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海岱地区(以今山东省为中心)周代墓葬分期和分区的考古学综合研究。一是系统梳理墓葬的分期与年代,对主要随葬品进行类型学研究,理清了各类器物的演变序列。二是将周代文化划分为四个文化区,对五支重要文化的整体面貌进行系统归纳,并勾勒出各文化区的分布范围与变迁。本书全面总结了20世纪的考古工作,首次从考古学上系统建立起海岱地区周代文化的整体时空框架,深入研究了区域文化的内部结构和发展机制。
本书可供考古、文博、历史和美术史方面的研究人员及爱好者参考、阅读。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序 林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时空范围
第二节 研究简史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二章 墓葬形制的划分
第一节 土坑墓
第二节 土洞墓
第三节 瓮棺葬
第四节 石板墓
第三章 墓葬的分期与断代
第一节 主要墓地的分期
第二节 其他墓葬的断代
第三节 主要随葬器物的形制分析
第四章 墓葬为中心的文化分区
第一节 鲁北文化区
第二节 鲁南文化区
第三节 鲁东南文化区
第四节 胶东文化区
第五章 结论和余论
第一节 周代华夏文化圈下的海岱文化亚圈
第二节 周代海岱文化亚圈的发展规律
第三节 海岱地区周代考古工作的展望
结语
附图
附图一 鲁北文化区周代墓葬主要随葬器物图(1~24)
附图二 鲁南文化区周代墓葬主要随葬器物图(1~17)
附图三 鲁东南文化区周代墓葬主要随葬器物图(1~9)
附图四 胶东文化区周代墓葬主要随葬器物图(1~9)
附表
附表一 鲁北文化区周代墓葬一览表
附表二 鲁南文化区周代墓葬一览表
附表三 鲁东南文化区周代墓葬一览表
附表四 胶东文化区周代墓葬一览表
附录
山东发现的几把东北系青铜短剑及相关问题
征引书目
Abstract
原版后记
增订后记
插图目录
图一 海岱地区周代墓葬形制举例
图二 海岱地区周代墓葬形制举例
图三 海岱地区周代墓葬形制举例
图四 陶器断代对比举例
图五 铜器断代对比举例
图六 珍珠门文化(上)与南黄庄文化(下)分期图
图七 陶鬲演变图
图八 陶鬲演变图
图九 陶鬲演变图
图一〇 陶鬲演变图
图一一 鲁北等地西周早中期常见陶器图
图一二 陶簋演变图
图一三 陶簋演变图
图一四 陶罐演变图
图一五 陶罐演变图
图一六 陶鼎演变图
图一七 陶壶、盖豆、鼎演变图
图一八 陶豆、盖豆演变图
图一九 陶壶演变图
图二〇 陶盘演变图
图二一 陶匜、卮演变图
图二二 陶敦、、盒演变图
图二三 陶罍、釜演变图
图二四 陶盂演变图
图二五 铜鼎演变图
图二六 铜壶、盖豆演变图
图二七 铜壶演变图
图二八 铜壶演变图
图二九 铜盘演变图
图三〇 铜匜演变图
图三一 铜敦、尊、爵演变图
图三二 铜、卣、觯演变图
图三三 铜鬲、鐎、提链小罐演变图
图三四 铜簋、簠演变图
图三五 铜甗演变图
图三六 铜鉴、罍演变图
图三七 铜剑演变图
图三八 铜戈演变图
图三九 铜鉅、矛演变图
图四〇 铜镞、鐏(镦)、盖弓帽演变图
图四一 铜车軎、马镳、马衔、节约演变图
图四二 铜削、锛、凿演变图
图四三 玉(石)玦、牌饰、璜演变图
图四四 骨(牙)梳演变图
图四五 鲁北文化区西周早中期文化渊源(晚商文化因素)
图四六 鲁北文化区西周早中期文化渊源(夷人文化因素)
图四七 齐文化陶器演变图(1~6)
图四八 齐文化铜器演变图(1~4)
图四九 鲁北地区遗址出土器物举例
图五〇 济南王府遗址出土陶器举例
图五一 周代海岱地区文化分区图(西周至春秋时期)
图五二 周代海岱地区文化分区图(战国时期)
图五三 西周中晚期周文化器物举例
图五四 鲁文化陶器演变图(1~3)
图五五 鲁南地区遗址出土器物举例
图五六 大汶口、龙山文化墓葬举例
图五七 莒文化文化渊源(夷人文化因素)
图五八 莒文化陶器演变图
图五九 莒文化铜器演变图
图六〇 鲁东南地区遗址出土器物举例
图六一 莱文化文化渊源(夷人文化因素)
图六二 莱文化陶器演变图
图六三 莱文化铜器演变图
图六四 海岱地区周代文化发展模式图
插表目录
表一 海岱地区周代主要墓地分期一览表
表二 海岱地区周代墓葬主要随葬陶、骨(牙)、玉(石)器分期一览表
表三 海岱地区周代墓葬主要随葬铜器分期一览表
表四 齐文化以墓葬为中心的文化特征
表五 鲁文化以墓葬为中心的文化特征
表六 薛文化以墓葬为中心的文化特征
表七 莒文化以墓葬为中心的文化特征
表八 莱文化以墓葬为中心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