水系统
2.2.2 竖向排水系统
2.3 排水固结法的原理
2.4 排水固结法的计算理论
2.4.1 固结度计算
2.4.2 抗剪强度增长计算
2.4.3 沉降计算
2.4.4 稳定性分析
2.5 堆载预压法设计计算
2.5.1 堆载预压地基内的应力分布
2.5.2 堆载预压的计算步骤
2.5.3 超载预压法
2.5.4 砂井堆载预压法
2.6 其他方法简介
2.6.1 真空预压法
2.6.2 降低地下水位法
2.6.3 电渗排水法
2.6.4 联合预压法
2.7 施工方法
2.7.1 堆载预压施工方法
2.7.2 真空预压施工方法
2.7.3 降水预压施工方法
2.7.4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施工方法
2.8 质量检验
2.8.1 现场检验
2.8.2 竣工质量检验
2.9 工程实录
2.9.1 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工程实例
2.9.2 广州外国语学校真空预压工程实例
2.9.3 广东科学中心淤泥带处理工程
第三章 强夯地基加固理论与实践
3.1 强夯法的产生及发展
3.2 强夯法的特性
3.3 国内外强夯法的研究与使用情况
3.3.1 强夯机理研究
3.3.2 强夯法的模型研究
3.3.3 强夯法的试验研究
3.3.4 强夯法的数值分析
3.3.5 强夯前后地基土的微结构研究
3.3.6 强夯法在国内重大工程项目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第四章 强夯加固机理
4.1 夯击能传递机理
4.2 强夯法的加固机理
4.2.1 动力夯实
4.2.2 动力固结
4.2.3 动力置换
4.3 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机理
4.3.1 动力排水固结法的定义
4.3.2 动力排水固结法的特点
4.3.3 动力排水固结加固机理
4.3.4 广东科学中心饱和淤泥质砂土地基预处理技术
4.4 强夯室内实验与现场试验
4.4.1 强夯法的室内试验
4.4.2 强夯法的现场试验
4.5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工程应用
4.5.1 强夯法加固砂土液化地基
4.5.2 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
4.5.3 强夯法加固抛石填海地基
4.5.4 强夯法加固砾质黏性土回填地基
4.5.5 强夯法加固山区非均匀回填地基
4.5.6 强夯法加固饱和土地基的尝试与探索
第五章 强夯加固地基的设计与施工
5.1 强夯设计
5.1.1 设计方法及步骤
5.1.2 加固目的及要求
5.1.3 主要施工参数的选择
5.2 强夯施工
5.2.1 施工机具
5.2.2 施工工艺
5.2.3 对邻近建筑物震动影响问题
5.2.4 安全施工注意事项
5.3 动力排水固结新工艺
第六章 强夯加固地基的监测与质量检测
6.1 现场监测
6.1.1 孔隙水压力监测
6.1.2 土压力监测
6.1.3 水平位移监测
6.1.4 分层沉降监测
6.2 质量检测
6.2.1 标准贯入试验
6.2.2 平板荷载试验
6.2.3 动力触探试验
6.2.4 旁压试验
6.2.5 十字板剪切试验
6.2.6 物探检测技术的应用
6.2.7 室内试验方法
6.3 检测注意事项
6.3.1 检测数量
6.3.2 检测时间
6.3.3 施工记录检查
第七章 强夯加固后的地基变形计算
7.1 强夯施工中地面的变形特点
7.2 非饱和土强夯后场地平均沉降量计算
7.2.1 夯坑体积计算
7.2.2 场地平均夯沉量计算
7.2.3 多遍填土强夯时后继土方量及每遍平均夯沉量的计算
7.3 经验公式法确定非饱和土夯后平均沉降
7.3.1 第一种经验方法
7.3.2 第二种经验方法
7.4 饱和软土强夯中场地平均夯沉量计算
7.4.1 基于弹塑性模型的夯坑深度推导
7.4.2 基于现场量测的有效夯实体积及场地平均沉降量计算
第八章 强夯加固前后饱和软土微结构研究
8.1 土体微结构分析技术
8.1.1 简述
8.1.2 液氮真空冷冻制样技术
8.1.3 试样扫描电镜技术
8.1.4 饱和软土微结构图像处理技术
8.2 强夯处理前后饱和软土微结构形态变化规律
8.2.1 土体的微结构形态
8.2.2 动力排水固结预处理前后微结构类型
8.2.3 孔隙特性的定量研究
8.2.4 饱和软土微结构孔隙分布的分形结构
8.2.5 饱和软土微结构颗粒分布的分形结构
8.3 软土工程性质指标与微结构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8.3.1 微结构参数与压缩系数的相关性分析
8.3.2 微结构与压缩模量的相关性分析
8.3.3 微结构参数与黏聚力的相关性分析
8.3.4 微结构参数与内摩擦角的相关性分析
第九章 强夯处理工程实例
9.1 广东科学中心饱和软土地基预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9.1.1 动力(强夯)排水固结法的研究与应用
9.1.2 动力(强夯)排水固结法施工总结
9.1.3 广东科学中心软弱地基处理工程试验及检测
9.1.4 广东科学中心饱和软土地基预处理经济效益分析
9.2 焦作市热电厂工程及检测实录
9.2.1 焦作市热电厂主厂房强夯土检测试验报告
9.2.2 焦作市热电厂主厂房及主控楼强夯后地基土动力标贯试验报告
9.3 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主教学楼强夯技术处理及检测实录
9.3.1 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教学楼地基试夯区检测报告
9.3.2 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教学楼强夯后地基土检测报告
9.4 首阳山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徐家沟灰场强夯技术处理及试夯区检测报告实录
9.4.1 首阳山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徐家沟灰场试夯区综合报告
9.4.2 首阳山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徐家沟灰场试夯区土工试验报告
9.4.3 首阳山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徐家沟灰场试夯区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报告
9.4.4 首阳山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徐家沟灰场强夯试验施工资料
第十章 复合地基的概念与分类
10.1 复合地基的概念
10.2 复合地基的发展
10.3 复合地基的分类
10.4 复合地基的展望
第十一章 振冲法
11.1 概述
11.2 振冲法加固原理
11.2.1 振冲密实加固原理
11.2.2 振冲置换加固原理
11.3 设计与计算
11.3.1 施工方法
11.3.2 振冲处理范围
11.3.3 桩长、桩径和间距确定
11.3.4 桩位布置
11.3.5 桩体材料(填料)
11.3.6 垫层
11.3.7 振动影响
11.3.8 振冲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11.3.9 振冲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计算
11.3.10 不加填料振冲加密复合地基
11.3.11 计算例题
11.4 施工工艺
11.4.1 施工机具
11.4.2 振冲法施工过程
11.4.3 振冲施工步骤
11.4.4 施工注意事项
11.4.5 试验测试
11.4.6 振密工艺
11.4.7 施工顺序
11.5 质量检验
11.5.1 振冲挤密质量与效果的检验
11.5.2 振冲置换质量与效果的检验
11.6 工程实录
11.6.1 某水泥厂粉砂地基处理
11.6.2 某滤水池碎石桩复合地基
11.6.3 某火电厂灰场坝基碎石桩复合地基
11.6.4 某船厂碎石桩复合地基
第十二章 挤密桩法
12.1 概述
12.2 灰土挤密桩的加固机理
12.3 挤密桩的设计
12.3.1 桩的布置
12.3.2 桩孔直径
12.3.3 桩距设计
12.3.4 桩孔深度的确定
12.3.5 承载力确定
12.3.6 变形计算
12.3.7 桩孔填料
12.3.8 灰土垫层
12.4 挤密桩的施工
12.5 挤密桩地基的质量检验
12.6 工程实录
12.6.1 工程概况
12.6.2 工程地质条件
12.6.3 设计与施工
12.6.4 效果检验与分析
第十三章 砂石桩、石灰桩、柱锤冲扩桩
13.1 砂石桩
13.1.1 砂石桩的设计计算
13.1.2 砂桩的施工
13.2 石灰桩法
13.2.1 加固机理
13.2.2 设计计算
13.2.3 施工工艺
13.2.4 质量检测
13.3 柱锤冲扩法
13.3.1 柱锤冲扩桩的设计
13.3.2 柱锤冲扩桩的施工
13.3.3 质量检验
第十四章 水泥土搅拌法
14.1 概述
14.2 加固原理
14.2.1 适用土质与加固深度
14.2.2 适用工程对象
14.2.3 化学机理
14.3 最新技术动态
14.4 设计计算
14.4.1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特点及单桩承载力计算
14.4.2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
14.4.3 水泥土搅拌桩沉降验算
14.5 水泥土搅拌法施工
14.5.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4.5.2 施工参数及工艺流程
14.5.3 施工质量保证
14.6 搅拌桩质量检测
14.7 工程实例
第十五章 高压喷射注浆法
15.1 概述
15.2 地基加固原理
15.2.1 高压喷射流对土体的破坏作用
15.2.2 高压旋喷成桩机理
15.2.3 水泥与土的固化原理
15.2.4 适用范围
15.3 加固土的基本性状和特征
15.3.1 高压喷射注浆法加固土的基本性状
15.3.2 高压喷射注浆法特征
15.4 设计与计算
15.4.1 喷射参数设计
15.4.2 布孔形式及孔距
15.4.3 注浆材料及配方
15.4.4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计算
15.4.5 褥垫层设置和构造要求
15.5 施工工艺
15.5.1 施工工序
15.5.2 喷射工艺
15.5.3 施工注意事项
15.6 质量检验
15.6.1 质量检验的内容
15.6.2 质量检验方法
15.6.3 质量检验注意事项
15.7 工程实录
15.7.1 简述
15.7.2 设计布置与质量要求
15.7.3 现场工艺试验
15.7.4 高压喷射灌浆施工
15.7.5 效果检查分析
第十六章 化学加固法
16.1 夯实水泥土桩法
16.1.1 设计与计算
16.1.2 施工
16.1.3 质量检验
16.2 合成土工材料法
16.2.1 土工合成材料种类
16.2.2 土工合成材料的作用
16.2.3 设计计算
16.2.4 施工要点
16.2.5 工程实录
16.3 压力灌浆法
16.3.1 简述
16.3.2 灌浆材料
16.3.3 灌浆机理
16.3.4 灌浆设计
16.3.5 灌浆工艺和技术
16.3.6 灌浆的监测与检查
16.4 单液硅化法和盐碱法
16.4.1 设计
16.4.2 施工
16.4.3 质量检验
第十七章 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理论与实践
17.1 概述
17.1.1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的意义及适用范围
17.1.2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的基本规定
17.2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的鉴定
17.2.1 简述
17.2.2 既有建筑地基的鉴定
17.2.3 既有建筑基础的鉴定
17.3 既有建筑地基计算
17.3.1 地基承载力计算
17.3.2 地基变形计算
17.4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的加固方法
17.4.1 基础补强注浆加固法
17.4.2 加大基础底面积法
17.4.3 加深基础法
17.4.4 锚杆静压桩法
17.4.5 坑式静压桩托换
17.4.6 石灰桩法
17.4.7 其他地基加固方法
17.5 既有建筑地基加固工程实录
17.5.1 陕西省泾阳县冶金建材厂坑式托换加固
17.5.2 上海某宾馆增层采用树根桩加固地基
附表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