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工程 >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 书号:9787030403087
    作者:谢永生等
  • 外文书名: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344
    字数:500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5/20
  • 所属分类:
  • 定价: ¥160.00元
    售价: ¥160.00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围绕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水土流失治理的新需求,以作者所承担的“十一五”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所积累的资料及研究成果为基础,系统总结并阐述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农业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明确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的层次结构及商品型生态农业将成为黄土高原未来发展的较佳模式;提出了“囤粮寓田”战略,建议国家制定粮食补贴政策时,应高度关注区域间资源与环境成本问题;建立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环境效应和治理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模型,研发了水沙效益网格模拟技术;划分了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提出了未来二十年主要水土流失区(近25万km2)区域治理目标及治理规模。这为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案的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或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生态经济、水土保持、农业发展战略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及相关管理人员参考。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上篇 水土流失治理效应与评价

    第一章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概况

    第一节 黄土高原自然社会经济与水土流失特征

    一、自然环境特征

    二、社会经济特征

    三、水土流失的区域特征

    第二节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演变与水土保持历史回顾

    一、历代土壤侵蚀恶性演变与水土保持缓慢发展阶段

    二、现代土壤侵蚀良性演变和水土保持大发展阶段

    第三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成就

    一、水土保持重大工程及成效

    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与成果

    三、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整体成就

    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典型经验

    一、狠抓基本农田建设,保证粮食安全,是区域生态与环境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二、退耕还林还草重大政策开创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

    三、实施“大封禁,小治理”,以自然自我修复为主,是水土保持理念的革新

    四、按小流域进行综合、连续和集中治理,是黄土高原生态和农业建设的成功之路

    五、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功的关键

    六、科技试验示范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顺利开展的先导,持续发展的支撑

    七、强化以国家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及以预防保护为主的监督机制

    第二章 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及其治理标准

    第一节 黄河输沙量的变化特征

    一、黄河中上游的输沙量变化

    二、黄河中上游各区段输沙量的变化

    三、黄河中游主要支流的输沙量变化

    第二节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侵蚀产沙强度的变化特征

    一、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

    二、不同侵蚀类型区侵蚀产沙强度的变化

    三、各侵蚀类型区不同侵蚀产沙强度的面积变化

    第三节 黄土高原的治理标准

    一、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原则和标准

    二、不同类型区不同治理度下的侵蚀产沙量预测

    三、黄土高原的治理标准

    四、关于黄土高原治理目标的几点认识

    第三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第一节 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征分析

    一、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其基本特征

    二、赈济退耕情景及对农业的影响——以安塞县为例

    三、梯田退耕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框架模式

    一、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综合效益评价框架模式

    二、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三、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及应用

    第三节 水土流失治理水沙效益网格模拟技术

    一、基于sOA和GIS的水土流失模拟系统架构

    二、YIELD水土流失模拟系统

    三、应用实例分析及建议

    第四节 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综合效益辨识和优选

    一、黄土丘陵区赈济退耕、梯田退耕和坝系退耕综合效益对比分析

    二、生态移民的国家区域政策响应

    三、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优缺点和脆弱性对比分析

    第四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环境效应评价

    第一节 不同治理模式及其主要生态环境效应

    一、淤地坝工程措施的拦沙与碳存储效应

    二、梯田治理坡与非治理坡的侵蚀和土壤养分效应

    三、坡面植被恢复措施的环境效应

    第二节 基于遥感的典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及区域植被恢复效应评估

    一、基于遥感的典型小流域治理模式辨识及效应评估

    二、区域保护与治理的植被恢复效应

    第三节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环境效应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一、137Cs侵蚀效应示踪中的本底值修正

    二、环境效应原理与指标

    三、环境效应评价方法与案例

    第五章 退化草原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化感趋动作用

    第一节 植被演替与化感作用

    一、黄土高原植被演替

    二、化感作用在植被演替中的作用

    三、研究区概况

    第二节 百里香群落的化感作用

    一、百里香根际土的化感作用

    二、百里香茎叶浸提液的化感作用

    三、百里香茎叶浸提液乙醚萃取化合物的化感作用

    四、百里香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

    第三节 铁杆蒿群落的化感作用

    一、铁杆蒿根际土的化感作用

    二、铁杆蒿茎叶浸提液的化感作用

    三、铁杆蒿茎叶浸提液乙醚萃取的化合物的化感作用

    四、铁杆蒿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

    第四节 本氏针茅群落的化感作用

    一、本氏针茅根际土的化感作用

    二、本氏针茅茎叶浸提液的化感作用

    三、本氏针茅茎叶浸提液乙醚萃取化合物的化感作用

    四、本氏针茅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

    第五节 主要结论

    一、百里香群落的化感作用

    二、铁杆蒿群落的化感作用

    三、本氏针茅群落的化感作用

    中篇 发展模式与机制

    第六章 黄土高原土地资源利用及生态经济适宜性

    第一节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资源概述

    第二节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及动态变化

    一、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二、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和人文驱动因素分析

    第三节 黄土高原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及优化配置

    一、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二、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基础上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三、应用实例——以延安市城郊赵庄为例

    第七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演变

    第一节 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层次性与适宜性

    一、模式的基本概念

    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层次性与适宜性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治理策略与模式

    一、第1阶段:探索治理阶段(1950~1963年

    二、第2阶段:重点治理与缓慢发展阶段(1964~1978年

    三、第3阶段:小流域综合治理阶段(1979~1990年

    四、第4阶段:法制建设、预防为主与重点治理时段(1991~1999年

    五、第5阶段:以生态修复为主的规模治理时段(1999年至今

    第三节 不同时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演变与阶段性

    一、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发展历程特点

    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演变过程与阶段性

    第八章 黄土高原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第一节 商品型生态农业提出的背景

    一、中国主要生态农业模式类型所包含的“商品型生态农业”思想

    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已得到改观

    三、市场经济对原有模式的冲击

    第二节 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阶段及模式构建

    一、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阶段

    二、商品型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及各阶段划分标准

    三、商品型生态农业模式类型及其适宜性

    四、商品型生态农业模式构建

    第三节 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中的系统耦合——以县南沟流域为例

    一、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二、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态势演变过程

    三、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现状)关系及问题

    第四节 商品型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策略

    一、优化商品型生态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商品型生态农业的耦合功能效应

    二、扶持相关产业发展

    三、确定生态阈值,继续推行合理的政策

    第九章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与途径

    第一节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相关理论与实践

    一、相关概念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四、国内外实践经验

    第二节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现行机制分析

    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现状

    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弊端

    三、完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的必要性

    四、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的可行性

    第三节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市场机制构架

    一、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市场运作的原则

    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市场主体

    三、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市场的产权交易机制

    四、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市场的资金运作机制

    五、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市场机制的实现途径

    下篇 可持续发展中的粮食问题

    第十章 黄土高原地区旱作农业生产与粮食丰产技术体系研究

    第一节 黄土高原地区旱作农业的现状及发展过程

    一、黄土高原地区旱作农业的现状

    二、早作农业发展过程

    第二节 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一、传统旱作技术

    二、旱地作物综合栽培技术

    三、不同降水年型粮食丰产抗灾综合技术

    四、小麦生产的四个阶段

    五、黄土高原旱作区小麦生产规律性认识

    六、不同降水年型小麦综合丰产抗旱技术体系

    七、旱地小麦丰产技术研究

    第三节 水土保持技术对农业持续发展的作用

    一、常规水土保持措施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

    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第十一章 重要政策对粮食生产及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粮食安全的概念、研究尺度及方法的概述

    一、粮食安全的研究过程及尺度

    二、粮食安全的研究内容

    三、粮食安全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重大水土保持政策对农业生态和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研究区域概况

    二、重大政策对典型区域粮食发展动态的影响

    三、典型区农户粮食生产现状及现实潜力

    第三节 典型区农户粮食安全的因素分析及评价

    一、典型区农户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典型区粮食安全评价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十二章 不同类型区粮食生产成本差异对我国粮食安全及黄土高原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国家粮食生产格局的形成及演变

    第二节 不同类型区粮食生产成本研究与粮食生产格局评估

    一、粮食生产成本构成与研究区域

    二、研究方法

    三、粮食生产的成本分析

    四、当前粮食生产格局评估与建议

    第三节 我国粮食生产格局的演变对黄土高原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以粮为纲”广种薄收的负面影响

    二、因地种粮、少种多收、粮食基本自给是必然选择

    第十三章 黄土高原“囤粮寓田”战略与实践

    第一节 “囤粮寓田”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一、粮食安全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二、实施“囤粮寓田”战略是保障黄土高原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第二节 “囤粮寓田”战略可行性分析

    一、黄土高原旱作产量潜势和可实现旱作产量潜势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增产潜力

    三、黄土高原“囤粮寓田”可行性与粮食生产战略

    第三节 “囤粮寓田”战略的实践

    一、北部干旱、半干旱风沙丘陵农牧交错区

    二、中部半湿润、半干旱峁梁旱作农业区

    三、南部半湿润高塬沟壑农林复合区

    四、西部半湿润、半干旱梁状丘陵农林复合区

    第四节 “囤粮寓田”案例分析

    一、宁夏隆德县“囤粮寓田”案例,促进了农村脱贫,保障了退耕成果

    二、甘肃定西“囤粮寓田”案例,解决了温饱,实现了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