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无机化学丛书》第十二卷 配位化学

浏览历史

《无机化学丛书》第十二卷 配位化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无机化学丛书》第十二卷 配位化学
  • 书号:
    作者:
  • 外文书名:
  • 装帧:
    开本:
  • 页数:0
    字数:634000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 所属分类:O61 无机化学
  • 定价: ¥7.90元
    售价: ¥6.24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无机化学丛书》为无机化学参考书,共十八卷,分为41个专题.前十卷为各族元素分论,后八卷为无机化学各重要领域专论.本卷包括十九章,分别介绍了配位化学简史,配合物的结构和异构现象,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和反应动力学;同时也专门介绍了各种典型配合物.
本书可作高等院校师生及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供生物.医学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32.1 配位化学简史和引言
    1.1 配合物早期的研究
    1.2 Werner的配位理论和经典的配位化学
    1.2.1 配位键——配体和中心原子的连接
    1.2.2 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1.2.3 立体结构
    1.3 经典的和新型的配合物
    1.4 配体和有关名词
    1.5 命名法简介
    参考文献
    32.2 水合物及其衍生物
    2.1 水合数
    2.1.1 水合数与卤化物水解
    2.1.2 内层与外层
    2.1.3 氧化数与配位数
    2.2 水化热
    2.3 水合离子的反应
    2.3.1 水分子的交换
    2.3.2 水分子的取代——配合物的形成与稳定性
    2.4 水合金属离子的酸电离
    2.5 羟合金属离子的聚合
    参考文献
    32.3 配合物的结构和异构现象
    3.1 配位数与配合物的结构
    3.1.1 分子的对称性
    3.1.2 配位数与配合物结构的关系
    3.2 几何异构现象
    3.2.1 平面正方形配合物的几何异构现象
    3.2.2 八面体构型配合物的几何异构现象
    3.2.3 几何异构体的鉴别方法
    3.2.4 几何异构体的转化
    3.3 旋光异构现象
    3.3.1 手征构型与旋光性质
    3.3.2 旋光异构体的类型实例
    3.3.3 消旋体的拆分
    3.3.4 绝对构型
    3.3.5 旋光异构体的转化
    3.3.6 立体选择性和螯合环的构象
    3.4 其他异构体
    3.4.1 离子异构
    3.4.2 水合异构
    3.4.3 配合异构
    3.4.4 键合异构
    3.4.5 聚合异构
    3.4.6 配体异构
    参考文献
    32.4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4.1 静电理论
    4.1.1 离子-离子型配合物
    4.1.2 离子-偶极型配合物
    4.2 价键理论
    4.2.1 轨道杂化和配合物的构型
    4.2.2 内轨型配合物和外轨型配合物
    4.2.3 价键理论的应用和缺点
    4.3 晶体场理论
    4.3.1 d轨道在晶体场中的分裂
    4.3.2 强场情况和弱场情况
    4.3.3 分离能和成对能
    4.3.4 △值的大小,光谱化学序列
    4.3.5 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和水合热
    4.3.6 Jahn-Teller效应
    4.3.7 晶体场理论的弱点
    4.4 分子轨道理论(配体场理论)
    4.4.1 正八面体配合物的分子轨道
    4.4.2 正四面体配合物的分子轨道
    4.4.3 反馈π键
    4.4.4 夹心配合物的分子轨道
    参考文献
    32.5 配合物的结构研究法
    5.1 电子光谱
    5.1.1 电子跃迁和光谱
    5.1.2 晶体场与Orgel能级图
    5.1.3 电子光谱与结构
    5.1.4 光谱参数与配合物结构
    5.2 振动光谱
    5.2.1 振动光谱概述
    5.2.2 配合物振动光谱的一般特性
    5.2.3 振动光谱的某些典型应用
    5.3 核磁共振
    5.3.1 核磁共振概述
    5.3.2 NMR在配位化学中的应用
    5.4 顺磁共振
    5.4.1 顺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5.4.2 顺磁共振在配位化学中的典型示例
    5.4.3 顺磁共振谱的其他应用
    5.5 质谱法
    5.5.1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
    5.5.2 质谱的应用示例
    5.6 光电子能谱
    5.6.1 光电子能谱法的基本原理
    5.6.2 光电子能谱的应用
    5.7 X射线衍射法
    5.7.1 晶体结构的几何基础
    5.7.2 晶体结构的测定
    5.7.3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参考文献
    32.6 配合物的热化学
    6.1 重要的热力学函数
    6.1.1 焓(热函)H
    6.1.2 自由能G(Gibbs free energy)
    6.1.3 熵S
    6.2 配合物的热化学循环
    6.2.1 配合物的热函循环
    6.2.2 配合物的熵循环
    6.3 热化学的测定方法
    6.4 量热滴定法
    6.4.1 量热计的构造
    6.4.2 量热计的校正
    6.5 量热法在配位化学中的应用
    6.5.1 稳定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6.5.2 连续滴定典型曲线
    6.5.3 滴定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的计算
    6.5.4 △H和K的计算
    6.6 生命过程中的热化学
    参考文献
    32.7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7.1 稳定常数的表示方法
    7.1.1 逐级稳定常数与积累稳定常数
    7.1.2 混合配体配合物稳定常数的表示
    7.2 配合物的生成与热力学函数
    7.2.1 配位熵变
    7.2.2 生成配合物的焓变
    7.3 中心原子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7.3.1 中心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7.3.2 离子半径与电荷
    7.3.3 晶体场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7.3.4 电离势及电负性
    7.4 配体性质的影响
    7.4.1 螯合作用(成环作用)
    7.4.2 配体的碱性
    7.4.3 取代基的亲电性
    7.4.4 空间位阻及配合物的构型
    7.5 配位原子性质和中心原子的关系
    7.5.1 软硬酸碱的分类和原则
    7.5.2 软硬酸碱原则的应用
    7.5.3 反馈π键生成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32.8 稳定常数的测定
    8.1 基本概念
    8.1.1 稳定常数测定的实验方法
    8.1.2 热力学稳定常数和化学计量稳定常数
    8.1.3 惰性盐的选择
    8.2 配合物的基本函数及稳定常数的处理方法
    8.2.1 形成函数 (Bjerrum函数)
    8.2.2 其他基本函数
    8.2.3 计算稳定常数的一般处理方法
    8.3 电位法
    8.3.1 电位法的基本原理
    8.3.2 一般处理
    8.4 pH电位法
    8.4.1 pH电位法的基本原理
    8.4.2 逐级稳定常数的测定
    8.4.3 多齿配体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8.4.4 混合配合物
    8.5 极谱法
    8.5.1 利用金属离子可逆还原的极谱波
    8.5.2 金属离子在电极上不可逆还原
    8.6 分光光度法
    8.6.1 分光光度法简介
    8.6.2 分光光度法研究简单体系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
    8.6.3 逐级稳定常数的测定
    8.6.4 螯合物的水解与聚合
    8.7 溶剂萃取法
    8.7.1 基本概念
    8.7.2 萃取法测定稳定常数
    8.9 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稳定常数
    8.9.1 分类
    8.9.2 代表性的计算程序
    参考文献
    32.9 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
    9.1 配合物的取代反应
    9.1.1 过渡态理论
    9.1.2 取代反应的分类
    9.1.3 配合物取代反应活性与惰性的理论解释
    9.1.4 溶剂水对取代反应的影响
    9.1.5 八面体配合物的取代反应
    9.1.6 平面正方形配合物的取代反应
    9.2 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
    9.2.1 电子转移机理(外层反应机理)
    9.2.2 桥式机理(内层反应机理)
    9.2.3 双电子转移反应
    9.2.4 非互补反应
    9.2.5 通过氧化还原机理的取代反应
    9.2.6 异常价态的金属离子
    参考文献
    32.10 金属π-配合物
    10.1 有机金属化合物和金属π-配合物
    10.1.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10.1.2 金属π-配合物的范围和重要性
    10.2 有效原子序数和π-配体
    10.2.1 有效原子序数
    10.2.2 命名原则
    10.2.3 π-配体
    10.3 不饱和烃配合物
    10.3.1 合成
    10.3.2 键合和结构
    10.3.3 化学性质
    10.4 夹心配合物
    10.4.1 分类
    10.4.2 环多烯的芳香性质
    10.4.3 茂夹心配合物
    10.4.4 苯夹心配合物
    10.4.5 其他芳夹心配合物
    10.5 金属π-配合物的反应历程
    10.5.1 缔合离解反应
    10.5.2 取代反应
    10.5.3 加成反应
    10.5.4 流动异构现象
    10.5.5 催化作用
    参考文献
    32.11 簇状配合物
    11.1 M—M键与簇状配合物
    11.1.1 生成条件
    11.1.2 键能、键长和磁矩
    11.1.3 结构特点及表示形式
    11.2 分类
    11.2.1 双核配合物
    11.2.2 三原子簇
    11.2.3 四原子簇
    11.2.4 五、六及其他多原子簇
    11.3 簇状配合物的合成与分离
    11.3.1 还原聚合和氧化聚合反应
    11.3.2 缩合反应
    11.3.3 分离方法
    11.4 反应性
    11.4.1 加合反应
    11.4.2 配体取代反应
    11.4.3 氧化还原作用
    11.5 成键理论
    11.5.1 有效原子序数法则
    11.5.2 Wade规则
    11.5.3 分子轨道近似法
    参考文献
    32.12 分子氮配合物
    12.1 氮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分子氮配合物的合成
    12.2 分子氮配合物的化学键
    12.3 分子氮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及对氮分子的活化
    12.4 配位氮分子的反应性
    12.5 化学模拟生物固氮
    参考文献
    32.13 冠醚配合物
    13.1 冠醚的种类、命名和合成
    13.2 冠醚的配位性质
    13.2.1 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13.2.2 冠醚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
    13.3 冠醚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参考文献
    32.14 配体对中心金属氧化态稳定性的影响
    14.1 金属配离子电偶的标准还原电势
    14.2 配离子电偶的标准还原电势与稳定常数的关系
    14.3 金属配离子电偶的标准还原电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
    14.4 配体场强对配合物电偶还原电势的影响
    14.5 配体中取代基的效应
    14.6 成键性质对配合物电偶还原电势的影响
    14.7 非常氧化态的稳定性
    14.7.1 非常高氧化态的稳定性
    14.7.2 非常低氧化态的稳定性
    14.7.3 非常氧化态配合物的特点和稳定原因
    参考文献
    32.15 配合物的配体反应性
    15.1 配体的反应
    15.1.1 配位作用引起化学平衡的改变
    15.1.2 在配体反应性上的极化效应
    15.1.3 与亲电试剂反应
    15.1.4 与亲核试剂反应
    15.1.5 氧化还原反应
    15.1.6 与自由基反应
    15.1.7 内配体反应(分子内)
    15.1.8 掩蔽作用
    15.1.9 大环合成
    15.1.10 小分子活化
    15.2 反位的取代反应——反位效应
    15.2.1 反位效应的概念
    15.2.2 若干物理化学量和反位效应的关系
    15.2.3 反位效应的理论
    参考文献
    32.16 配位催化作用
    16.1 催化剂的配位活化机理
    16.1.1 通过σ-π配位使含有重键或孤对电子的反应分子活化
    16.1.2 通过配位使反应分子极化,有利于邻位插入反应的进行
    16.1.3 通过在金属上的配位,使中性分子活化
    16.1.4 通过配位引发自由基,促进反应分子环化聚合
    16.1.5 通过配位可将对称禁阻的协同反应变为对称性允许的分步反应
    16.2 配体性质对配位催化活性的影响
    16.2.1 配体对金属-反应基团键强的影响
    16.2.2 配体对配位催化基本过程的影响
    16.2.3 配体的空间效应
    16.3 重要的配位催化反应类型
    16.3.1 加成反应
    16.3.2 取代反应
    16.3.3 定向聚合
    16.3.4 羰基合成反应
    16.3.5 分子氧的活化
    16.4 金属簇配合物的催化作用
    16.4.1 聚合反应
    16.4.2 氢化反应
    16.4.3 氢羰化反应
    16.4.4 负载型金属簇配合物
    16.5 均相配位催化剂的多相化
    16.5.1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多相化
    16.5.2 沸石中过渡金属配合物
    参考文献
    32.17 配合物在元素分离和分析中的应用
    17.1 在分离中的应用
    17.1.1 在有机溶剂萃取法中的应用
    17.1.2 在离子交换法中的应用
    17.1.3 在沉淀分离法中的应用
    17.2 在分析中的应用
    17.2.1 二元配合物的应用
    17.2.2 三元配合物的应用
    参考文献
    32.18 电镀中的配位化学
    18.1 配离子电沉积的基本过程
    18.2 镀液中的配位平衡
    18.2.1 主盐金属离子与主配体间的配位平衡
    18.2.2 各种配体本身的酸碱平衡
    18.2.3 金属离子的羟合平衡
    18.2.4 主盐金属离子与辅助配体间的平衡
    18.2.5 各种效应的总和与镀液最佳pH的估计
    18.3 配合物的平衡电势
    18.3.1 金属离子的平衡电势
    18.3.2 配离子的平衡电势
    18.4 配合物的活性与电极过程
    18.4.1 极化作用与活化过电势
    18.4.2 活性配合物与惰性配合物的电极行为
    18.4.3 活性配合物与惰性配合物的电子构型
    18.5 配离子的电极过程动力学
    18.5.1 金属离子的电极反应速度
    18.5.2 单一型配离子的电极反应速度
    18.5.3 混合型配离子的电极反应速度
    18.6 影响金属离子电沉积速度的因素
    18.6.1 金属离子的本性
    18.6.2 配体的影响
    18.6.3 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18.7 常见镀液的分类与特性
    18.7.1 水合金属离子镀液
    18.7.2 羟合配离子镀液
    18.7.3 氰合配离子镀液
    18.7.4 多乙烯多胺配离子镀液
    18.7.5 多聚磷酸盐配离子镀液
    18.7.6 氨基多羧酸配离子镀液
    18.7.7 多羟基酸配离子镀液
    18.7.8 有机多膦酸配离子镀液
    参考文献
    32.19 生物配合物
    19.1 生物金属和生物配体
    19.1.1 生物金属及其功能
    19.1.2 生物配体
    19.2 催化水解反应的生物配合物
    19.2.1 羧肽酶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19.2.2 碳酸酐酶
    19.3 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的生物配合物
    19.3.1 含铁酶和蛋白
    19.3.2 蓝铜蛋白和模型配合物
    19.4 医疗作用与配位化学
    19.4.1 体内金属离子含量的控制
    19.4.2 配合物的杀菌、抗病毒和抗癌作用
    19.4.3 有金属离子参与作用的药物
    参考文献
    内容索引
    分子式索引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