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工程技术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锅炉原理及计算(第三版)

相同语种的商品

销售排行榜

浏览历史

锅炉原理及计算(第三版)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锅炉原理及计算(第三版)
  • 书号:7030103831
    作者:冯俊凯
  • 外文书名:
  • 装帧:精装
    开本:A4
  • 页数:712
    字数:1466000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8-11
  • 所属分类:能源与动力工程
  • 定价: ¥66.00元
    售价: ¥52.14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1988年荣获“国家优秀教材奖”的第一版和1997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第二版的继续。
由于近几年来锅炉工业技术发展很快,第二版的内容已显得陈旧,加上计算技术发展迅速,因此,决定根据国内外锅炉技术的发展出版第三版。在内容上增加了超大容量锅炉的设计和计算、新发展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燃烧的污染控制,以及超临界参数锅炉的有关内容及参考资料等。此外,为适应使用计算机计算和设计的要求,还增加了适合计算机计算的拟合公式。
全书由第二版的十七章增加到本版的二十一章,共五篇。第一篇为锅炉基本知识;第二篇为燃料的燃烧和燃烧设备;第三篇为对流受热面的传热和受热面设计;第四篇为锅内过程;第五篇为锅炉其他问题。书末的七个附录,包括比较完整的锅炉设计的例题和适合
计算机应用的拟合公式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供锅炉设计、热力发电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前言
    主要符号
    第一篇锅炉基本知识
    第一章结论
    1-1锅炉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1-2锅炉及其辅助设备的简介
    1-3锅炉型式简介
    1-4我国锅炉的容量及参数系列
    1-5我国锅炉制造工业及技术的发展
    第二章燃料及其燃烧产物
    2-1锅炉的燃料
    2-2煤的成分及煤的分类
    2-3煤的燃烧特性
    2-4煤的折算成分
    2-5油页岩、重油与煤气
    2-6燃料的理论空气量
    2-7固体和液体燃料的燃烧产物
    2-8气体燃料的燃烧产物
    2-9空气和燃烧产物、水蒸气的热物性
    参考文献
    第三章锅炉热平衡
    3-1锅炉热平衡的基本概念
    3-2燃料的热量
    3-3有效吸收热量
    3-4固体末完全燃烧损失
    3-5气体未完全燃烧损失
    3-6排烟损失
    3-7锅炉外部冷却损失
    3-8灰渣物理热损失
    3-9锅炉热平衡试验
    3-10锅炉设计中热平衡的估算
    3-11以高位发热量为准的锅炉热平衡计算
    参考文献
    第四章锅炉设计方案的选择、总体布置及锅炉设计的辅助计算
    4-1概述
    4-2锅炉蒸汽参数对锅炉蒸发受热面型式及受热面布置的影响
    4-3燃烧方法选择
    4-4锅炉的总体布置
    4-5锅炉的设计步骤
    4-6燃料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4-7空气平衡
    4-8空气、烟气的体积和焓-温表
    4-9锅炉效率和燃料消耗量的估算
    参考文献
    第二篇燃料的燃烧和燃烧设备
    第五章燃烧理论
    5-1概述
    5-2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5-3燃烧形式的分类与相互关系
    5-4气体燃料燃烧
    5-5液体燃料的燃烧
    5-6现代燃烧技术控制氮氧化物(NOX)生成的原理
    5-7固体燃料燃烧
    参考文献
    第六章煤气及油的燃烧
    6-1锅炉燃烧设备概述
    6-2煤气燃烧特性
    6-3煤气燃烧器
    6-4重油燃烧原理
    6-5重油的雾化
    6-6配风器的型式和原理
    6-7降低重油燃烧污染物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七章煤的炉排燃烧
    7-1概述
    7-2播煤机翻转炉排
    7-3链条炉排
    7-4链条炉炉膛设计
    7-5播煤机倒转炉排
    参考文献
    第八章煤粉制备及煤粉燃烧设备
    8-1煤粉的燃烧
    8-2煤粉制备
    8-3煤粉燃烧器
    8-4炉膛热负荷的选用
    8-5液态排渣炉和旋风炉
    8-6低N()X燃烧器
    8-7水煤浆及其燃烧
    参考文献
    第九章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9-1概述
    9-2流态化基础知识
    9-3循环流化床锅炉
    9-4循环流化床的流动过程
    9-5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
    9-6典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简介
    参考文献
    第十章然烧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和环境保护问题
    10-1概述
    10-2燃烧污染物与燃料的关系
    10-3氮氧化物(N0X)的生成机理和控制技术
    10-4二氧化硫(SO2)的生成机理和控制技术
    10-5除尘技术
    10-6关于其他燃烧污染物的生成与脱除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炉膛设计及炉内传热
    11-1煤粉炉和油炉炉膛设计
    11-2链条炉炉膛设计
    11-3炉膛中辐射受热面的设计
    11-4炉内传热的基本概念
    11-5炉内传热相似理论解法
    11-6大容量锅炉的炉内传热计算
    11-7水冷壁灰污系数、热有效性系数及炉膛黑度
    11-8超大型锅炉炉膛的设计
    11-9炉内过程的数值计算
    11-10循环流化床燃烧室中的传热
    参考文献
    第三篇对流受热面的传热和受热面设计
    第十二章对流受热面的传热计算
    12-1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的基本概念
    12-2温压的计算
    12-3传热系数
    12-4烟气侧对流放热系数
    12-5灰污系数、热有效性系数和利用系数
    12-6烟气侧辐射放热系数
    12-7工质侧对流放热系数
    12-8对流受热面的传热计算
    12-9屏式受热面的传热计算
    12-10转向室的传热计算
    12-11锅炉的热力计算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对流受热面的设计
    13-1对流蒸发管簇和凝渣管簇的设计
    13-2过热器的任务、基本型式及运行特性
    13-3过热蒸汽温度的调节
    13-4过热器的管壁温度和过热器受热面所用的钢材
    13-5过热器的热偏差
    13-6过热器的设计
    13-7再热器(中间过热器)的设计
    13-8省煤器的设计
    13-9空气预热器
    13-10管式空气预热器
    13-U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13-12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的配合
    13-13排烟温度的选择
    13-14对流受热面的腐蚀及其防止
    13-15对流受热面中的烟气流速
    13-16对流受热面的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第四篇锅内过程
    第十四章蒸汽的净化
    14-1概述
    14-2排污及锅水品质
    14-3汽水分离
    14-4蒸汽的清洗
    14-5锅筒汽水分离元件的选择及布置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自然循环锅炉的水循环
    15-1水循环的基本概念
    15-2下降管系统的压差及其计算
    15-3上升管系统的压差及其计算
    15-4不同循环系统的水循环解法
    15-5水循环的故障及其校验
    15-6多排管柬蒸发受热面的水循环计算及其稳定性分析
    15-7锅炉设计中保证水循环安全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强制循环锅炉及直流锅炉
    16-1强制循环锅炉
    16-2直流锅炉
    16-3直流锅炉受热面的流动特性
    16-4直流锅炉蒸发受热面的沸腾放热问题
    16-5直流锅炉炉膛辐射(蒸发)受热面的结构型式
    16-6直流锅炉的水力计算
    16-7直流锅炉的水工况
    16-8复合循环直流锅炉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锅炉动态特性
    17-1锅炉动态特性的基本原理
    17-2锅筒锅炉的动态特性
    17-3过热器的动态特性
    17-4直流锅炉及单元机组的动态特性
    17-5锅炉部件典型动态环节及其特性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锅炉的通风系统及空气动力计算
    18-1概述
    18-2锅炉烟、风道的流阻计算
    18-3锅炉受热面的流阻计算
    18-4自生通风力计算
    18-5送、吸风机的选择与调节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19-1概述
    19-2受压元件钢材的强度性能
    19-3锅炉受压元件的热应力
    19-4锅炉受压元件的残余应力
    19-5锅炉钢材的种类
    19-6安全系数及许用应力
    19-7圆筒形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公式
    19-8孔的加强计算
    19-9圆筒体受压元件强度计算步骤
    19-10封头的强度计算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锅炉的炉培和构架
    20-1锅炉炉墙及其结构
    20-2炉墙材料及其性能
    20-3炉墙的传热计算
    20-4锅炉构架和平台、扶梯
    第二十一章锅炉技术的发展趋势
    21-1推动锅炉技术发展的动力
    22-2锅炉在蒸汽参数和容量上的发展
    21-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的锅炉
    21-4锅炉燃烧技术的发展
    21-5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锅炉技术的发展
    21-6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Ⅰ361k9/s(130t/h)中参数燃煤锅炉的热力计算例题
    Ⅱ361k9/s(130t/h)中参数燃煤锅炉的水循环计算例题
    Ⅲ36lkg/s(130t/h)中参数燃煤锅炉空气动力计算例题
    Ⅳ36lkg/s(130t/h)中参数燃煤锅炉的强度计算例题
    Ⅴ国际单位制(SI)单位及其与工程单垃换算
    Ⅵ水蒸气、空气、烟气性质表及计算公式
    Ⅶ基本物理量及符号简介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